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
- 2023(860)
- 2022(740)
- 2021(697)
- 2020(646)
- 2019(1518)
- 2018(1390)
- 2017(2312)
- 2016(1552)
- 2015(1760)
- 2014(1772)
- 2013(1728)
- 2012(1711)
- 2011(1646)
- 2010(1580)
- 2009(1520)
- 2008(1343)
- 2007(1210)
- 2006(1017)
- 2005(876)
- 学科
- 济(4564)
- 经济(4561)
- 学(3176)
- 管理(2440)
- 业(2399)
- 方法(2329)
- 数学(2097)
- 数学方法(2078)
- 企(1891)
- 企业(1891)
- 水产(1136)
- 农(1103)
- 中国(1047)
- 财(1045)
- 动物(1035)
- 生态(890)
- 环境(879)
- 动物学(864)
- 和(773)
- 贸(763)
- 贸易(763)
- 易(743)
- 农业(734)
- 务(734)
- 财务(733)
- 财务管理(732)
- 及其(715)
- 企业财务(701)
- 融(697)
- 金融(697)
- 机构
- 大学(22688)
- 学院(22540)
- 研究(12110)
- 科学(10509)
- 农(9599)
- 中国(8491)
- 所(7988)
- 农业(7928)
- 研究所(7664)
- 业大(6567)
- 济(6347)
- 经济(6193)
- 室(5778)
- 京(5693)
- 实验(5585)
- 实验室(5415)
- 重点(5159)
- 管理(5101)
- 农业大学(4981)
- 中心(4796)
- 省(4776)
- 科学院(4705)
- 院(4589)
- 业(4491)
- 理学(4418)
- 理学院(4282)
- 管理学(4096)
- 管理学院(4060)
- 资源(4019)
- 研究院(3717)
共检索到32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世芳 郑炳松 吴家森 许树洪 童祝平
猕猴桃品种黄皮5月中旬坐果,6月果实迅速膨大,7月下旬种子发育成形,8月中下旬种子发育成熟,9月中下旬最适采收。此期间果内组织发育、形态变化及密度均已稳定,果重、体积、蛋白质、可溶性糖等数量均达最大值,维生素c含量正由低峰值回升至(11.48±0.35)mg·g ̄(-1)。不同采收期的果实也以9月中旬食用品质较好。确定采收期的相应参考指标是:果内种皮变黑,中果皮为浅绿色,外果皮淡茶褐色,上附橙黄色星状毛,蛋白质积累量(4.7±0.84)%,可溶性糖含量(8.5±0.2)%,维生素C(1.48±0.35)mg·g ̄(-1),可溶性固形物6.5%~7.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世芳 吴家森 郑炳松 童祝平 徐俊
猕猴桃魁蜜79-5于5月中旬坐果,10月上旬采收。其中果实膨大期为50~55d,迅速膨大期约为35d。白色的果心,黑色的种皮,淡茶栗色的外果皮和淡黄棕色茸毛可作为确定采收期的形态指标。种子成熟半月后是最佳采收期。此时果体密度稳定,果体体积、质量达最大值,可溶性糖1.1950g·kg-1,还原糖3.4345g·kg-1,也是结实期内最大值,蛋白质生成量达6.5%,是第2次峰值,维生素C虽降至532.0mg·kg-1,但有机酸总量也降至较低值1.05%。文中还讨论了果体形态、营养生理代谢、果体生长量、密度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形态 营养 代谢 收获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世芳 许树洪 吴家森 童祝平 柴世民
猕猴桃早熟品种黄皮果实采后在20.0~33.3℃高温下,7d左右即达最佳食用状态,其时果实的糖酸比为11.76~13.23,固酸比为25.00~26.50。在气温33.3℃时出现呼吸高峰,二氧化碳值为76.2512mg·kg-1·h-1。此后可溶性固形物增速快于可溶性糖含量,而总酸量下降轻快。采后果实蛋白质和维生素C递降最快的气温条件是28~33℃,至最佳食用时蛋白质为1.58%,维生素C525mg·kg-1。在室温贮藏下,多糖类保鲜液处理效果好于单糖类保鲜液。果体失重率达(5.5±0.5)%时是果皮开始皱缩的数量指标,对照样品3d后果皮即皱缩,多糖类保鲜液处理的样品可保鲜14d。1~3℃低温...
关键词:
猕猴桃,果实,贮藏生理 鲜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方伦 岳宣 黎明 张发维 韩成敏 敖学希
为了探讨影响猕猴桃果实在后熟期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及机理,并为制定科学猕猴桃果实后熟期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连续3年(2013-2015年)对猕猴桃不同单果重与其后熟期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相关系数分析:采果时果实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单果重和果实横径)等内容呈高度正相关,与后熟后果实纵径和果汁含糖量等内容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单果重损失率和果实纵径损失率等内容呈正相关,与果实横径损失率呈负相关。回归分析(采果时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横径损失率和果汁含糖量):方差分析,采果时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横径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极显著,与后熟后果实纵...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 单果重 品质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连润 陶磅 陈霞 李坤明 丁仁展 王卫清 吴定财 沙毓沧
【目的】综合比较分析野生猕猴桃优异种质资源感官性状、形态指标、营养成分含量及营养品质,为云南省野生猕猴桃优异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大果、无毛或少毛、优质为目标,确定选优标准,通过感官和形态指标评价,筛选出优良单株LB-2、LBBH-1和XSD-1;测定总糖、总酸、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优异资源的感官性状、形态指标及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按照品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3个优良单株与‘云猕1号’进行营养品质比较分析。【结果】果实纵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SD-1>LB-2>LBBH-1,LB-2、LBBH-1与‘云猕1号’差异达显著水平(PLB-2>XSD-1,3个优良单株与‘云猕1号’差异达显著水平(PLB-2>XSD-1,3个优良单株之间差异不显著,3者与‘云猕1号’差异达显著水平(PXSD-1>LB-2,3个优良单株与‘云猕1号’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LBBH-1>XSD-1,3个优良单株均比‘云猕1号’低。糖酸比由高到低的顺序为XSD-1>LBBH-1>LB-2,风味方面XSD-1最甜,LBBH-1次之,LB-2甜味最淡。3个优良单株的维生素C含量均比‘云猕1号’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是LB-2,LBBH-1和XSD-1均低于栽培种‘云猕1号’。综合评价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LB-2>LBBH-1>XSD-1。【结论】营养品质由高到低的顺序为LB-2>LBBH-1>XSD-1,3个野生猕猴桃优良单株果实大小均匀,果形整齐美观,风味好,质地细嫩,汁液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清硕
水果之王———猕猴桃扬州大学农学院陈清硕猕猴桃又名阳桃、羊桃、毛桃、藤梨、中国鹅莓、中国醋栗、中国猕猴梨、凯维果、奇异果(Kiwifruit),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Actinidia),是一种野生的大藤本植物,原产我国长江上游山地,1905年被一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旭峰 姚春潮 樊秀芳 龙周侠 张有平 王志常
在陕西关中地区对引进的21个猕猴桃品种建立试验园,经过连续6年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品种在当地长势较强,较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果个大、产量高、成熟晚、货架期长。美味猕猴桃品种中海沃德、米良1的综合性状较好,海沃德品种果个大而美观,风味酸甜,丰产,货架期长,但生长季前期抗风力较弱;米良1品种果个大而整齐,风味酸甜,抗逆性强,极丰产,货架期较长;蒙迪和徐香品种的果实风味均优,但果个偏小,货架期短。中华猕猴桃品种在高温干旱年份易出现早期落叶,果实风味较美味猕猴桃偏甜,金丰、金阳1、江园1的综合性状相对较好,果实风味酸甜或甜,产量水平丰产或中等,货架期中等或较短。
关键词:
猕猴桃 引种 适应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小彪
新西兰猕猴桃栽培面积为10376hm2,总产量为23.6万t,位居全世界第二位(意大利居首位,年产量为32万t)。世界猕猴桃总产量为120万t,新西兰所占份额达20%。新西兰猕猴桃外销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年出口达19.25万t,总销售值为7.46亿新元,占园艺类产品出口值的31%。新西兰的猕猴桃出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黎晔 赵志华
世界猕猴桃生产的特征是:北半球各国的猕猴桃果实采收期为10~11月份,南半球各国的则为4~6月份,可在猕猴桃生产上相互补充,使猕猴桃生产量与贸易量剧增,尤其欧洲诸国更为显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伴随猕猴桃生产量的增大、贮藏设备的增加以及贮藏技术的提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家森 林海萍 潘月 付顺华 管剑峰
采用生育期定期采样的方法 ,研究了浙江北部地区秦美猕猴桃果实生化规律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果实生长表现为“S”型趋势 ;有机酸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而逐步增高 ,授粉后 1 1 0d达最高值 ,而后呈下降趋势 ;同时蛋白质、总糖、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 ;果实发育前期维生素C含量保持较高水平 ,授粉后 5 0d开始下降 ,1 1 0d则再度升高。授粉后 1 5 0d左右 ,果实鲜质量中各项营养指标达到较适值 ,即蛋白质为 477 4μg·g-1,维生素C 1 2 9mg·g-1,有机酸 1 6 3g·kg-1,总糖 93 1g·kg-1,淀粉 6...
关键词:
秦美猕猴桃 果实 生长发育 营养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胜男 任小林 任艳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1-MCP处理结合出库后乙烯利催熟对猕猴桃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为完善1-MCP在猕猴桃果实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用1.0μL/L1-MCP密闭处理24h后进行冷藏(1-MCP处理),出库后取部分1-MCP处理猕猴桃,用750倍液的乙烯利浸果催熟(1-MCP+乙烯利处理),以未经1-MCP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测定1-MCP处理、1-MCP+乙烯利处理和对照处理猕猴桃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货架期猕猴桃果实的呼吸速率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兰菊 任凝辉 张惠梅 吕璞
研究 了冷藏和 低乙烯气 调贮藏 下,采收 期和入库 时间 对秦 美猕 猴桃 贮后 性状 的影 响。结果表明 :采收期 间果实可 溶性固 形物含 量 迅速 升高 ;秦 美 猕猴 桃的 适 宜采 收指 标 为可 溶性 固 形物含量6 5 % ~80 % ;果 实采后4 8 h 入 库贮藏 效果最佳 。
关键词:
猕猴桃 采收期 入贮时间 贮后性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顺才 马锋旺 梁东 徐凌飞 耶兴元
以美味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生根过程中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美味猕猴桃海沃德组培苗生根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先下降后升高,接着又降低。与对照相比,NAA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说明猕猴桃体内较高水平的抗氧化能力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猕猴桃 离体生根 抗氧化系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仁才 谭兴和 吕长平 熊兴耀
以耐贮性具有明显差异的美味猕猴桃不同品系果实为试材 ,初步研究了不同品系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果实采后 7d内即达呼吸高峰 ,随之果实硬度迅速下降 ,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含量增加 ,V- C与总酸均逐渐降低 .耐贮品系呼吸强度较低 ,硬度下降速度较缓慢 ,且后期果实内含物消耗少 .SOD与 CAT随着果实硬度迅速降低而升高 ,该酶可能为一种诱导性保护酶 ,其比值高低影响果实后期的衰老进程 ,比值低的软果贮藏效果较好 .
关键词:
猕猴桃 品系(育种) 贮藏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树文 涂正顺 李华 李加兴 束怀瑞
对猕猴桃果酒从发酵结束到装瓶成品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72种香气成分,其 中发酵结束后新酒、装瓶前原酒、装瓶成品酒分别检出香气成分50,43,44种,发酵结束后新酒与装瓶前原酒相同 的香气成分有26种,装瓶前原酒与装瓶成品酒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6种,发酵结束后新酒与装瓶成品酒相同的香 气成分有28种,三者共有的香气成分25种。研究发现,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变化不大,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变化 较大。
关键词:
猕猴桃 果酒 陈酿 香气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