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2)
2023(6262)
2022(5436)
2021(4976)
2020(4262)
2019(9394)
2018(9482)
2017(16858)
2016(9695)
2015(10972)
2014(11387)
2013(10804)
2012(10357)
2011(9513)
2010(9936)
2009(9102)
2008(9169)
2007(8327)
2006(7491)
2005(7155)
作者
(28791)
(23933)
(23578)
(22791)
(15453)
(11489)
(10909)
(9220)
(9214)
(8788)
(8347)
(8186)
(7965)
(7824)
(7682)
(7416)
(7023)
(6996)
(6958)
(6888)
(6256)
(5967)
(5823)
(5770)
(5486)
(5454)
(5377)
(5376)
(4946)
(4895)
学科
(32848)
经济(32772)
管理(25890)
(22978)
(19149)
企业(19149)
中国(12073)
(10761)
(10560)
(10276)
方法(9932)
(9605)
地方(8315)
理论(7933)
业经(7900)
(7817)
银行(7791)
(7770)
(7535)
(7534)
金融(7526)
数学(7485)
数学方法(7254)
教育(7047)
农业(6731)
(6186)
(5669)
(5191)
制度(5188)
(5160)
机构
大学(134808)
学院(131718)
研究(50647)
(47978)
经济(46606)
管理(45673)
中国(39727)
理学(37466)
理学院(36925)
管理学(36079)
管理学院(35825)
科学(31293)
(30773)
(26711)
(26161)
(25076)
(24006)
研究所(23794)
中心(23595)
(20517)
师范(20261)
北京(19829)
业大(19410)
农业(19309)
财经(19016)
(18350)
(18306)
(17573)
(17093)
师范大学(16330)
基金
项目(82510)
科学(63266)
研究(61481)
基金(57529)
(51818)
国家(50894)
科学基金(41662)
社会(36866)
社会科(34615)
社会科学(34605)
(31878)
基金项目(29432)
教育(28892)
(27691)
自然(26486)
编号(25895)
自然科(25829)
自然科学(25817)
自然科学基金(25336)
成果(23838)
资助(23537)
课题(18878)
重点(18845)
(17895)
(17298)
(16733)
(16096)
项目编号(16011)
创新(15641)
(15632)
期刊
(62970)
经济(62970)
研究(43985)
中国(37852)
学报(25031)
(23480)
教育(23299)
(21374)
科学(20719)
管理(19435)
大学(18615)
学学(16859)
农业(15132)
(14764)
金融(14764)
图书(12063)
技术(11983)
业经(9424)
书馆(9406)
图书馆(9406)
财经(9227)
经济研究(8902)
(8300)
(8190)
(8080)
问题(7683)
(7252)
论坛(7252)
会计(7150)
职业(6670)
共检索到228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韩宁  徐文武  
裴庾《诸家集注唐诗三体家法》在国内早已失传,现仅藏于日本,日藏抄本是唯一的完本。裴庾的生平资料很少,从他与陈氏家族交往的情况,可以大概推断出他生活的时间。日藏裴庾注本与另一传入日本的增注本关系密切,简单地说,增注本是假托裴庾而作,对裴庾注多有删减,也因此更适合读者阅读。裴庾注本有文献补遗和文献正讹的价值,同时通过参看裴庾注本可以梳理出其失传的大致时间;当然,裴庾注本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丁红旗  
日藏三条家本五臣注《文选》被日本列为"重要文化财",然其性质、特色一直未能深入揭示。从避讳、俗体字看,虽不能断为唐写本,但当是从唐写本而来。诚然,这一写卷有不少的字词脱漏、抄误,直接影响了写卷的质量;但仍具有重要的价值。除考校异同外,该本还能考见《文选》学史上的两个重要问题:(1)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陈八郎本《文选》比较,能见出其在恢复五臣注原貌上的独特贡献;(2)藉此能考证唐末李济翁《资暇录》等严辞谴责的五臣注"从李氏(李善)注中出"的判断失当,这能为客观评价《文选》五臣注提供一个可靠的判断依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永康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了一部《明太祖实录》稿部份抄本,不少学者认定其为建文初修《明太祖实录》抄本,此说有误。建文时期,朱棣很早就被废为"燕庶人",抄本称其为"燕王",恰恰证明其不可能是建文初修《明太祖实录》。抄本记事日期、每日记事条目、内容与永乐三修《明太祖实录》完全对应,仅语言风格略有差异,二者承袭关系明显,据此可以推断,抄本是现存唯一的永乐三修《明太祖实录》底草部分抄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彦霞  郝艳华  
元代政书《经世大典》明中叶散亡,仅有少量清儒辑本流传于世。今于辽宁省图书馆发现有清抄本《经世大典》,与传世本颇有不同,可作《经世大典》辑佚之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户圆圆  
《我侬说诗》作者为徐我侬,非贾赤夫、苏静涵、文鲁斋三人。此书发展了金圣叹和徐增的分解说诗理论,将其细化到诗艺技法层次,标志着分解说的最终完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韩进  朱春峰  
明徐光启《诗经六帖》(一作"毛诗六帖")在《诗经》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在较通行的是明万历金陵唐振吾刻本。这个本子实由书商私刻而成,殊多缺略。今发现清残抄本《诗经六帖》一种,源出别本,具有重要的校勘和文献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柳和城  
笔者偶阅《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下册,见有《清绮斋藏书目》两种:一、清绮斋藏书目四卷清张宗松藏清道光二十三年管庭芬抄本清管庭芬跋姜殿扬跋(北京图书馆藏)二、清绮斋藏书目四卷清抄本佚名录清管庭芬跋(上海图书馆藏)我对这两部书目曾作过考释,上述著录略有误。北图本第二篇跋文非姜殿扬所撰,上图本则渊源可考,“佚名”说似不确。另两处关于《清绮斋藏书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苏贤  
本文通过对《道藏》辑录的《蓬莱山西灶还丹歌》一书中所载地名的考述,推断其成书于公元757—763年,或公元861年前后至873年之间,由此断定此书所载172首歌诀全部当为唐五代时期作品,并将这些歌诀辑出,以补《全唐诗》与《全唐诗补编》等未收之缺憾。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翟艳芳  
分析徐润《上海杂记》之最早版本1927年香山徐氏铅印本的成书过程,比较《上海杂记》抄本与铅印本之异同,并补铅印本之遗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劲雄  
何维柏的著作原有一部《天山草堂存稿》孤本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广东著名文献学家徐信符旧藏。2008年有何维柏之《天山草堂存稿》《天山草堂诗存》《诚征录》光绪抄本在其家乡南海沙滘村被发现,均为何维柏后人何沅所抄。何沅所抄之《天山草堂存稿》与徐信符旧藏本同源但字句略有差别;《天山草堂诗存》《诚征录》则为过往所未见,可资校勘、补遗,并为何维柏相关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明  
影宋抄本《鲍氏集》的底本,经考察乃南宋孝宗年间所刻,其版本及文本特征表明出自唐写本,属于六朝旧集,纠正了四库馆臣认为鲍照集属重辑本的错误判断。齐梁时期的虞炎编本鲍照集,推断即《七录》著录的六卷本,萧子显和钟嵘均据此本而论定鲍照的文学地位。《鲍照集》在流传中也可能混入了他人诗作。明朱应登本应据宋本(影宋抄之底本)而刻,产生了讹误字和脱字,不宜作为底本使用。影宋抄本是校注整理鲍照集的最佳版本。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仲伟行  
本文从家法族规的产生及其读书教化影响,观照私家藏书中家族藏书的特点,揭示了家法族规在家族藏书发展过程中的催化、促进、稳定和保障作用,并通过实例分析,试图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从新的视角对中国藏书文化作一些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铭亮  高川秀  林元城  王敏  
唐诗不仅赋予旅游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其诗性精神的意义创造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追求更有着深远影响,成为地方品牌化的重要动力。地方品牌不完全由营销所定义,还源于受众的心理联想和价值追求。文章通过对唐诗旅游地的旅游评论的话语和叙事分析,研究唐诗的文学书写如何成为地方品牌的传播载体,在地方想象和"第三空间"的旅游体验中建立游客与地方品牌的联系,并提升地方价值。文章认为,以地方品牌化提升地方价值不仅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更是在文化自觉的作用下,满足游客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要保持地方品牌的旺盛生命力,不仅是将文化灌注于旅游之中,还需要关注到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使得游客能在旅游体验中获得文化的体悟,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旅游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福燕  
金与南宋对峙,其文艺思想、诗学批评差异很大。作为当时南北诗学代表人物的元好问与严羽可作为双方代表。元好问与严羽对唐诗持论同中有异,其相同处表现在两人都提倡唐诗的自然浑成、刚劲豪放和诗歌悟境;不同之处在于元好问论诗无门户之见,对唐诗的评价多侧重于思想内容,且态度较客观中允;严羽则门户之见森严,俨然以盛唐为法,对中、晚唐诗批评过甚。探究两人唐诗持论差异之成因,可见其主要受文化思潮、国情时势以及自身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