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6)
- 2023(10055)
- 2022(8927)
- 2021(8357)
- 2020(6818)
- 2019(15988)
- 2018(16161)
- 2017(30957)
- 2016(17134)
- 2015(19156)
- 2014(19383)
- 2013(19215)
- 2012(17697)
- 2011(15804)
- 2010(15673)
- 2009(13803)
- 2008(13045)
- 2007(11308)
- 2006(9776)
- 2005(8335)
- 学科
- 济(65232)
- 经济(65164)
- 管理(50360)
- 业(44600)
- 企(37251)
- 企业(37251)
- 方法(31150)
- 数学(26936)
- 数学方法(26632)
- 农(17442)
- 学(16795)
- 中国(15747)
- 财(15249)
- 环境(15119)
- 业经(14478)
- 地方(13606)
- 和(12233)
- 农业(11734)
- 贸(11644)
- 贸易(11639)
- 易(11303)
- 理论(11085)
- 划(10943)
- 技术(10399)
- 制(10239)
- 务(9984)
- 财务(9925)
- 财务管理(9909)
- 企业财务(9376)
- 教育(9213)
- 机构
- 大学(238836)
- 学院(237333)
- 管理(97471)
- 济(88510)
- 经济(86379)
- 理学(85018)
- 理学院(84095)
- 管理学(82627)
- 管理学院(82230)
- 研究(79403)
- 中国(56620)
- 科学(52770)
- 京(51577)
- 农(42374)
- 所(40421)
- 业大(40114)
- 财(38359)
- 研究所(37366)
- 中心(35522)
- 农业(33724)
- 江(33288)
- 北京(32537)
- 财经(31423)
- 范(31230)
- 师范(30932)
- 院(29135)
- 经(28625)
- 州(27697)
- 技术(25806)
- 师范大学(25124)
- 基金
- 项目(171590)
- 科学(133208)
- 研究(123238)
- 基金(123104)
- 家(108815)
- 国家(107957)
- 科学基金(91543)
- 社会(74696)
- 社会科(70705)
- 社会科学(70684)
- 省(67598)
- 基金项目(66697)
- 自然(61869)
- 自然科(60342)
- 自然科学(60326)
- 自然科学基金(59195)
- 划(57771)
- 教育(55555)
- 编号(50752)
- 资助(50276)
- 成果(40048)
- 重点(38476)
- 部(37027)
- 发(36534)
- 创(35550)
- 课题(34495)
- 科研(33246)
- 创新(33153)
- 计划(32550)
- 大学(31292)
共检索到334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三粉 妥德宝 范俭
长效碳铵在阴山丘陵区主要作物小麦和马铃薯上使用,在习惯施肥量的情况下,比普通碳铵的氮肥利用率提高8.8~9.1个百分点。肥效期比普通碳铵延长一倍左右,有效地弥补了普通碳铵后期脱肥的不足。在等氮量情况下,长效碳铵不仅远远超过普通碳铵的肥效,且与尿素的肥效基本相近,特别施用在马铃薯上的肥效及其利用率要高于尿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科宇 段英华 徐明岗 张旭博
【目的】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NUE)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受到施氮量、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且多数研究只在某一特定区域或条件下进行,对于全国不同区域施用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缺乏系统分析和比较。因此,探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量化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氮肥利用率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可指导区域性的有机肥施用,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公开发表的文献110篇,建立了412组包含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和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分析了全国不同区域的氮肥利用率在NPK和NPKM处理下的差异,定量化了施氮量、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有机肥正效应的贡献率。【结果】全国来说,相比NPK,NPKM处理下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除东北地区外,在其他地区NPKM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提高幅度依次为西北>华北>南方>华东。土壤性状中影响有机肥"增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pH、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配施有机肥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越大;在碱性土壤上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分别是中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的1.3和1.8倍。另外,不同气候类型下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存在差异,表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性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结论】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且在有机质含量较低、降雨量较少的西北地区配施有机肥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最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晓丽 顾小平 汪阳东
对竹类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和根际联合固氮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并对竹林生物肥的研制、施用和肥效进行了初步报道。结果表明:以竹子联合固氮理论为基础,以筛选自竹类植物根际的联合固氮菌和根际促生菌为主要功能菌研制的竹林生物肥液体菌剂和竹林生物有机肥,具有显著促进竹子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提高竹笋产量和改良土壤的作用。麻竹组培苗液体菌剂沾根,提高苗木生物量达203 5%~220 8%,提高幼苗成活率达56 2%;液体菌剂和砻糠拌和堆制后沟施,增加竹笋产量达25 4%;雷竹笋用林施用竹林生物有机肥不仅显著提高母竹出笋和幼笋成竹数,而且土壤微生物量提高1~2个数量级。此项研究初步建立了配套的笋用竹林生物肥施用...
关键词:
竹林生物肥 施用方法 肥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日 葛银凤 李娜 彭靖 樊耀 高天一
为探讨连续施用生物炭及生物炭不同用量对土壤肥力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棕壤新型肥料试验基地(始建于2013年)布置生物炭用量定位试验,设置4个生物炭用量梯度0,1.5,3,6 t·hm-2,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棕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表现出其保水性能;添加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容重,不同用量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容重较NPK处理平均降低了6.04%,且容重随施炭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宏儒 张彦萍 张丽清 王春辉 石晋文 马丽萍 张嘉云 任瑞丽
包头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通过对玉米施用硅肥的肥效试验,验证硅肥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条件下施35-50kg/667m~2硅肥作基肥,其增产率为6.7%~19.1%;施入40kg/667m~2作追肥,其增产率为17.4%~21.4%。从而为硅肥在玉米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硅肥 肥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鑫 邓妍 陈少锋 张宝林
为探索旱地荞麦生产的施肥培肥技术,在晋中地区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对苦荞农艺性状、干物重、籽粒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氮磷肥能有效地改善苦荞的农艺性状,提高干物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且这些参数基本上呈现出随氮肥施用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对于磷肥,在低氮水平下(N1),随着施磷量的提升,产量增幅明显,且氮肥利用率提高明显,表明磷肥对氮肥利用有促进作用,而在中氮(N2)和高氮(N3)水平下,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随施磷量的提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综合比较,单施有机肥在当季的荞麦生产中没有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而在高氮中磷(N3P2)处理下效果最好,不仅产量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宝吉 曾祥明 卓光毅 徐芳森 姚忠清 肖习明 石磊
【目的】以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的4个中稻品种(珞优8号、国豪杂优1号、丰优22和巨风优72)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对湖北省中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设计了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法(FFP)、FFP优化、增氮处理(SHY)和SHY优化,4次重复于2008和2009年分别在湖北赤壁和荆门进行。【结果】湖北赤壁CK处理两年试验的水稻产量均低于湖北荆门,表明荆门的基础地力好于赤壁。两年试验中,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赤壁FFP优化、增氮处理(SHY)和SHY优化3个处理都有增产作用,其中2008年增产率分别为10.0%、2.3%和23.2%...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育林 荣湘民 刘强 肖时运 李合松 范美蓉
为研究莴苣高产、优质、低污染、高氮肥利用率的合理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试验与 15N 标记示踪技术, 分析了氮肥施用量与莴苣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将每 1 kg 土的氮肥施用量 x(g)与每盆莴苣的产量 ? (g)拟合成回归方程为 ?=104.21+2 476.31x-5 181.97x2,表明莴苣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每 1 kg 土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 0.175 0~0.212 5 g.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改善莴苣品质,降低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
氮肥施用量 莴苣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芶久兰 肖厚军 王正银 李振轮 赵伦学 赵平英 何佳芳
为贵州一熟区马铃薯高产栽培和高效利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2种来源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和适当减钾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一熟区马铃薯基施等钾量硫酸钾和氯化钾,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差异;高肥力黄壤钾肥用量可降低10%,硫酸钾宜作马铃薯追肥分期追施,氯化钾宜分期基施和追施;低肥力黄壤维持常规钾肥用量(150 K_2O Kg/hm~2),施用氯化钾产投比更高(为3.79);高、低肥力地块钾肥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当季利用率均较高,分别达25.98~33.34,46.80~78.85 Kg/Kg和41.74%~56.70%。
关键词:
马铃薯 钾 高效施肥技术 贵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朱洪勋 杨占平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 2%~142 6%和34 2%~152 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21 0%~40 2%。不同肥料配比以N1P1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并以适当补灌效果最佳,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每千克N分别增产小麦18 0kg和13 0kg。不同肥料配比处理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 17~0 72kg/m3,并以N1P1最高,为1 16kg/m3。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补充灌水 水肥利用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万大娟 苏文幸 吴根义 刘永丰 杨仁斌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花生地施以不同量的猪粪,结合花生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状况、径流养分的流失量和花生产量,研究花生地对猪粪的最大负荷量和土壤承载力。结果表明:花生地可以有效消纳猪粪,在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猪粪处理量以9 903 kg/hm2处理(CP2处理)的效果最好;施肥量低于CP2处理的花生产量低,高于CP2水平的花生增产效果不明显,并且有机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加大;花生地对猪的承载力为30.56头/hm2。
关键词:
花生地 猪粪 最大污染负荷 土壤承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唐兵 张萌 肖厚军 安江勇 郑常祥 祝云芳 芶久兰 秦松
为筛选出玉米覆膜栽培条件最佳缓释肥用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及缓释肥减量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养分累积、品质、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T_1)处理:产量提高35.77%72.09%,其中,普通复合肥(T_6)最高,为8964 kg/hm2;缓释肥(T_3)处理其次,为8465 kg/hm2;缓释肥减量15%(T_4)第三,为8218 kg/hm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②穗行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22.06%34.55%、-2.77%13.66%;覆膜穗粗和行粒数分别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大伟 周加顺 潘根兴 张旭辉 李恋卿 刘晓雨 郑聚锋 郑金伟 程琨
[目的]作物秸秆、竹屑等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不合理的处理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影响生态环境。本文以商业化生产的稻壳生物质炭基肥、竹炭基肥和猪粪有机肥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与化肥配施对蔬菜产量、品质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和辣椒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单施复合肥(CF)、猪粪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CPF)、竹炭基肥与复合肥配施(CBF)、稻壳炭基肥与复合肥配施(CRF)。[结果]生物质炭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番茄和辣椒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并改善一部分蔬菜品质。与CF处理相比,CPF、CBF和CRF处理番茄产量分别提高了22.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迪秦 唐启源 翟玉光 秦建权 张运波 杨胜海 陈立军
以中籼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施用模式(实地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kg/hm2;实时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和210kg/hm2;农民模式:施氮量210kg/hm2)下,水稻群体产量、辐射利用率及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水平下,采用实地养分管理模式对中籼超级稻产量的提高效果好于实时模式,提高了辐射利用率,在施氮量120kg/hm2水平下,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群体的有效穗数、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的显著增加及辐射利用率的提高和群体纹枯病发病率的降低,产量、有效穗、干物质总量和辐射利用率与实时养分管理模式相比,分别提高1.61%、10.3%、1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