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3)
2023(10739)
2022(9616)
2021(9268)
2020(7664)
2019(17919)
2018(17915)
2017(35120)
2016(19135)
2015(21446)
2014(21571)
2013(21111)
2012(19458)
2011(17515)
2010(17494)
2009(15980)
2008(15462)
2007(13288)
2006(11745)
2005(10150)
作者
(53829)
(44517)
(44023)
(42190)
(28514)
(21190)
(20111)
(17507)
(16920)
(16025)
(15276)
(14808)
(14064)
(14044)
(13740)
(13670)
(13354)
(13297)
(12713)
(12599)
(11060)
(10954)
(10659)
(10148)
(9985)
(9907)
(9845)
(9796)
(8921)
(8702)
学科
(72401)
经济(72317)
管理(55923)
(52787)
(43952)
企业(43952)
方法(33888)
数学(29391)
数学方法(28997)
(20679)
(19176)
中国(19141)
业经(16080)
(15683)
地方(15223)
(13903)
贸易(13899)
农业(13572)
(13508)
(13038)
理论(12607)
(12473)
(12062)
(12001)
财务(11937)
财务管理(11918)
技术(11696)
环境(11627)
企业财务(11288)
(11032)
机构
大学(265959)
学院(265411)
管理(109961)
(104640)
经济(102216)
理学(95551)
理学院(94546)
管理学(92952)
管理学院(92473)
研究(87530)
中国(64751)
(56500)
科学(53999)
(48308)
(43254)
(39859)
中心(39641)
研究所(39378)
业大(38737)
财经(38502)
(38081)
北京(35990)
(35654)
师范(35400)
(35036)
(32097)
(31200)
农业(31068)
经济学(29810)
财经大学(28573)
基金
项目(182873)
科学(143840)
研究(136824)
基金(131966)
(113497)
国家(112504)
科学基金(97212)
社会(84121)
社会科(79620)
社会科学(79601)
(71088)
基金项目(70242)
自然(63754)
教育(62780)
自然科(62219)
自然科学(62207)
自然科学基金(61068)
(59890)
编号(57397)
资助(54992)
成果(47018)
(40488)
重点(40184)
课题(39042)
(38639)
(37801)
项目编号(35493)
创新(35072)
教育部(34824)
科研(34604)
期刊
(114151)
经济(114151)
研究(79974)
中国(46983)
管理(39628)
学报(38752)
科学(36718)
(36213)
(34571)
教育(31605)
大学(29543)
学学(27551)
农业(25592)
(23552)
金融(23552)
技术(22925)
业经(19211)
经济研究(17688)
财经(17610)
图书(15281)
(14837)
问题(14611)
理论(14269)
实践(13323)
(13323)
科技(12998)
技术经济(12719)
现代(12574)
(12351)
情报(11205)
共检索到384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子慧,沙吉才  
女性初婚状况是研究妇女生育率变化和人口增长变动的重要参数。因婚龄波动而给控制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早为人口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70年代,我国在大力提倡晚恋、晚婚、晚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进入80年代以来,全国早恋、早婚、早育现象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趋势,使其再度成为控制人口的关键之一。目前“三早”现象连同多胎生育和流动人口中的逃生、超生,已构成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三大难题。因此,很有必要深入进行“三早”回升根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凯  
自1991年年初以来,国家采取了提高粮油统销价格,调低储蓄存款利率和削价处理积压商品等一系列措施启动市场,虽然农村市场在上述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有一定的回升,但与逐渐看好的城市市场很不协调,表现为农村市场回升缓慢。1991年1—10月累计,全国社会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曲以滨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由建国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合理发展型转变。 但是近两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了较明显的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5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义新,张华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盛承发  
1999年国际棉价已经探底 ,随后稳步回升。 2 0 0 0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与内销增长 ,石油涨价 ;国内棉花供求出现缺口 ,棉粮实际比价骤升 ,棉价国内高于国外。预计 2 0 0 1年全国棉花大回升 ,总产上升 30 %左右。新疆棉花具明显比较优势 ,建议不失时机 ,将产量一举攀上 175万 t,同时努力提高棉花质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王志春,杨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中堂  
是不是2000年就一定会突破我国政府制定的12亿左右的人口目标?我以为“鹿死谁手”,目前还难以确定。这是因为,12亿左右的人口目标能否完成,我们还有8年的时间。我国人口基数大,搞得不好,增长幅度会很大;但如果路子走对了,方法对头,控制人口增长的潜力也同样会很大。我国月前每年有900万左右的“计划外生育”,其中约90%在农村,这些计划外生育若以生育类型划分,其一为早婚早育,即在法定婚龄前结婚并生育者,每年1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苇  邹清  曾静  曾学红  
中职学生与同龄高中生在早恋的成因上有所不同。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探索预防早恋的措施与途径。通过开展中职学生有关早恋问题的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心理咨询,分析其早恋成因,探讨预防早恋的干预措施。中职学生因学习动机及情感生活等原因,早恋现象较为普遍,应通过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理想教育、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律教育,针对早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使学生早恋现象消灭在朦胧之初。应正确看待中职学生早恋现象,疏堵结合是预防中职学生早恋的有效方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江慕恒  
菲律宾外资投资转趋回升的原因分析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江慕恒菲律宾的外资投资在1987年以后连续四年持续增长,到1990年达到峰值233.7亿比索,(按1990年7月的汇率1美元=23.56比索计算,约合9.92亿美元,以下均按此汇率计算)之后,199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君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经过经济全球化的传导,导致了世界经济衰退。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产生机理,探讨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企稳向好的情况下,我国应如何通过优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强化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来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在新中国成立60年后保持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从整体上说我国目前经济下滑的势头已经基本止住,但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推动经济回升。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我国经济可能在停滞阶段停留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这个阶段所确定的宏观政策就不能仅仅继续已有的阻止下滑的扩张性政策,有必要采用推动经济回升进入新的景气阶段的扩张性政策。按此要求,宏观扩张性政策的调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 扩大内需必须同结构调整结合,并逐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2) 扩大内需的主体必须由政府转向企业和居民。(3) 政府的扩张性政策靠扩大政府需求还是减税。(4)扩大内需是突出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5) 扩大投资需求是突出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技术改造投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东琪  
反思历史后的正确决策 大约十年前,我在《经济学动态》发表了一篇题为“改革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一文。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基本用意,是针对1986年实现“软着陆”后经济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发展都要“稳中求进”的思想。当时,全国上下求胜心切,方方面面“闯关”的呼声很高,不少经济学家也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在这样一个气氛中,中国社科院经济片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为了给加速深化制度创新式改革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发展速度应该有意识地放慢些。可惜的是,这一观点在经济回升初期没有引起政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进入70年代后,我国的计划生育由城市推广到农村。整个70年代的人口控制,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几乎一直呈大幅度下降。进入80年代后的1981年和1986年,人口出现了两次回升。比较分析与研究这两次人口回升的原因、特点、差异,对于完善、稳定生育政策,正确认识当前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工作,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有效控制人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