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3)
- 2023(2324)
- 2022(2001)
- 2021(2177)
- 2020(1739)
- 2019(4212)
- 2018(4651)
- 2017(6391)
- 2016(4021)
- 2015(4567)
- 2014(4723)
- 2013(3830)
- 2012(3326)
- 2011(3159)
- 2010(3462)
- 2009(3084)
- 2008(3265)
- 2007(2804)
- 2006(2828)
- 2005(2729)
- 学科
- 济(8578)
- 经济(8555)
- 管理(7759)
- 教育(7295)
- 制(6260)
- 中国(6010)
- 业(5238)
- 企(5237)
- 企业(5237)
- 体(4951)
- 教学(4781)
- 体制(4396)
- 理论(4030)
- 财(3617)
- 业经(3110)
- 银(3001)
- 银行(3001)
- 行(2934)
- 税(2921)
- 政治(2889)
- 税收(2845)
- 收(2816)
- 思想(2812)
- 农(2761)
- 融(2715)
- 金融(2715)
- 思想政治(2714)
- 政治教育(2714)
- 治教(2714)
- 德育(2703)
- 机构
- 大学(48765)
- 学院(42830)
- 研究(18458)
- 济(14706)
- 经济(14188)
- 中国(13391)
- 管理(12357)
- 京(11428)
- 教育(10922)
- 财(10251)
- 范(9921)
- 师范(9881)
- 科学(9636)
- 理学(9407)
- 理学院(9216)
- 所(8953)
- 管理学(8892)
- 江(8867)
- 管理学院(8784)
- 北京(8075)
- 师范大学(8064)
- 研究所(7714)
- 中心(7491)
- 院(7037)
- 财经(6496)
- 州(6460)
- 经(5917)
- 农(5820)
- 省(5731)
- 技术(5440)
共检索到91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迈克尔·斯宾塞 严纯华 布莱恩·施密特 施一公 路易斯·费雷拉 宋永华
<正>教育数字化与高等教育的未来数字化转型对教育和学生的生活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如果在一年前探讨这个话题,情况也许就会大不相同。因为封闭学习中发生的数字教育变革,并没有像我们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永久的变化。新冠疫情的出现,使得这场数字教育变革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今天面临的数字现象,例如,在2022年底出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等,将会为世界带来永久性和颠覆性的改变。因此,今天我想探讨的是疫情大流行期间的数字化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安德鲁·汉密尔顿 丁奎岭 顾赛 张平文 乔恩森·弗兰普顿 高松 詹妮弗·迪克森 黄如
<正>全球网络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来自耶鲁、牛津和纽约大学的展望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为各国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学术、社会和经济利益。它不仅提供了跨学科的新视角,也给学生提供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增加对所访问国家的了解。不同文化、历史和政治背景的大学,采用的国际化途径也不同。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我们会把自己的文化、历史、政治的视角都呈现出来,这对访问学者或者国际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或令人惊喜的结果,但也有失败的案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长禄 尼古拉·克莱顿 裘新 阿什拉夫·穆罕默德·谢希 任少波 张宗益
<正>交叉与协同——基于大学学科特征的组织理念思考赵长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背景下,各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日益呈现交叉融合态势,数字化、智能化是大趋势。大学具有多样性、多学科的特征,组织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要适应科技与经济社会进步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好大学独特的优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秉林 马陆亭 贾文键 赵婷婷 王战军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把一流学科提到了和一流大学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将其视为一流大学的基础。深化高校综合改革,需要大力释放学科建设的活力,形成良性互动的学科生态体系,以学科建设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一流大学的成长具有不同的模式和路径,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关键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6月3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第二届高层专家论坛围绕"大学发展与学科建设"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学会组织的3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发言。本期选发部分发言人的观点摘编,以飨读者。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全面深化改革呼唤顶层设计发力。在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改革的顶层设计已是热议话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全面深化改革大幕,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改革定向导航。何谓顶层设计,对改革的顶层设计的认识还存在哪些误区;顶层设计的主体是谁;如何进行顶层设计,该注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詹启敏 王维民 王县成 段丽萍 文历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就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部署。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搭建国内外医学教育交流平台,聚焦医学教育未来发展,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17年12月12日举办"北大医学·教育论坛(2017)"。来自医学教育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未来:医学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探讨医学教育的机遇、挑战与未来发展,以期更好地推动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本期选发部分发言人的观点摘编,以飨读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万建中 贺云翱 叶匡政 高小康 陈少峰
有文化的城市才有吸引力,而文化所指应该是独特的文化底蕴,如果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却与其他城市没有什么区别,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另外,传统与现代得到完美结合的城市才有魅力。如果尽是现代化建筑,高楼林立,传统完全被灭迹,那么,便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成为城市中的"暴发户"。以北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熊远明 陈超 陈建龙 王惠君 陈军 郭欣萍 吴雪勇
熊远明指出,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立足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立足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活化利用;立足中华文明的“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中华文明“包容性”与“和平性”,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陈超指出,图书馆要一如既往、与时俱进,把典籍收藏保护好;要雅俗共赏、激浊扬清,把典籍传播弘扬好;要汲古慧今、鉴往知来,把典籍研究服务好。为全力打响城市文化品牌和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陈建龙对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出了四点新感受:第一,古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二,古籍保护要科学、完整;第三,古籍利用要精准、高善;第四,科学又完整的古籍保护和精准又高善的古籍利用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大有作为。王惠君指出,图书馆肩负着传播文化的社会职责,担负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充分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作用,传承岭南文化,共建“人文湾区”。未来,图书馆要通过发展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军介绍了南京图书馆在历史文化典籍收藏与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图书馆要努力做到切实尊重依靠人才、寻求各方合力支持、服务与研究平衡兼顾,从而把传承民族文化的大事办好。郭欣萍指出,图书馆要从三个方面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典籍:一是空间赋能,整合各方资源,拓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式;二是守正创新,利用新媒介、新平台,科技助力有效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与时俱进,聚焦地域特色文化,深挖当地文献价值赓续山西历史文脉。吴雪勇指出,杭州国家版本馆作为中华版本传世工程“一总三分”保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从强化收藏主业、优化分类保护、深化保藏研究三个方面做好版本收藏保护和保藏研究工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编者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为增加教育机会、满足多元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激发教育活力、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这为新时代我国民办高校内涵发展提供了理念遵循,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本质追求,也
关键词:
民办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钟秉林 洪成文 李立国 周海涛 李枭鹰
深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关注和发现重大现实问题,要增强问题意识,发现新问题,研究真问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支撑和解释作用,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既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与经验,更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优秀教育理念,筑牢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文化基石。统筹学理研究与咨政建言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学派塑造与国际互鉴的关系,从整体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系统化。高等教育研究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实践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的全局问题和趋势,以更广阔的研究视野、更多元的研究方法来呼应高等教育的实践。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要为立德树人服务,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理性思维和行动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榛 肖金成 陈耀 王明利 宋冬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领航指向。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进行系统性谋划、作出战略性部署。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不负重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经济纵横》编辑部特邀请国内五位知名专家撰稿,针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乔黎黎 邱灵 张铭慎 韩祺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分别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创新集群建设、产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国家指数体系构建等视角,探讨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以期对从事宏观经济、创新发展、产业转型研究的读者有所启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