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1)
2023(14651)
2022(12793)
2021(11967)
2020(10056)
2019(22911)
2018(22979)
2017(44296)
2016(24420)
2015(27249)
2014(27326)
2013(27198)
2012(24818)
2011(22431)
2010(22532)
2009(20796)
2008(20487)
2007(18214)
2006(16077)
2005(14203)
作者
(71535)
(60017)
(59273)
(56573)
(37891)
(28913)
(26723)
(23371)
(22619)
(21358)
(20335)
(20267)
(19016)
(18875)
(18650)
(18182)
(18036)
(17487)
(17176)
(16959)
(15031)
(14904)
(14500)
(13703)
(13398)
(13376)
(13358)
(13305)
(12251)
(11954)
学科
(95205)
经济(95069)
(75505)
管理(69558)
(54022)
企业(54022)
(48554)
方法(40485)
数学(35027)
数学方法(34630)
农业(32254)
(25924)
业经(25602)
中国(24147)
(23225)
(21167)
地方(19025)
(16624)
(16054)
贸易(16047)
(15773)
技术(15733)
财务(15704)
财务管理(15669)
(15646)
(15576)
银行(15515)
企业财务(14921)
理论(14859)
环境(14827)
机构
学院(346837)
大学(346066)
(137129)
管理(136399)
经济(134152)
理学(118602)
研究(118020)
理学院(117328)
管理学(115322)
管理学院(114707)
中国(87406)
(76751)
科学(74841)
(73273)
(63494)
(60463)
业大(60231)
农业(59206)
研究所(55058)
中心(53846)
(51519)
财经(50254)
(45804)
北京(45567)
(44511)
师范(44084)
(42097)
(41152)
经济学(39952)
(38633)
基金
项目(240095)
科学(187711)
研究(174865)
基金(173601)
(152453)
国家(151151)
科学基金(128659)
社会(109341)
社会科(103254)
社会科学(103227)
(95198)
基金项目(92926)
自然(84179)
自然科(82155)
自然科学(82133)
自然科学基金(80652)
(79024)
教育(78779)
编号(71751)
资助(70642)
成果(58357)
重点(53541)
(53103)
(51267)
(49964)
课题(48755)
创新(46641)
(46503)
科研(45936)
教育部(44785)
期刊
(154733)
经济(154733)
研究(100391)
(77334)
中国(68445)
学报(60918)
科学(54893)
农业(52271)
(47966)
管理(46907)
大学(46363)
学学(44127)
教育(36195)
(32350)
金融(32350)
业经(29660)
技术(28208)
(25103)
财经(24372)
经济研究(21879)
问题(21202)
(20666)
(19344)
科技(17937)
业大(17323)
理论(16685)
技术经济(16140)
图书(15873)
现代(15751)
实践(15299)
共检索到508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雅丹  汪婷  曾艳  唐茜  
通过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川农黄芽早’独芽和1芽1叶为原料所制黄茶的主要品质成分、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以了解‘川农黄芽早’的黄茶适制性。结果表明,‘川农黄芽早’独芽所制的黄芽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比‘福选9号’独芽所制黄芽茶(CK1)高:4.11%,18.02%,9.17%,18.80%,8.65%,差异显著。1芽1叶制得的黄小茶与‘福选9号’1芽1叶所制黄小茶(CK2)相比,水浸出物高13.46%,氨基酸高25.47%,咖啡碱高10.06%,儿茶素高8.12%,而茶多酚含量低8.78%。香气成分含量比对照高5.61%,检出香气成分共31种,其中6种特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亮  唐茜  李慧  王馨语  
为研究茶树新品种川茶2号的主要生化成分及绿茶的适制性,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川茶2号茶树新品种进行了芽叶性状、营养芽物候期、主要生化成分以及绿茶品质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萌芽较早、茶芽匀齐直立等优良性状,适宜采制名茶原料。分析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含量,其内含物较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为(47.89±0.04)%(49.42±0.03)%,氨基酸总量范围为(3.68±0.11)%(6.67±0.12)%,其中,2015年春茶茶氨酸比照福鼎大白高46.58%。茶多酚含量范围为(15.65±0.21)%(1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凡  王云  李春华  苏光明  董光洪  李明雍  
本文以野生南江大叶茶树群体为选育材料,经优良单株系统选育,获得高品质高产型茶树特色新品种‘云顶早’。结果显示,该品种发芽特早,生育期长,芽头肥厚壮实,鲜叶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高390.3 kg,增产幅度达19.32%,茶多酚含量比对照高12.03%,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37.18%,EGCG含量达到10.92%,高于10%,是一个适应性强、抗性好、既高产又优质的茶树新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春华  王云  罗凡  唐晓波  王小萍  张德勋  
茶树特色新品种——‘乌蒙早’是从乌蒙山野生大茶树群体品种中经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品种性状突出,特色明显,与对照福鼎大白茶比较,具有发芽早,生长势强,产量高,发芽整齐,芽叶嫩绿肥壮,用其加工的扁形和毛峰形名优茶,其外形绿润显毫,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产品风格十分突出,是四川省近几年来新育成的早生、优质、高香和适制名优绿茶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春华  王云  罗凡  王小萍  唐晓波  张厅  马伟伟  李刚  郑淑琴  
茶树新品种—‘宜早一号’是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中经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品种性状突出,性状明显,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具有发芽特早,生长势强,叶色绿,叶片厚,持嫩性较强,芽肥大,年生长期长,其加工的的名优绿茶,具有条索紧细油润、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黄绿明亮等特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安  曾艳  汪婷  郭雅丹  唐茜  
对川西茶区4个主栽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及其适制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名山白毫和名山213的游离氨基酸总量(3.58±0.52b)%~(3.84±0.39a)%和(3.72±0.09b)%~(3.95±0.88ab)%及20种氨基酸总量27.11~34.66和26.72~33.60 mg/g较高,儿茶素品质指数1518.52~1568.63和1532.73~1597.96也较高,酚氨比4.30~5.76和4.21~5.96较低,具有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质;福鼎大白茶次之;福选9号游离氨基酸的总量3.06±0.42b~3.50±0.41b,20种氨基酸总量21.37~27.39 mg/g以及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玫  王家金  包云秀  杨兴荣  李慧  谢瑾  孙雪梅  李友勇  刘本英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1978年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育。1997-2009年在保山和澜沧区试点完成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云茶春韵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栽培资料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发芽早,优质等优良特性。云茶春韵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可在云南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阳  张曙光  曾贞  王旭  董丽娟  
为选育优质绿茶新品种,以薮北种(♀)×优混(♂)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了早生优质高产绿茶新品种“玉绿”.经多年品比试验、省级区试和多点试种,结果表明,“玉绿”为早芽种,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对照)相当;产量高,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均高于对照;适制绿茶,成品茶、汤色和叶底具有明显的“三绿”特征;抗寒性、抗旱性较强,均超过对照,抗瘿螨与对照相当.“玉绿”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馨颖  王鹏杰  杨如兴  郑玉成  陈潇敏  张磊  邵淑贤  叶乃兴  
【目的】分析茶树黄化变异相关的代谢和转录机制,探究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的黄化变异和高茶氨酸形成机理。【方法】以茶树‘福安大白茶’及其黄化突变种质‘福黄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微电镜、广泛靶向代谢组学、靶向代谢组学及转录组学联合分析,确定茶树黄化变异相关的色素、代谢物及转录组数据。【结果】超微结构显示,‘福黄1号’的叶绿体类囊体呈现丝状,基粒片层排列散乱不规则,片层间疏松,存在许多异常的囊泡。色素含量测定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下降,叶绿素a/b比率下降,相关基因SGR表达显著下调,黄化叶片中光捕获叶绿素a/b蛋白(LHC)表达显著下调。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虽然差异不大,但各组分含量显著变化,玉米黄质为唯一显著增加的组分,其调控基因VDE表达显著上调,其余组分含量均下降。与‘福安大白茶’相比,‘福黄1号’中共鉴定到68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57个显著变化的代谢物(SCMs)。KEGG富集分析表明,SCMs和DEGs显著富集到氨基酸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以及TCA循环等途径。此外,与碳和氮代谢相关的通路也被激活。通过靶向测定,共鉴定到19种游离氨基酸,新品系‘福黄1号’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福安大白茶’,达到97.13 mg·g-1,其中茶氨酸为66.90 mg·g-1,占氨基酸含量的68.89%,而精氨酸含量达到8.46 mg·g-1,是‘福安大白茶’的56.4倍。调控氨基酸合成的GOGAT和GLU的表达量上调1.17倍和3.17倍。【结论】‘福黄1号’的芽叶色泽主要受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色素代谢的影响,SGR和4种LHCs的共同作用也可能影响叶绿体的生物合成来调节叶片色泽。‘福黄1号’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福安大白茶’的原因主要是泛素化相关的蛋白质水解酶表达上调蛋白降解能力加强,叶绿素和其他含氮分子生物合成的减少,以及黄化叶中碳骨架的缺乏,氨基和氮资源被更有效地储存,使得与氨基酸合成相关的氮代谢激活,茶氨酸合成前体物质之一的谷氨酸积累,这可能促使茶氨酸成为黄化叶中显著积累的含氮化合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  梁思慧  陈正武  陈娟  李燕  乔大河  郭燕  张小琴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达极显著正相关,1对达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共4份生化性状表现较优的茶树种质,可进一步研究形成新品种,开发茶叶新产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云秀  黄梅  杨兴荣  张俊  刘德和  唐一春  李友勇  张艳梅  
于1988年至2001年对茶树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在保山点、澜沧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定植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方面都优于2个对照,可在云南大叶茶种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亮  虞富莲  姚明哲  吕波  杨坤  堵苑苑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是新品种保护的技术基础和授权的科学依据。DUS测试指南既是指导测试机构开展DUS测试工作的技术手册,同时还是审批机关审查新品种DUS的技术标准。茶树是原产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木本经济植物。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茶树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是中国为UPOV制订的第一个DUS测试指南。本文详细地论述了UPOV茶树DUS测试指南的适用对象、测试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与标准品种的选用、茶树DUS判定标准,并提出了开展茶树新品种保护的设想。UPOV茶树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正武  刘红梅  王家伦  
利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黔湄419号种子,经Co60-γ射线处理并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法培育成高产、高效三倍体茶树新品种——黔辐4号。黔辐4号品种为大叶类,中偏晚生种,生长势极强,抗寒及抗病虫性强,主要生化成分与黔湄419相当,产量均超过对照黔湄419及福鼎大白茶,适制绿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钟渭基  彭萍  秦为杰  李廷元  魏芳华  胡启坤  
南江1号以南江大叶茶群体品种为原始材料,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历经10年的品比试验和6年的全国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南江1号为早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产量都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抗性强。2010年8月通过鉴定,成为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骆耀平  潘根生  
在3种土壤水分(高湿、中湿和低湿)条件下,研究了新育成品种浙农121、苹云、龙井长叶、浙农113、菊花春、碧云及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等7个茶树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浙农121和浙农113两个品种在各种供水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3个参数数值大,光合特性优;高湿条件下,苹云和龙井长叶也表现较优;中湿条件下,苹云与碧云光合特性较优;低湿条件下,福鼎大白茶显示出较好的光合特性。②Tr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湿与低湿条件下,Pn与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呈负相关;中湿条件下,Tr与Ci和Gs与Pn呈显著正相关,Ty与Pn和Gs与Ci呈极显著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