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2)
- 2023(14527)
- 2022(12142)
- 2021(11326)
- 2020(9500)
- 2019(21627)
- 2018(21728)
- 2017(41149)
- 2016(23165)
- 2015(26310)
- 2014(26544)
- 2013(25789)
- 2012(23661)
- 2011(21136)
- 2010(21002)
- 2009(19164)
- 2008(18626)
- 2007(16400)
- 2006(14370)
- 2005(12796)
- 学科
- 济(85955)
- 经济(85841)
- 管理(63388)
- 业(59270)
- 企(49299)
- 企业(49299)
- 方法(37757)
- 数学(31883)
- 数学方法(31463)
- 中国(25077)
- 农(24459)
- 学(23515)
- 财(21488)
- 业经(20643)
- 地方(17935)
- 制(17448)
- 理论(16672)
- 农业(16206)
- 和(14636)
- 贸(14385)
- 贸易(14377)
- 技术(14125)
- 易(13932)
- 银(13720)
- 银行(13644)
- 教育(13477)
- 体(13458)
- 融(13244)
- 金融(13236)
- 环境(13085)
- 机构
- 大学(327006)
- 学院(324209)
- 管理(122752)
- 济(119434)
- 经济(116561)
- 研究(114821)
- 理学(106043)
- 理学院(104762)
- 管理学(102607)
- 管理学院(102066)
- 中国(82605)
- 科学(76535)
- 京(71591)
- 农(63549)
- 所(60169)
- 研究所(55375)
- 业大(55046)
- 财(54686)
- 中心(50701)
- 农业(50583)
- 江(48611)
- 北京(45114)
- 范(44110)
- 财经(43615)
- 师范(43482)
- 院(41998)
- 经(39630)
- 州(39180)
- 技术(38543)
- 省(35460)
- 基金
- 项目(227293)
- 科学(175809)
- 基金(161825)
- 研究(161562)
- 家(144429)
- 国家(143223)
- 科学基金(120198)
- 社会(97560)
- 社会科(92030)
- 社会科学(92003)
- 省(90551)
- 基金项目(85697)
- 自然(80865)
- 自然科(78936)
- 自然科学(78908)
- 自然科学基金(77446)
- 划(77066)
- 教育(74442)
- 资助(66774)
- 编号(66019)
- 成果(54520)
- 重点(51714)
- 部(48682)
- 发(48479)
- 创(47113)
- 课题(46926)
- 创新(43963)
- 科研(43957)
- 计划(43783)
- 大学(41315)
- 期刊
- 济(132142)
- 经济(132142)
- 研究(94053)
- 中国(65935)
- 学报(62807)
- 农(58291)
- 科学(54062)
- 大学(45719)
- 管理(45655)
- 学学(42989)
- 教育(41900)
- 财(40573)
- 农业(40164)
- 技术(27799)
- 融(25494)
- 金融(25494)
- 业经(21955)
- 经济研究(20847)
- 业(20842)
- 财经(20675)
- 图书(18622)
- 经(17626)
- 问题(17484)
- 业大(17269)
- 版(17234)
- 科技(17145)
- 理论(15207)
- 技术经济(14422)
- 现代(14255)
- 实践(14017)
共检索到476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强 杨筱珍 成永旭 吴旭干 范丽萍 黄志峰
与正常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早熟雄性蟹生精小管的细胞构成明显不同。早熟雄性蟹精巢生精小管主要管型为精母细胞型,而正常雄蟹管型以精原细胞加精母细胞型为主;早熟雄蟹性腺发育速度明显快于正常雄蟹;正常雄蟹的生精小管和精荚横截面积分别为(0.041±0.007)mm2和(0.080±0.010)mm2,而早熟雄蟹则分别下降为(0.026±0.005)mm2和(0.044±0.005)mm2,两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次,早熟雄蟹与正常雄蟹各期精细胞大小差异较大,表现为正常蟹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均大于早熟蟹;早熟蟹的精子成活率仅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文静 李二超 陈立侨 孙立梅 陈彦良 黎明 江星 杜震宇
实验饲料中以酵母硒形式分别添加硒0(对照)、0.2、0.4、0.6、0.8和1.0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分别为0.11、0.23、0.43、0.66、0.87、1.09 mg/kg),配制成6组半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硒的添加量为0.4 mg/kg时,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及全蟹体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同时,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提高,幼蟹的肝胰腺和肌肉中硒含量也相应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和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着硒添加量...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硒 生长 体组成分 抗氧化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鹏生 刘青 吴旭干 何杰 常国亮 丁怀宇 王幼鹏 成永旭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除215日龄雄体甲壳长外,一龄早熟家系扣蟹在155和215日龄的体质量、甲壳长、甲壳宽、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二龄成熟家系(P<0.05);(2)整体上两种家系子代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尽管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雄体的早熟率略高于二龄成熟家系,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显著,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雌体无一龄早熟现象,二龄成熟家系子代雌体的早熟率是其雄体的两倍;(3)...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早熟 扣蟹 养殖性能 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志 蔡春芳 朱健明 伊淑平 叶元土 沈建明 张卫业 张倩
为了揭示高pH对河蟹体色的潜在影响,探讨了高pH胁迫下河蟹虾青素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将河蟹饲养于6个规格为18 m2的水泥池中,养殖用水为沙滤河水(pH 7.5~8.0)。将其中三个水泥池的水用1 mol/L Na OH调pH至9.0~9.5。分别于pH调整后的2、24、48、96、192 h时采集河蟹血淋巴和头胸甲,分析头胸甲中虾青素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结果表明:pH胁迫后96 h内河蟹头胸甲中虾青素含量显著下降(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晨远 迟骋 郑肖川 刘佳岱 张彩燕 刘文斌 刘艳玲 闫亚楠 黄健 王胜
为研究发酵饲料配伍配合饲料投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机能和代谢的影响,实验分别制备了5组饲料:对照组以幼蟹配合饲料为基础饲料(F0),各实验组在配合饲料基础上额外添加日投喂量5%、10%、15%和20%发酵饲料,并依次命名为F5、F10、F15和F20。150只均重无显著差异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蟹,分别饲喂对应组饲料,每天饱食投喂1次,养殖周期59 d。在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淋巴和肝胰腺以测定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蛋白代谢酶活性。结果发现,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后,各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额外投喂发酵饲料量的增加,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中F5、F10和F15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各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着发酵饲料额外投喂量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额外添加日投喂量20%比例以下的发酵饲料,可以提升肝胰腺中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研究表明,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还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和蛋白代谢能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卢俊 庄平 冯广朋 章龙珍 王瑞芳
探讨了中华绒螯蟹亲蟹血清离子和渗透压对盐度的响应以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盐度的关系。设立4个盐度组(盐度6、12、18、24)和1个淡水对照组,检测第4天和第20天时中华绒螯蟹亲蟹血清中Na+、K+、Cl-浓度、渗透压以及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中华绒螯蟹亲蟹血清中离子和渗透压在实验过程中高于外界水体,处于高渗状态。各实验组间血清K+浓度无显著差异,Na+和Cl-浓度以及渗透压随着盐度梯度的升高而升高。实验第4天时,肝胰腺中CAT活性和MDA含量随盐度梯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其中CA...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渗透调节 抗氧化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赵维信 陆剑锋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颚器官发育 早熟 超微结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何杰 刘青 王幼鹏 葛永春 成永旭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宁 姜晓东 吴旭干 郑海地 龙晓文 成永旭
采用养殖实验、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等方法,以未经选育的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养殖群体作为对照组,测定和比较了河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第三代(G3)成蟹的可食率和常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显示:(1)在体重接近的情况下,无论雌雄,三群体成蟹的性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龄晚熟群体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大于二龄早熟群体(P0.05),尽管二龄早熟品系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二龄晚熟品系,但是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3)就雄体常规生化组成而言,二龄早熟品系生殖系统(含量精巢、副性腺和输精管)中粗蛋白和灰分显著高于晚熟品系(P0.05)。综上,整体上遗传选育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G3成蟹的组织系数、可食率和可食部位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其中仅二龄早熟G3雄体的肝胰腺指数显著低于二龄晚熟品系而其生殖系统中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二龄晚熟品系。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选育 可食率 营养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敏杰 张佳鑫 黄根勇 张聪 成永旭 杨筱珍
为探究L-色氨酸和褪黑激素(MT)对中华绒螯蟹血糖水平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6.58±2.20)g的雌性中华绒螯蟹,随机分成8组(L-色氨酸和MT处理各4组),实验周期均为30 d。(1)L-色氨酸饲料投喂实验4组:L-色氨酸所占饲料比重分别为0.36%(基础饲料即对照组)、0.47%、0.73%和1.05%(分别记为1、2、3和4组),30 d后分别测定各组蟹的血糖水平及肝胰腺的T-AOC和SOD活性;(2)MT注射实验4组:每组分别在第1天和15天时注射生理盐水(即对照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志刚 张晨晨 江青青 陈阿琴 成永旭 王爱民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动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多集中于海洋,对淡水生物潜在影响的研究有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5 μm、1 μm、100 nm)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微塑料颗粒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效应。将中华绒螯蟹幼蟹分别暴露于三种粒径的聚苯乙烯微塑料1d、3d、7d后,对其肝胰腺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神经毒性指标:乙酰胆碱酯酶(AchE)进行分析:此外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鳃、肝胰腺组织病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微塑料7 d后,100 nm组的MDA含量显著增高,CAT活性显著降低,3个处理组的AKP活性均显著降低,1 μm,100 nm组的ACP活性显著降低。AST、ALT和AchE活性均随着粒径减小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降低。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都能对中华绒螯蟹造成不同程度的肝胰腺损伤、使其氧化应激和免疫能力下降,其毒性排序依次是100 nm > 1 μm > 5 μm,说明粒径大小是影响中华绒螯蟹健康和造成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微塑料对淡水甲壳动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中华绒螯蟹 粒径 综合毒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世会 王海宁 刘青 姜晓东 吴旭干 成永旭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龄性早熟是目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全面了解中华绒螯蟹1龄性早熟性状对其子代相关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1龄性早熟自交家系(PI)和1龄性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家系(PHN),综合评估其养殖性能和可食率。结果表明:(1)在扣蟹养殖阶段, PI组F_1扣蟹平均体重始终大于PHN组; PI组F_1雌体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早熟率均高于PHN组,雄体则较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PI组F_1雌体成活率显著低于PHN组(P0.05)。扣蟹终体重呈正态分布, 3.00~8.99 g终体重扣蟹比例较高。(2)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前期(3—5月)PI组平均体重低于PHN组,生长后期(7—9月)则以PI组为高;3—5月和7—9月PHN组F_1WGR和SGR均高于PI组,而5—7月则以PI组为高; PI组F_1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略早于PH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看, PI组F_1成活率和产量均高于PHN组,但饵料系数显著低于PHN组(P0.05)。综上, 1龄早熟自交组F_1具有扣蟹平均体重大、早熟率略高,成蟹生殖蜕壳较早、成活率和产量高的特点;而1龄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组F_1则具有扣蟹成活率和产量高,成蟹生殖蜕壳略晚、饵料系数低的特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艳平 高磊 刘丽霞 格根图牙 乌仁塔娜 王俊
为研究不同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碱度条件下(7.00、9.49、12.86、17.42、23.61、32.00 mmol/L)对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号”仔蟹进行96 h急性碱度胁迫实验,探讨仔蟹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随着碱度的升高,死亡率增加,在24、48、96 h时的碳酸氢钠碱度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2.32、46.77、34.22 mmol/L,安全浓度SC为7.90 mmol/L;对照组7.00 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9.49、12.86、17.42、23.61 mmol/L实验组SOD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4 h达到峰值,而32.00 mmol/L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各实验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9.49、12.86、17.42 mmol/L浓度碱度组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23.61、32.00 mmol/L高浓度碱度组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组织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32.00 mmol/L浓度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它实验组均出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在24 h时达到峰值。不同碱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存有较大的影响,中华绒螯仔蟹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来适应一定程度的碱度胁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再忠 王武 成永旭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在520nm波长测定了未成熟、早熟和正常成熟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与性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1)各组蟹肝胰腺ACP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性腺;(2)早熟蟹肝胰腺中ACP活性都显著高于未成熟蟹而低于正常成熟蟹,在各发育阶段没有性别差异,但是,早熟雌蟹和正常成熟雌蟹卵巢中ACP活性都较早熟雄蟹和正常雄蟹精巢低,早熟与正常成熟个体没有差异;(3)早熟雌蟹肝胰腺ALP活性显著高于未成熟和正常成熟雌蟹,而与三组雄蟹处于同一水平,但是,早熟和正常成熟雌雄蟹的性腺中ALP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1)性腺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动员或合成主要与肝胰腺AC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魏薇 魏华
报道了水环境中不同的Ca2+浓度对一龄扣蟹性早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一龄扣蟹性早熟率随着水环境Ca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水环境Ca2+浓度超过161.6mg/L时反而下降;(2)存活率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随着水环境中的Ca2+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当Ca2+浓度超过161.6mg/L时存活率又上升。(3)当水环境中的Ca2+浓度低于161.6mg/L时,扣蟹平均性早熟率与Ca2+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4,扣蟹平均存活率与Ca2+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