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6)
2023(11214)
2022(9655)
2021(8889)
2020(7756)
2019(17555)
2018(17189)
2017(32998)
2016(18784)
2015(20799)
2014(21116)
2013(21122)
2012(20036)
2011(18450)
2010(18528)
2009(17057)
2008(17515)
2007(15982)
2006(13719)
2005(12407)
作者
(60197)
(50767)
(50580)
(48291)
(32221)
(24738)
(22989)
(19758)
(18875)
(18161)
(17564)
(17301)
(16674)
(16220)
(16172)
(15782)
(15765)
(15084)
(14884)
(14755)
(12959)
(12803)
(12485)
(11538)
(11532)
(11415)
(11338)
(11205)
(10464)
(10428)
学科
(80582)
经济(80507)
管理(46363)
(45650)
方法(37773)
(35742)
企业(35742)
数学(32523)
数学方法(32157)
(22082)
(21284)
(19487)
地方(18995)
中国(18740)
业经(15691)
农业(14400)
(14165)
(13608)
贸易(13606)
(13104)
(12288)
财务(12266)
财务管理(12237)
理论(12196)
(12072)
(11724)
金融(11720)
(11713)
企业财务(11676)
银行(11640)
机构
大学(283015)
学院(281863)
(107624)
经济(105190)
研究(103561)
管理(99311)
理学(86000)
理学院(84736)
管理学(82738)
管理学院(82204)
中国(74938)
科学(71494)
(61222)
(60454)
(56495)
研究所(52284)
(49333)
业大(48793)
农业(48294)
中心(46347)
(43819)
(40438)
财经(39937)
师范(39870)
北京(38282)
(37057)
(36225)
(34461)
经济学(33629)
(32646)
基金
项目(193484)
科学(150313)
基金(140273)
研究(130323)
(127335)
国家(126389)
科学基金(104728)
社会(81103)
社会科(76868)
社会科学(76844)
(76276)
基金项目(74848)
自然(71542)
自然科(69813)
自然科学(69783)
自然科学基金(68563)
(65788)
教育(59828)
资助(58773)
编号(50207)
重点(45749)
(42941)
(42010)
成果(40996)
计划(39455)
(38630)
科研(38422)
创新(36421)
课题(36253)
科技(35190)
期刊
(115901)
经济(115901)
研究(75227)
学报(58165)
(53542)
科学(50561)
中国(49257)
大学(41372)
学学(39659)
(37486)
农业(36349)
管理(32156)
教育(24948)
(21837)
金融(21837)
技术(21085)
(19727)
财经(19572)
业经(18768)
经济研究(18339)
(16812)
(16595)
问题(16098)
业大(15488)
资源(14948)
科技(13568)
统计(13423)
技术经济(13068)
农业大学(12590)
林业(12555)
共检索到403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洲瑞  孙藤芹  汪文俊  刘福利  曹原  梁启迪  孙昕  孙修涛  王飞久  
2016年11月~2017年3月对山东日照阜鑫渔港紫菜(Pyropia sp.)养殖海域开展调查,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调查海区中无机氮(DIN)、磷酸盐(PO_4~(3–)-P)及硅酸盐(SiO_3~(2–)-Si)浓度均表现为自近岸海区到外海区逐渐降低的趋势;硝酸盐、SiO_3~(2–)-Si、PO_4~(3–)-P、DIN和溶解有机氮(DON)等营养盐的浓度均因月份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调查海区营养水平总体为中营养型,浮游植物丰度为(0.049~3.031)×10~4 cells/L,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控于SiO_3~(2–)-Si和PO_4~(3–)-P的几率较大;该海区共检出硅藻门27属37种,甲藻门7属8种,金藻门1属1种,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角毛藻(Chaetoceros sp.)、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等;盐度的大幅降低和丰富的营养盐、氨氮(NH_(4+)~(-N))和PO_4~(3–)-P浓度的显著变化可能分别是导致1、3月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调查海区NH_(4+)~(-N)浓度和DIN/P值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非紫菜养殖区的负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而养殖区的负相关程度不显著,表明条斑紫菜(Pyropiayezoensis)养殖可能有利于降低该海域的NH_(4+)~(-N)水平和DIN/P值、提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及物种多样性,从而有利于防止赤潮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环境保护、赤潮防治以及水产养殖活动的开展等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龙龙  平仙隐  李磊  沈盎绿  
铜围网养殖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水产养殖模式,为了探究铜围网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对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以及营养盐进行了周年调查。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39属80种,硅藻68种,甲藻12种,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量(51种)低于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70种),浮游植物优势种18种,其中上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14种,下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15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8.40×10~5个·m~(-3),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年均丰度(1.25×10~6个·m~(-3))高于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4.30×10~5个·m~(-3)),但两者相差不显著(P>0.05);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四季平均单纯度指数(C)、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0.41、2.05、0.56、0.75,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四季平均单纯度指数(C)、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0.40、2.03、0.55、0.78和0.41、2.08、0.57、0.73,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各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秋季和冬季水质状况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通过对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比较,说明铜围网养殖对所在海域环境污染有加重趋势,但与传统网箱养殖相比,铜围网养殖是一种可持续、且更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易上  刘强  程传东  杨铭玉  孟庆超  赵淑江  
【目的】为了解舟山东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2月至10月进行连续四个季节的综合调查,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0属142种,其中硅藻47属104种,甲藻12属27种,隐藻4属4种,金藻和蓝藻2属2种,绿藻、黄藻和裸藻各1属1种。硅藻和甲藻是该海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共20种。浮游植物全年平均丰度为0. 46×103cells/L,总体上夏冬季丰度明显高于春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 07;丰富度指数平均为4. 59;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 65;三者的变化趋势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结论】RDA分析表明该区浮游植物分布与水温、盐度、溶解氧和营养盐紧密相关;此外,可能还受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谞  潘保柱  赵耿楠  朱朋辉  王昊  李荣辉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最敏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浮游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对反映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探究长江源区水环境特性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于2018年3月份与10月份对长江源区10个典型河段的水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10月份各调查河段流速、浊度、水温及电导率等水环境参数均比3月份高;同一月份中,楚玛尔河的浊度、盐度、电导率等水环境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余河段;两个月份各调查河段的pH、溶解氧以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差异不显著。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28属58种,其中以硅藻、绿藻和蓝藻物种数占优,分别占总数的79.3%、10.4%和8.6%。调查期间,长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在6.06×10~4~39.90×10~4 cells·L~(-1)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1)。浮游植物优势种有美丽颤藻(Oscillatoria formosa)、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等。两个月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06和3.1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为1.17和1.52,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值为0.90和0.82。结合水体营养盐指标、浮游植物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水质评价,长江源区水质总体呈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状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芯  印江平  唐洪玉  郑永华  
为了解乌杨调节坝正式运行初期汉丰湖水体情况,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对汉丰湖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8属114种,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最多,分别占39.47%和38.60%。尖针杆藻、梅尼小环藻和啮蚀隐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8.64×10~5 ind./L;平均生物量为2.03 mg/L;其中,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2016年12月最小,2017年2—8月不断增大,10月份有所下降;四个采样点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各采样点浮游植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_(Ma))为1.69~5.23;Shannon-Wiener指数(H’e)为1.12~2.75;Pielou均匀性指数(J_e)为0.45~0.96。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7~31.5℃、1.54~4.92 mg/L、0.01~0.18 mg/L、0.20~1.11mg/L、0.10~0.81 mg/L。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汉丰湖浮游植物与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亚硝态氮和氨氮呈正相关,与透明度呈负相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超  章守宇  
根据枸杞岛海域全年调查中9月份尖刺菱形藻爆发式繁殖的情况,环岛4种生境中设置7个站点对浮游植物进行群落结构分析。9月枸杞岛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很大,在7.6×106~37.2×106/m3之间,尖刺菱形藻占总丰度的71.6%,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在沙滩生境中,中肋骨条藻为次优势种之一,在其他生境类型的站点中生物量不多。结合环境因子,构建物种—环境因子矩阵,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倾角,叶绿素,溶解氧,盐度,光量子,温度为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P<0.01)。中肋骨条藻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水域大量存在。结合全年的群落物种和环境数据,得出尖刺菱形藻的生长繁殖主要受温度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玉龙  刘潇  沙婧婧  徐东会  王泰森  刘旭东  
基于2016年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数据,研究了山东荣成近岸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同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讨论了环境因子对荣成近岸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4个季度共发现浮游植物66种,分隶于硅藻、甲藻及金藻3个植物门、29个属;浮游植物优势种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alis)、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及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春季日本星杆藻在荣成湾大量出现使其成为优势种。4个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化范围为(16.9~251.7)×10~4cells/m~3,平均为119.3×10~4 cells/m~3,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全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和优势度指数(D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0~2.13、0.40~0.60、0.58~0.79和0.70~0.84,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但均处在较好水平;CCA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溶解氧(DO)、硅酸盐(SiO_3~)2–)-Si)、铵盐(NH_4~+)、温度和pH等环境因子为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除了季节影响因素以外,当地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可能是导致目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育红  吕振波  房燕  杨艳艳  张焕君  马元庆  李凡  徐炳庆  
微型浮游植物(粒径2-20μm,这里把范围扩至2-50μm)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海洋环境的稳定性。其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利用计算相关性指数的方法研究了H'与多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27℃温度范围内,H'与水中营养盐结构尤其是NO-3-N/NH+4-N比值相关性显著。2006-2007年对威海沿岸6个海湾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中发现,当水温>16℃(16-27℃)时,H'与NO-3-N/NH+4-N值呈显著负相关:2006年7月相关性指数R=-0.526(n=14);2007年10月相关性指数R=-0.575(n=19)。当水温<12℃(5-12℃)时,H'...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婧  杨菲  吴淑贤  刘喜方  贾沁贤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爱菊  朱俊杰  蒋文枰  王中华  
通过对某一套养有青鱼、鲢和草鱼的2.4 hm2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2011-2012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中绿藻44.07%,其次是硅藻(16.95%);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绿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硅藻种类数在冬季和春季最多,而蓝藻种类数在夏秋季最多,隐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秋季>春季>夏季>冬季。4月份密度最大,达21.12×106cells/L,其次是11月份,达到13.68×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恢碧  李谷  陶玲  姚延丹  赵巧玲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均以盘星藻、直链藻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高,Jaccard指数在71.2%~83.3%之间变化,生物量在35.3~51.4mg/L之间变动。但在养殖中后期(7~10月),两者差异明显:(1)优势藻类不同,循环塘以小环藻、衣藻、隐藻和裸藻等占优势,而对照塘则以微囊藻、席藻等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低,Jaccard指数在40.3%~62.1%之间变化;(2)两者浮游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凡   汪振华   章守宇   林军   钟威   李晶晶   毛嘉烜  
于2023年9月对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区内外共6个站点的浮游植物进行了昼夜连续采样,采用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及多元统计方法对养殖区内外浮游植物群落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区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158种(区内为103种,区外为98种),其中硅藻门104种,占比65.82%,甲藻门30种,占比18.99%,其余门类占15.19%;区内白昼采集浮游植物94种,夜晚103种;对应区外为93种和98种。养殖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为9种,区外12种,其中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为区内外全天优势种。养殖区内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白昼(1.77×10~(7)±2.5×10~(6))cells/L,夜晚(1.64×10~(7)±2.31×10~(6))cells/L,对应区外分别为(1.87×10~(7)±3.36×10~(6))cells/L和(1.75×10~(7)±2.72×10~(6))cells/L。区内丰度变化呈多峰型,峰值出现在潮水涨、退至4和涨平时分;区外丰度变化呈单峰型,且与潮汐变化紧密相关,峰值仅出现在涨平时分。nMDS分析显示养殖区内浮游植物群落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而区外浮游植物群落存在显著昼夜差异(P<0.05),且与潮汐变化极显著相关(P<0.01)。温度、溶解氧和盐度与区内外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皆显著相关(P<0.05),浮游植物的种类数与磷酸盐和硝酸盐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丰度与氨氮和硅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大规模筏式养殖对局部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在赤潮生物聚集的阶段可呈现更为积极的结果。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苏家齐  朱长波  李俊伟  李婷  陈素文  颉晓勇  张博  
流沙湾是中国海水珍珠"南珠"的主产区和广东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为评估湾内养殖活动的环境效应,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和海水理化因子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171种,包括硅藻门43属122种、甲藻门10属44种、蓝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和裸藻门1属1种。流沙湾内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5~79.04)×10~4个/L,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夏季丰度远大于其他三季,内湾和外湾差异不显著。春季须状角毛藻(Chaetoceros crinitus)、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和明壁圆筛藻(Coscinodiscus debilis)为主要优势种,夏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拟弯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冬季主要优势种为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uswailesii)、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岛脆杆藻(Fragilaria islandica)。其中,奇异棍形藻为春、秋、冬季的优势种,红海束毛藻为春、夏、秋季的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流沙湾浮游植物优势种在春季与水温和氨氮密切相关,夏季受透明度显著影响,而在秋、冬季受亚硝酸氮含量影响显著。流沙湾不同养殖区的浮游植物多态性和丰度有明显季节差异。与2012年相比,流沙湾外湾的养殖覆盖率提高了近50%,内湾的珍珠贝养殖减少了近90%,养殖品种、规模和分布格局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流沙湾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正是对其变化的一种响应。夏季鱼类网箱养殖提高了水域营养盐水平并降低了浮游植物多样性。大规模的扇贝养殖则导致了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丰度的降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兴  高亚平  杜美荣  姜娓娓  李凤雪  董世鹏  李文豪  孟珊  王军威  张义涛  蒋增杰  
为了解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8年1月(冬季)对桑沟湾水域21个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该湾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1属51种,其中硅藻类24属43种,甲藻3属4种,绿藻2属2种,金藻2种,蓝藻1种。按照季节划分,春季22种,夏季20种,秋季23种,冬季20种。优势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硅藻是绝对优势种,其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e)为全年优势种,数量百分比在18.6%~84.9%之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在0.16×10~(3)个/L~ 12.20×10~(3)个/L之间,季节上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范围为0.69~1.35,物种均匀度指数J (Pielou)范围为0.42~0.70。磷酸盐是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营养盐。研究结果揭示了桑沟湾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雪  徐晓甫  戴媛媛  王宏  房恩军  侯纯强  高燕  郭彪  陈卫  
2016年5月、7月和11月分别对天津近岸海域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投放的人工鱼礁区及非人工鱼礁区(对照区)进行3个航次的调查,每个区域设置3个站位,共计12个站位。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8属58种,其中,硅藻门19属44种,甲藻门9属14种。物种以硅藻为主,占总物种的75.9%,其次为甲藻,占总物种的24.1%。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门的圆筛藻属和角毛藻属为主,主要有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星脐圆筛藻(C. asteromphalus)、格氏圆筛藻(C.granii)、虹彩圆筛藻(C.oculusiridis)、圆筛藻(Coscinodiscusspp.)、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劳氏角毛藻(Ch. lorenzianus)、旋链角毛藻(Ch. curvise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几内亚藻(Guianardia delicatula)、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翼鼻状藻印度变型(Proboscia alata f. indica)和夜光藻(Noctil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11月、7月和5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94.79×10~4、39.53×10~4和21.5×10~4 cell/m~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11月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5月和7月高。从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对比来看,5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礁区外显著高于鱼礁区,7月和11月2014年鱼礁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鱼礁区和礁区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礁区外和2012年鱼礁区低于2010年和2014年鱼礁区,礁区外最低。研究表明,人工鱼礁的构建对于提高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不是一直增高,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