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2)
- 2023(5502)
- 2022(4955)
- 2021(4435)
- 2020(4154)
- 2019(9741)
- 2018(9665)
- 2017(18743)
- 2016(10917)
- 2015(12369)
- 2014(12805)
- 2013(12931)
- 2012(12362)
- 2011(11182)
- 2010(11246)
- 2009(10523)
- 2008(10809)
- 2007(9900)
- 2006(8270)
- 2005(7295)
- 学科
- 济(46095)
- 经济(46056)
- 管理(28105)
- 业(27366)
- 方法(24910)
- 数学(22482)
- 数学方法(22307)
- 企(21224)
- 企业(21224)
- 农(12769)
- 学(11793)
- 财(11780)
- 中国(10224)
- 地方(8834)
- 贸(8827)
- 贸易(8827)
- 易(8560)
- 农业(8382)
- 环境(8210)
- 业经(8034)
- 制(7503)
- 务(7441)
- 财务(7428)
- 财务管理(7406)
- 和(7186)
- 企业财务(6990)
- 银(6201)
- 银行(6149)
- 划(6075)
- 融(5987)
- 机构
- 大学(164496)
- 学院(163408)
- 济(64317)
- 经济(62921)
- 管理(58571)
- 研究(58533)
- 理学(50746)
- 理学院(50118)
- 管理学(49103)
- 管理学院(48814)
- 中国(41306)
- 农(41116)
- 科学(40628)
- 京(34891)
- 农业(33509)
- 所(32969)
- 业大(32285)
- 研究所(30469)
- 财(28349)
- 中心(26910)
- 江(25425)
- 财经(23010)
- 农业大学(22039)
- 北京(21435)
- 经(20769)
- 范(20278)
- 经济学(20158)
- 省(20100)
- 师范(19968)
- 院(19751)
- 基金
- 项目(111460)
- 科学(84277)
- 基金(79049)
- 研究(73758)
- 家(72307)
- 国家(71768)
- 科学基金(58240)
- 省(45412)
- 社会(44518)
- 基金项目(42501)
- 社会科(42139)
- 社会科学(42121)
- 自然(40150)
- 自然科(39174)
- 自然科学(39154)
- 划(38627)
- 自然科学基金(38449)
- 教育(34290)
- 资助(33028)
- 编号(29396)
- 重点(26186)
- 部(24557)
- 发(24380)
- 计划(24282)
- 成果(23742)
- 创(22601)
- 科研(22571)
- 科技(22429)
- 创新(21334)
- 课题(20696)
共检索到229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莉 傅志强 王义 祝志娟 黄亚男 徐莹
【目的】本文探索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甲烷排放差异与根系特性的相关性。【方法】以早晚稻各6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试验,观测其不同时期的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特性,并作了相关分析。【结果】不同早晚稻品种间甲烷排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全生育期早稻甲烷排放速率最高的是陆两优996,最低的是中早39,相差0.186 mmol·m~(-2)s~(-1);晚稻品种甲烷排放速率最高的是玉针香,最低的是Y两优1号,相差0.282 mmol·m~(-2)s~(-1)。早晚稻的甲烷排放速率与根氧化力、根孔隙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早稻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晚稻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早晚稻根系特性与甲烷排放速率之间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综合结论得出:根系活力、根孔隙度是影响水稻甲烷排放的根系关键指标。其中常规早稻品种、杂交晚稻品种呈现低排特征,为种植水稻低甲烷排放品种提供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珍贵 陈平平 郭莉莉 屠乃美 易镇邪
为比较3个优质晚稻品种(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在重度镉污染稻田上的Cd积累分配特性差异,在土壤p H值6.65、人为添加2 mg/kg Cd的条件下开展了盆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各器官Cd含量以根系和茎秆较高,叶片和稻穗较低;穗各部位Cd含量表现为枝梗>空粒>实粒。品种间Cd含量差异显著,整株Cd含量以星2号最高,另外两品种相当;穗、籽粒、糙米Cd含量表现为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的趋势。3个品种Cd积累总量的80.15%89.33%来自齐穗之前;孕穗-收获,叶、茎Cd积累量持续增大,
关键词:
优质晚稻 镉 产量 积累分配 品种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超豪 沈天花 施翔 熊强强 陈小荣 贺浩华
为探究不同氮水平下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的产量及生理差异,以3个晚稻品种黄华占、荣优225、H优518为材料,设置低氮,N1;正常氮,N2;高氮,N3;超高氮,N4 4个处理。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3个品种不同氮肥处理的单株产量以N2处理最高,且H优518的单株产量最高,其次为荣优225,黄华占最低;3个品种在N1处理下的产量均最低,主要是单株有效穗较低导致的;不同品种N3、N4的单株产量低于N2是由于结实率较低所导致。3个品种穗部干物质积累N3处理较N2处理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其中以H优518上升幅度最小。低温后,N2处理的包颈率以黄华占最高。低温来临后,3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也表现出类似特点。正常氮处理下,H优518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幅度最小,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H优518降幅最小。晚稻在抽穗扬花期遇低温时产量会降低,少施氮肥虽可使水稻株产生一定的抗性效应,但产量依然最低,高氮或超高氮会使植株抵抗力严重下降,导致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黄敏 阎勇
以稻米的粒长和长宽比为粒型因子,采用欧式距离和离差平方和法对12个超级稻品种的粒型进行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粒型超级稻品种的9项稻米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粒型可划分为长细型(Ⅰ)和中粗型(Ⅱ)两类,其中长细型表现较优的品质性状为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中粗型表现较优的品质性状为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两者的整精米率、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当。长细型的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r=0.858,P<<<<0.05),胶稠...
关键词:
超级稻 粒型 稻米品质 比较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华 向春雷 姜益泉 郭再华 贺立源
以4个对低磷反应不同的典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低磷处理10 d后各品种根系有机酸分泌量、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根系活力等根系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能促使水稻耐低磷品种根系分泌更多的有机酸,其有机酸分泌总量较对照平均增加了1.96倍,而敏感品种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低磷胁迫下各品种根系活力均有显著提高,2个耐低磷品种升幅相对较大,其根系TTC相对氧化强度平均为5.91,而敏感品种仅为1.83;各品种根系释放的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且敏感品种升幅相对较大。处理10 d后耐低磷品种根系生物量略高于对照。处理25 d后各品种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耐低磷品种增幅更大。耐低磷...
关键词:
水稻 低磷胁迫 根系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果 徐春梅 陈松 计成林 章秀福 王丹英
【目的】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对外界铵浓度(Ammonium ion,NH4+)的响应,通过分析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NH4+浓度下的表型差异及NH4+吸收特性,揭示水稻品种间氮利用差异的机理。【方法】采用水稻品种齐粒丝苗(QLSM,氮高效品种)和沪科3号(HK3,氮低效品种),以营养液培养方式在苗期进行3种不同NH4+浓度(低、中、高)处理,15 d后分析两个水稻品种的株型特征、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根系活力及根系呼吸强度,并采用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分析根系NH4+流通量。【结果】氮高效品种QLSM在低NH4+条件下生长较好,其株高、分蘖与对照(CK)相比无显著差异,总干物质重和根部氮积累量分别增加2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董燕萍 张彪 周娟 李进前 于小凤 田昊 王余龙
【目的】明确大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大库容量品种的根系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g·...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库容量 根系性状 根系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平平 周娟 李艳芳 唐琨 易镇邪 屠乃美
为研究酸化土壤对晚稻根系活力、吸收面积、POD与SOD活性等根系生理特性指标以及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的影响,探讨酸化土壤影响晚稻氮素利用效率的途径,以前期试验筛选出的7个具有不同氮素敏感性的酸性敏感型晚稻品种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县不同酸度大田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酸化土壤使各品种根系活力、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与POD活性降低,但下降的程度与品种氮素敏感类型有关,一般氮素敏感型品种极显著下降,氮素中间型品种显著下降,而氮素迟钝型品种下降不显著;酸化土壤使各品种孕穗期和齐穗期根系SOD活性极显著下降,但对灌浆期根系SOD活性影响不明显;各品种在酸化稻田上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氮肥效率和氮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海苹 孙文娟 黄耀
【目的】阐明中国不同稻作类型CH4排放的区域特征以及稻田CH4排放与环境因子和水肥管理的定量关系。【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获得1987—2011年中国稻田CH4排放观测的有效文献111篇,含生长季CH4排放总量或平均排放通量的有效观测数据495组,涵盖67个观测点。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上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单季稻、双季早稻和晚稻田的CH4季节排放总量(均值±标准误差)分别为(383.5±31.1)、(234.3±16.8)和(361.8±25.0)kg.hm-2。西南单季稻区CH4排放分别是华北、华中和东北单季稻区的2.3、2.2和4.3倍;华中早、晚稻区的CH4排...
关键词:
稻田 区域 甲烷排放 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淑萍 吴克远 王小纯 张捷 杜盼 吴懿鑫 马新明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地上部氮素利用的差异,明确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为氮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氮效率品种筛选的基础上,以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开麦20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研究其根冠关系、根系生物量、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以及地上、地下部氮素转运分配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类品种小麦拔节期前根系特性无明显差异,拔节期之后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氮素利用 氮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艳 谢如林 黄金生 周柳强 区惠平 朱晓晖 谭宏伟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广西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确定广西早晚稻施用氮磷钾锌肥的效应及水稻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效益施肥量提供参考。试验设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不施氮肥(-N)、不施磷肥(-P)、不施钾肥(-K)、不施锌肥(-ZN)、农民习惯(COM)共7个处理,分析水稻植株氮、磷、钾、锌等养分以及实际产量。结果表明,OPT处理的水稻稻谷产量最高,为6427.5~6622.5 Kg/hM~2;OPT处理对养分的吸收量在各施肥处理中是最高的,分别为N 109.05 Kg/hM~2、P_2O_551.15~61.35 Kg/hM~2、K_2O 199.95~211.65 ...
关键词:
广西 施肥效应 养分吸收 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贵合 张光海 郭华春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5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光合特性,以筛选出高光效的品种(系)。【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系统测定5个马铃薯品种(系)在不同生态条件种植的光合参数。【结果】在相同生态条件下,5个马铃薯品种(系)间的光合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相同马铃薯品种(系)的光合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滇薯701相对其它品种(系)在弱光下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青薯9号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效率、较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适合昆明和大理地区推广种植;5个不同马铃薯品种(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家梅 纪雄辉 霍莲杰 彭华 官迪 盛姣
以南方稻田土壤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五种不同施肥(无肥、化肥、猪粪+化肥、鸡粪+化肥、稻草+化肥)处理,监测了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亚铁(Fe2+)含量、土壤Eh值和甲烷(CH4)排放的动态变化,分析还原性物质与CH4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前期稻田CH4排放通量、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较高,并随水稻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Eh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介于-238至118 mv之间,且为水稻生长前期低,后期高。施用有机肥后的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比化肥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3%和11%,而土壤Eh值则低于无肥和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清 荣湘民 黄运湘 胡瑞芝 朱红梅 张杨珠 袁正平 肖永兰
为了有效控制稻田甲烷排放量 ,保护生态环境 ,采用静态箱技术在模拟池中进行了不同稻作制处理甲烷排放通量动态变化的试验 .结果表明 ,稻田甲烷的年排放总量以稻 -稻 -冬泡制处理最高 ,为 1498.5 2 kg/ hm2 ,稻 -稻 -绿肥制处理居中 ,为 1437.6 6 kg/ hm2 ,稻 -稻 -油菜制处理最低 ,为 12 30 .95 kg/ hm2 .晚稻甲烷排放量多于早稻 .3种处理早稻的最大甲烷排放峰值出现在分蘖盛期 ,晚稻的出现在返青期 .讨论了稻田甲烷排放与环境温度及稻田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的关系 ,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无明显相关性 .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水稻土 甲烷 排放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云英 许锦彪 朱庆森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实验室手段测定各品种水培稻株甲烷传输速率,研究水稻品种间甲烷传输能力的差异及原因;通过控制甲烷排放路径,研究水稻植株状况对甲烷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稻株甲烷传输速率逐渐增大(南京1号偏小除外),根氧化力与甲烷传输速率趋势一致。苗期甲烷有50%是经叶片传输的;剪根后甲烷传输速率随之改变,留根条数、根重与甲烷传输速率的变化均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植株茎蘖数对甲烷传输有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植株茎蘖越多,甲烷传输速率越大。这说明根氧化力是造成品种间甲烷传输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植株生长健壮,叶片多,根系发达,茎蘖多,植株甲烷传输速率大。
关键词:
水稻 植株状况 品种 甲烷传输 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