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73)
2023(3929)
2022(3411)
2021(3011)
2020(2580)
2019(5852)
2018(5740)
2017(10638)
2016(5451)
2015(6295)
2014(6048)
2013(6168)
2012(5947)
2011(5435)
2010(5394)
2009(4772)
2008(4690)
2007(4013)
2006(3395)
2005(2952)
作者
(15016)
(12699)
(12693)
(12089)
(8465)
(6232)
(5818)
(4932)
(4801)
(4556)
(4513)
(4454)
(4087)
(4074)
(3994)
(3948)
(3821)
(3677)
(3669)
(3625)
(3180)
(3115)
(3009)
(2918)
(2828)
(2786)
(2772)
(2675)
(2554)
(2479)
学科
(32185)
经济(32153)
方法(19879)
数学(18866)
数学方法(18783)
(17354)
管理(17083)
(13955)
企业(13955)
(7944)
中国(7025)
地方(6529)
(6462)
(5492)
贸易(5489)
(5292)
业经(5206)
(5147)
财务(5146)
财务管理(5129)
企业财务(4964)
农业(4599)
(4410)
金融(4410)
(4336)
(4014)
(3817)
银行(3815)
地方经济(3807)
技术(3694)
机构
大学(84341)
学院(82273)
(38636)
经济(38101)
管理(33735)
理学(29922)
理学院(29632)
管理学(29329)
管理学院(29160)
研究(24951)
中国(19160)
(18220)
(16190)
财经(15117)
(13946)
经济学(13505)
科学(12965)
经济学院(12438)
中心(11708)
(11654)
财经大学(11498)
(11127)
(10318)
业大(10210)
商学(10101)
研究所(10053)
商学院(10031)
(10026)
师范(9933)
北京(9787)
基金
项目(57260)
科学(46498)
基金(44082)
研究(42291)
(37452)
国家(37172)
科学基金(32998)
社会(29518)
社会科(28182)
社会科学(28176)
基金项目(23073)
(20647)
教育(20371)
自然(20332)
自然科(19916)
自然科学(19914)
自然科学基金(19614)
资助(18582)
(17751)
编号(15867)
(14030)
成果(12959)
国家社会(12916)
重点(12881)
教育部(12821)
人文(12266)
(12035)
(11855)
大学(11615)
创新(11240)
期刊
(37067)
经济(37067)
研究(24106)
(13827)
中国(13066)
管理(12122)
学报(11261)
科学(10222)
大学(9214)
(9161)
金融(9161)
学学(8711)
财经(8468)
(8116)
教育(7341)
(7233)
经济研究(6786)
技术(6677)
业经(5407)
问题(5308)
农业(5241)
(4816)
统计(4786)
(4352)
技术经济(4328)
商业(4222)
决策(3943)
理论(3793)
国际(3643)
财经大学(3469)
共检索到115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思成  
治蒙元史者,于同时代史料中关于蒙古早期风俗与习惯的记载,多病其零散、破碎或者晦涩,仿佛云中之龙,罕见其首尾,不免使人有"一鳞一爪,不是真龙"之慨(赵执信《谈龙录》评王士祯诗语)①。不过,美国内亚史家爱尔森(Thomas T.Allsen)在研究蒙哥时期的蒙古帝国史时也发现,"若按年代顺序,从蒙古帝国其他地方的文献和叙述中爬罗剔抉出相关信息,将之与这些孤立而含糊的记载联系在一起,后者便可得到清晰的理解,或被赋予新的意义"②。这同样是研究蒙古肇兴前后草原社会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灏  
《盛京时报》凝聚了大量清末法制改革与近代法律体系构建的史料,包括晚清与民国法规、民国修约运动、司法体制改革、判词案例、地方法治建设、法政教育资料、法制论说等法学信息。该报以静态的文本动态地记录了近代中国与东北地区的法制建设及法文化转型情况,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法制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1959年12月20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逝世吕凤子,原名浚,号凤子。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886年7月7日生于江苏丹阳。他15岁中秀才,曾在苏州武备学堂和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后到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1909年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科。曾任两江师范附属中学教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教授兼专科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2011年10月3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在京逝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台盟盟员,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先生于2011年10月3日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黄均,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1985年加入北京市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1906年9月14日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沈学年诞辰沈学年,浙江余姚人,1906年9月14日出生,我国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耕作学创始人之一。他是最早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者,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艺学系的早期创建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和作物科研事业,为作物育种和建立发展我国耕作学领域作出了贡献。1922年7月,沈学年考入南京江苏第一农业学校。1926年毕业后升入南京东南大学农科,1928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洪名勇  施国庆  
演化经济学为我们分析制度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演化经济学关于制度的演化机制主要有遗传机制(复制机制)、变异机制(新奇创生机制)、选择机制和适应性学习机制等。习俗就是最基本的元制度之一,作为一种基本的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习俗元制度的演化机制至少有:遗传机制(复制机制)、变异机制(新奇创生机制)、选择机制和适用性学习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农地习俗元制度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农地习俗元制度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包括农地习俗元制度的起源、土地流转(交换)习俗、农地继承习俗、农地习俗元制度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农地习俗元制度对农地租赁价格的影响、农地习俗元制度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影响等。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的农村,农地习俗元制度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对农户、农民经济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以马克思农地习俗元制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农地习俗元制度的研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期,也是商人文化习俗发展,日趋成熟的时期。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因袭前人的遗风故俗基础上,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行业及地域性特征的文化习俗。开展对这一时期商人文化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明清商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于笔力和篇幅,本文着重对明清商人的经营文化习俗作一系统的探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启才  
习俗是一种最基本的非正式制度,它以一种文化的力量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但现有的经济学对习俗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习俗不仅对需求、投资和区域技术创新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市场的稳定、消费心理的引导、经济信息的提供、制度的创新和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建设性功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华  
长期形成的地方习俗成就了当代温州人创造的经济奇迹,今天温州发展的瓶颈也恰恰来自于此,突破瓶颈必然要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而实现习俗转型并不单是温州人面临的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鹰  
古老的中国是礼仪之帮。中国人一向注重礼尚往来。婚丧嫁娶,老人寿辰,子女升学、新居乔迁,小孩生日、新年压岁等等,都少不了送份礼物,以示恭喜和祝福。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交往的频增,鉴赏水平的提高,传统观念的更新,结交范围的扩大,盛行了几千年的赠现金,送实物的陈规旧俗在悄然地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江心  
“天使之城”的曼谷 曼谷市是泰国的首都,位于湄南河下游。距泰国湾40公里,面积290平方公里,人口540多万,全国人口的1/10居住在这里。 湄南河将曼谷市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曼谷,西部是吞武里,合称大曼谷。曼谷的原意是“天使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传东  
"送祝米"是我国一项流行地域广、涉及民族多的传统贺诞民俗。"送祝米"的原始意义包含宗教信仰和实用保健两个方面,它既与我国的巫文化传统特别是民间对"米"的崇拜有关,也与亲戚、邻里之间的互助有关。这项民俗的起源虽难考证但其传统略可追溯,魏晋时期出于实用和宗教的"送米"现象均已经出现,特别是"麻姑掷米"传说与"送祝米"的原始意义深相契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