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0)
2023(8293)
2022(6781)
2021(6451)
2020(5101)
2019(11312)
2018(10986)
2017(20665)
2016(11080)
2015(12468)
2014(12043)
2013(11733)
2012(11203)
2011(10189)
2010(10600)
2009(10140)
2008(10159)
2007(9813)
2006(8754)
2005(7539)
作者
(31289)
(26391)
(26173)
(24386)
(16492)
(12670)
(11710)
(10068)
(9868)
(9555)
(8942)
(8843)
(8435)
(8369)
(7906)
(7762)
(7722)
(7691)
(7502)
(7442)
(6642)
(6266)
(6241)
(6023)
(5968)
(5924)
(5804)
(5799)
(5390)
(5317)
学科
(45772)
经济(45723)
(39769)
管理(34404)
(31580)
企业(31580)
(25719)
农业(17319)
业经(15781)
中国(14491)
方法(14047)
技术(13707)
地方(11597)
(11220)
(10235)
数学(10168)
数学方法(9900)
技术管理(9758)
(9063)
理论(8870)
(8367)
银行(8353)
(8348)
(8239)
(8207)
(8078)
农业经济(7583)
教育(7449)
(7414)
贸易(7405)
机构
学院(159822)
大学(156226)
(61973)
经济(60361)
管理(60356)
研究(53719)
理学(51201)
理学院(50595)
管理学(49529)
管理学院(49178)
中国(41308)
(32522)
科学(31518)
(29240)
(27981)
(26446)
(26023)
中心(25259)
(23651)
师范(23480)
研究所(23180)
业大(22353)
财经(21428)
(21388)
农业(21319)
北京(20266)
(19185)
(19177)
师范大学(18246)
(18135)
基金
项目(100335)
科学(79722)
研究(77866)
基金(71057)
(60792)
国家(60117)
科学基金(51853)
社会(50415)
社会科(47362)
社会科学(47351)
(41383)
基金项目(36894)
教育(35432)
(33293)
编号(33014)
自然(30810)
自然科(30180)
自然科学(30174)
自然科学基金(29620)
成果(28294)
资助(27559)
(23558)
课题(23354)
(22946)
重点(22198)
创新(21921)
(21212)
国家社会(20368)
(19823)
(19374)
期刊
(82413)
经济(82413)
研究(47932)
中国(39713)
(34726)
管理(25481)
科学(23796)
学报(23602)
教育(23588)
农业(22310)
(21181)
大学(19444)
学学(18113)
业经(17187)
(17097)
金融(17097)
技术(15056)
经济研究(10759)
财经(10674)
问题(10102)
(9869)
(9626)
农村(9410)
(9410)
(9330)
图书(9323)
农业经济(9161)
科技(9161)
(8858)
论坛(8858)
共检索到256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治龙  焦若水  
从全球范围来看,合作社既是对过度市场主义的反抗,又是应对公共物品供应不足的补充,更是有温度"社会"互助的载体。基于3个不同组织形态的农民合作社考察,试图揭示合作社运营与地方文化伦理、社会网络、文化风俗的互动逻辑,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合作社发展的范式困局,立足中国农村特殊的社会结构需求,注重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与功能,引导合作社与地方社会相适应,使其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载体和新型治理单元,发挥创造社会空间与社会资本的功能,激发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单元效能,从而构建一种文化共生、经济共享和治理共同体的复合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柏杨  樊家军  
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可以全面发挥基层党建优势,推动新时期农地流转工作开展,大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还有助于区域粮食增收,为农村经济建设带来积极影响。但该模式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支部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制度建设的约束机制不强,合作社普遍实力不强等。因此,需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规范体制机制,发展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积极解决三大难题,吸引工商资本下乡,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岩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体现出了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法律规定不够完备、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供给侧结构不科学、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应当采取壮大发展规模、完善组织架构、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供给侧结构、健全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春春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供销合作社建设发展,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其民主管理制度,优化其内部各级权力与权利关系,有利于更好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中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乡村振兴应该将对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主要方向,从而将乡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目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农民价值观改变动摇文化自信、乡村日渐"空心化"破坏文化发展内生动力、行政化治理模式制约文化多样发展和乡村学校教育缺失乡村文化传承等困境,对此,要从弘扬文明乡风、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等促进优秀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广多  
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意。当前,乡村文化衰落、文化人才缺乏、乡村公共文化形式化等问题突显。分析上述问题成因,提出通过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互补共同发展,吸引人才汇聚力量,加强乡村文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才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燕  吴文鑫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新时代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利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城乡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大战略举措。山东省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临沂市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临沂重点布局,在发挥"两新"组织作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抓取临沂市"两新"组织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两个亮点进行了总结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两新"组织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与启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阙方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2月4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布局。但是,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陷入了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书华  郑风田  胡向东  冷杨  程郁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聚焦三农问题,反映出其重要性和难度。根据新时期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在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期笔谈即围绕此内容展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玲  田华  宋英茜  单文涛  杨皖宁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作为一项新兴的农村合作金融的创新行为和信用活动形式,其运作模式具有与农村经济环境相契合的鲜明优势,其有效运行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的有益补充,降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纾解合作社经营资金匮乏之困。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合作社信用合作内嵌于天然的农村经济环境,存在较高的内生性与外部性风险。有效识别及防控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风险,将推动合作社信用合作有序、良性、高效运作,并最终助益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及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亦平  魏艾  
人口的流动方向与趋势是认识与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窗口,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城归"人口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结合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发展目标,依据农业人口在目标实现中的"缺位"分析,研究"城归"人口在战略实现中进行"补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探究其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力"机制,确立其"补位"的有效途径,这是由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理性回归的内在要求所决定,具有广泛的经济与政治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凤霞  
本文以农村经营方式转变为切入点,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经济基础。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二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邱雯雯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之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精英俘获"、普通社员主体性发挥不够、管理运行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