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9)
2023(3476)
2022(2977)
2021(2766)
2020(2320)
2019(5185)
2018(5036)
2017(9974)
2016(4875)
2015(5523)
2014(5693)
2013(5686)
2012(5439)
2011(4964)
2010(5039)
2009(4550)
2008(4541)
2007(4111)
2006(3557)
2005(3231)
作者
(13989)
(11857)
(11655)
(11027)
(7326)
(5602)
(5424)
(4692)
(4199)
(4127)
(3895)
(3814)
(3763)
(3606)
(3583)
(3479)
(3430)
(3335)
(3240)
(3206)
(2931)
(2924)
(2879)
(2648)
(2579)
(2540)
(2515)
(2468)
(2391)
(2298)
学科
(26206)
经济(26187)
(16163)
贸易(16156)
(15663)
(12665)
管理(10057)
(9415)
企业(9415)
方法(9043)
产业(8604)
地方(8094)
(7216)
技术(7153)
数学(7083)
数学方法(7045)
业经(6894)
(6210)
中国(6161)
关系(5506)
出口(5298)
出口贸易(5298)
(5298)
结构(4994)
农业(4691)
地方经济(4532)
(4040)
金融(4040)
国际(3807)
产业结构(3677)
机构
学院(75410)
大学(74099)
(40226)
经济(39677)
研究(28459)
管理(27962)
理学(23971)
理学院(23737)
管理学(23539)
管理学院(23397)
中国(19838)
(15297)
科学(14952)
(14141)
(14109)
经济学(12785)
研究所(12714)
中心(11949)
经济学院(11750)
(11682)
财经(11460)
(10856)
(10588)
(10418)
(10283)
北京(9767)
(9502)
师范(9452)
业大(9147)
(8798)
基金
项目(48280)
研究(39084)
科学(38015)
基金(33451)
(28077)
国家(27884)
社会(25093)
社会科(24097)
社会科学(24095)
科学基金(23220)
(19571)
基金项目(17444)
教育(15708)
(15576)
编号(15553)
资助(13224)
(13205)
成果(12431)
自然(12198)
自然科(11873)
自然科学(11870)
自然科学基金(11675)
(11659)
发展(11647)
(11499)
创新(10907)
课题(10790)
重点(10750)
(10738)
国家社会(10605)
期刊
(44019)
经济(44019)
研究(23597)
中国(14057)
(11490)
管理(11169)
国际(10424)
(10298)
(8733)
科学(8308)
业经(8306)
经济研究(8132)
农业(7845)
问题(7573)
学报(7407)
世界(6857)
(6212)
金融(6212)
大学(6139)
技术(6124)
科技(6097)
教育(6034)
(5934)
贸易(5934)
学学(5748)
(5564)
论坛(5564)
商业(5359)
国际贸易(5108)
财经(5003)
共检索到118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雷小苗  高国伦  李正风  
20世纪后期日本与美国在纺织品、钢铁、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摩擦,最后以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告终,这一历史过程对当今国家应对贸易摩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有关日美贸易摩擦的研究,从贸易、金融、国际关系视角切入的较多,从科技角度切入的却很少。事实上,正是半导体、电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的崛起,使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因此有必要从"科技"视角去审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日美贸易摩擦的日本"一兴一衰"两个产业即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对比,结合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分析,总结出日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启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丹  董琴  
日美贸易摩擦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由于错误的货币政策及其他,日美贸易摩擦最终以日本失败告终,进而带来"失去的二十年"。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产业升级的基本实现主要是在日美贸易摩擦下完成的。"拖"字战略的使用、境外投资、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结合以及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是日美贸易摩擦下日本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经验。贸易摩擦下的中国与日本既相似又不同,中国应在借鉴日本经验及不足的基础上,通过灵活使用"拖"字战略、完善创新机制、注重内需、正确引导企业"走出去"以及调整贸易政策等途径,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宣晓影  
半个多世纪以来,日美两国在密切的经贸往来过程中摩擦不断。然而,在此过程中,日本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了国内产业和产品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海外供应链的搭建与完善,促进了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并通过内外改革极力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时至今日,日美两国在贸易观方面的隔阂依然较大,贸易失衡的问题也是根深蒂固,特别是在美国企图重塑世界贸易格局的大旗下,日美新型贸易摩擦再次暗流涌动,其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侯俊军  王耀中  
基于对日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状况的回顾,本文提出在贸易摩擦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利用贸易摩擦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借鉴日本贸易谈判应对经验,抵制贸易摩擦给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更多地运用世贸组织等多边贸易摩擦解决机制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春香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力量。论文在对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形成基础与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美国硅谷经验,发展中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伊馨  蔡秀玲  
美日贸易摩擦对日本经济影响深远,日本政府应对美日贸易摩擦的措施包括采取自主出口限制措施、利用规则导向型的多边机制、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及加快规制改革等。上述措施客观上推动了日本国内规制改革、加速其产业升级与过剩产能处置。目前的美中贸易摩擦与美日贸易摩擦有较多相似之处,中国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利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拓展经贸市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铁柱  汤静波  
中关村是中国最有希望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的兴起在于其人才的优势、政府的市场需求、产业群体和现代文化 ,中关村走的是一条创新推进型的发展道路。而上海的高科技产业可能需要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来拉动 ,是需求推进型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秋斌  
通过从产业规模、产业投入、产业外向度、产业集聚、产业投资等方面对闽台高科技产业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闽台高科技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闽台要进一步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共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雪佳  
从美国发动经贸摩擦的动机看,中美经贸摩擦与日美经贸摩擦有相似之处,但有重要差别。日美经贸摩擦基本停留在美国缓解巨额贸易逆差和推动日本进行公平贸易结构性改革的层次,而中美经贸摩擦已经上升到美国对我国经济崛起特别是高科技发展进行战略遏制和意识形态对抗的层次。中美经贸摩擦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但其对我国的影响也将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我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顺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博格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春明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发展迅猛,中美贸易额持续增加,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 853.4亿美元,目前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厚双  
面对美日贸易摩擦,日本除了重视对美谈判、调整对外经贸战略以外,还十分重视对美国政界、企业界及公众的公关工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防卫性与进攻性的公关工作,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经验值得认真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春明  
日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具体涵义即指在双方的贸易关系中,由于日方贸易顺差的扩大和美方贸易逆差的增加而导致的贸易冲突和争执。战后至6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曾出现巨额的顺差,几乎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比如1946年,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和进口分别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7.4%和74.8%。但是,从60年代中期起,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开始出现逆差,而且是每况愈下,相反,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增加。1965年,日本方面的顺差仅为4.4亿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海燕  
2000年以来,中日蔬菜贸易摩擦不断。本文在概述中日蔬菜贸易摩擦过程的基础上,从成因、依据、福利和应对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我国应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及时跟踪产品的有关信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蔬菜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竞争秩序、不断强化主体意识,逐步提高企业应诉能力等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