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4)
- 2023(18960)
- 2022(16051)
- 2021(14846)
- 2020(12675)
- 2019(28977)
- 2018(28298)
- 2017(54288)
- 2016(29502)
- 2015(32687)
- 2014(31811)
- 2013(32141)
- 2012(29369)
- 2011(26405)
- 2010(26176)
- 2009(24309)
- 2008(24094)
- 2007(20942)
- 2006(18423)
- 2005(16553)
- 学科
- 济(123405)
- 经济(123265)
- 业(101092)
- 管理(92661)
- 企(87557)
- 企业(87557)
- 方法(57995)
- 数学(48043)
- 数学方法(47645)
- 农(36759)
- 财(36405)
- 业经(34090)
- 中国(33345)
- 贸(26487)
- 贸易(26474)
- 易(25802)
- 农业(25629)
- 务(24426)
- 财务(24361)
- 财务管理(24328)
- 制(23614)
- 企业财务(23077)
- 学(23032)
- 地方(22025)
- 技术(21657)
- 和(20804)
- 理论(19437)
- 划(18659)
- 环境(18172)
- 银(18090)
- 机构
- 大学(420389)
- 学院(418714)
- 济(175817)
- 经济(172469)
- 管理(168177)
- 理学(145650)
- 理学院(144104)
- 管理学(141915)
- 研究(141434)
- 管理学院(141158)
- 中国(109467)
- 京(89812)
- 科学(87261)
- 财(79477)
- 农(75500)
- 所(71374)
- 业大(65213)
- 研究所(65130)
- 财经(64145)
- 中心(63880)
- 江(60618)
- 农业(59683)
- 经(58723)
- 北京(56561)
- 经济学(53581)
- 范(51138)
- 院(50879)
- 师范(50566)
- 经济学院(48672)
- 州(48618)
- 基金
- 项目(286963)
- 科学(225730)
- 基金(210850)
- 研究(206022)
- 家(185670)
- 国家(184114)
- 科学基金(157778)
- 社会(132684)
- 社会科(125917)
- 社会科学(125883)
- 基金项目(111391)
- 省(109615)
- 自然(102995)
- 自然科(100655)
- 自然科学(100627)
- 自然科学基金(98892)
- 划(92583)
- 教育(92008)
- 资助(86691)
- 编号(82006)
- 成果(65397)
- 重点(64024)
- 部(63466)
- 创(61012)
- 发(60837)
- 创新(56546)
- 国家社会(55788)
- 科研(55291)
- 课题(55058)
- 教育部(54173)
- 期刊
- 济(188467)
- 经济(188467)
- 研究(121665)
- 中国(76832)
- 学报(69495)
- 农(68437)
- 管理(62910)
- 科学(62736)
- 财(61521)
- 大学(52144)
- 学学(49218)
- 农业(47213)
- 融(36976)
- 金融(36976)
- 教育(36797)
- 技术(34106)
- 财经(31706)
- 业经(31429)
- 经济研究(30993)
- 业(27334)
- 经(27252)
- 问题(24841)
- 图书(23065)
- 贸(22190)
- 技术经济(21831)
- 科技(20178)
- 世界(19643)
- 版(19586)
- 现代(19240)
- 理论(19240)
共检索到615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宗彪 周勤
经济活动中的时区差异作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能否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来源并促进中国服务业出口增长?文章在讨论时区差异影响服务业出口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基于双边视角检验了时区差异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时区差异对中国服务业出口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时差为11小时最为明显,因此时区差异能够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来源之一。而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和贸易伙伴异质性特征。在行业异质性方面,时区差异的出口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互联网在线处理(跨时区转移成本较低)知识、资本密集型等服务业;在贸易伙伴异质性方面,时区差异的出口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与中高收入经济体的贸易中。上述结论在改变时区差异衡量指标和估计方法后依然成立。文章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认识时区差异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作用,而且在实践中也能够为中国制定服务业出口促进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本文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发现,在制度越是完善的省份,越是制度依赖型的行业越具有较高的出口份额。进一步,从东、中、西分地区的估算结果来看,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制度因素仍然是影响行业出口差异的重要因素。我们还发现,在东部地区,资本禀赋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力禀赋不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禀赋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资本禀赋不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禀赋对行业出口的影响效应似乎要高于中部地区,远高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制度 地区间出口差异 工具变量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秀玲
技术创新是出口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对其特性和形成原因的科学把握。本文利用高技术制造业、非高技术制造业、采掘业和建筑业出口上市企业数据,在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差异性。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性;研发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企业冗余资源、技术装备程度、国有股权比例、股权集中度和企业出口额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也具有行业差异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出口企业针对本行业特性科学地做出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出口企业 技术创新 行业差异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润哲 魏君英 陈银娥
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基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2008—2020年G20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数字服务出口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发现:数字服务出口贸易蓬勃发展,但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以欧盟、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极强;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部门具有比较优势,数字服务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追赶趋势明显。进一步,基于波特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对数字服务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服务业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直接投资、互联网发展和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对数字服务出口竞争力具有提升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则具有抑制效应;分经济发展水平看,互联网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竞争力具有不显著的微弱抑制作用;分数字服务部门来看,5个维度影响因素对数字服务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存在部门异质性。
关键词:
数字服务出口 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文章系统考察了技术市场发展这一重要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从地区划分看,技术市场发展对东部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企业;从行业要素密集度看,相对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DVAR受到技术市场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会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相对价格渠道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对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并未以牺牲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贸易方式的结构转变为具体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明明 杜鹏飞 方紫意
出口产品质量事关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及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变革着外贸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组合,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通过手工整理计算2012-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与同期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延长生产迂回长度、深化分工网络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先进技术外溢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充足资源投入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高级劳动力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爱兰 王智烜 黄梅波
在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文化差异和制度差异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愈发明显,近期学界将之视为研究的重点方向。"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担当,而其重要立足点落于亚欧非。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的非洲大陆,在实现习近平主席倡导的"贸易畅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制度差异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非洲16个国家的出口数据,研究了文化差异和制度差异对中非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差异对中非贸易的影响比制度差异更重要;中非文化差异的出口效应独立于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的出口效应因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而不同,但制度差异对出口的影响并未发生变化;不确定性规避等四个维度文化差异以及表达与问责制度差异对中非贸易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维度文化和制度差异。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文化差异 制度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钱龙 何永芳
利用WIOD数据库测度了中国服务业制造化水平及其产业绩效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制造化对服务业产业绩效具有抑制效果,中低技术制造化阻碍服务业产业绩效改善,高技术制造化促进服务业产业绩效提升。深入高技术制造化内部发现,以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服务业机械制造化,以ICT技术为代表的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化,均有利于服务业产业绩效提升,其中以ICT技术为代表的服务业制造化正向促进作用最大。服务业应该加大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服务业增加对高技术制造业采购和使用将有助于自身效率改善和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晶晶 黄繁华 于诚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1年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而滞后一期的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生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的"拥塞效应"和"集聚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第二,服务业集聚与人均GDP之间交叉相乘项不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该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三,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均有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另外,本文分区域研究了东、中、西部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拥塞效应 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秀玲
技术创新是出口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对其特性和形成原因的科学把握。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面板数据模型,以非出口企业、FDI企业为对照组,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研发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企业冗余资源、技术装备程度、国有股权比例、股权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具有类型异质性和大小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出口企业 技术创新 异质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翘楚 余典范
随着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为服务业的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基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验证了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存在性,并采用2011—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证明了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发现,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两个重要渠道,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传统空间集聚和虚拟集聚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式,其作用受地区制度环境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在制度环境方面,市场化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高、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服务业高效率增长、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城市规模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特大和大城市的服务业成本病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据此提出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升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基于产业钻石模型,构建教育人力资本促进数字服务出口贸易的理论机制,采用2007—2017年全球范围内60个经济体的国际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对数字服务出口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不同经济体之间和不同贸易类型中,教育人力资本对数字服务出口的促进效应均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国内创新环境优化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会进一步增强教育人力资本对数字服务出口的促进效应。结合全球贸易数字化趋势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提出政策建议:优化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培育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人力资本;构建国内创新驱动生态环境,聚焦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研发应用;加速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服务领域的国际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胜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出发,探讨逆向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适度的逆向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过高的逆向外包会诱发其抑制效应,使得发包企业被俘获在创新价值链低端,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受阻,从而逆向服务外包与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地,从细分行业来看,资本密集型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密集型服务外包及劳动密集型服务外包均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囿于接包方对核心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胜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出发,探讨逆向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适度的逆向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过高的逆向外包会诱发其抑制效应,使得发包企业被俘获在创新价值链低端,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受阻,从而逆向服务外包与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地,从细分行业来看,资本密集型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密集型服务外包及劳动密集型服务外包均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囿于接包方对核心技术秘密的保护而使得发包企业在逆向发包时遭遇"技术瓶颈"。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均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服务业开放提高了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吗——理论与经验证据
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及其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来自352家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经验证据
政府与企业间人才配置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反补贴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吗?——来自产品层面数据的经验证据
出口与企业雇佣的性别偏好——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制造业上游垄断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企业异质性、出口国内附加值与企业工资水平——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企业异质性与出口:来自浙江省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与企业出口: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