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9)
- 2023(8494)
- 2022(7123)
- 2021(6632)
- 2020(5429)
- 2019(12227)
- 2018(11864)
- 2017(23196)
- 2016(12499)
- 2015(13427)
- 2014(12934)
- 2013(12919)
- 2012(11732)
- 2011(10676)
- 2010(10551)
- 2009(9698)
- 2008(9481)
- 2007(8387)
- 2006(7495)
- 2005(6465)
- 学科
- 济(54458)
- 经济(54395)
- 农(45154)
- 业(42839)
- 管理(31108)
- 农业(29761)
- 企(21838)
- 企业(21838)
- 方法(20342)
- 数学(18699)
- 数学方法(18604)
- 业经(16190)
- 贸(15897)
- 贸易(15894)
- 易(15689)
- 财(13112)
- 中国(12664)
- 出(11863)
- 土地(11128)
- 制(11084)
- 学(10913)
- 农业经济(9935)
- 地方(9638)
- 发(9637)
- 村(9118)
- 农村(9111)
- 口(8504)
- 出口(8503)
- 出口贸易(8503)
- 技术(8446)
- 机构
- 学院(177360)
- 大学(173170)
- 济(78174)
- 经济(76989)
- 管理(70882)
- 理学(62814)
- 理学院(62203)
- 管理学(61304)
- 管理学院(61030)
- 研究(58793)
- 农(58266)
- 中国(47040)
- 农业(45213)
- 业大(38483)
- 科学(37722)
- 京(34950)
- 财(31248)
- 所(30216)
- 农业大学(28853)
- 中心(28734)
- 研究所(27736)
- 江(25968)
- 财经(25595)
- 经(23654)
- 经济学(23536)
- 经济管理(22533)
- 业(22067)
- 经济学院(21697)
- 省(21478)
- 北京(20406)
- 基金
- 项目(127321)
- 科学(100543)
- 基金(95454)
- 研究(88390)
- 家(85471)
- 国家(84674)
- 科学基金(72163)
- 社会(59810)
- 社会科(56438)
- 社会科学(56423)
- 基金项目(51956)
- 省(49924)
- 自然(47388)
- 自然科(46341)
- 自然科学(46324)
- 自然科学基金(45535)
- 划(41200)
- 教育(37696)
- 资助(36724)
- 编号(35043)
- 农(33268)
- 部(28852)
- 发(27920)
- 重点(27674)
- 创(26794)
- 业(26255)
- 国家社会(25660)
- 成果(25621)
- 创新(25062)
- 科研(24759)
共检索到253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个体幼年时期的经历会对成年后的诸多决策产生影响,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可进一步为检验该命题提供场景。为此,论文以发生在1959—1961年的大饥荒为自然实验,利用2014年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早年饥荒经历对农户土地租出行为的影响。理论上,早年饥荒经历通过塑造风险厌恶偏好、形成预防性心理动机、阻碍人力资本积累等三个渠道,对农民土地的租出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对于童年时期遭受过大饥荒的个体,饥荒经历对其土地租出意愿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实证结果显示饥荒程度越高的地区,村庄土地租出率越低,农户租出意愿越弱,童年时期经历过大饥荒的个体更不愿意租出土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解释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为何发展缓慢提供了一个新的注解。
关键词:
早年饥荒经历 土地租出 风险规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令国 张晔
本文对我国的居民高储蓄率提出了一个新解释,认为我国居民偏爱储蓄的特性很可能与经济起飞之前人们遭受长期物质匮乏的经历有关。作为物质匮乏的一种极端形式,我国1959—1961年大饥荒为检验这一假说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为此,本文使用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数据,估计了大饥荒对家庭储蓄行为的长期影响。我们发现,在控制收入等其他因素后,那些早年经历较严重饥荒的户主家庭表现出更高的储蓄倾向:饥荒程度每上升1个点,家庭储蓄率大约提高23%—26%。这说明早年的饥荒经历确实对人们成年后的家庭储蓄倾向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到在早年时期受大饥荒影响的人们,目前正是我国社会中有较高收入的年龄群体和储...
关键词:
经济起飞 饥荒经历 居民储蓄率 消费习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济舟 夏显力 谢守红
从生命历程视角,利用2020年关中平原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个体生命周期早期饥荒经历对其成年后借贷行为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并探究早期饥荒经历是否存在代际传递效应。研究发现,早期饥荒经历会显著增加农户借贷行为,并通过提高风险偏好、增加人力资本和强化心理韧性来增加借贷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早期饥荒经历对女性户主的家庭借贷行为影响更大,对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影响更明显,青少年时期经历饥荒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更高。早期饥荒经历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即父辈饥荒经历会促进子代借贷行为。基于此,政府在健全农村信贷体系过程中,要关注农户早期饥荒经历及其代际传递,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供给来持续拓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早期饥荒经历 农户借贷行为 代际传递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慈善捐赠是企业家早年经历的一种外在反映。以三年困难时期为切入点,本文实证分析了CEO的早年饥荒经历是否能够影响企业慈善捐赠。研究发现,CEO的饥荒经历使其所在企业的慈善捐赠表现更加积极,但是这种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于国有企业而非民营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饥荒经历CEO对国有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源于满足其私有收益的个人动机而非利于企业发展的组织动机,具体表现为获取货币性私有收益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损害企业未来绩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基于湖北省1058份农户数据,借助烙印理论、二元Probit模型与多变量Probit模型,阐释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总体呈负向。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男性,饥荒经历对女性的负向冲击更大;在影响农户选择增险型与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新品种与病虫害绿色防治,饥荒经历存在抑制作用;在影响农户选择控险型、非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饥荒经历则发挥促进作用。风险厌恶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信任水平是饥荒经历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主要路径,且对于不同阶段经历饥荒的农户,饥荒经历的影响路径有所差别。基于此,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强化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信任水平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基于湖北省1058份农户数据,借助烙印理论、二元Probit模型与多变量Probit模型,阐释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总体呈负向。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男性,饥荒经历对女性的负向冲击更大;在影响农户选择增险型与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新品种与病虫害绿色防治,饥荒经历存在抑制作用;在影响农户选择控险型、非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饥荒经历则发挥促进作用。风险厌恶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信任水平是饥荒经历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主要路径,且对于不同阶段经历饥荒的农户,饥荒经历的影响路径有所差别。基于此,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强化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信任水平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信东 郝盼盼
到底哪些因素制约着企业的创新投入?已有的传统理论给出了一些解释,然而对于公司基本面类似或管理者变更前后的同一家公司出现的创新投入差异现象,已有理论无法解释。随着管理者非理性理论的逐渐兴起,文章从CEO过度自信品质和早年饥荒经历这一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企业创新投入,并对比二者的影响程度,以验证对企业创新投入而言,CEO个人品质和早年经历哪个更重要。文章以2002—2013年沪深上市的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静态角度的面板回归和动态角度基于CEO变更事件的DID模型分析,得出CEO过度自信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而CEO早年饥荒经历则阻碍了企业创新投入,且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时期经历饥荒的影响更明显;同时CEO饥荒经历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要大于CEO过度自信品质的影响,说明CEO早年经历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更明显。此外,通过企业异质性检验发现,二者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在研发强度大、约束机制弱和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文章不仅扩展了企业创新及管理者非理性理论的研究视角,而且为企业选聘合适的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信东 郝盼盼
到底哪些因素制约着企业的创新投入?已有的传统理论给出了一些解释,然而对于公司基本面类似或管理者变更前后的同一家公司出现的创新投入差异现象,已有理论无法解释。随着管理者非理性理论的逐渐兴起,文章从CEO过度自信品质和早年饥荒经历这一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企业创新投入,并对比二者的影响程度,以验证对企业创新投入而言,CEO个人品质和早年经历哪个更重要。文章以2002—2013年沪深上市的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静态角度的面板回归和动态角度基于CEO变更事件的DID模型分析,得出CEO过度自信有利于促进企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小龙 郭沛
本文基于2013年吉林、山东和陕西3省42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就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重要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就业人员越多,农户发生土地转出行为的概率越高,土地转出的面积越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以及建立健全基层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转出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险生 李宁 胡平峰 金晶
地权交易能够提升地权价值,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因此,土地租出与土地养老其实并不冲突,新农保能通过替代土地养老而促进土地租出的命题也就难以成立。同时,农民早期缴费档次低,使得早期参加新农保有较高的收益率,这可能促成早期参保对农地租出有促进作用和对土地养老有替代效果。为此,本文利用2010—2018年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2012年处于缴费期的中老年人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农户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户参保后土地租出率平均下降了2.4个百分点。参保收益率和贴现率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使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呈现异质性,体现为老年人口参保收益率较高和低收入群体贴现率较高,导致参保后土地租出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无老年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男性参保收益率更低导致家庭男性参保更会使土地租出率下降。机制分析显示参保降低了家庭的闲暇消费,促进了农户从事自家农业,尤其提高了家庭女性的劳动供给。结果表明新农保对土地养老的替代关系并不存在。
关键词:
新农保 土地租出 劳动供给 土地养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吉星 张红霄
研究目的:依据人际关系亲疏将社会信任分为特殊信任与一般信任,理论分析两类信任对农户土地转出对象选择的影响及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扩展回归模型(ERM)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社会信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殊信任有助于土地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减弱;一般信任有助于土地非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增强。研究结论:中央持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从低效率经营主体流向高效率主体,因此,促进市场主导型的非熟人流转更加符合顶层设计的初衷;本文可以为坚持和完善我国土地流转政策提供证据支撑,市场化进程削弱了特殊信任的熟人转出优势,建设一般信任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劳动力转移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庆海 李锐 王兆华
本文根据2003—2009年817个样本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首先运用Biprobit模型,识别出了农户租入和租出土地决策的影响因素,解决了以往文献所忽视的内生性问题和"遗漏问题";然后运用多重内生处理效应模型估计了土地租赁的福利影响,解决了不可观测的变量所导致的自选择性问题,结论表明只要是在自愿基础上所进行的租赁,无论是租出土地还是租入土地,都会增加农户效用,提高农户福利水平。
关键词:
土地租赁 福利效果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小圈 张红 刘冲
个人幼年经历会影响其自雇选择吗?我国1959-1961年的大饥荒为检验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横截面数据估计了幼年饥荒经历对个体自雇选择的影响,发现幼年经历较为严重饥荒的个人更不愿选择自主经营。我们发现人力资本这一传统影响因素的解释力度有限,而更可能的原因是幼年的饥荒经历影响了风险偏好,进而影响成年后的职业选择。为进一步验证风险偏好这一假说,我们考察家庭的风险资产投资,发现幼年经历较为严重饥荒的个人更不愿进行金融风险投资。
关键词:
饥荒经历 自雇 风险偏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琴 杨松涛 张同龙
基于三轮(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全国微观追踪调查数据(CHARLS),本文通过分析新农保的实施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和意愿租金的影响,来考察社会保障是否存在着对土地保障的替代效应,并进一步基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来分析替代效应的异质型特征。结果表明,村庄实施新农保促使村庄内土地依赖程度超过平均水平的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租金下降18.0%;促使村庄内处于土地依赖程度前30%的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租金下降14.9%;促使村庄内处于土地依赖程度后30%的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租金上升17.3%。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对于土地保障的替代效应主要作用于高土地依赖型的农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研宁 梁丹辉
以河南省N县作为传统农区的典型代表地区,分析传统农区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推动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提供借鉴。以发放问卷收集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农区农户土地转出的总体意愿不高。其中,被调查者的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情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越弱;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收入越高、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则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越强。
关键词:
传统农区 土地转出行为 土地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