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8)
- 2023(10232)
- 2022(9126)
- 2021(8719)
- 2020(7342)
- 2019(17089)
- 2018(17140)
- 2017(32665)
- 2016(18194)
- 2015(20329)
- 2014(20288)
- 2013(19917)
- 2012(18231)
- 2011(16279)
- 2010(16098)
- 2009(14409)
- 2008(13771)
- 2007(11886)
- 2006(10211)
- 2005(8705)
- 学科
- 济(66581)
- 经济(66510)
- 管理(49448)
- 业(46064)
- 企(38509)
- 企业(38509)
- 方法(32647)
- 数学(28323)
- 数学方法(27990)
- 农(17766)
- 中国(17249)
- 学(17021)
- 财(16564)
- 业经(14818)
- 地方(14250)
- 农业(11944)
- 理论(11786)
- 贸(11623)
- 贸易(11616)
- 和(11417)
- 易(11256)
- 制(11139)
- 环境(10858)
- 技术(10751)
- 务(10487)
- 财务(10429)
- 财务管理(10410)
- 教育(9892)
- 企业财务(9841)
- 划(9515)
- 机构
- 大学(249041)
- 学院(246985)
- 管理(99110)
- 济(91009)
- 经济(88842)
- 理学(86458)
- 理学院(85467)
- 研究(84063)
- 管理学(83794)
- 管理学院(83361)
- 中国(59999)
- 科学(56211)
- 京(53947)
- 农(44856)
- 所(43104)
- 业大(41933)
- 财(40662)
- 研究所(39935)
- 中心(37347)
- 农业(35557)
- 江(34904)
- 北京(34091)
- 范(32886)
- 财经(32851)
- 师范(32568)
- 院(30805)
- 经(29978)
- 州(28707)
- 技术(27288)
- 师范大学(26414)
- 基金
- 项目(178745)
- 科学(138696)
- 基金(128390)
- 研究(127044)
- 家(114176)
- 国家(113293)
- 科学基金(95719)
- 社会(76478)
- 社会科(72354)
- 社会科学(72333)
- 省(70205)
- 基金项目(69257)
- 自然(65345)
- 自然科(63762)
- 自然科学(63746)
- 自然科学基金(62564)
- 划(60359)
- 教育(57972)
- 资助(52751)
- 编号(51843)
- 成果(41521)
- 重点(40694)
- 部(38535)
- 发(38002)
- 创(37099)
- 课题(35664)
- 科研(34852)
- 创新(34617)
- 计划(34477)
- 大学(32745)
共检索到350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解文艳 樊贵盛 周怀平 关春林 于婧文
通过17年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自然降水、一年一作春玉米种植制度下,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时,0~300 cm褐土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特点及农田氮素平衡。结果表明,适量的氮磷肥及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比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土壤氮素基本平衡;过低量的氮磷肥配施,土壤氮素处于亏缺状态;过高量的氮磷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料配比,土壤氮素盈余显著增加。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施氮量超过120 kg/hm2后,硝态氮在土壤中有明显累积,硝态氮峰值出现在100~180 cm土层之间,且随施入氮素量的增加硝态氮峰值升高,以硝态氮形式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氮量占总施氮量的10.93%~44.24%。过高量有...
关键词:
旱地 褐土 硝态氮 分布与累积 氮平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克刚 张学斌 吴政卿 龚惠英 汪立刚
在潮土、褐土、砂姜黑土 3种土壤上 ,分别自 1980和 1981年选点布置了氮、磷、钾定位试验。在各个处理中分别从 0~ 2 0 ,2 0~ 4 0 ,4 0~ 60 ,60~ 80 ,80~ 10 0cm 5个剖面层次中垂直取土样 ,然后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施肥处理、单施氮处理、氮磷配施处理、氮磷钾配施处理 ,NO- 3 -N累积量以砂姜黑土为最多 ,潮土次之 ,褐土最少。硝态氮在土壤中分布不仅与施氮量有关 ,而且还与土壤类型有直接关系。不同土壤类型直接影响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硝态氮累积 硝态氮剖面分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振兴 周怀平 关春林 解文艳
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干旱的山西寿阳试验区,通过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会增加土壤氮素盈余,提高硝态氮淋失的风险;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主要集中于0~200 cm区域,在80 cm土层以下出现了明显的硝态氮累积峰;由于秸秆过腹还田处理氮素盈余最多,所以硝态氮累积量最高,在80~100 cm处和200~220 cm处出现了2个硝态氮累积峰,土壤下层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高,被淋失的风险增大;秸秆覆盖还田虽然累积量最少,但其在200~300 cm的累积量却占总累积量的25.63%,硝态氮淋失风险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南镇武 刘树堂 袁铭章 刘锦涛 辛励 陈晶培
为潮土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运移、积累特征及其与夏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始于1978年的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在2014,2015年夏玉米收获后,分别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并计算0~100 cm不同土层硝态氮、铵态氮积累量及夏玉米产量。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或化学氮肥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或铵态氮含量及其积累量;在0~100 cm土层中各处理硝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而铵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基本一致;与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滞缓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淋溶,但两者对铵态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的影响不明显;长期施用有机肥、氮肥对硝态氮、铵态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晓宁 韩晓日 刘宁 左仁辉 吴正超 杨劲峰
【目的】揭示施肥对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方法】以土壤有机氮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采用Bremner法对棕壤29年长期定位试验的有机氮组成进行分级。【结果】单施化肥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氮含量及其组成无明显影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耕层土壤各形态酸解有机氮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氨基酸态氮的增加最为明显。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顺序是氨基酸态氮>非酸解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各形态有机氮的剖面分布相似,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处理对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变化的作用表现为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供氮潜力,是...
关键词:
棕壤 长期定位施肥 有机氮组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学芳 池宝亮 张冬梅 张健 王改兰
在19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施肥后NO3--N在晋西北土壤中的残留效应,结果表明:单施低量有机肥后,NO3--N不会在土壤中累积,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呈直线型;其他施肥处理都造成了NO3--N在土壤中的累积,且呈倒"S"型分布,在20~80,140~200 cm土层出现了2个NO3--N累积层,在80~140 cm土层形成了NO3--N累积的低值区域。单施氮肥大幅度提高了NO3--N的累积量,配施磷肥后,可显著减少NO3--N在土壤中的累积;配施低量有机肥后,NO3--N的累积量基本上与单施氮肥处理持平;配施高量有机肥后,加重了NO3--N在土壤中的累积。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晋西北 硝态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云峰 王擎运 屠人凤 李霞 刘明学 李庆阳 樊剑波 赵怀燕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磷肥显著增加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升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相关分析表明,中等活性有机磷(MAOP)和无机磷中的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与有效磷呈显著相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淼 李小娟 陈歆 李宁 杨桂生 彭黎旭 李玮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热带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与土壤pH值、辣椒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湘辣十七号"辣椒为实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秸秆还田(CFS)、化肥+有机肥(CO)、75%化肥+有机肥(TCO)、50%化肥+有机肥(HCO)、单施有机肥(OF)7种施肥处理。【结果】施用有机肥、化肥或有机肥化肥混施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0~100 cm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6961,P<0.01),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对辣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秸秆可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和淋溶迁移。
关键词:
施肥 热带土壤 硝态氮 产量 p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天聪 李世清 邵明安
采集安排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上长达25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小区耕层的土样(0~20cm土层),采用干筛法将供试土样分为5~2、2~1、1~0.25mm等3个等级团聚体,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5~2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长期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该粒径团聚体的形成。②长期施肥处理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硝态氮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③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经过长期施肥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在不同粒级的团聚体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现...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氮素 褐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生茂 李凤民 索东让 郭天文 汪建国 孙炳玲 金绍龄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漠土上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表明,连续20年不施用任何肥料,导致农田土壤生产能力严重衰退。2001年不施肥的小麦产量仅是试验开始时(1982年)的25.7%,2000年的玉米产量为1984年的28.2%。肥料是影响农田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不同肥料的影响程度依次是: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其平均增产率分别为36.5%、27.3%、24.7%和2.9%。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施任何肥料的对照产量持续降低,故氮肥的增产效果增加;磷肥增产效果比较平稳;钾肥在试验开始后最初6年(1982~1987年)无显著增产效应,中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1988~1992年),后期8年(1993~2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瑞 周建斌 崔亚胜 王天泰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收获后0~200cm土层硝态氮分布、累积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方法】2009年在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的户县、周至2县分别设置了6个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氮量处理下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含量,计算了土壤氮素平衡值。【结果】夏玉米收获后,在0~20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夏玉米收获后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平衡值逐渐增大,其中,当施氮量为90~150kg/hm2时,土壤氮素基本达到平衡;当施氮量达270~450kg/hm2时,土壤氮...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土壤硝态氮 氮素表观盈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张电学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宏斌 李志宏 张云贵 张维理 林葆
采用GPS定位、深层土钻取样的方法,研究北京市254个深层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累积状况。0~4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总量保护地菜田最高,115个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平均达1230kg·ha-1;果园土壤仅次于保护地菜田,16个取样点平均为1148kg·ha-1;相比之下,露地菜田硝态氮累积量较低,15个点平均为697kg·ha-1;粮田最低,93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地块平均为459kg·ha-1,8个春玉米地块平均为420kg·ha-1,水稻田7个点平均仅为69kg·ha-1。同一利用类型、不同地块之间硝态氮累积量相差可达几倍到几十倍。硝态氮累积量超过800kg·ha-1的地块,保...
关键词:
硝态氮累积 土壤剖面 农田利用类型 北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润哲 朱嘉磊 王江 聂浩亮 黄梦遥 宋连君 聂立水
[目的]研究灌溉和施氮对硝态氮在毛白杨林地土壤中积累与分布的影响,为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科学精准施肥和减少硝态氮淋失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毛白杨适生地河北威县,利用"十二五"毛白杨大径材培育研究长期试验地,研究了通过灌溉保持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45%、60%、75%)和施氮量(0.0、101.6、203.2、304.8 kg·hm~(-2))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结果]土壤硝态氮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0■200 cm土层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S"型变化趋势,且施氮量越大,硝态氮在60■100 cm土层累积的趋势越明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峰所在土层深度分别在40■60、60■80、8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氮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林地不同水氮组合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为86.11■259.29 kg·hm~(-2)。[结论]施氮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在0■200 cm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积累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硝态氮积累峰所在的土层呈逐渐下移的趋势。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试验林地0■200 cm土层内硝态氮积累量较低,林地生态系统庞大林木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作用值得重视。同时,为了减少硝态氮的淋失,建议减少氮肥的施用,并将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张电学 王秋兵 吴素霞 常连生 谢新宇 杨会民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中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各级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增加,磷素有效性<10μm粒级最高,10~50μm粒级最低。不施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显著减少;施肥均可提高土壤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含量,全磷和无机磷含量以增量NPK化肥处理增加最多,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则以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处理较高,微团聚体各粒级磷素消耗或积累幅度因施肥制度而异。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中磷有效性降低,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积累态磷有效性显著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