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9)
- 2023(9181)
- 2022(8345)
- 2021(7937)
- 2020(6667)
- 2019(15477)
- 2018(15537)
- 2017(29867)
- 2016(16387)
- 2015(18404)
- 2014(18521)
- 2013(18244)
- 2012(16446)
- 2011(14808)
- 2010(14591)
- 2009(13261)
- 2008(12521)
- 2007(10667)
- 2006(9168)
- 2005(7769)
- 学科
- 济(60444)
- 经济(60379)
- 管理(45818)
- 业(43023)
- 企(36326)
- 企业(36326)
- 方法(30682)
- 数学(26399)
- 数学方法(26092)
- 农(16037)
- 学(16013)
- 中国(14686)
- 财(14330)
- 业经(13495)
- 地方(12498)
- 理论(11079)
- 农业(10772)
- 和(10700)
- 环境(10347)
- 技术(10230)
- 贸(10212)
- 贸易(10206)
- 易(9886)
- 务(9576)
- 制(9542)
- 财务(9513)
- 财务管理(9498)
- 企业财务(8979)
- 教育(8828)
- 划(8819)
- 机构
- 大学(230100)
- 学院(228388)
- 管理(93768)
- 理学(82187)
- 济(82071)
- 理学院(81247)
- 经济(80074)
- 管理学(79707)
- 管理学院(79332)
- 研究(75110)
- 中国(53587)
- 科学(51323)
- 京(49818)
- 农(41280)
- 业大(39571)
- 所(38348)
- 研究所(35639)
- 财(35632)
- 中心(33762)
- 农业(32835)
- 北京(31469)
- 江(31217)
- 范(30080)
- 师范(29777)
- 财经(29529)
- 院(27252)
- 经(26899)
- 州(26173)
- 技术(25226)
- 师范大学(24199)
- 基金
- 项目(166553)
- 科学(129340)
- 基金(119796)
- 研究(118184)
- 家(106082)
- 国家(105248)
- 科学基金(89424)
- 社会(70905)
- 社会科(67045)
- 社会科学(67025)
- 省(65599)
- 基金项目(65030)
- 自然(61432)
- 自然科(59934)
- 自然科学(59921)
- 自然科学基金(58807)
- 划(56173)
- 教育(53658)
- 资助(49108)
- 编号(48470)
- 成果(38279)
- 重点(37402)
- 部(35531)
- 发(35021)
- 创(34661)
- 课题(33066)
- 科研(32306)
- 创新(32293)
- 计划(32123)
- 大学(30556)
共检索到314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籍增顺 张树梅 薛宗让 阎玄梅 樊兰瑛 张志琴 洛希图 武金芳 张象俊
1994~1995年对旱地玉米不同耕作系统土壤磷、钾进行了研究,并对6年的玉米产量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在6年的试验地上,免耕覆盖后,0~20cm土层速效磷比常规耕作玉米种植区平均低63.88%,加大磷肥用量是免耕覆盖持续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土壤速效钾玉米种植区免耕覆盖0~20cm土层比常规耕作平均高25.64%,20~50cm土层基本无差异。速效钾的增加既是高产的基出,也是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重要因素。休闲地的变化趋势与玉米田基本一致。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增产幅度减小,周期以3~4年为宜。
关键词:
免耕,覆盖,土壤养分,免耕周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籍增顺 张树梅 薛宗让 阎玄梅 樊兰瑛 张志琴 洛希图 武金芳 张象俊
1994~1995年对旱地玉米不同耕作系统土壤有机质、氮和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年的试验地上,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0~5cm土壤有机质平均高0.55个百分点,土壤pH值低0.19,硝态氮玉米田低30.35%,休闲田高30.37%,铵态氮玉米田0~20cm土层低58.3%,休闲田低5.57%,水解氮玉米田0~20cm,低4.97%,休闲田差别不大。20~50cm硝态氮、铵态氮和水解氮免耕覆盖与常规耕作之间差异不大。秋耕覆盖和秋耕秸秆还田是调控土壤供氮强度的两条主要措施。
关键词:
免耕,覆盖,土壤养分,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云马 贾树龙 孟春香 孙彦铭
采用微区模拟方法,研究了免耕条件下,玉米田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玉米田免耕降低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三种养分含量。其中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最大,降低达显著水平;速效磷含量次之;对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小。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处理比翻耕处理低15.3%~51.2%。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处理比翻耕处理低40.9%~46.7%。
关键词:
免耕 玉米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易镇邪 周文新 屠乃美 涂先德 吴玉林 杨万林
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和不同秸秆覆盖还田量(0、半量、全量)对湖南省旱地玉米抗旱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秸秆覆盖在正常年份(2004年)促进玉米生育进程,而在高温干旱年份(2005年)减轻高温(干旱)逼熟的影响,延长灌浆期2~4 d。耕作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影响较小,高温干旱下免耕可延长生育期约2 d;②秸秆覆盖提高玉米株高、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且表现全量覆盖优于半量覆盖处理,在覆盖量相同时,翻耕优于免耕处理;③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免耕条件下效果更明显,而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④秸秆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秸秆覆盖 免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兰清 杨晨璐 王维钰 孔德杰 KASHIF Akhtar 任广鑫 冯永忠 杨改河
为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地进行试验,设3个秸秆还田水平: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施肥和不施肥2个施肥水平,共6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作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一年内两季不同作物收获期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收获期土壤不论是020 cm还是2040 cm土层,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和秸秆半量还田+施肥处理相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艳 王平华 何晓滨 李庆龙 尹增松 孔令郁
通过对云南省384组玉米试验结果分析,建立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测算玉米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以极低、低、中、高、较高5级划分标准,玉米氮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250 mg/kg;磷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0 mg/kg;钾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300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玉米土壤碱解氮含量中高水平增加30~100 mg/kg;有效磷含量基本不变;速效钾含量中低水平下降10~20 mg/kg,高水平增加100 mg/kg。玉米氮肥利用率18.8%,...
关键词:
玉米 土壤养分 丰缺指标 肥料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冬梅 张伟 姜春霞 王晓娟 刘化涛 杨柯 闫六英 刘恩科 翟广谦
为解决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低温冷凉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于2011—2014年采用裂区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设置4种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研究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的土壤水、肥、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秋深耕+秸秆还田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明显提高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3年平均分别提高1.1和1.3℃。覆膜处理3年平均较不覆膜处理增加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1.7和1.2℃;2)秋深耕+秸秆还田苗期0~10 cm土壤含水量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3)玉米苗期秋深耕+秸秆还田0~12.5 cm土壤紧实度平均为春旋耕+无秸秆还田的3.0倍,从15.0 cm开始2个处理土壤紧实度基本一致。4)连续3年耕作覆盖处理后,秋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明显得到改善,其中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和全钾都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加,增幅分别为5.8%、6.4%和6.1%,覆膜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增幅为8.6%。5)秋深耕+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产作用,4年平均增加经济产量12.2%,4年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经济产量平均增加25.3%。所有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产量最高。6)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5.4%;而不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12.0%。因此,目前适宜该区域的蓄水保墒、增温稳温、培肥地力和高产高效的土壤耕作覆盖措施为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
关键词:
玉米 旱地 耕作覆盖 土壤环境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维钰 乔博 Kashif AKHTAR 袁率 任广鑫 冯永忠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呼吸及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陕西杨凌设置秸秆全量还田+施肥(S1F1)、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S1F0)、秸秆半量还田+施肥(S1/2F1)、秸秆半量还田+不施肥(S1/2F0)、秸秆不还田+施肥(S0F1)、秸秆不还田+不施肥(S0F0)6种不同耕作处理的3年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呼吸、土壤水热状况、作物产量、土壤耕作层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结果】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在夏玉米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雅琪 王寅 朱琳 李玉玺 郑春雨 陈安吉 冯国忠 高强
为评估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ISSM)的应用效果并为区域作物可持续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基于2009-2020年开展的春玉米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施肥(CK)、农民习惯(FP)、高产管理(HY)和ISSM 4种管理方式对玉米产量、植株磷钾养分吸收量、利用效率及土壤磷钾养分状况的长期影响。结果显示,12年间CK处理玉米产量大幅下降,FP处理产量略有下降,而HY和ISSM处理产量呈上升趋势。ISSM处理的年均产量、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较FP处理显著增加26%、24%和32%,达到了HY处理的98%、91%和85%。ISSM处理的平均磷、钾肥利用率分别较FP处理增加18.7和1.2个百分点,较HY处理增加17.4和24.8个百分点。采用ISSM方式12 a后较FP处理显著提高0~20和20~40 cm土层的全量磷、钾和速效磷、钾含量及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中的速效磷、钾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产量与植株磷、钾吸收利用指标间,土壤磷、钾养分与>0.25 mm粒级团聚体磷、钾养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结果表明,ISSM方式可实现春玉米的长期高产稳产,增加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提高土壤磷钾养分供应能力,促进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彬 蔡典雄 张镜清 高绪科
研究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直接或过腹还田 )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 ,秸秆过腹还田对提高耕层土壤速效 N贡献较大 ;耕层土壤速效 P含量主要与化肥施用量有关 ;耕层土壤速效 K含量与秸秆直接还田有关。该试验条件下 ,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保持平衡。产量统计分析表明 ,化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影响 ,其次为秸秆直接翻压还田。适宜的秸秆直接还田量、秸秆过腹还田量与化肥 N配比 (试验中每公顷用量分别为 60 0 0、1 50 0和 1 0 5kg) ,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 N的利用效率较高。研究为该区玉米秸秆作为饲源和有机肥源的合理...
关键词:
玉米 旱地 土壤肥力 秸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德欣 黄璜 黄梅 向平安
为了解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对该系统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免耕抛秧养鸭、免耕抛秧不养鸭、翻耕抛秧不养鸭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经过一季免耕养鸭,稻田0~5cm土层的体积质量降低了0.013g/cm3.免耕抛秧不养鸭,土壤体积质量增加了0.012g/cm3.翻耕不养鸭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变化不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在免耕处理中有所增加,免耕抛秧养鸭和免耕抛秧不养鸭在0~5cm土层分别较翻耕抛秧不养鸭增加3.13%和2.75%,在5~15cm处分别增加1.05%和0.92%.在0~5cm土层处,免耕养鸭能显著降低土层体积质量,显著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其影响的程度均达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新胜 马永良 牛灵安 郝晋珉 张树奎
5年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定位试验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较,覆免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其他处理增加5.56%~17.0%;表层(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比其他处理降低9.35%~10.9%;覆免处理土壤总孔隙度(10~20 cm土层)比清茬免耕处理增加13.80%;覆盖免耕处理水稳性团聚体(≥0.25 mm)(0~10 cm土层)比清翻处理增加104.5%。在0~20 cm土层,覆免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其他处理增加10.6%~15.8%、覆免处理碱解氮含量比清翻处理增加23.3%、覆免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处理增加29.0%~33.8%。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改善了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冬小麦产量没有得到相应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昊 于海秋 依兵 王晓光 蒋春姬 李飞飞 曹敏建
设玉米整株秸秆覆盖免耕(T)和传统大田生产(CK)2个处理,比较研究了土壤水热状况、出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整个生育期T处理比CK高2.31%~8.16%,差异显著;土壤温度,出苗期T处理比CK低1.1~1.8℃,差异显著,4叶期后无明显差异;T处理出苗期延长,出苗率较CK高5.7%;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大喇叭口期之前,T处理低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明显大于CK;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育前期T处理与CK值相近,生育后期T处理高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的单株叶面积高于CK13.2%;2009年T处理和CK的产量为10660...
关键词:
整秸秆覆盖 土壤水热 玉米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春虹 王璞 赵秀琴
室内和田间试验表明:麦秸的水浸提物对玉米的胚芽和胚根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作用。小麦-玉米轮作区免耕覆盖的土壤中可以检测到4种酚酸:阿魏酸、香草酸、肉桂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它们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2~4.94)×10-5,(5.72~7.54)×10-5,(3.05~5.38)×10-5和(3.93~5.20)×10-5mol/L。它们在土壤中下降的速度很慢。室内检测阿魏酸、香草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抑制玉米的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其抑制根伸长10%的浓度(ED10)分别是1.14,3.57和6.30mmol/L。
关键词:
生化互作 玉米 麦秸 化感物质 酚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