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2)
- 2023(9737)
- 2022(8253)
- 2021(7548)
- 2020(6329)
- 2019(13953)
- 2018(13913)
- 2017(25124)
- 2016(13845)
- 2015(15342)
- 2014(15457)
- 2013(14850)
- 2012(13786)
- 2011(12328)
- 2010(12666)
- 2009(12076)
- 2008(12296)
- 2007(11475)
- 2006(10102)
- 2005(9198)
- 学科
- 管理(51796)
- 济(47045)
- 经济(46955)
- 业(46724)
- 企(42274)
- 企业(42274)
- 方法(17397)
- 技术(16765)
- 财(16575)
- 制(16430)
- 中国(15369)
- 数学(13707)
- 业经(13621)
- 数学方法(13423)
- 农(13107)
- 技术管理(12266)
- 体(11170)
- 银(10934)
- 银行(10903)
- 学(10743)
- 理论(10591)
- 行(10403)
- 务(10244)
- 财务(10202)
- 财务管理(10177)
- 融(9867)
- 金融(9865)
- 企业财务(9628)
- 划(9512)
- 体制(9386)
- 机构
- 学院(196401)
- 大学(196085)
- 济(75206)
- 管理(73985)
- 经济(73315)
- 研究(66152)
- 理学(62711)
- 理学院(62041)
- 管理学(60884)
- 管理学院(60503)
- 中国(51282)
- 京(41987)
- 科学(40442)
- 财(39878)
- 所(33868)
- 江(32271)
- 农(32043)
- 中心(30629)
- 研究所(30015)
- 财经(29988)
- 业大(28251)
- 经(26898)
- 北京(26386)
- 州(25350)
- 农业(25035)
- 范(24865)
- 师范(24569)
- 院(24364)
- 技术(23387)
- 省(22471)
- 基金
- 项目(128264)
- 科学(101142)
- 研究(95845)
- 基金(90812)
- 家(79493)
- 国家(78765)
- 科学基金(67672)
- 社会(60232)
- 社会科(56990)
- 社会科学(56980)
- 省(52808)
- 基金项目(47575)
- 教育(45078)
- 划(43416)
- 自然(42703)
- 自然科(41743)
- 自然科学(41727)
- 自然科学基金(41026)
- 编号(38050)
- 资助(35901)
- 成果(32698)
- 创(32514)
- 创新(29391)
- 重点(29324)
- 制(29099)
- 课题(28601)
- 部(27873)
- 发(27050)
- 国家社会(24746)
- 业(24527)
共检索到311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静 张换样 吴慎杰 聂园军 焦改丽 秦丽霞
为拓展可再生陆地棉的基因型,利用转基因技术直接改良已有的优良早熟棉品种,设置不同浓度的2,4-D和激动素(KT)4种组合进行诱导,成功获得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构建早熟棉品种‘中棉所16’再生体系。研究表明:诱导初生愈伤组织以添加0.1 mg/L 2,4-D、0.1 mg/L KT的组合诱导培养基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形态较好,有利于撤除激素的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中棉所16’胚胎发生状态只有1种,在去掉2,4-D和KT的第一次继代便开始分化出白-灰色粗颗粒胚性愈伤组织,继代1~2次后有胚状体出现和植株再生,整个再生过程需要6~8个月。经过2次组培获得再生系,其不同株系胚胎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高。随后获得后代种子100%可再生纯合系材料,经过进一步自交扩繁,其后代种子用于转化受体,提高了转化和再生效率,并利用该体系将EDT1基因成功导入‘中棉所16’基因组。以9个月为限统计,其遗传转化胚胎发生率高达40%以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元明 杨晓杰 赵付安 唐中杰 李武 吕淑平 聂利红 房卫平 谢德意
从棉花转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后代中选育了核不育种质98-8A,采用表型观察、自交和测交手段,对其植株表型、花器、育性特征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花器官形态观察表明,不育株花柱长和花柱外露长度均明显高于同质系的正常可育株,花丝明显萎缩,不育株花药无花粉粒出现,而子房直径及花药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对不育株与可育株姊妹交后代及可育株自交后代遗传分析表明,该雄性不育性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等位性检测显示,98-8A的不育基因与已知的473A(ms14/msc1)、1355A(ms2/msc2)、阆A(ms15/msc3)等3个不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不育株与常规多品种杂交分析表明,98-8A的一般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詹有俊 杨涛 孙建船 庄生仁 任福成 李渊 张璇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
关键词:
特早熟 陆地棉 农艺经济性状 遗传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焦改丽 郭三堆 李淑君 陈志贤 赵俊侠
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用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左右,最高达60%以上。愈伤组织转化率平均为30%左右,最高达70%。再生植株转化频率一般在30%左右,最高达60%。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对DNA分子杂交检测结果,证实BT基因已...
关键词:
棉花,下胚轴,出愈率,转化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詹有俊 杨涛 孙建船 庄生仁 任福成 张璇 李渊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志刚 郝笑琦 张淑芳
对9个早熟及产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选择可使目前推广品种(系)的丰产性和早熟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育种选择策略应从提高株铃数和衣分入手,选择第一果枝节位低、开花早、脱落少和铃不太大的类型,其中早代果枝节位严选,开花期、结铃率和衣分大群体选择,株铃数连续选择,就可实现培育出高产、早熟品种(系)最终目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春秀 李全胜 李有忠 庄振刚 谢宗铭
为弄清新疆早熟陆地棉的遗传背景、群体结构及为进一步进行关联分析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新疆北疆地区近50年来选育及推广的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检测到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3个,多态性比率为66%;PIC(多态信息含量)变幅为0.5680~0.7846,平均值为0.64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新陆早品种在遗传距离为0.42时可划分为3类,多数品种属于第3大类群。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4时,△K值最大,表明可将41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每一个品种均属于4个类群,而不明显属于某一类群。新陆早系列在选育过程中,亲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何跃忠
本文报告“早显A”早熟性的遗传行为及特点。该不育系与晚熟恢复系配组,F1比它们的父本(晚亲)提早抽穗15~20天,并早于中亲值而接近不育系(早亲)。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系含有2对早熟主效基因和1~2对修饰基因控制抽穗期,属不完全显性,其显性度为-0.41~-0.56。同时,这两对主效基因中一对等位基因表现出基因互作关系,F2代早和晚的分离比为9∶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科友 樊军锋 赵忠 周永学 高建社
为了优化84 K杨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84 K杨树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芽和芽苗生根的影响,并从预培养时间、浸染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苗频率为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84 K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4 K杨叶片最适的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芽苗最适诱导生根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1/2 MS+NAA 0.05 mg/L+IBA 0.05 mg/L;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体系为:农杆菌活化菌液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0倍,浸染5 min,共培养4 ...
关键词:
84K杨 再生系统 遗传转化 转化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洲 尹新明 张德强 卢孟柱
以‘小黄’菊茎段、叶盘为外植体 ,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激素 6 BA和NAA ,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 .试验结果表明‘小黄’菊茎段、叶盘最适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 +6 BA 2mg L +NAA 1mg L和MS +6 BA 1mg L +NAA 0 1mg L ;小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 0 1mg L ,生根率可达 10 0 % ;4 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茎段的分化 ,1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叶片的分化 ,2 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分化小苗的生根 .
关键词:
小黄菊 外植体 再生体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洪玉 周杨 刘迪 贾红梅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地被菊‘中国红’在MS+2.0Mg·L-16-BA+0.2Mg·L-1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不定芽分化率(89.6%);地被菊‘中国红’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1NAA,生根率达100%;其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条件:OD600=0.6、农杆菌侵染时间为7MiN、共培养48h、延迟培养2D、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15M...
关键词:
地被菊 叶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明安 郭立 刘华伟 崔鸿文
番茄 ZF无菌苗出芽后 5~ 7d,子叶切成 0 .5 cm× 0 .5 cm小块 ,下胚轴切成 1cm的小段作为外植体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玉米素 1.0 mg/ L,6 -苄基腺嘌呤 1.0 m g/ L 分别与吲哚乙酸 0 .0 5 ,0 .2 ,0 .5和 1.0 mg/ L配成 7个激素组合 ,经诱芽比较 ,确定 MS+BA1.0 m g/ L+IAA0 .2 mg/ L 为最佳生芽培养基 ,MS添加吲哚乙酸0 .0 ,0 .0 5 ,0 .1和 0 .2 mg/ L 进行生根比较 ,确定 MS+IAA0 .0 5 mg/ L 为最佳生根培养基。卡那霉素 (Kan)临界浓度确定...
关键词:
番茄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新喜 敖小平 邓子牛 熊兴耀
以大红甜橙的实生苗为试材,研究6-BA与IAA的不同浓度组合和Km不同浓度对大红甜橙不同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和IBA的不同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大红甜橙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该体系的最佳条件是:1)以实生苗上胚轴为外植体.2)以MS无机盐+100mg/L肌醇+0.2mg/LV-B1+1mg/LV-B6+1mg/L烟酸+3%蔗糖+0.8%琼脂(pH5.8)+3mg/L6-BA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在26℃黑暗条件下培养7d后,转移至光/暗周期16/8h的条件下诱导不定芽的分化(40d分化率达90%).以1/2MS+3%蔗糖+0.7%琼脂+2.0mg/LIBA为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40d生...
关键词:
大红甜橙 遗传转化 离体再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龙付 张献龙 聂以春 吴家和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 (SSRs)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s(RAPDs) 2种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各个棉区的 30份陆地棉转基因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材料包含有我国的 3种转基因类型。利用NTSYS -pc 2 .10统计分析软件 ,采用Jaccard’s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 ,3类转基因材料大致分为不同的 2类 ,而且不同棉区的转基因材料交叉分布。相似系数分析表明 ,我国转基因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为丰富。同时对我国转基因材料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正杰 张园 王玉美 梁伟 华金平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生物体内三酰甘油(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陆地棉GhDGAT1基因308bp片段,构建了该基因含内含子结构的hpRNA干涉载体;应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研究内源基因GhDGAT1沉默对棉花油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PCR及Southern杂交鉴定,转基因种子中GhDGAT1基因表达量受到显著抑制,种仁含油量下降,最多下降3.13%。2)种子油脂量显著减少的株系中,总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分含量,分别相对提高4.31%~9.77%和11.67%~23.01%。3)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株系幼胚在发育后期鲜重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4)与对照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