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7)
2023(10408)
2022(8628)
2021(7762)
2020(6683)
2019(14857)
2018(14878)
2017(29196)
2016(15711)
2015(17530)
2014(17365)
2013(17226)
2012(15730)
2011(13949)
2010(14258)
2009(13780)
2008(14063)
2007(12946)
2006(11779)
2005(10965)
作者
(43817)
(36676)
(36582)
(34604)
(23530)
(17367)
(16460)
(14106)
(13761)
(13324)
(12512)
(12233)
(11902)
(11721)
(11507)
(10946)
(10916)
(10721)
(10685)
(10401)
(9132)
(9111)
(8879)
(8425)
(8248)
(8245)
(8183)
(8081)
(7246)
(7160)
学科
(83366)
(75591)
企业(75591)
(70084)
经济(69963)
管理(68796)
业经(27592)
(27495)
(27421)
方法(26350)
(20260)
(20202)
财务(20175)
财务管理(20153)
农业(20001)
企业财务(19090)
数学(18417)
数学方法(18270)
技术(17111)
中国(16061)
(15089)
(14789)
地方(14718)
(14564)
(13556)
体制(13085)
理论(12656)
经营(12086)
(11482)
贸易(11473)
机构
学院(232008)
大学(224707)
(101312)
经济(99279)
管理(97004)
理学(82893)
理学院(82167)
管理学(81305)
管理学院(80857)
研究(71253)
中国(57643)
(51030)
(45594)
财经(39248)
科学(38675)
(38154)
(37840)
(35306)
(34690)
中心(32991)
业大(31271)
研究所(30436)
经济学(29427)
(29367)
农业(29118)
财经大学(28551)
北京(27935)
商学(27644)
商学院(27410)
经济学院(26431)
基金
项目(144877)
科学(117052)
研究(111478)
基金(106153)
(89001)
国家(88096)
科学基金(78865)
社会(73476)
社会科(69670)
社会科学(69649)
(60603)
基金项目(56466)
教育(49988)
自然(49253)
自然科(48111)
自然科学(48099)
自然科学基金(47307)
(46610)
编号(45480)
资助(42240)
成果(36342)
(34113)
(34041)
(33722)
(32589)
(31770)
重点(31734)
课题(31066)
创新(30517)
国家社会(29521)
期刊
(124075)
经济(124075)
研究(70051)
中国(47724)
(43979)
管理(42406)
(37898)
科学(29086)
学报(26505)
农业(25613)
(23670)
金融(23670)
业经(23483)
大学(22144)
技术(21724)
学学(21159)
财经(20141)
教育(19685)
经济研究(17705)
(17318)
问题(15965)
(15167)
技术经济(13703)
财会(12910)
现代(12897)
(12279)
世界(11994)
商业(11662)
会计(11046)
经济管理(10988)
共检索到359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曹洪军  高波  
从要素密集度看,日韩对山东转移的制造业可划分为三大类,文章首先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之 后得出投资成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日韩国内因素是影响日韩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由此, 提出山东省引资的战略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田君  
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日韩制造业也正积极移师中国。山东政府顺应这一趋势提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山东省将通过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胶济沿线制造业隆起带,培植六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制造业特色县,形成产业集聚、配套协调、布局合理的制造业新格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在1998年后是趋于下降的,而日本情况却与此相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晶梅  张海燕  陈亚楠  
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生产和贸易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基于新贸易核算框架,结合社会网络方法,对2000—2014年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真实贸易规模和全球竞争优势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认为:(1)各国真实贸易规模均被明显高估,中国进口、韩国出口被高估比例最大。(2)各国均具有全球市场优势,中国优势最强,日本最弱。(3)日本拥有显著的全球位置优势,中韩两国处于劣势。(4)中国成为三国中全球网络优势最强的国家,日本全球网络优势明显削弱,韩国处于相对劣势。可见,中国已经在中日韩三国中逐渐拥有全面、显著的全球竞争优势,没有陷入"低端锁定"困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磊  关权  
利用基于生产工序的测算方法以及WIOD的最新数据,测算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及国际竞争力指数,可以从技术层面客观评估三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的增速要明显高于日韩两国。但无论是制造业总体还是细分行业,中国的国内技术含量都要明显低于日韩两国;中日韩三国制造业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日韩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日和日韩以互补关系为主,中韩以竞争关系为主。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三国呈现明显的竞争关系。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呈现出竞争和互补共存的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伶  
本文从技术含量角度,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对中日韩三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都有所优化;我国依然在中、低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韩国在中、高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我国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与日韩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春山  李天国  
利用2001—2015年中韩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和比较中韩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着重考察附加环境约束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内,中国制造业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附加环境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韩国;中韩两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区别在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韩国则主要归因于效率变化。进行环境修正后,韩国制造业各子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有升有降,而中国制造业各子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多数得到改善。同时,中国的不少制造业部门被识别为技术创新行业,表明环境规制对这些行业的重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Myeong-Kee Chung  
文章利用中国和韩国制造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扩展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研究了各制造业行业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文章的研究发现:2001~2011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落后于韩国。比较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发现:中国所有行业在平均意义上前者大于后者,而韩国则平均前者小于后者。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莹  穆之  
三百年来,国际制造业的中心经历了几次转移,几乎每一次转移都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明浪潮有关。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一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也愈加影响其国内制造业的兴衰。本文通过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几次经历分析相关国家所采取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分析美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态度的转变情况,从而为我国目前所采取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庞美燕  桑金琰  张峰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开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新旧动能转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外在表现。基于2006—2017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从需求、供给和环境三方面研究发现:山东省及其各区域正处于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时期,消费需求、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对山东省的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研究发现,产业升级具有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本文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模型方法 ,探讨了欧美日韩在华制造业投资的区位决定。分析结果表明 ,欧美日在华制造业投资区位主要受市场规模大小和集聚经济效果的影响 ,并具有向高工资地区集中的趋向 ;而韩国在华投资的分布则主要决定于地理和传统的经济文化联系。从省级地域单元来看 ,地区平均税负水平的高低对外商在华制造业投资的区位选择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浩  于秀艳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从智能支撑、智能应用和智能效益三个维度建立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熵值-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测度。同时建立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呈逐年增长态势,且总趋势明显。智能支撑水平和智能效益水平增长态势明显,智能应用水平出现波动式增长。(2)技术创新、政府财政和地区发展水平都是提升推动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政府财政和地区发展水平贡献度较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红霞  刘继生  马廷玉  
针对山东省制造业FDI流入与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定性分析与模型检验表明,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制造业FDI流入对贸易结构优化具有促动作用,贸易结构优化又是制造业吸引FDI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对山东省制造业外资及外贸引导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外资引进政策应因产业技术水平和行业结构而异,外贸与外资政策应在产业竞争优势引导方面保持一致性,加工贸易的发展应控制在适度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