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2)
2023(3100)
2022(2703)
2021(2516)
2020(2300)
2019(5067)
2018(5169)
2017(9833)
2016(5669)
2015(6033)
2014(5997)
2013(6005)
2012(5660)
2011(5065)
2010(5062)
2009(4606)
2008(4651)
2007(3974)
2006(3454)
2005(3049)
作者
(19430)
(16557)
(16536)
(15687)
(10464)
(8196)
(7391)
(6619)
(6160)
(6079)
(5695)
(5559)
(5533)
(5459)
(5382)
(5123)
(4937)
(4897)
(4877)
(4701)
(4322)
(4262)
(4261)
(3885)
(3829)
(3672)
(3601)
(3525)
(3496)
(3456)
学科
(22634)
经济(22618)
(13850)
管理(13050)
(11744)
企业(11744)
方法(11169)
数学(9990)
数学方法(9917)
(7826)
(6248)
中国(5302)
(5219)
结构(5120)
(4817)
地方(4603)
产业(4246)
业经(4059)
(3983)
财务(3979)
财务管理(3973)
企业财务(3888)
(3830)
(3579)
贸易(3576)
(3464)
(3412)
农业(3354)
体制(3348)
税收(3258)
机构
大学(81993)
学院(81007)
研究(33410)
(29296)
经济(28692)
管理(26167)
科学(25357)
(24743)
理学(23187)
中国(22772)
理学院(22768)
管理学(22129)
管理学院(22014)
农业(20541)
(19762)
研究所(18648)
业大(18123)
(17372)
中心(14322)
(13485)
(13040)
农业大学(13007)
(12693)
(12624)
实验(12410)
(12007)
实验室(11961)
科学院(11877)
(11446)
重点(11352)
基金
项目(60106)
科学(46888)
基金(45043)
(43209)
国家(42917)
研究(35245)
科学基金(34771)
自然(26098)
自然科(25531)
自然科学(25522)
自然科学基金(25090)
基金项目(24350)
(24328)
社会(21677)
(21662)
社会科(20568)
社会科学(20562)
资助(18026)
教育(16342)
计划(15074)
重点(15001)
科技(13500)
(13108)
(12908)
科研(12538)
(12499)
编号(11953)
创新(11843)
(11819)
专项(11775)
期刊
(29689)
经济(29689)
学报(23624)
(22686)
研究(20467)
科学(18818)
农业(15475)
大学(15430)
中国(15233)
学学(15134)
(9787)
管理(9313)
(8808)
业大(7279)
农业大学(6280)
财经(5573)
(5490)
经济研究(5266)
(5185)
金融(5185)
中国农业(5168)
(4812)
技术(4764)
教育(4750)
业经(4522)
资源(4319)
自然(4309)
科技(4232)
林业(4197)
问题(4111)
共检索到113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学民  东方阳  孙耀中  杨晓玲  刘永军  李素红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和分析了5个水稻品系(种):52-7、51-15、51-22、中8、白珍珠茎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表皮下和内、外圈维管束鞘的厚壁细胞层数及发育没有明显特征;各节间的基本组织细胞淀粉粒含量少的品系,产量较高;具有少维管束数性和小维管束性;各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茎壁组织面积的比值大于对照,但平均值小于白珍珠;BADH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水稻品系体内甜菜碱的含量。含量较多的甜菜碱和发达的输导组织,有利于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旱作条件下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有机物的合成与转运以及高产的形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晓玲  郭守华  杨晴  东方阳  王华方  
为了研究转BADH脱氢酶基因水稻的抗旱性,以受体亲本中花8和水稻旱作品种开系7及陆稻品种白珍珠作对照,于塑料营养钵中培养幼苗至五叶期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了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51-15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以及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POD活性提高。但52-7和51-15细胞膜透性较小,MDA积累较少,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较大,POD和SOD活性较高。52-7,51-15与中花8具有相同的POD同工酶谱,与开系7和白珍珠有差异。干旱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海君  沈其荣  周春霖  
通过半腐解秸秆 (稻草 )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和水作比较试验 ,着重研究了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协优 6 3)的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旱作水稻较水作减产 12 4 6 %~ 32 5 9% ,以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减产最小。水稻旱种后籽粒长和宽变小 ,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稻米垩白度变小 ,碾磨品质得到改善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低 ,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高于水作 ,米饭质地和口感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莉民  仇明  王朋  王志琴  杨建昌  
目的探明C4转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生物学结构基础。方法以已导入玉米C4光合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PDK)、NADP-苹果酸酶(NADP-ME)和PEPC+PPDK的转基因水稻为材料,以其受体品种Kitaake(WT)为对照,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秧苗叶片气孔与叶鞘维管束结构,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肉细胞。结果与对照品种相比,转C4单基因水稻叶片气孔密度提高、面积增大,PPDK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都居各转基因品系之首;转C4双聚合基因(PEPC+PPDK)水稻叶片气孔密度提高、面积减小;C4转基因水稻各品系叶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基粒堆密集,有些基粒类囊体沿长轴方向排列整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进喜  许文良  王冬艳  
分析了吉林省主要水稻种植区灌溉水源水质成分、水质成分与土壤成分相关性及水质物化特征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得出吉林省水稻种植区灌溉水源水化学特征具有地带差异性 ,地表水中 p H值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 ,而 Cu,Zn等营养元素含量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 ;地下水中 Ca,Mg,Na及 HCO- 3,SO2 - 4和 Cl-等离子高含量对水稻产量具有抑制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全志  黄丕生  凌启鸿  
采用汕优 63和盐粳187品种(组合),通过设置前后期不同氮素配比,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CAP)和茎鞘贮藏物质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后CAP随生育进程而逐渐降低。汕优63以6:4配比CAP较高。上3茎鞘物质干重变化呈“V”字型,在穗后23d左右达最低值,其中以顶三茎鞘物质输出最多。CAP与群体质量指标、穗后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关系除穗后23d左右外比较密切,穗后23d茎鞘贮藏物质大量输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俊峰1  2   崔克辉2   向 镜2  3   魏 冬2   王 凯2   黄见良2   聂立孝2  
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 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量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家系按库容量大小聚类,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家系间库容量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为289.4~945.4 g/m2;按库容量从小到大依次可聚类为A、B、C、D、E和F共6种类型,平均库容量分别为388.0、575.3、667.3、728.4、793.4、887.2 g/m2;抽穗期NSC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陈莉祺  李建光  孙苗  范永明  于晓南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芍药品种群品种的根茎结构发育特点,对芍药根茎进行解剖学研究,初步解析芍药根茎次生结构及生长轮特征,以期为通过根茎结构判断芍药株龄、优化无性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不同品种群的6个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地下根茎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其发育更新特征,应用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技术,对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年限的根茎次生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不同芍药品种的地下根茎组织架构基本一致,即由根茎、着生于根茎上的根茎芽和根3部分组成,根茎每年有序更新,年龄分级特征明显;四倍体品种‘Cream Delight’根茎发育特征与其余5个品种差异明显;6个芍药品种根茎次生结构由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中央髓组成。二倍体‘种生粉’、二倍体‘粉玉奴’、三倍体‘Coral Sunset’和四倍体‘Cream Delight’4个品种根茎次生木质部大小导管有规律地依次排列,口径较大的导管和周围的小导管聚集形成群团状,导管群分布较稀疏,两导管群之间的间隔明显。与四倍体‘Cream Delight’相比,三倍体‘Coral Sunset’的导管群分布较紧凑。伊藤杂种两个三倍体品种‘Prairie Charm’和‘Going Bananas’根茎的次生木质部大小导管分布较均匀,形成较连续的环带,并不聚集形成团块状。芍药根茎截面在脱水后维管组织呈白色或淡黄色,间断环状分布,中央髓部组织下凹,位于不同环的维管组织从髓部向皮层呈放射状排列。不同生长年限的根茎中次生木质部口径较大的导管及其周围的小导管聚集呈团块状,导管群切向断续有规律地依次排列成与形成层平行的环,形成清晰的生长轮,且生长轮的数目与其实际生长年龄一致。【结论】芍药不同品种地下根茎组织架构特征基本一致,且存在明显的龄级特征。二倍体及三倍体各品种根茎发育特征相似,而与四倍体不同。中国芍药及杂种芍药品种群品种根茎次生结构相似而与伊藤杂种差异明显,杂种芍药品种群内三倍体及四倍体品种根茎次生结构差异较大,芍药根茎生长轮次生结构特征与品种倍性无关。芍药根茎中的生长轮即为其年轮,且其数目能够反映芍药的实际生长年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喜新  严钦泉  匡逢春  齐绍武  
以亚杂1号(株1S/广粳1号)等6个组合和汕优63(对照)共7个组合为材料,对各组合库、源、流的主要特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组合亚杂1号、亚杂2号库、源、流的主要特征良好,产量最高;2)两系亚种间组合具有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较长的光合功能期;3)各组合单茎重与大、小维管数相关显著,与维管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单茎鞘重与大维管数、维管总面积相关显著,与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英  冉炜  沈其荣  李伟  
田间条件下用半腐解稻草覆盖后对旱作水稻进行了氮肥不同用量 0 (N0 ) ,90 (N90 ) ,15 0 (N150 ) ,2 10 (N2 10 )和2 70 (N2 70 )kg·hm-2 试验 ,研究了施氮后土壤中无机氮 (NH4 -N、NO3 -N)的动态变化及水稻吸氮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旱作水稻土壤速效氮以硝态氮为主 ,水稻的产量以N2 10 处理最高 ,水稻的植株含氮量及氮素的累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的中期 ,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也以N2 10 处理最高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对土壤氮的依存率逐渐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喜旭  胡耀军  唐新科  周平兰  邓小波  王海华  
【目的】分离水稻WRKY30,为阐明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抗病反应中的调节作用提供依据,为抗病性的合理利用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基因材料。【方法】采用RT-PCR获得包含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的WRKY30 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分析,通过Southern杂交确定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利用Northern分析或RT-PCR方法,研究基因的器官特异性表达和病原、激素以及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的特征。【结果】WRKY30包含一个长2 022 bp的完整ORF,编码674个氨基酸,具有1个核定位信号和2个典型的WRKY保守结构域,锌指纹组成为C2H2,归类于WRKY第一组,与大麦、高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金财  张维林  夏明辉  邱洋松  王长春  杨玲  张小明  
为了挖掘和鉴定更多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从粳稻品种秀水09的EMS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阶段性温敏白化转绿突变体stgra254,该突变体在28℃恒温条件下,第6片完全展开叶出现白斑,至分蘖盛期融合成片,最终叶片枯萎死亡;在32℃条件下,第6片叶白斑数目及白化程度明显弱于28℃,且3d后逐渐转绿;而24℃下的叶片表现正常。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斑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伴随着H_2O_2的积累。荧光仪分析显示,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际  郭熙盛  张祥明  王允青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方法】于2007—2010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试验设传统翻耕、免耕两个处理,4次重复。供试水稻品种为皖稻68。【结果】免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但是降低了水稻生育中、后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同时免耕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NO3--N含量,降低了主要生育时期10—20 cm土层NO3--N含量,有利于减少耕层土壤NO3--N的淋失。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 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提高了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郭建夫  张建中  左清凡  许良珠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安中  牟筱玲  李孟良  叶梅荣  余海兵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