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3)
- 2023(7357)
- 2022(5527)
- 2021(5048)
- 2020(4031)
- 2019(9077)
- 2018(9236)
- 2017(18593)
- 2016(10362)
- 2015(11552)
- 2014(11807)
- 2013(11401)
- 2012(10431)
- 2011(9511)
- 2010(9680)
- 2009(9162)
- 2008(9172)
- 2007(8183)
- 2006(7542)
- 2005(7135)
- 学科
- 济(41591)
- 经济(41532)
- 管理(28762)
- 业(27902)
- 企(21954)
- 企业(21954)
- 方法(15196)
- 农(14301)
- 数学(13408)
- 中国(13357)
- 数学方法(13219)
- 财(11017)
- 业经(10504)
- 贸(9648)
- 贸易(9643)
- 易(9446)
- 策(9421)
- 农业(9008)
- 制(8875)
- 地方(8436)
- 银(7642)
- 银行(7637)
- 融(7377)
- 金融(7377)
- 行(7343)
- 发(6712)
- 及其(6685)
- 学(6587)
- 务(6356)
- 财务(6329)
- 机构
- 学院(145145)
- 大学(144782)
- 济(63940)
- 经济(62536)
- 管理(54375)
- 研究(51870)
- 理学(45468)
- 理学院(45034)
- 管理学(44283)
- 管理学院(44004)
- 中国(41404)
- 财(31758)
- 京(30491)
- 科学(28044)
- 所(26161)
- 财经(24028)
- 中心(23682)
- 江(23512)
- 研究所(23135)
- 经(21776)
- 农(21676)
- 范(20274)
- 师范(20139)
- 经济学(19859)
- 北京(19834)
- 院(18527)
- 州(18472)
- 业大(17876)
- 经济学院(17819)
- 财经大学(17582)
- 基金
- 项目(88329)
- 科学(70117)
- 研究(68909)
- 基金(63777)
- 家(53958)
- 国家(53479)
- 科学基金(45975)
- 社会(44009)
- 社会科(41744)
- 社会科学(41733)
- 省(33561)
- 教育(32052)
- 基金项目(31825)
- 编号(29315)
- 划(28478)
- 自然(27699)
- 自然科(27067)
- 自然科学(27060)
- 资助(26946)
- 自然科学基金(26598)
- 成果(25696)
- 课题(20747)
- 部(20167)
- 重点(19721)
- 发(19637)
- 性(18405)
- 国家社会(18002)
- 创(17735)
- 教育部(17653)
- 项目编号(17612)
共检索到235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从经济环境到政策效应,美元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取向对宏观经济和微观金融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元强势货币政策的实施已经使美国经济、美国财富、美元效应等得到极大提升与增强,经济收益和金融效果十分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近几年,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定货币政策相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日,财政部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将择时逐渐淡化。这种淡化是国家财政收支保持长期相对平衡的客观反映,它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和力度,特别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会提出强化的要求。首先,淡化财政政策与强化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有内在关联性。财政政策通过收支预算及执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ROGERS John
“去美元化”逐渐成为当前世界的重要现象。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元的主导地位,有助于理解“去美元化”现象,进而认识并应对其可能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讨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近收紧政策的背景以及未来几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前景,分析了美元主导地位的构成,进而讨论了全球“去美元化”的前景。本文为ROGERS John教授2023年6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西部国际金融峰会上的演讲,本刊编译此文,以飨读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托马斯·巴林诺 亚当·贝内特 爱杜尔多·博伦茨坦 康以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菊秋 龚秀国
本文密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美元汇率战略调整的具体实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2009年以来美元汇率战略对我国央行货币供应量的国际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元战略性贬值对我国央行外汇资产与外汇占款具有十分显著的、反方向的作用效果,人民币汇率也有非常显著但同方向的作用效果。文章最后建议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万阳
本文建立引入供给因素的我国对欧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研究欧债危机下我国对欧元区15个成员国出口、进口、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欧债危机通过需求、供给、汇率三条渠道对我国对欧贸易造成负面影响,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国别差异。因此,应避免对欧债危机反应过度,不应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和频繁地降息;应密切关注欧债危机的传染效应并制定相应预案,不能坐等欧债危机升级时仓促推出有深远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到未雨绸缪;制定针对困难外贸企业的应对欧债危机政策措施;有效利用欧债危机的国别差异调整我国对欧贸易结构,将欧债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宇
2007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下调联邦基准利率50个基点,美联储此次降息是应对次级债危机的救急之举,还是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开始?此次降息是否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拐点?该文通过分析认为目前还很难说此次降息是否是美国货币政策的拐点。由于不确定因素空前增加,短期内,以下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一是美联储继续降低美元利率;二是维持4.75%的利率水平不变;三是停止降息、再次加息。相比之下,第一种情况的概率较大。
关键词:
联邦基准利率 降息 货币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任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同时发挥效力不足,搭配模式不完善,限制了其作用空间。后危机时代,切实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效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圣路易斯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总体上大于财政政策。为此,要推进体制市场化,完善政策效应传导机制;要政策配合多元化,发挥政策综合效应;要加快工具新型化,促进政策手段协调;要使合作领域重点化,重视特定领域配合。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作用空间 组合效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欢丽 李石凯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可明确区分为超宽松与常态化两个阶段,虽然常态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但受到来自政府、市场以及经济的压力,美联储准备停止加息和缩表,结束货币政策常态化进程。显然,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化是支撑新一轮强势美元周期的货币性原因,以停止加息和缩表为特征的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意味着强势美元周期无法得到政策支撑,加上"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元成为低信用、高风险资产,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不断升级,会进一步打压美元汇率,未来美元有可能长期弱势。建议采取相关措施弱化弱势美元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而强化其带来的发展契机,维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旺春 李光明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货币需求 金融经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向荣 梁红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到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了6.5倍。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2.4%。坊间甚至戏言,中国一度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向荣 梁红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到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了6.5倍。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2.4%。坊间甚至戏言,中国一度是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汇率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