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8)
- 2023(2340)
- 2022(2029)
- 2021(2007)
- 2020(1637)
- 2019(3641)
- 2018(3505)
- 2017(6428)
- 2016(3647)
- 2015(4082)
- 2014(4063)
- 2013(3814)
- 2012(3803)
- 2011(3388)
- 2010(3514)
- 2009(3372)
- 2008(3550)
- 2007(3406)
- 2006(3054)
- 2005(2745)
- 学科
- 济(14580)
- 经济(14561)
- 管理(9800)
- 业(7903)
- 企(6627)
- 企业(6627)
- 方法(6047)
- 数学(5009)
- 数学方法(4833)
- 学(4500)
- 中国(4174)
- 地方(3678)
- 农(3454)
- 财(2879)
- 理论(2806)
- 制(2709)
- 业经(2700)
- 贸(2334)
- 贸易(2330)
- 教育(2242)
- 环境(2218)
- 易(2199)
- 农业(2162)
- 和(2160)
- 融(2053)
- 金融(2051)
- 银(2050)
- 银行(2044)
- 划(2024)
- 发(1955)
- 机构
- 大学(55550)
- 学院(53803)
- 研究(19768)
- 济(18044)
- 管理(17551)
- 经济(17411)
- 理学(14899)
- 中国(14705)
- 理学院(14586)
- 科学(14114)
- 管理学(14021)
- 管理学院(13938)
- 京(12858)
- 所(10480)
- 农(9734)
- 研究所(9455)
- 范(9342)
- 中心(9286)
- 师范(9239)
- 江(8852)
- 财(8646)
- 业大(8448)
- 北京(7992)
- 农业(7751)
- 师范大学(7671)
- 州(7273)
- 院(7248)
- 财经(6791)
- 省(6400)
- 技术(6115)
共检索到84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栋
张爱玲遗作《少帅》的出版无疑为张爱玲之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材料。这部有志于打开美国文坛的转型之作,倾注了张爱玲许多精力与才情,虽则未完,但为《小团圆》等后期小说的创作做了相当的准备工作。文章着重梳理了《少帅》中对于封闭空间的营造以及时间意识的凸显,而这两者带有典型的张爱玲特色。
关键词:
张爱玲 封闭空间 时间意识 限制视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淳子
淳子,上海女作家,著有散文、小说、剧本等200多万字;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 1993年,跟随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组,遍寻张爱玲在上海的足迹,进而发现张爱玲的作品竟是一张活生生的城市地图,于是,饶有兴趣地把张爱玲与城市的关系作为一门显学来把玩。
关键词:
红玫瑰与白玫瑰 淳子 城市地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斌斌
张爱玲的小说让读者有一种特别的听觉感受。这是因为张爱玲从小接受了专业的音乐培养,再加上她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天分。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张爱玲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受到了音乐思维的影响。音乐艺术在其小说中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表现:显性方面,张爱玲直接套用音乐术语、音乐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氛围;隐性层面,她将音乐织体结构嫁接到小说的形式中,丰富了小说的表达技巧。另外,其小说语言还具有别样的音乐美。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的风格所在。
关键词:
张爱玲 音乐元素 音乐艺术 小说创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承接创业元老柳传志的旨意,朱立南一手撬动和完成了联想的战略拆分;操持风险投资舵盘,朱立南交出了厚重的亮丽答卷;穿梭于强手如林的联想团队中,朱立南展示出了高超的平衡与统筹能力;走过与联想相随的20年,朱立南淬炼与积淀了丰富的管理素养。自然,当"知命之年"的朱立南踩着事业的红地毯走上联想控股指挥员的位置并且日后终将执掌最高帅旗时,人们对联想这一庞大航母编队的未来更多了一份守望与期待。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墨君
在张爱玲和白先勇的创作中,读者经常可以感受到浓重的孤独意识。这些孤独意识,展现了其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特点。对两位作家的孤独意识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位作家以及他们各自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港台文学这类特殊文学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白先勇 张爱玲 孤独意识 港台文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思习
以一种感性的眼光,用比较别致的富有张力和弹性的语言,描述了生活中的张爱玲、创作中的张爱玲、爱情中的张爱玲,以及她作品的特色、语言的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张爱玲 上海文坛 文学史 语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旳 宋伟轩 朱喜钢 吴启焰
在阐述中国封闭社区的兴起背景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封闭社区产生的社会文化机理,并就中国封闭社区成为城市主导居住模式后,产生的城市公共空间私有化倾向、居住隔离与社会排斥加剧等社会空间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封闭社区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但这种居住模式的固有弊端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政府和规划者应该采取相应规划手段减少封闭社区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云杉
本文辨析了“学习者中心”“教育的学习化”“转向学习结果”等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溯了自由选择、基于结果的学习、跨学科、能力与潜能等教学改革的制度背景。文章主体为四重叙事:技术所欲实现的“去学校化”努力,政治维度上的“学习者中心”形为解放话语、实则强制逻辑,经济维度上从适应外部工作需要到自主迁移,能力不得不潜能化甚至绩效化,相应教学内容空洞化,教育削弱了知识权威却获得了跨越边界的流通信用,最终,伊利奇所批判的制度铁笼蜕变为一袭贴身且更严苛的战袍,走向开放的学习却止于封闭。本文以此洞悉全球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话语中,政治、经济、技术与教育的复杂关系,并探及教育解决政治经济难以解决的麻烦的困难与可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灿月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
关键词:
红楼梦魇 张爱玲 红楼梦 曹雪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彩琴
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初版于1944年12月,张爱玲亲自参与出版设计,亲自绘制插图。对《流言》图本的价值进行探寻,可为研究张爱玲的文学观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文章从《流言》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明星效应"的商业价值和图文互文价值三方面阐释《流言》的图本价值。
关键词:
张爱玲 《流言》 图本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亚玲 陆克寒
文章从汉语成语"倾城倾国"的语源和语用角度,结合文本的细读,探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叙事设置。张爱玲通过演绎一个现代"倾城"的"传奇",表达了她对诸多历史"倾城倾国"事件的质疑,对古老的"红颜祸水"思维定势的颠覆,也正是通过这一艺术化的解构过程,张爱玲表达了她的现代女性观。
关键词:
成语 倾城倾国 叙事设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雷水莲
张爱玲以擅写女性题材小说著称。其小说文本注重视觉感受的表现,语言富有镜头感和声乐色彩,适于改编成影视剧,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被多位港台电影导演关注、改编,并取得成功。以小说与电影改编文本为观照对象,将两种文本对照细读,当能阐释不同艺术样式互动产生的独特艺术效应。
关键词:
港台电影 张爱玲小说 改编 艺术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崇任
《诗经》中著名的《豳风.七月》一诗中的时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变化,这样一种形式变化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时间结构。诗歌当中的这种时间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先民们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把握时间,他们的时间是一种感性的时间。先民们对抽象的时间进行了一种人为的分割,从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节奏感。他们的时间又是一种循环性的时间,具有可把握性和可预见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先民们而言,时间又是一种秩序的象征,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关键词:
《豳风.七月》 时间结构 时间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