- 年份
- 2024(12468)
- 2023(18159)
- 2022(15587)
- 2021(14576)
- 2020(12054)
- 2019(27447)
- 2018(27491)
- 2017(52440)
- 2016(28199)
- 2015(31857)
- 2014(31733)
- 2013(31425)
- 2012(29371)
- 2011(26902)
- 2010(27210)
- 2009(25624)
- 2008(24740)
- 2007(21930)
- 2006(19889)
- 2005(18057)
- 学科
- 济(129877)
- 经济(129746)
- 管理(81785)
- 业(74774)
- 企(59891)
- 企业(59891)
- 方法(48951)
- 数学(41876)
- 数学方法(41459)
- 中国(37588)
- 农(33337)
- 地方(31759)
- 业经(27917)
- 财(27636)
- 学(26919)
- 制(23496)
- 农业(22587)
- 贸(22345)
- 贸易(22328)
- 环境(22204)
- 易(21557)
- 银(20399)
- 银行(20358)
- 和(19718)
- 行(19672)
- 融(19663)
- 金融(19660)
- 理论(19022)
- 地方经济(18018)
- 技术(17956)
- 机构
- 大学(412588)
- 学院(411510)
- 济(171892)
- 经济(168163)
- 管理(158188)
- 研究(145205)
- 理学(135339)
- 理学院(133768)
- 管理学(131605)
- 管理学院(130865)
- 中国(109652)
- 京(89316)
- 科学(88027)
- 财(79092)
- 所(74158)
- 研究所(66957)
- 中心(64227)
- 农(63615)
- 财经(62530)
- 江(61064)
- 北京(57491)
- 业大(57472)
- 范(56772)
- 经(56580)
- 师范(56297)
- 院(52272)
- 经济学(52201)
- 州(50085)
- 农业(49434)
- 经济学院(46714)
- 基金
- 项目(269983)
- 科学(211946)
- 研究(200522)
- 基金(194174)
- 家(168587)
- 国家(167176)
- 科学基金(142720)
- 社会(126850)
- 社会科(120080)
- 社会科学(120052)
- 省(104876)
- 基金项目(102775)
- 教育(91240)
- 自然(90591)
- 自然科(88311)
- 划(88302)
- 自然科学(88290)
- 自然科学基金(86699)
- 编号(82702)
- 资助(79528)
- 成果(68032)
- 发(61265)
- 重点(60646)
- 部(59419)
- 课题(57168)
- 创(55544)
- 国家社会(51949)
- 创新(51841)
- 教育部(50917)
- 科研(50735)
- 期刊
- 济(200990)
- 经济(200990)
- 研究(129535)
- 中国(82936)
- 学报(61601)
- 管理(59942)
- 农(58534)
- 科学(58417)
- 财(57789)
- 教育(47281)
- 大学(46198)
- 学学(43137)
- 农业(40617)
- 融(38756)
- 金融(38756)
- 技术(35542)
- 业经(32592)
- 经济研究(32397)
- 财经(30808)
- 经(26481)
- 问题(26232)
- 图书(22863)
- 技术经济(20879)
- 业(20579)
- 贸(20462)
- 理论(19954)
- 资源(19670)
- 商业(19152)
- 现代(19056)
- 科技(18875)
共检索到629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调艳 郭筱
文章以西部地区为对象,以2007—2017年为研究区间,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及时空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环境耦合互动效应逐渐加强,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是大部分省份仍处于轻度不协调或中度不协调阶段;(2)经济、资源、环境三系统综合指数来看,经济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资源子系统相对平稳,稳中略增,而环境子系统在2014年之前呈波动向下态势,2015年和2016年有所好转,但2017年又开始恶化;(3)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有着显著的空间格局特征,可分为四大梯队,省份差异明显,并且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演变规律。从不协调原因溯源来看,经济滞后型是主导,部分省份表现为资源滞后型或环境滞后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双发
金融与经济密切相关,需要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多数省市区金融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较低,主要表现在生产总值与贷款规模的关联度较低、贷款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偏低以及金融的深化程度和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较低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待优化,金融规模较小、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环境不理想等原因降低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应采取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扩大金融规模、调整金融结构,改革金融体制、改善金融环境等措施,提升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
关键词:
金融 经济 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郭红玲
在分析我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者相互联系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途径:(1)实行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战略;(2)制定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3)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山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曹雪芹 龚新
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不仅是目前同时也是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桐柏县为例,主要从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其目的就是为区域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县域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人口容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师帅 宋宝梅 张鑫琦 张磊
在论述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包括经济与社会协调、资源与环境协调,并遵循低碳经济原则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源/汇、节能水平、环境质量等相关指标,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时间和空间评价。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发展的协调度逐渐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呈反向变化。通过农业生态补偿、区域农业合理布局、农业碳金融市场构建和农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农业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童彦
本文建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利用熵变方程建模,对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交互促进,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具有空间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波动性,从空间看,协调发展区域自西北到东南呈带状分布,不协调发展区域分布在其两翼;随时间推移,西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和协调区域呈不稳定性。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熵变 方程 协调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军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机理,认为民族地区已陷入“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素质过低-经济发展迟缓-民族问题严峻-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失衡-政府决策失误-生态环境恶化”的艰难困境,走出困境的未来抉择是:制定科学人口战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改善人口文化素质;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摆脱贫困落后;改变民族自我意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强化城镇经济职能,发挥市镇极化作用;优化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区域发展活力;规范政府行为职能,理顺区域管理机制;选择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任鑫
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度等模型,分析2013—2021年我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同步上升的相对发展关系,但省域间差异明显;(2)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在时序上呈现从“勉强协调”迈向“初级协调”的两阶段上升规律,且空间均衡格局逐渐显现,空间关联具有东部H-H集聚和西部L-L集聚特征;(3)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由高至低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产业结构,且不同农村地区的障碍因素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劣势。应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素长效投入、时空均衡联动与障碍度优劣比较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任鑫
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度等模型,分析2013—2021年我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同步上升的相对发展关系,但省域间差异明显;(2)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在时序上呈现从“勉强协调”迈向“初级协调”的两阶段上升规律,且空间均衡格局逐渐显现,空间关联具有东部H-H集聚和西部L-L集聚特征;(3)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由高至低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产业结构,且不同农村地区的障碍因素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劣势。应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素长效投入、时空均衡联动与障碍度优劣比较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清华 于振山 郭兰英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及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从轻微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阶段,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等级的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东西部差异明显,呈现出东—中—西部水平依次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核密度曲线不断向右移动,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波宽增加,波峰降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动态演进过程出现了明显的梯度差异;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集中在“H-H”集聚区和“L-L”集聚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晓红 陈雪莲 梁甜 沈佳
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揭示成渝地区协调发展情况及其时空演变格局可为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10—2020年的数据,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环境四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人口—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人口、经济、环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四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态势,整体向良性协调发展,在空间特征上,成渝地区四个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双核”周围,但四个系统的空间相关性并不显著;(3)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预测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各城市2021—2025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在整体上将缓慢改善,但达到四个系统互补协调发展还需更长时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