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9)
2023(4634)
2022(4136)
2021(3979)
2020(3357)
2019(7782)
2018(7961)
2017(16801)
2016(9086)
2015(10389)
2014(10426)
2013(10523)
2012(10157)
2011(9391)
2010(9864)
2009(9504)
2008(9565)
2007(8913)
2006(8360)
2005(7811)
作者
(25711)
(21233)
(21039)
(20335)
(13656)
(9840)
(9786)
(8038)
(7933)
(7917)
(7069)
(6903)
(6868)
(6825)
(6683)
(6566)
(6354)
(6241)
(6195)
(6119)
(5464)
(5173)
(5173)
(4910)
(4835)
(4832)
(4729)
(4722)
(4211)
(4124)
学科
(37685)
经济(37644)
(28906)
管理(28314)
(23018)
企业(23018)
方法(14369)
中国(13529)
数学(12710)
(12596)
数学方法(12558)
(11103)
(10789)
(10580)
(10295)
贸易(10288)
(10138)
(8869)
银行(8867)
(8584)
业经(8107)
农业(7617)
地方(7259)
(7218)
及其(7033)
(6928)
金融(6928)
税收(6921)
(6875)
政策(6583)
机构
学院(137165)
大学(135701)
(62844)
经济(61452)
管理(53785)
研究(47025)
理学(44965)
理学院(44534)
管理学(44092)
管理学院(43793)
中国(38347)
(32927)
(28749)
财经(24824)
科学(23846)
(23344)
(22240)
(21464)
中心(20878)
研究所(20370)
北京(19111)
经济学(18583)
财经大学(18028)
(17373)
师范(17293)
(17290)
(17157)
(16868)
经济学院(16755)
业大(14722)
基金
项目(75673)
研究(61320)
科学(59635)
基金(53972)
(44628)
国家(44223)
社会(38369)
科学基金(37495)
社会科(36444)
社会科学(36437)
(28446)
教育(28254)
基金项目(27329)
编号(26671)
(24183)
成果(23820)
资助(23372)
自然(21826)
自然科(21240)
自然科学(21234)
自然科学基金(20869)
课题(18763)
(18158)
(17405)
(16819)
重点(16562)
项目编号(16237)
教育部(15926)
人文(15628)
(15514)
期刊
(76239)
经济(76239)
研究(48484)
中国(25712)
(23134)
管理(21895)
(19463)
金融(19463)
(16275)
教育(15475)
科学(14550)
业经(13163)
学报(12998)
经济研究(12643)
财经(12286)
技术(11593)
农业(10993)
大学(10758)
(10728)
问题(10636)
(10515)
学学(9877)
国际(9738)
理论(8099)
商业(7515)
现代(7483)
(7395)
论坛(7395)
实践(7240)
(7240)
共检索到222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艳红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战略来应对一体化带来的挑战。目前,东盟已分别同中国、日本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文章指出,面对日韩对东盟的FTA战略,我国应该从扩大彼此间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好贸易平衡、加强双边的资金和技术合作等方面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鸿阶  
美国“9.11”事件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格局下,东盟国家加强了安全战略调整。通过强化内部协调管理,实施“大国平衡”战略,加强与西方国家反恐合作,努力构筑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以提高自身安全系数,加快“海上东盟”的扩张步伐。因此,在处理地区安全事务时,我们要有长远眼光,谨慎地对待南沙群岛主权和东盟与台湾关系问题,通过加强对话和交流,尽量减少戒心,把握住主动权,促进中国—东盟的全面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重力  盛玮  
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作为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的主要成员国中、日、韩三国,也纷纷开始了各自的RTA/FTA体系的尝试,以避免被排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但由于目标的不同,中、日、韩三国FTA战略也大相径庭。各国优先考虑的谈判对象和建立FTA的进度也各不相同,建立FTA所涵盖的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异。建立三国稳定的政治互信关系和固定的磋商机制、确立时间表、与日本协调FTA战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将加速中、日、韩FTA合作进程。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龚辉文  刘馨颖  刘燕明  陈琍  
近年来东盟与中日韩(以下简称“10+3”)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对本地区的税收政策协调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本文主要考察了“10+3”税收协调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认为目前“10+3”税收协调主要还停留在关税协调层面,国内税制的协调,除签署双边税收协定以外,基本没有涉及;而税收协定网络并不健全,有些国家签署的税收协定很少;国际税收管理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尚未形成有效机制。针对“10+3”各成员国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区域一体化程度低但合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等现实特点,提出“10+3”税收协调的战略框架,即分两个层次:近期的预防性税收协调措施和长期的税收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蔡彤娟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治理机制重塑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趋势和主流。在东亚地区目前错综复杂的合作机制网络中,我国应该将中日韩FTA放在最优先位置。而对于三国目前面临的历史、政治、领土纷争、经济竞争以及美国干扰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借鉴欧洲一体化中的新功能主义思想,首先坚持"经济先行":先经济、后政治,逐步推动中日韩FTA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经济领域内贸易、投资、金融各个领域的良性溢出以及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的外溢效应;引进超国家机制观念,建立"中日韩经济联盟"并保持其职能的一贯性;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精英的才能,推动一体化建设取得成功。本文还在机制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推进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静  朱雪忠  
中日韩FTA谈判正在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备受关注的敏感、复杂议题。既有FTA知识产权规则和政策倾向是中日韩自贸区知识产权规则约束形成的现实基点,影响着制度设计的重心与预期;知识产权贸易利益也是区域合作规约、秩序形成的重要驱动力。鉴于中、日、韩既有的制度规则体系存在现实差异,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差距悬殊,以及利益偏好、关注点各不相同,各国对于FTA知识产权规范设置将有不同的诉求与侧重。本文基于中日韩FTA知识产权议题之规范、政策及利益基点之考察,展望谈判难点,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凡  张汉林  
欧盟是世界上经济一体化程度最深、覆盖范围最广的区域,是区域经济整合的典范。东盟是当今世界上积极推进一体化的重要经济体。二者之间进行FTA谈判,将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一种全新的区域整合模式,对其进行研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凡  
欧盟与东盟FTA谈判的意图是奉行开放的区域经贸合作政策,抵消贸易转移效应,增强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应该密切跟踪研究欧盟介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动向,必要时可以主动提出与欧盟进行FTA谈判,使区域一体化进程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遏制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报告指出,东盟与中日韩(以下简称“10+3成员成员”)积极支持净零排放(1)以减缓气候变暖。因10+3成员普遍对化石燃料依赖较大,推动净零排放转型或面临通胀高企、出口放缓、金融风险加剧等挑战。但受益于清洁能源和关键资源储量丰富,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广阔,碳捕获、利用和封存以及碳抵消潜力巨大,10+3成员亦有良好发展机遇。报告认为,未来宜进一步加强绿色和转型金融发展、制定合理财政和货币政策并加强成员间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亚云  曹杨  韩剑  
在西方民族主义兴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实现东亚区域一体化,但三国在多个敏感领域和规则标准上的分歧使得谈判进展缓慢。文章对比分析了中日韩三国FTA战略的异同,针对分歧较大的议题展开分析,并构建了多个衡量FTA协定深度的指标,实证检验并模拟了全面、高水平FTA的达成对三国及区域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日韩各自的FTA战略在伙伴选择、规则标准和内容覆盖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三国在关税减让、农业、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劳工和环境等具体议题上亦分歧较大。高水平FTA对贸易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区域整体及各国都将从中获益,且具有法律可执行性的条款更能发挥贸易促进效应。不同巨型区域贸易协定的模拟结果显示,RCEP是否包含印度、美国是否重返CPTPP都影响不大,而高水平中日韩FTA能给区域整体和三国带来更大的贸易效应。中国应将中日韩FTA视为构建高水平FTA网络的可行路径,努力推动中日韩FTA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源源  于津平  
重点分析和比较中日韩三国各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发展异同,进一步探讨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前景。认为三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和发展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中日韩三国有较强的经济合作基础,但各方存在经济、政治等多重博弈以致三国区域经济合作短期进程缓慢,应在一定原则基础上求同存异,加快区域经贸合作谈判和政策落实,共推东亚经济一体化迈向新台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东群  韦正林  李先德  
东盟和中日韩是世界大米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区域,其进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近期大幅上涨,本区域内一些国家相继宣布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以满足国内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国际价格的上涨,给东盟一些大米进口国带来恐慌。中国作为大米高产国,在稻谷种子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与东盟开展合作。从长期来看,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内国家实现大米安全的根本保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皓  许佳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实质上是对各国自贸区战略进行整合的过程,使中日韩自贸区战略目标能被纳入到三方自贸区战略框架中。尽管三国经贸合作密切,但是经济结构的差异以及地缘政治的压力致使三方的谈判进展缓慢。当前,在促进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安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应进行东北亚FTA的整合,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释放东北亚经济活力,符合各方利益诉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飞  房利敏  
2010年初,东盟区域统一证券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四个国家国内证券交易所与NYSE Technologies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由后者为前者设计区域性交易平台,这是东盟推进区域证券市场一体化的最新进展,也得到了印尼和越南两国的积极支持。东盟资本市场一体化是东盟整合提升区域资本市场实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参与东盟合作的冲击客观存在,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有关研究机构的密切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前瞻性地提出若干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