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1)
- 2023(4930)
- 2022(4486)
- 2021(4047)
- 2020(3790)
- 2019(9093)
- 2018(9077)
- 2017(17522)
- 2016(10002)
- 2015(11593)
- 2014(11867)
- 2013(11958)
- 2012(11454)
- 2011(10474)
- 2010(10535)
- 2009(9949)
- 2008(10194)
- 2007(9475)
- 2006(7963)
- 2005(7052)
- 学科
- 济(41928)
- 经济(41893)
- 业(25019)
- 管理(24781)
- 方法(22514)
- 数学(20325)
- 数学方法(20163)
- 企(19202)
- 企业(19202)
- 农(12168)
- 学(10779)
- 财(10381)
- 中国(9743)
- 贸(9577)
- 贸易(9577)
- 易(9326)
- 地方(8054)
- 农业(7858)
- 业经(7541)
- 制(7087)
- 和(6583)
- 务(6409)
- 财务(6396)
- 财务管理(6375)
- 企业财务(5946)
- 理论(5931)
- 银(5882)
- 银行(5849)
- 环境(5699)
- 融(5619)
- 机构
- 大学(152623)
- 学院(151573)
- 济(59392)
- 经济(58053)
- 管理(54099)
- 研究(53507)
- 理学(46660)
- 理学院(46073)
- 管理学(45084)
- 管理学院(44815)
- 中国(38508)
- 农(37000)
- 科学(36798)
- 京(32764)
- 农业(30145)
- 所(29998)
- 业大(29129)
- 研究所(27631)
- 财(26324)
- 中心(24759)
- 江(23929)
- 财经(21173)
- 北京(20239)
- 农业大学(19761)
- 范(19421)
- 师范(19138)
- 经(19087)
- 州(18683)
- 经济学(18546)
- 省(18165)
- 基金
- 项目(100810)
- 科学(76303)
- 基金(71094)
- 研究(68319)
- 家(64153)
- 国家(63667)
- 科学基金(51928)
- 省(41005)
- 社会(40652)
- 社会科(38410)
- 社会科学(38394)
- 基金项目(37928)
- 自然(35418)
- 划(34961)
- 自然科(34538)
- 自然科学(34523)
- 自然科学基金(33909)
- 教育(31967)
- 资助(29734)
- 编号(28015)
- 重点(23453)
- 成果(22967)
- 部(22059)
- 发(22038)
- 计划(21351)
- 创(20557)
- 科研(20154)
- 课题(19548)
- 科技(19408)
- 创新(19345)
共检索到217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刘冬成 张爱民
以旱稻非糯性基因型远FH 2-1(旱稻65×长芒稗)为母本,高粱非糯性基因型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F2分离出糯性胚乳新性状。据群体1 712株调查,糯性植株为340株,非糯性植株为1 372株。χ2分析结果,该性状受两对显性基因互作影响,符合13∶3抑制作用分离比例,不同于前人水稻糯性胚乳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
关键词:
旱稻 长芒稗 高粱 属间杂交 糯性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李道亨 赵凤梧 刘冬成 张爱民
以旱稻品种远FH 2_1(O.sativa)为母本,高粱(S.bicolor)品种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远缘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紫色芒子、紫色柱头新性状,F5出现紫色单株。对田间F2群体452株调查,芒色的分离比例白色∶有色(紫色-红色)为109∶343,该性状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作基因隐性上位基因控制,χ2检验结果符合12∶4分离比例。但根据色泽由紫-红,表明色素性状除受主效基因控制外,尚有修饰基因存在。柱头颜色分离比例白色∶紫色为260∶192,χ2检验结果符合9∶7分离比例。柱头颜色无中间过渡色,只表现紫色和白色2种颜色,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补基因控制。
关键词:
旱稻 高粱 属间杂交 紫色性状 遗传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凤梧 李慧敏 赵明 刘冬成 王志敏 赵秀琴 刘勇
以旱稻基因型旱65为母本,稗草长芒稗为父本,通过杂交、回交技术,导入稗草高光效、速生快长基因,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旱稻 长芒稗 远缘杂交 回交 杂种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占辉 高亦珂 刘菁芸 张启翔
通过观测野鸢尾(Iris dichotoma)×射干(I.domestica)杂交F2代群体(n=61)中每一个体的株高、花径、花数、花色和彩斑等14个表型性状,对F2代与双亲性状差异、群体性状变异、主要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及花色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F2群体性状变异特点,指导夏季开花鸢尾育种实践。结果表明:F2代12个性状中,8个性状的观测值居于双亲之间;除花朵直径和花朵数量外,花葶长等10个性状基本均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外花被长与内花被长和外花被宽与内花被宽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734,趋于连锁遗传;对颜色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关键词:
野鸢尾 射干 种间杂交 性状变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俊 匡友谊 佟广香 尹家胜
利用哲罗鲑(Hucho taimen,♂)与细鳞鲑(Brachymystaxc lenok,♀)进行属间杂交,出现了仔鱼上浮率低和畸形率高等杂交不相容现象,为探究哲罗鲑与细鳞鲑属间杂交不相容现象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采用30对微卫星引物对杂交亲本及F1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30对微卫星引物中,2对在细鳞鲑中未出现扩增带,3对在哲罗鲑中未出现扩增带,其余25对在双亲中均扩增出差异条带;(2)在双亲中具有差异的25个微卫星位点中,除Omi84TUF位点在1个F1出现非亲条带外,其余位点所有条带均来自于双亲,其中21个位点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哲罗鲑与细鳞鲑属间杂交属两性融合生殖,大部分遗...
关键词:
哲罗鲑 细鳞鲑 杂交不相容 SS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张改生 叶子弘 郭伟锋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9个海岛棉亲本及其20个F1组合(5×4)2个皮棉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的F1和F2代5个纤维性状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具有负向群体超高亲优势。F1和F2纤维强度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细度具有负向群体平均优势,但优势都较低;皮棉总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F1达到42.1%,F2达21.0%。一般来说,F1和F2代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弱,但存在着F1品质性状具有优势,F2优势衰退很慢的组合;F1和F2均存在着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雪勤 刘金悦 胡玉琪 盛泽文 强胜 宋小玲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基因流动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TS(父本)和内蒙古包头野大豆WS(母本)人工杂交F_1的自交种F_2为对象,研究F_2在农田土和荒地土2种土壤以及无杂草竞争和有杂草竞争2种种植条件下的适合度;并观察不同硬实率的F_2自交种子的种皮结构。[结果]F_2的出苗率为75.00%,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对于单株结荚数、单株饱粒数,4种种植方式下,F_2均显著低于WS;除在混种荒地土下F_2低于TS外,其他条件均高于TS或与TS相当。F_2的株高、百粒重以及地上部干生物量均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F_2自交种子出现种皮色和硬实率的明显分化,且种脐的开放程度及种皮表面是否有凹陷小孔是影响硬实率的关键因素。[结论]F_2均能完成生活史,且产生饱满种子,说明转基因大豆的花粉漂移到野大豆并产生杂交后代,杂交后代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东升 于肖夏 卢倩倩 于卓
为深入开展四倍体冰草数量性状产量基因定位分析、优良新种质选育研究,以四倍体杂交冰草F2群体的120个分离单株及其亲本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航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Fariway’)为材料,对其株高、叶长、叶宽、穗长、穗宽、茎粗、茎叶比和单株鲜重8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各性状均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正态分布,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聚类分析显示,在欧氏距离为17.5处,将F2群体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1、3类分别表现出优质和高产的特性。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株高(r=0.265,P <0.01),直接通径系数为0.174,其后依次为穗长(r=0.214,P <0.05)、茎叶比(r=0.197,P> 0.05)和茎粗(r=0.109,P> 0.05)。本试验结果可为高产优质的四倍体杂交冰草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先宏 杨清辉 李富生 何丽莲 何顺长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spp.)与蔗茅(Erianthus fulvus)杂交F1材料的染色体组成及核型差异。【方法】以甘蔗与蔗茅间杂交所获得的16份F1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色及双色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研究,在GISH的基础上对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GISH的研究结果表明,子代材料中具有7—10条不等的父本染色体;由于母本遗传物质对父本遗传物质的排斥作用引起的染色体消减及片段化导致父本染色体在子代中有断裂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间期核中亲本染色质以分散的方式单独分布;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尘 温永仙
在F2群体中,采用经验贝叶斯统计方法(E-bayEs)对谷类作物的胚乳性状QTL进行上位性分析,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基于E-bayEs的胚乳性状QTL上位性分析,能准确地定位各QTL,同时有效地估计出QTL的各种遗传效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尘 温永仙
在F2群体中,采用经验贝叶斯统计方法(E-bayes)对谷类作物的胚乳性状QTL进行上位性分析,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基于E-bayes的胚乳性状QTL上位性分析,能准确地定位各QTL,同时有效地估计出QTL的各种遗传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献功 洪德林
从杂交粳稻3优18等8个组合的F2代中筛选一粒双苗,并对存活的双苗进行根尖染色体数目和花粉育性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127 610粒3优18 F2种子中筛选到双苗16株,双苗率为0.012 5%。获得的一粒双苗分为Z-A型和Z-a型两类,每苗都有独立的根系。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都是24;Z-a型双苗中,Z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是24,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12。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植株的花药内充满了花粉粒,Z苗植株花粉完全可育,结实正常,A苗植株花粉50%可育,50%不育,与F1相同,结实正常;Z-a型双苗中,Z苗植株花药花粉和Z-A型的Z苗一样,a苗植株花药瘦小,没...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粳稻 多胚现象 双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耀懋 陆岗 蔡庆生 黎坤爱 梁云涛
对栽野稻杂交F2代在不同海拔试点的籼粳性状分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海拔等环境因素对籼粳稻进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拔(实质主要是气温)对籼粳稻进化有重要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并非是进化的唯一动力。籼粳稻的进化应是包括海拔在内的多种环境因素的自然选择压下,不断累积、逐步演变而完成的。
关键词:
籼粳稻进化,栽野杂交F_2,海拔高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