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9)
2023(12555)
2022(10381)
2021(9814)
2020(7905)
2019(17765)
2018(17255)
2017(32461)
2016(17018)
2015(18955)
2014(18054)
2013(17892)
2012(16617)
2011(15332)
2010(15037)
2009(14187)
2008(13295)
2007(11521)
2006(10404)
2005(8945)
作者
(45702)
(39030)
(38373)
(36736)
(24512)
(18645)
(17412)
(14793)
(14789)
(13402)
(13229)
(13148)
(12228)
(12073)
(12026)
(11804)
(11130)
(11049)
(11044)
(11023)
(9559)
(9257)
(9187)
(8849)
(8680)
(8643)
(8334)
(8196)
(7731)
(7660)
学科
(79225)
经济(79166)
(41802)
管理(40388)
(32614)
方法(29370)
数学(27113)
数学方法(26930)
(26640)
企业(26640)
中国(24012)
地方(21952)
农业(21841)
业经(17599)
(16872)
(15010)
贸易(15001)
(14527)
(13741)
环境(12563)
(12449)
(12408)
(11419)
金融(11416)
地方经济(10984)
(10680)
银行(10677)
(10365)
发展(9797)
(9786)
机构
学院(236960)
大学(233865)
(106653)
经济(104639)
管理(87491)
研究(86217)
理学(75394)
理学院(74418)
管理学(73245)
管理学院(72801)
中国(67205)
科学(50194)
(49911)
(45465)
(41778)
(40677)
中心(39906)
研究所(38059)
财经(36456)
经济学(34376)
(34352)
(33635)
师范(33423)
(33271)
业大(32665)
北京(31354)
(31337)
经济学院(31033)
农业(30644)
(29511)
基金
项目(163176)
科学(130825)
研究(122606)
基金(120885)
(104828)
国家(103989)
科学基金(89737)
社会(82352)
社会科(77985)
社会科学(77970)
基金项目(64101)
(61912)
自然(54776)
教育(54215)
自然科(53513)
自然科学(53500)
自然科学基金(52525)
(52439)
编号(49197)
资助(47925)
成果(38571)
(37855)
重点(36844)
(36734)
国家社会(35526)
课题(33934)
(33900)
创新(31810)
中国(31683)
教育部(31652)
期刊
(123138)
经济(123138)
研究(72770)
中国(47923)
(42463)
科学(33899)
(32781)
学报(32404)
管理(29251)
农业(29039)
大学(25434)
学学(24025)
(23500)
金融(23500)
业经(21891)
教育(21714)
经济研究(20055)
技术(18689)
财经(17536)
问题(16873)
(15277)
资源(14372)
(14258)
(14208)
世界(13355)
国际(12648)
(11408)
技术经济(11211)
(10741)
经济问题(10559)
共检索到357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尚意  许伟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人文地理学者的角色是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参与各类乡村振兴实践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大卫·哈维指出,"时空压缩"现象加剧了资本积累的危机,要消除危机,必须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革命入手。本文以2015-2017年广州市企业投资中的乡村项目为例,分析哪些项目是消除区域发展两级分化、抵制资本纯粹追逐利润的,从而为政府重点鼓励何类项目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经验主义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结论为:(1)从空间分布上看,2015-2017年企业投资在广州乡村的项目大部分是按照"纯粹"市场原则分布的,即投资项目以近郊为主,高投资额的投资项目也集中在近郊,这种分布是"时空压缩"的结果。(2)2015-2017年少部分投资在广州乡村的项目并非"纯粹"追求利润,它们主要是为改变乡村生活的环境质量,而非生产经营性的、"空间修复"型的项目,更能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本质理解的积极性项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铭亮  王敏  刘飞  陈怡思  郭大豪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在乡村空间的嵌入正在改变乡村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也为农旅资源融合提供新的路径。以广州市从化区数字乡村为案例,探讨数字技术推动农旅资源整合过程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的嵌入使得广州市从化区乡村的农业空间从单一的生产空间拓展到“研发—生产—消费”全产业链空间;(2)数字技术推动农旅资源整合发生在实体和虚拟两个场域,打破传统单一的“农家乐”农旅整合路径,实现多样化的发展;(3)数字支持下农旅资源整合拓展了农业空间的内涵、增强了乡村对外部空间的依赖以及促进了乡村表征空间的媒体化,但存在传统乡土性的破坏、过度依赖外部性和同质化发展等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贵才  朱倩琼  刘樱  周钰荃  
采用广州市域范围内行政村2005,2013年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等现状摸查数据,运用GIS,SPSS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乡村发展类型、空间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归纳其演变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影响乡村分类的主因子具有可持续性,但其影响程度总体减弱,而非持续性因子则具有时代特征,影响乡村发展的因子多元化;(2)乡村类型演变呈现由低等级分异向着高等级分异的演变趋势;(3)广州市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状"的分布状态,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出现了大幅扩散,乡村发展逐步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局面;(4)广州市乡村发展演化的模式主要有渐变模式、突变模式和惰性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春霞   邓启贤   崔霞  
细化分析不同群体城市居民的出游意愿对乡村旅游地实施精准化营销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性别差异视角,以广州为例,对城市6大主城区的609位城市居民展开调研,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模分析方法,对影响男性和女性两大群体乡村旅游出游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男性出游意愿与乡村旅游地的服务水平显著负相关,与出游的整体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而女性的出游意愿则与其受教育水平、休闲时间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地的治安条件、交通条件、服务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地的住宿条件、特色商品及民风民俗三大要素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提升乡村旅游地针对不同性别群体的营销精细度与服务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媛媛  卢道典  陆嘉  
文章利用文献梳理、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溪头村为典型案例展开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溪头村旅游起源于"驴友"自发组织的"影古线"徒步游,游客数量日益增加,带动了乡村发展。当前,溪头村也正面临乡村公共设施不足、服务层次偏低、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旅游监管体制机制滞后、乡村传统文化景观风貌受到冲击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步与思维变换,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完善服务设施、整合区域资源、科学编制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溪头村旅游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葛语思   杨忍   战歌   林元城  
伴随中国城乡关系的急速转型,资本成为重组城乡要素的重要因素,推动都市边缘区的乡村空间转型和重构,厘清其介入机制对补充完善乡村空间重构的动力释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城乡互动视角下资本循环和乡村空间转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框架,以都市边缘区典型村广州港头村为例,深度解析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乡村空间转型的阶段特征及其资本介入机制。结果表明:(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头村的空间转型重构经历了代际交替的村民资本城乡市场循环下的初步空心化、工商资本介入与剩余价值有限城乡市场流通下的城镇化与深度空心化和国有资本带动的“不征地”乡村闲置空间改造下的初步实心化三个阶段。(2)资本通过投资统筹乡村权益关系网络直接改造空间、投资基建改善发展环境等手段促进乡村空间转型,并全面渗透第一到第三产业;乡村可通过提升可达性、加快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修缮等诱发资本持续注入。(3)资本介入通过活化闲置空间、激发乡村土地等剩余价值实现“城—乡”资本转移进而推动城乡互动;现有资本介入带有极强的政策福利属性,并不完全能表征剩余价值“乡—城”流动特征已经转变,村民主体地位弱化、城乡互动主体融入度低、资本“脱实向虚”等风险依然潜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美环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部署,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本文以增城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践情况为切入点,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试和学员访谈等方式进行实践研究,总结开展培训的有效策略,为增城区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京波  
集市不仅是传统乡村社会的消费空间,也是满足农民社会交往、宗教信仰、休闲娱乐、社区认同等公共生活的社会空间。基于胶东P市的个案研究表明:伴随着乡村工业化进程,集市社会空间日益萎缩。工业化使得农民闲暇时间不断压缩与碎片化,农民参与集市的非经济活动减少;集市社会交往功能弱化并向工厂迁移;庙会社会功能式微而经济功能凸显,庙会逐渐呈现出"单一商品交易场所"和"旅游产业一部分"的工具性趋向;集市社区边界模糊和社群消解,以集市为中心的村际间的婚姻圈、祭祀圈和公共议事圈受到冲击,进而导致集市社区消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储程  李广斌  
按尺度重组理论,任何空间及其变迁都嵌入于多尺度空间的交织变化之中。城郊型乡村空间作为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交界地带,其空间变迁最为激烈。文章以常州市典型的城郊型乡村——窑港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重构的历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快速大规模城镇化过程中,城郊型乡村空间重构是刚性尺度重组和柔性尺度重组共同作用的结果,刚性尺度重组引起乡村空间的局部重构,而以权力关系、权力与资本关系为核心的柔性尺度重组在城郊型乡村空间变迁中作用更为突出,推动了乡村空间的全面重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忠兴  苏雪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作为地域空间的多元价值。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的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构建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解析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的建设案例,凝练乡村价值实现的有效经验。即从“空间的表征”看,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整体设计,创新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从“空间的实践”看,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促进三产融合,有效落实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手段;从“表征的空间”看,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乡村多元价值的可持续实现。因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科学设计乡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各主体利益共享”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忠兴  苏雪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作为地域空间的多元价值。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的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构建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解析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的建设案例,凝练乡村价值实现的有效经验。即从“空间的表征”看,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整体设计,创新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从“空间的实践”看,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促进三产融合,有效落实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手段;从“表征的空间”看,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乡村多元价值的可持续实现。因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科学设计乡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各主体利益共享”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锦成  欧维新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与乡村空间重构的一致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并从空间形态角度探寻科学空间重构的方法。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结合GIS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基于城市与乡村空间重构的思路与方法,划定了宿迁市古楚街道办和三棵树乡的适宜建设区和基期建设用地调整区,并进行了两乡镇的空间重构模拟与评价。空间重构后,研究区总体布局紧凑度提高4.02%,总体放射状指数降低5.87%,总体农地景观破碎度下降46.39%。研究结论:该研究的空间重构思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若能在空间形态合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区域空间重构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将进一步提高城市或乡村空间重构的科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焱洲  王成  
基于乡村空间系统功能的内涵解析,从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休闲旅游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入手,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2017年为研究时点,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以巴南区各镇(街)为研究单元,深入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厘定功能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农业生产功能"东高西低、局部突出",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与之相反、"西高东低",休闲旅游功能"东高西低、高值点缀分布",社会保障功能"中部高、南北低",生态保育功能"东高西低"。②厘定"以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的城郊工业保障区","以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区","以农业生产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远郊农业游憩区"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优化格局,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琪龙  郭旭  李广斌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将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划分为前开发区时代、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乡村空间呈现出两种转型趋势,即乡村空间向城市空间转型、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转型;(2)前开发区时代,其空间重构由乡村自下而上驱动;开发区时代,由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后开发区时代,则是由市场主导,政府辅助,政府主导的乡村空间转型虽能快速实现城市化,但也有其缺陷;后开发区时代,空间作为稀缺资源应由市场来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军  郭雨露  何微丹  何豫  
随着"城乡等值"逐步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的新导向,大都市地区村庄的内涵发生改变。传统的"单村独建"出现了产业同质、设施低效、建设破碎等诸多困境,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和品牌打造。广州从化米埗乡村群规划从产业共荣、设施共享、空间共建、社会共治四个方面探索大都市地区村庄"群落化"规划策略,以期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创新模式,为广州乡村振兴提供一种长效机制和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