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3)
2023(6162)
2022(5124)
2021(4449)
2020(3362)
2019(7745)
2018(7569)
2017(13966)
2016(7439)
2015(8252)
2014(8348)
2013(8315)
2012(8149)
2011(7591)
2010(7770)
2009(7138)
2008(7075)
2007(6329)
2006(5940)
2005(5718)
作者
(22632)
(18708)
(18694)
(17485)
(12008)
(8987)
(8408)
(7291)
(7247)
(6906)
(6495)
(6242)
(6190)
(6048)
(5922)
(5797)
(5611)
(5418)
(5410)
(5369)
(4914)
(4695)
(4564)
(4387)
(4331)
(4238)
(4198)
(4168)
(3822)
(3752)
学科
(39879)
经济(39848)
(19088)
管理(18618)
地方(17253)
中国(15160)
(13110)
企业(13110)
(11964)
业经(10189)
地方经济(9965)
(9023)
农业(8497)
方法(8385)
(8094)
金融(8094)
(7808)
银行(7800)
(7726)
(7033)
贸易(7023)
环境(6955)
数学(6895)
数学方法(6840)
(6698)
发展(6686)
(6666)
技术(6452)
(6417)
(6254)
机构
学院(108773)
大学(105485)
(46614)
经济(45548)
研究(43836)
管理(38336)
中国(33864)
理学(31301)
理学院(30874)
管理学(30435)
管理学院(30219)
科学(25869)
(24151)
(22680)
(20779)
研究所(20150)
中心(19374)
(18910)
(18415)
(16747)
师范(16589)
北京(16050)
(16026)
(15362)
财经(15302)
(14591)
业大(14493)
农业(14339)
(13701)
经济学(13654)
基金
项目(66656)
科学(52455)
研究(51822)
基金(45543)
(39220)
国家(38823)
科学基金(32874)
社会(32770)
社会科(31090)
社会科学(31086)
(28162)
基金项目(23545)
(23137)
教育(22615)
(21772)
编号(21482)
自然(19016)
自然科(18548)
自然科学(18546)
自然科学基金(18171)
资助(18115)
发展(17922)
成果(17759)
(17589)
课题(16420)
重点(15451)
(14347)
(13682)
创新(13467)
(13296)
期刊
(63038)
经济(63038)
研究(38386)
中国(30202)
(19485)
管理(16280)
教育(15993)
科学(14804)
学报(14447)
(14222)
(14184)
金融(14184)
农业(13553)
业经(12122)
大学(11154)
技术(10634)
学学(10273)
经济研究(9961)
问题(8122)
财经(7257)
(7006)
(6319)
(6203)
(6151)
商业(6102)
国际(6038)
世界(6027)
(5841)
论坛(5841)
图书(5750)
共检索到188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帅新  龚勤林  
伴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成熟和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迟滞日趋凸显,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旨在解决城区老化与城市发展空间受限问题,成为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和优化的重要任务。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对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具有关键引领作用,基于对二者协同发展的内涵和基础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协同推进驱动机制——经济发展驱动、社会进步驱动、互利共生驱动、自组织系统驱动,进而解析协同发展的发生路径,探究协同发展的四大作用路径——统筹协调城区规划、统一组织领导、引导功能错位发展、构建利益共同体。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出城市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协同发展的五大推进重点:加强产业协作、有序转移行政中心、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共建美丽宜居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亮平  赵茜  
促进社区发展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旧城更新的重要目标。政府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支持,赋予社区权力并鼓励社区参与旧城更新,减少由单纯物质更新引发的居住分异、社区衰败问题。以美国"社会建筑"和日本"造街活动"为例,评介发达国家旧城更新由物质层面转向社区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划要素及实施策略,通过研究指出我国应从调整规划角色、完善政策制度和构建多元组织机构等方面实现旧城更新规划走向社区发展的新路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军波  周春山  
新经济生产方式的根植性、柔性专业化和对创新环境的偏好,决定新经济产业具有在旧城区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新经济产业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旧城更新动力机制由外力主导向内力驱动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旧城更新的新模式,以期更好地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居民和开发商利益的多赢。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洋  廖欣星  党建强  王晓鸣  
以旧城更新中房地产开发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旧城和旧城更新的概念入手,提出旧城更新与房地产开发的相互关联与促进关系,通过选取三个不同城市各具特点的典型房地产开发案例,对其区域背景、项目特征与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定位和对比研究,归纳出三种旧城更新中房地产开发的成功模式,探寻一条适合中国不同城市特点的旧城更新范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超   黄冬   黄晓星  
城市更新和文创产业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更新不仅是关于建筑和设施的更新换代,更是关于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文创产业则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分析城市更新和文创产业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就城市更新与文创产业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贵文  王曼  王正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与持续升级的功能需求,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旧城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手段。本文在阐述容积率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投入产出理论,提出了旧城改造容积率测算模型,分析了容积率与利润率之间的具体关系。旧城改造实施人员可据此提出适宜的旧城改造方案。最后,本文以重庆市某旧城改造地块为例,对其容积率进行了重新测算,提出相关规划改造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宇  赵雲泰  
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3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客观看待京津冀三地同源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超过合理区间的经济势差、依然量化考核三地年度发展成果对协同发展的影响。第二,将"三地三方"视为协同对象,有利于京津冀以多中心城市体系进入世界级城市群行列,且从源头上避免将北京与其他城市的不平等关系扩大至京津冀地区及其他地区。第三,不能忽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原有的地缘经济关系,应依靠更广范围的区域资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第四,以一个独立的区域单元标准规划雄安新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立唯一建设主导主体,彻底解决多头主体管理低效的问题,使雄安新区成为自身建设的关键参与者。第五,处理好"两个雄安新区"的关系,使雄安新区成为缩小京冀差距与河北内部差距的引擎;第六,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之一,不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唯一措施;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随着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潜在问题和新问题会显现,相应的举措会继续出台。第七,当前雄安新区的七大政策有助于强化三地功能定位,雄安新区能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作用程度有限且差异较大,在实践中需要大幅提升雄安新区相关政策措施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要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多措并举,共同发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志平  穆东  
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如果忽略或者轻视了协同问题,则从根本上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内部互相独立的、条块分割的孤岛式运行的系统也是无法长期生存和演进的。本文打破原有的矿区和城市的界限,创建矿城耦合系统,为今后矿区和矿业城市建立具有协同发展作用的运行机制和研究给出一个科学有效的平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云楠  李冬凌  杨宵节  
在临空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对空港、临空经济和空港经济区进行了概念辨析和理论综述,分析了"港—产—城"系统内在的自组织特性和协同发展机理,针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建设理念、发展思路、规划方法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明确了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从规划引导、空间优化、产业培育、交通发展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协同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云楠  李冬凌  杨宵节  
在临空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对空港、临空经济和空港经济区进行了概念辨析和理论综述,分析了"港—产—城"系统内在的自组织特性和协同发展机理,针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建设理念、发展思路、规划方法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明确了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从规划引导、空间优化、产业培育、交通发展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协同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玉丁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导向。调研发现,贵州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较大的偏离度。因此,促进贵州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城发展协同共进,应以产业需求为引导,增设与区域产业相配套的民族特色专业;以城镇建设为引导,增设与新型城镇化相配套的新专业;以产业升级和产城发展为指引,改造删并与产业升级、产城发展不协同的旧专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李少康  王丽艳  
进入城镇化后半程,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是天津城市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的关键举措,需要从都市圈视域探索推动双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镜鉴国际典型双子城互动发展经验,从城市发展时空维度上分析津滨双城发展融入都市圈建设的内在逻辑,基于空间异质性构建双城协同发展的“中心—外围”分析框架,剖析了双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而提出制定天津都市圈规划、双向强化京津与津冀产业关联、划定双城核心区动态开发边界、加强点对点交通与市郊铁路建设等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