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1)
2023(6621)
2022(5298)
2021(4984)
2020(3653)
2019(8226)
2018(7933)
2017(14091)
2016(7790)
2015(8698)
2014(8322)
2013(7662)
2012(7163)
2011(6432)
2010(6780)
2009(6097)
2008(6212)
2007(5560)
2006(4907)
2005(4468)
作者
(21868)
(18450)
(18187)
(17220)
(11865)
(8665)
(8208)
(7012)
(6847)
(6654)
(6414)
(6342)
(5928)
(5870)
(5777)
(5538)
(5505)
(5417)
(5296)
(5271)
(4646)
(4572)
(4493)
(4366)
(4206)
(4076)
(4075)
(4048)
(3813)
(3602)
学科
(25765)
经济(25719)
(18981)
管理(18961)
(15676)
企业(15676)
(9563)
中国(8590)
方法(8445)
(7661)
业经(7639)
理论(7070)
教育(6630)
农业(6536)
(6421)
数学(6346)
数学方法(6197)
(5288)
(4888)
金融(4886)
(4844)
(4833)
贸易(4829)
地方(4819)
(4699)
教学(4647)
(4629)
银行(4613)
(4494)
(4399)
机构
学院(107745)
大学(107553)
研究(39110)
(37977)
经济(37062)
管理(36083)
理学(30782)
理学院(30320)
管理学(29627)
管理学院(29421)
中国(27955)
科学(24809)
(23281)
(19794)
(18691)
(18228)
研究所(18222)
(18078)
师范(17893)
(17776)
中心(17142)
业大(15419)
财经(14814)
北京(14797)
师范大学(14590)
(14454)
农业(14134)
(13999)
技术(13596)
(13482)
基金
项目(72859)
科学(56856)
研究(56740)
基金(50749)
(45723)
国家(44836)
科学基金(36848)
社会(34613)
社会科(32415)
社会科学(32402)
(29056)
教育(27736)
基金项目(26067)
(25029)
编号(23827)
自然(22379)
自然科(21774)
自然科学(21763)
自然科学基金(21374)
成果(20943)
资助(19495)
课题(17837)
重点(17419)
(16312)
(15954)
(15812)
(15231)
(14801)
创新(14548)
国家社会(14343)
期刊
(46207)
经济(46207)
研究(32696)
中国(25173)
教育(21809)
学报(18947)
(17848)
科学(17296)
(14612)
大学(14560)
管理(14187)
学学(13372)
农业(12440)
技术(10259)
(8586)
金融(8586)
业经(7881)
财经(7330)
经济研究(6945)
职业(6918)
(6866)
(6807)
图书(6530)
(6373)
问题(5693)
(5633)
论坛(5633)
世界(5314)
科技(5304)
社会(5004)
共检索到166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乔娜娜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确立的以"仁""义""礼"为主要内涵的道德价值选择影响深远,其终极目标是要培养人的理想人格,落实到实践层面即是实行教化民众的实践路径。早期儒家的道德价值选择在其教育实践中得以完成,也藉由教育的路线得以传播,得以践行。他们在教育内容、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转向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对当代教育实践仍有其现实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子廓  郭淑新  
儒家道德发端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其社会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儒家道德在社会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形态,并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且系统的伦理道德体系,为儒家达至“天下归仁”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道德基石。在追溯儒家道德创生及延展轨迹、凝练儒家道德原典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儒家道德社会化路径的历史经验,追问儒家道德社会化何以可能之缘由,探究儒家道德社会化路径当代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样式,对于当今社会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申申  常顺利  
德育的具身性或称具身德育,是指道德主体的身体与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德育范式,它具有情境化、自省性、实践化等特征。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是当代西方学界对自身传统离身德育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传统的儒家德育不仅强调"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不仅具有具身德育的显著特征,而且其实践化特征中的理论内涵还具有一种德福一致的圆融取向。因此,儒家德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具身性。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和主客一元的认识论,使得传统中国人一开始就将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重视身体在德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儒家具身性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天然而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而且这种社会结构也强化了"乡绅阶层"作为差序格局社会中中心个体德性对群体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成为儒家道德教育具身性特质形成的基础。儒家具身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代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黎文升  易连云  
通过对当代越南大学生儒家道德观继承方面的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越南大学生对儒家伦理的认同度非常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弘扬儒家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可以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同时他们对儒家伦理的道德文化贡献有着很高的评价。大多数人认为,儒家伦理在21世纪将仍然是越南大学生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越南大学生对儒家道德在当代越南社会中的适应性也提出了反思与质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方方面面。若将儒家思想从现代创新创业管理的视角进行归纳,我们便可以提炼出精神观、环境观、学习观、方法观、战略决策观、组织管理观、财务观、人才观、道德伦理观九个方面的创新创业思想。儒家创新创业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如可以为当代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明确的目标引导与精神支撑、生存与发展智慧、伦理道德规范,为当代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化军  郭佩惠  
经济公正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所追求和崇尚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其"中庸之道"及"大同"理念中他们对经济公正的内容做出了具体的阐释,而且对于如何实现经济公正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儒家的经济公正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强  
本研究对215名大学3年级师范生对儒家"仁爱"观念中18个道德信条词的认同度进行开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3份,其中女生113,男生80。之后从中选择6人进行焦点团体访谈。结果发现:师范生对儒家仁爱思想,尤其是对"信"、"智"、"孝"、"宽"、"恭"、"让"认同度较高,对"社会诚信危机"、"学校缺少合作"、"教师缺少勇气"等存在的担忧。针对问题,从3方面为师范生师德培养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冬林  
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建设,应当从中国传统人格修养中汲取营养。儒家道德的人格典范设计、道德修养培育、强调历史责任及道德的躬行践履,在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塑造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儒家人格精神的转化必须借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在塑造青年学生和谐人格的过程中,应该把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关注同龄伙伴关系统一起来,建立"四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邵龙宝  
由于长期以来“左倾”思潮的影响,以儒家伦理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同糟粕一起被丢弃,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与传统美德相脱节,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缺乏自己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素养,道德价值体系中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他们不能区分什么是优良的道德传统,什么是传统道德的负面影响;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什么是积捉在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消极因素”,而作为中国文化表征的儒家伦理思想就具有这双重属性。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有着寓道德于教育并关注于世俗实际生活之德性的优良传统,又便于把教育原则具体化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将儒家伦理的精华应用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应用,是一项值得尝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丽野  
儒家与术数的关系是一个有争议,也未深入研究的问题。术数与巫、方术等不同。儒家与术数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上看,早期儒家与术数活动有关,汉以后术数与儒仍未脱开关系。儒学人士对待术数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多数不否定。从思想上说,术数活动所蕴含的命运天定论、命运与德性由人生之禀气所决定等思想与儒家思想有相合之处,其天人感应和心诚则灵的方法也为儒家所赞同。但儒家以德性为其旨归,正义不谋利,总体说来对以术数活动求功名富贵的做法持反对态度。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现代科学文化为主体的语境中,我们一方面要复兴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和反对术数迷信沉渣泛起。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学伟  
儒家的自我观原属于人文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开始转入本土心理学的讨论。而从这一视角来讨论儒家的自我,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解读视角。目前比较接近于这一视角的理论大致有心理社会稳态论、互依我、焦点-区域式自我及华人自我四元论,其共性都在表明儒家的自我是在关系中得到理解的。本着这样的基本观点,关系取向的自我的研究框架可以更好地解释儒家式的自我。关系取向的自我,其意指儒家所预设的关系是自我的前提,进而导致一个个体的"现实我"总是需要遵循关系性的"伦理我"。而对于这一自我构成的理解,需要借助于观念与社会等级轴与亲疏远近轴之坐标所建立的自我模式加以确立,由此也可以解释大我与小我、公与私、耻感以及人情与面子等现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文军  张洪波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发亮  
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德育十分必要,而德育在很多方面和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宝贵的研究价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车运景  
源自2000年前的儒家"社群至上"的经济伦理在很多方面与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儒家经济伦理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特征、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型经济形态和以"家国同构"为内容的社会结构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历代统治者和儒士的提倡与理论创新活动逐渐形成了"社群至上"的经济伦理,主张由国家塑造社会,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乾夫  
本文将以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剖析,探讨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与现代进行整合的原因,最后对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做出了思考与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