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1)
- 2023(12114)
- 2022(10531)
- 2021(10380)
- 2020(8597)
- 2019(20269)
- 2018(20014)
- 2017(37554)
- 2016(20861)
- 2015(24130)
- 2014(23943)
- 2013(23401)
- 2012(21591)
- 2011(19772)
- 2010(19530)
- 2009(17618)
- 2008(17028)
- 2007(14544)
- 2006(12668)
- 2005(11318)
- 学科
- 济(80755)
- 经济(80664)
- 管理(55755)
- 业(49622)
- 企(40581)
- 企业(40581)
- 方法(38357)
- 数学(33721)
- 数学方法(33379)
- 中国(25483)
- 农(20230)
- 财(18097)
- 学(17494)
- 贸(16450)
- 贸易(16437)
- 业经(16268)
- 易(16058)
- 教育(14710)
- 地方(14375)
- 制(13933)
- 理论(13825)
- 农业(13348)
- 和(13208)
- 环境(12497)
- 银(12118)
- 银行(12086)
- 技术(11820)
- 行(11614)
- 融(11419)
- 金融(11418)
- 机构
- 大学(294572)
- 学院(285070)
- 济(116235)
- 经济(113798)
- 管理(112746)
- 研究(99976)
- 理学(98112)
- 理学院(96956)
- 管理学(95273)
- 管理学院(94762)
- 中国(73512)
- 京(64220)
- 科学(60883)
- 财(50429)
- 所(49240)
- 研究所(45244)
- 中心(44187)
- 范(42517)
- 师范(42239)
- 农(41940)
- 北京(41718)
- 财经(41027)
- 业大(40927)
- 江(39263)
- 经(37728)
- 院(36290)
- 经济学(35351)
- 师范大学(34557)
- 农业(32771)
- 州(32166)
- 基金
- 项目(198002)
- 科学(156582)
- 研究(148562)
- 基金(144255)
- 家(124895)
- 国家(123863)
- 科学基金(106248)
- 社会(93216)
- 社会科(88250)
- 社会科学(88226)
- 基金项目(76507)
- 省(74188)
- 教育(70269)
- 自然(68107)
- 自然科(66556)
- 自然科学(66541)
- 自然科学基金(65360)
- 划(64321)
- 编号(60460)
- 资助(59972)
- 成果(50921)
- 部(45554)
- 重点(44249)
- 课题(42474)
- 发(41739)
- 创(40841)
- 教育部(39603)
- 大学(39516)
- 国家社会(38144)
- 创新(37934)
- 期刊
- 济(122351)
- 经济(122351)
- 研究(91889)
- 中国(58603)
- 教育(46064)
- 学报(44633)
- 科学(41360)
- 管理(40847)
- 农(37606)
- 财(35651)
- 大学(35023)
- 学学(31137)
- 农业(27211)
- 技术(23953)
- 融(22188)
- 金融(22188)
- 经济研究(20267)
- 财经(19944)
- 图书(18977)
- 业经(17744)
- 经(17060)
- 问题(15935)
- 业(14679)
- 理论(14471)
- 科技(13884)
- 贸(13684)
- 技术经济(13429)
- 实践(13115)
- 践(13115)
- 世界(13010)
共检索到423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琳琳
随着现代社会时空观的变迁和大学管理理念的变革,中国大学教师的时间观变化巨大并彤塑着学术工作的生态。本文通过对24位中国大学教师的深入访谈,关注他们在时间深度、时间边界、时间节奏、时间冲突和时间轨迹的层面如何形成自己的时间观。结果发现,学术工作自身特征要求大学教师持一种有深度的思考时间观、工作与生活时间区分并互相调剂、以学术兴趣和能力为导向进行时间规划、用预约和计划机制来协调时间冲突、容忍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随机性与偶然性,进行较长的职业准备和持久的职业发展,但大学管理体现的时间要求与之截然不同。中国大学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丁艳
当前美国大学教师主要具有六种学术角色:学术研究者、学术应用者、学术传播者、学术自由捍卫者、学术管理者、学术经营者。这六种学术角色的统一构成了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理解当前美国大学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窗口。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术角色 美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保星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所确立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得终身教职成为保证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制度性工具。关于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 ,均须充分考虑到终身教职的学术自由价值。
关键词:
终身教职 学术自由 美国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
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经历了"学院时代"与"大学时代"两大历史时期的发展。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的争取过程,同时也是赋予学术自由权利以认识论和政治论意义的过程。历史证明,学术自由权利是保障大学教师从事知识创新与探索活动的基本权利,是保护教学与研究工作免受各种不合理干扰和限制的必要权利,是赋予大学教师适当社会地位和必要经济保障的重要权利,也是一项与学术责任相伴生的有限权利。
关键词:
学术自由 权利 大学教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是一种与教师学术自由、教学、科研业绩实施同行评价相关的合同制;是鼓励有才华的学者献身教学事业的一种制度性承诺;是教师(学者)价值的一种象征性或形式性肯定。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具有学术自由的意义。
关键词:
终身教职 学术自由 美国大学教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时间本无所谓多少,时间紧张与压缩虽然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其归因却在于钟表时间和社会时间共同建构的结构紊乱和失序。当前,时间焦虑已经成为学术界的集体性症候,其表现为人们不仅失去了对钟表时间的均匀流动感,也丧失了对带有周期性社会时间井然有序的节奏感。在一个效率主导的时代,学术工作逐渐淡化了闲逸、好奇的"无时间性"。在学术职业有充裕自主支配时间的表象背后,其实更多的是难以自主和难得空闲。通过对大学教师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处理繁琐事务的时间是我国大学教师的重要压力源,也是大学教师时间焦虑产生的主因,它在深层次上反映了我国高等学校学术治理中科层制与竞争项目制的混合性特征。缓解大学教师的时间焦虑,摆脱学术治理困境需要以减法思维探索削冗去繁的治理路径。通过完善集体领导机制,回归行政与学术管理常态,压缩各种冗杂的项目和频繁的绩效考核,减少组织管理层级与管理过程中过多的繁文缛节,提升办事效率,以营造屏气凝神和一心向学的学术研究常态,使大学不断丰厚理论积淀和卓越的智识水平,推进社会创新发展。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可支配时间 时间焦虑 学术治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谷志远 刘茜
对全国11个省份68所大学3612名大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的性别、职称、所在大学层次等因素,都对其工作时间长短和工作时间分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女教师相比,男教师工作时间长,科研时间比例较高,教学时间比例较低。高职称与低职称教师相比,正教授工作时间最长,讲师工作时间最短。与一般大学教师相比,"985"大学教师的工作时间长,科研时间多但教学时间少。尤其是,"985"大学男性正教授的工作时间最长,"985"大学的助教在服务与管理上占用的时间太多。这些结论为大学教师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贝妮
高校教师群体多数实行弹性工时制,没有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时间。但由于高校教师属于脑力劳动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并不泾渭分明;同时由于他们需要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更新,工作的准备时间较长,因此高校教师这样一个工作自由度和灵活度很高的群体,其累计工作时间可能很长。本文以437名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以他们的工作时间长短和时间分配为主线开展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法定劳动时间的18.8%。对工作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显著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职称、行政职务、性格特质等。但工作时间有丰富的内涵,工时长短仅是表象,本文选取"疲劳蓄积度"作为切入点,对工作时间与"疲劳蓄积度...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工作时间 疲劳蓄积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晋宽
美国大学教师工作量问题的历史及其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大学教师工作量的构成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部分。美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时期对此问题的不同认识和讨论,对于深刻认识大学教师的工作,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教师工作量及其评价标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学教师工作量 工作量构成 评价 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炬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管理与工作模式。这些变化使得中国迫切需要院校研究。当前中国发展院校研究,应当坚持“有用、有效、开放、创新”的基本原则,从建立有利的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环境和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专业研究人员培养制度和着手解决当前高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入手,从而站在一个正确的起点上。
关键词:
中国大学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院校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段景智 刘宏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中国大学“革命性”变革。随着变革和传统大学量变的终止,现代大学新质要求学术理念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系统和调整、确认学术性质、功能,进而带动高等教育走进一个全新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学术理念重构 革命性变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亚婷
立足我国各高校聘任制改革的实践背景,从共同体视域下的学术身份建构视角出发,采用意义-阐释取向的质性研究方法,重点回答不同大学教师群体如何感知与应对改革,以及如何在变革情境中建构起关于何为一名大学教师的"主观现实"。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教师在改革环境里建构而成的"适应者"身份,其中包括"单向度"的适应者、"符号性"的适应者和"价值分裂"的适应者三种类型。可以明显看到,大多数受访教师都在改革过程中选择以外界改革所倡导的权威标准来框定自身的学术工作实践,聘任契约所规定的聘任条件、岗位要求以及考核方式等规则不可避
关键词:
聘任制改革 大学教师 学术身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学书 刘玉梅
现代社会时空观的变迁和管理理念的变革,规约着开放大学教师的时间管理,形塑着他们的工作生态。通过对开放大学教师的结构式访谈,透析其在时间组织和分配方面的冲突,从而展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生存境遇。结果发现开放大学教师时间管理出现职业发展长期性与现实各类事件的纠葛;倒计时和工作节奏的矛盾;权力关系和预约机制的冲突;工作与生活时间边界模糊;工作时间要求的整体性与实践中碎片化的困扰等问题。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摒弃"生理年龄"这一政策工具,给予不同教师群体发展机会;开放大学应落实时间预约机制,增强行政工作的计划性和协调性;教师自身要强化循环时间观认同,自觉促进教育回归。
关键词:
开放大学教师 工作时间 生存境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斯雄 顾海良 崔延强
论文基于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已有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厘清其发展、演变脉络,重点分析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内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讨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对当前大学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论文分六章。第一章基本理论分析,探讨了学术的内涵和特点,对评价、学术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发现:中国大学教师具有年纪轻、学位获得时间短、博士比例高、学术近亲繁殖重、来自农村乡镇的多、父母教育程度和职业层次低、感觉工作压力大、满意度较高的归纳性群体特征;具有周均工作45小时、年均收入近11万元、三分之一的人住政策房、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出过国、五分之一的人有可能不再选择本职业、教学、科研偏好为2∶8、认可的教学、科研、服务权重为4∶4.5∶1.5的数据性职业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职业最具公平性但仍需多样化背景的人加入,入职门槛高但需提高其职业发展条件,职业特性明确但要求教师个体更为努力的学术追求。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术职业 发展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