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20.136.182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5)
2023(10665)
2022(9414)
2021(8940)
2020(7490)
2019(17360)
2018(17515)
2017(33566)
2016(18574)
2015(21090)
2014(21164)
2013(20875)
2012(19009)
2011(16839)
2010(16742)
2009(14921)
2008(14247)
2007(12315)
2006(10584)
2005(9092)
作者
(53977)
(44724)
(44683)
(42340)
(28524)
(21546)
(20078)
(17778)
(17019)
(16114)
(15227)
(15096)
(14180)
(14160)
(13855)
(13802)
(13622)
(13420)
(12760)
(12733)
(11321)
(11051)
(10911)
(10157)
(10109)
(10092)
(9996)
(9850)
(9254)
(8944)
学科
(71953)
经济(71883)
管理(52449)
(51692)
(42393)
企业(42393)
方法(35609)
数学(31142)
数学方法(30818)
(19417)
中国(18116)
技术(17055)
(16438)
(15878)
业经(15218)
地方(14832)
理论(13978)
农业(13555)
(12295)
贸易(12289)
(11933)
(11293)
教育(11162)
环境(11118)
(10410)
财务(10346)
财务管理(10330)
(10305)
(9824)
企业财务(9753)
机构
学院(258544)
大学(258416)
管理(103647)
(98321)
经济(96105)
理学(90590)
理学院(89606)
管理学(88040)
管理学院(87599)
研究(85491)
中国(59364)
科学(55615)
(55318)
(45820)
(43577)
业大(42796)
(42184)
研究所(40164)
中心(38083)
(36781)
农业(36455)
财经(34614)
北京(34553)
(34282)
师范(33961)
(31571)
技术(31393)
(30531)
(30071)
经济学(28680)
基金
项目(184067)
科学(143378)
研究(134067)
基金(131325)
(115435)
国家(114506)
科学基金(97412)
社会(81260)
社会科(77010)
社会科学(76988)
(74004)
基金项目(70653)
自然(64779)
自然科(63250)
自然科学(63238)
教育(62796)
(62093)
自然科学基金(62085)
编号(55471)
资助(53933)
成果(44039)
重点(41529)
(40199)
(39374)
(39274)
课题(38573)
创新(36690)
科研(35055)
大学(34147)
教育部(34095)
期刊
(102434)
经济(102434)
研究(73291)
中国(49172)
学报(44709)
(41852)
科学(39569)
管理(37203)
教育(34773)
大学(32614)
学学(30696)
(30584)
农业(30300)
技术(26432)
业经(16554)
(16364)
金融(16364)
经济研究(16240)
财经(15999)
(15957)
科技(14489)
图书(14377)
技术经济(14093)
(13573)
问题(13175)
理论(12829)
业大(12334)
实践(11931)
(11931)
(11856)
共检索到36411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义丰,王大生,刘勇  
水稻稻茬小麦因水稻收获晚、适耕期短、整地困难、播种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适期播种,加之水稻稻茬土壤板化,理化性状差,导致稻茬小麦的单产长期低而不稳,在200kg上下徘徊。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旱作水稻替代水稻,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比水稻早熟10天,并能调整土壤理化性状,旱作水稻稻茬小麦比水稻稻茬小麦增产100k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友斌  叶永印  Ibrahim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对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播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与基肥施氮比例和播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播种密度一定和施氮水平较低时,氮肥应先满足中、后期群体之需要而作穗肥施用,基肥施氮比例不应超过50%;而在施氮水平较高时,氮肥施用应以基肥深施为主,基肥施氮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72·5%右左,其余视苗情作穗肥施用较佳。选择生育期较短、高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水稻旱种成攻的关键;选用适当的除草剂并进行有效除草是水稻旱种成攻的保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从党  李刚华  李贵勇  夏琼梅  邓安凤  刘正辉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目的】检验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RP)的适应性,并探索其增产机理。【方法】于2008—2009年在云南省6个生态区,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RP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调查叶龄、茎蘖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6个生态区RP技术显著增产,2008年籼、粳稻分别增产16.0%和15.8%;2009年分别增产18.3%和15.3%;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RP技术增加穗肥的用量促进了颖花的分化并降低了颖花的退化,从而促进大穗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结论】RP技术通过降低基本苗和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获得更多的有效穗,通过重施穗肥促进大穗的形成,显著扩大库容量,最终获得高产。基于此提出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祥根  郑寨生  张尚法  
通过多项试验,探讨赤霉素、施用穗肥在水稻等蘖穗定向栽培技术中的作用,初步明确了赤霉素施用时期与浓度,以及搁田和施肥与赤霉素联因的较佳时期,为水稻等蘖穗定向栽培提供配套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康荣  汪晓春  刘军  罗显树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是改造低产水田、促进水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10个试验点产量的统计分析,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比对照增产1291.5kg/hm2,增19.7%,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因子的分析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有效穗、穗总粒和穗实粒,分别增加11.3%、10.7%和10.5%,而千粒重的提高则不明显。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把杂交种、旱育秧、全层肥、湿润管、群体优5个技术关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张鸿  姜心禄  
研究了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中的本田施氮量及配比, 结果表明, 随施 N 量的增加, 最高苗和有效穗增加, 在 N 肥配比上, 最高苗和有效穗是底肥足的高; 中 N 水平和前、中、后搭配施肥的 R G R、 C G R高, N A R则在低 N 下较高; 一次枝梗数基本上不随施 N量和配比的变化而变化, 低 N 和中 N 下二次枝梗数无论在总的分化数还是在现存数、退化数上均基本一样,在高 N下二次枝梗数比低氮、中氮多分化3~4 个, 同时也多退化2~3 个,; 施肥量和配比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但从产量上看,本试验条件下抛秧栽培的施 N量应在135~165kg/ha 之间, N肥分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成贵  资月娥  陈路华  梅贵华  杨光利  叶琳华  郭肖艳  赵国珍  
【目的】探索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科学肥水运筹方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6Y-27/银光为母本,陆育1号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育成了常规粳稻新品种陆育4号。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因素A,水浆管理为副区因素B,研究不同肥水管理对陆育4号机插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水处理,陆育4号的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穗实粒数差异不显著。相同氮肥处理,水浆管控由B_1→B_2→B_3变化,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显著降低,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产量为8 733~12 717 kg/hm~2,最高的是A_2B_1处理,最低的是A_5B_3处理。产值最高的也是A_2B_1处理,为33 271元/hm~2,分别比常规栽培(A_1B_3)增产24.7%和增收25.6%。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是A_5B_1处理,比常规栽培高18.5%。综合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好的肥水管理方案是A_2B_1,其次是A_3B_1。【结论】水稻新品种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肥水处理方案为施氮量(尿素)312~351 kg/hm~2,采用干湿交替进行水浆管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陈温福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以辽优9466为试材,研究了氮、穗肥施用、播量、插秧穴距和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播量>插秧穴距>插秧苗数>穗肥施量。增施氮肥、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措施的适宜取值为:施氮量172.4~177.6kg/hm2,穗肥施量14.1~15.9kg/hm2,播量2.2~2.4粒/钵,插秧穴距484.2~515.8cm2,苗数2.9~3.1株/穴,按此栽培方案,可获得9.97t/hm2以上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陈启元  金问模  张鸿  姜心禄  
针对四川盆地的生态特点及种植制度的需求,研究了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中的育秧方式、软盘育苗播种量和叶龄以及本田抛栽密度、氮素用量及施氮配比等项技术,结果表明,旱地盘育大苗的稻谷产量最高;20g/盘以下(粉嘴谷)的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播期愈迟,秧龄愈短,分蘖株、平均单株带蘖、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愈少;抛栽密度与有效穗数、稻谷产量呈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程麦凤  郑王义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勇  宁波  刘玉文  胡慧  王安东  李加华  夏琼梅  邓安凤  杨从党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冬林  屠乃美  关广晟  邓小华  
水稻少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水稻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综述了稻田免耕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免耕对稻田土壤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微生物和酶等方面的影响,免耕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免耕的生态、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 75 kg/hm2、P2O537.5 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 112.5 kg/hm2、P2O556.25 kg/hm2、K2O 90 kg/hm2,水平3为纯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鸣钿  蔡龙淼  苏迎平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的效益及配套栽培技术福建省沙县农业局饶鸣钿蔡龙淼福建省三明市农技站苏迎平水稻利用塑料软盘育秧进行抛栽移植是一项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法。沙县199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取得成功。1995年在双季早稻、再生稻、单季稻上示范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张大学  张鸿  
在四川盆地的春、夏旱常发区,秧苗受旱后不能及时移栽,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通过模拟和实际受旱两种条件,研究了迟栽对秧苗及其本田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旱地培育长龄大苗秧的栽培技术对策,可显著增强秧龄弹性,早插增产,迟栽亦能获得较高产量,减轻灾害损失,变被动受旱减产为主动抗旱减灾增产。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