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8)
- 2023(8170)
- 2022(6736)
- 2021(5928)
- 2020(4956)
- 2019(11022)
- 2018(10485)
- 2017(19647)
- 2016(11017)
- 2015(11769)
- 2014(11340)
- 2013(11053)
- 2012(10041)
- 2011(9109)
- 2010(9057)
- 2009(8017)
- 2008(8113)
- 2007(6974)
- 2006(6154)
- 2005(5172)
- 学科
- 济(40416)
- 经济(40367)
- 业(28556)
- 管理(28236)
- 企(20866)
- 企业(20866)
- 方法(18970)
- 数学(16900)
- 数学方法(16708)
- 农(13446)
- 学(13300)
- 中国(10652)
- 财(9880)
- 贸(9878)
- 贸易(9877)
- 农业(9804)
- 易(9634)
- 业经(9303)
- 环境(8847)
- 技术(6750)
- 地方(6531)
- 制(6383)
- 划(6361)
- 务(6025)
- 财务(6021)
- 财务管理(6013)
- 银(5745)
- 企业财务(5734)
- 产业(5721)
- 银行(5688)
- 机构
- 大学(161662)
- 学院(159619)
- 济(61053)
- 经济(60001)
- 研究(59096)
- 管理(57527)
- 理学(51359)
- 理学院(50629)
- 管理学(49393)
- 管理学院(49134)
- 科学(42753)
- 中国(41621)
- 农(41520)
- 京(33931)
- 农业(33523)
- 业大(33286)
- 所(32437)
- 研究所(30678)
- 中心(26018)
- 财(25562)
- 江(23240)
- 农业大学(22777)
- 财经(21542)
- 院(21116)
- 范(21071)
- 师范(20655)
- 北京(20183)
- 经(19802)
- 室(19358)
- 科学院(19189)
- 基金
- 项目(120484)
- 科学(94217)
- 基金(89734)
- 家(84084)
- 国家(83450)
- 研究(76101)
- 科学基金(69235)
- 社会(49624)
- 自然(48902)
- 基金项目(48529)
- 自然科(47805)
- 自然科学(47785)
- 社会科(47122)
- 社会科学(47109)
- 自然科学基金(46963)
- 省(46914)
- 划(41392)
- 资助(35043)
- 教育(34722)
- 重点(28433)
- 编号(27304)
- 计划(26610)
- 部(25930)
- 发(25659)
- 创(25206)
- 科研(24536)
- 科技(23783)
- 创新(23759)
- 业(22080)
- 国家社会(21611)
共检索到216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红英 耿增超 张一平
以黄土高原南部典型旱耕地—休闲地土壤为对象 ,研究了中等水分条件下 (6 5 %的田间持水量 )土壤 N2 O排放的动力学特征 ,以及土壤深度和氮磷营养因子对 N2 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肥和未施肥处理 ,土壤 N2 O排放累积量随时间 t的变化均符合修正的 Elovich方程 y=bln(t) +a。反应初始浓度 (a)和表观反应速率(dy/ dt)大多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增 ,但 15℃时以 10 cm深处反应初始浓度最大 ;2 5℃时 ,表观反应速率以 15cm深处最高 ,即在中等水分条件下 ,随温度升高 ,试验土壤 10~ 15 cm深处为 N2 O产生的活跃场所。磷素对土壤N...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肃 高兵 冯永杰 崔胜辉
通过核算福建省1980-2013年N_2O的排放清单,分析了N_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3年,福建省N_2O总排放量从19.2 GG增加到37.6 GG;在N_2O的排放源中,按照排放贡献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农用地、畜禽粪便管理、废水处理和能源消费活动;而按照增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能源消费活动、废水处理、农用地和畜禽粪便管理.表明减少农田氮肥施用量是减少福建省N_2O排放的关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霜霜 叶莹莹 陈武荣 肖丹 毛兵 张伟 王克林
农田土壤N_2O排放是重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土壤氮素的重要损失途径。以往研究发现,耕作导致喀斯特地区土壤总氮快速损失,但翻耕扰动对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原位控制实验,设置不同频率翻耕处理:分别隔6个月(T1)、4个月(T2)、2个月(T3)、1个月(T4)翻耕一次,以免耕为对照,探讨不同翻耕频率下土壤N_2O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比免耕,较高频翻耕(T2、T3和T4)显著降低N_2O年累积排放量;N_2O排放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随土壤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与土壤含水量呈二次方程关系。团聚体(>2 mm和0.25~2 mm)、总氮、NO_3~-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均与N_2O年累积排放量有显著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表明,MBC对土壤N_2O排放变化有较大的解释度(40.7%)。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显示,翻耕扰动主要通过调控土壤MBC进而影响N_2O年累积排放量。本研究表明土壤MBC是翻耕作用下影响N_2O排放的主导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杰 刘平静 孙本华 高明霞 张树兰 杨学云 冯浩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N_2O的排放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雨养农田化肥合理施用以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8年,以始于1990年的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冬小麦/夏休闲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对其中6个处理((1)不施肥(CK)、(2)单施氮肥(N)、(3)氮肥与钾肥配施(NK)、(4)磷肥与钾肥配施(PK)、(5)氮肥与磷肥配施(NP)、6)氮肥、磷肥与钾肥配施(NPK))进行研究,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样品理化性质、N_2O排放特征以及小麦产量,并就N_2O排放总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冗余(RDA)分析。【结果】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有差异,其中NP和NPK处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无机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土壤pH显著下降。2016-2017和2017-2018年不同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总量分别为0.48~1.31和0.41~1.18 kg/hm~2,其中施氮处理(NK、NP和NPK)的土壤N_2O排放总量均显著高于CK;土壤N_2O排放总量平均值表现为NPK>NP>NK>N>PK>CK。所有施氮处理中,NPK处理的N_2O排放系数平均值最高,达0.5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6-2017和2017-2018年,所有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NP和NPK处理的小麦产量均较高。6个处理中,N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强度平均值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NK和NPK处理次之,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NP和PK处理均较低,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_2O排放总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由大到小表现为TN>NO_3~--N>SOC>NH_4~+-N>MBN>MBC。【结论】对于土娄土区雨养农田而言,长期氮、磷肥配施(NP)或者氮、磷、钾肥配施(NPK)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以及N_2O排放总量,是研究区较好的施肥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立刚 李虎 邱建军
【目的】明确黄淮海平原地区典型作物种植类型下,农田土壤N2O排放特征,并探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其排放通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箱法测定了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冬小麦/夏玉米、棉花、休闲地)土壤N2O的排放通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不同氮肥量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3种种植方式N2O排放在秋季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至12月中旬左右降到最低,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则呈总体上升趋势。冬小麦/夏玉米地土壤N2O排放高峰值为433.5μgN2O·m-2·h-1,出现在7月下旬;棉花地为146.5μgN2O·m-2·h-1,出现在6月中旬;休闲地为175.16μgN2O·m-2·h-...
关键词:
N2O 黄淮海平原 农田土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飞 樊小林
【目的】研究脲醛肥料对土壤N_2O排放及氮素去向与平衡的影响,为脲醛肥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9-12月,采用微型渗漏计-静态气箱法,在栽培3季不同叶菜(第1季小白菜、第2季菜心、第3季芥菜)的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置3种脲醛肥料(UF1、UF2、UF3,其活性指数(AI)分别为50.8%,67.4%,83.3%)一次性施用、尿素一次性施用、尿素分次施用、脲醛肥料UF2与尿素混合一次性施用共6个处理,研究了脲醛肥料对N_2O排放、淋溶损失、土壤残留、植株吸收以及其他表观损失量的影响。【结果】与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相比,无论脲醛肥料AI高低,脲醛肥料一次性施用、脲醛与尿素混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 李天安 樊小林
【目的】明确覆草旱种和控释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温室效应及排放强度的影响,探讨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措施,为水稻的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用静态箱法采集气体,研究常规水田(对照)、覆草旱种稻田和覆草旱种控释肥稻田CH4和N2O日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及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温室效应和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常规水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苗期、分蘖初期和最大分蘖期,持续时间为35d;覆草旱种稻田和覆草旱种控释肥稻田CH4排放则主要集中在苗期和分蘖初期,持续时间均为15d,二者的CH4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常规水田,仅为常规水田的20.00%和17.98%...
关键词:
控释肥 覆草旱种 晚稻 CH4 N2O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海涛 林超文 朱波 罗付香 朱永群 张建华
为明确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两个因素对紫色土坡耕地玉米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分别对不同耕作方式和覆盖方式下玉米产量、玉米生育期的径流和氮素损失量和施肥后的N_2O排放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横坡垄作并覆盖秸秆的处理地表径流为14.4 mm,在所有处理中最小。平作+覆盖处理的壤中流损失氮量最低,仅为16.0 kg·hm~(-2),顺坡+覆盖处理的壤中流氮素流失最大,为33.1 kg·hm~(-2)。顺坡+覆盖处理对应的N_2O排放量最高,为0.8 kg·hm~(-2),平作和平作+覆盖处理对应的N_2O排放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53和0.56 kg·hm~(-2)。耕作方式和覆盖方式都对N_2O...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N2O 水土流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东良 彭德元 王振华 秦红灵 刘毅 张俊忠
选取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0%(厌氧)、10%(兼性厌氧)和21%(好氧)等3个O_2体积分数及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O_2含量对土壤N_2O排放及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种群丰度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厌氧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均最高,且60%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N_2O排放通量略高于4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方差分析表明,相比于土壤含水量,O_2含量是制约土壤中N_2O排放更关键的因子;微生物narG基因丰度与O_2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_2O排放通量和土壤NO_3––N消耗质量分数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O_2含量和含水量均会造成土壤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4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882(Pseudolabrys)、OTU1510(分枝杆菌属)的占比较大,6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593(地杆菌属)的占比较大,当土壤含水量一定时,同一培养时间厌氧处理的优势OTU1882和OTU1510相对丰度偏低,且变化幅度较大,其相对丰度与N_2O排放通量呈负相关,其中OTU1882的影响显著(P<0.05)。可见,土壤O_2含量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的narG基因丰度和群落组成而调控N_2O的排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东良 彭德元 王振华 秦红灵 刘毅 张俊忠
选取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0%(厌氧)、10%(兼性厌氧)和21%(好氧)等3个O_2体积分数及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O_2含量对土壤N_2O排放及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种群丰度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厌氧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均最高,且60%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N_2O排放通量略高于4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方差分析表明,相比于土壤含水量,O_2含量是制约土壤中N_2O排放更关键的因子;微生物narG基因丰度与O_2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_2O排放通量和土壤NO_3––N消耗质量分数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O_2含量和含水量均会造成土壤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4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882(Pseudolabrys)、OTU1510(分枝杆菌属)的占比较大,6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593(地杆菌属)的占比较大,当土壤含水量一定时,同一培养时间厌氧处理的优势OTU1882和OTU1510相对丰度偏低,且变化幅度较大,其相对丰度与N_2O排放通量呈负相关,其中OTU1882的影响显著(P<0.05)。可见,土壤O_2含量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的narG基因丰度和群落组成而调控N_2O的排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燕 黄耀 宗良纲 周权锁
采用苏南、苏中和苏北的 5种类型水稻土 (共 1 0个土样 )进行室外盆栽试验 ,研究稻田土壤秸秆施用对后季麦田N2 O排放的影响。试验组土壤施小麦秸秆 (每盆 1 0g)和化肥 ,对照组仅施化肥。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气候及基本相同的水分含量条件下 ,有 6个 (江宁A1、宜兴B1和B3、宝应C3、仪征D3、六合E2 )土样的N2 O排放量较对照增加 ,增加量为 2 4 3~ 71 3μg·m-2 ·h-1 ;宝应 (C5 )和仪征 (D2 )土样N2 O排放量较对照减少 1 1 2和 79 3μg·m-2 ·h-1 ;而江宁(A3)和六合 (E4 )的增加量不明显。单相关分析表明 ,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博 朱道光 伍一宁 许楠 宋金凤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大兴安岭4种典型落叶松林(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在生长季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落叶松林均为CO_2的排放源,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5.88(藓类-兴安落叶松林)、38.68(杜香-兴安落叶松林)、54.54(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62.98(杜鹃-兴安落叶松林) mg·m~(-2)h~(-1)。其中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排放通量最高,4种林型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CH_4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089(藓类-兴安落叶松林)、-0.037(杜香-兴安落叶松林)、0.004(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0.03(杜鹃-兴安落叶松林)mg·m~(-2)h~(-1),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为CH_4的源,另2种林型表现为CH_4的汇。其中藓类-兴安落叶松林贡献了该地区95%以上的CH_4排放量。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4种林型中仅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H_4排放通量与5 cm深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相关性。N_2O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007 3(藓类-兴安落叶松林)、0.01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0.009 3(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0.0003(杜鹃-兴安落叶松林)mg·m~(-2)h~(-1),表现为N_2O的源(杜鹃除外)。不同月份N_2O排放通量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4种林型N_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夏末和秋季。影响N_2O排放通量的环境因子因林型而异,其中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与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分别与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落叶松林 温室气体 环境因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杏认 董云社 齐玉春
N2O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且还可以破坏臭氧层。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其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上升,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加严重,因此,N2O的排放日益成为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壤是N2O的重要排放源。本文综合分析了土壤N2O排放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土壤N2O产生及排放的机理;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素;土壤N2O排放的时空特征以及全球N2O排放的模型估计;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N2O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土壤 排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东丽 吴庆强 李生秀 EMTERYD Ove
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和模拟土柱法,研究了包括水分、碳源、氮源以及反硝化的主要决定因子水分干湿交替对土壤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旱地土壤反硝化的主要因子是作为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有机物质,在碳源充足时,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水分因子是限制因子;两种氮源相比较,在一定的碳含量和水分条件下,土壤N2O排放量并不随NO3--N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N2O排放量发生在氮源加入量为300 mg/kg时;而当氮源为NO2--N时,土壤N2O排放量随NO2--N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排放量为NO2--N为450 mg/kg处理。在同等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中产生的N2O通量高于土壤由干变湿过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小林 林丽 刘佳妮 陈泽斌 余磊 刘桂华 徐胜光
旨在探讨光照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的作用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将水稻(品种为培杂泰丰)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际排放的N_2O量。首先进行了室内弱光(8:00-18:00, 4 000 lx)、NH_4NO_3为氮源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如分蘖期、开花结实期、成熟衰老期)的水稻在不同施氮量(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情况下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弱光(4 000 lx)、强光(8 000 lx)和自然光的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脱氮(0 mg/L)、低氮(30 mg/L)、高氮(90 mg/L)试验。弱光试验条件下,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4.9,42.4,98.3μg/(m~2·h)和29.6,79.6,246.1μg/(m~2·h),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显著增强(P0.05)。弱、强光及自然光条件下,脱氮、低氮、高氮处理的水稻根际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3,77.1,308.4μg/(m~2·h),14.1,45.6,182.4μg/(m~2·h)和19.3,44.9,224.6μg/(m~2·h),强光、自然光照下脱氮与低氮处理间水稻根际N_2O排放差异亦不显著(P>0.05)。弱光条件下,供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根、叶界面N_2O排放通量随之增强;但对比弱光试验,相同供氮(1N、3N)水平条件下强光、自然光有抑制水稻根际N_2O排放作用,且强光、低氮(1N)的协同作用限制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的效果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