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1)
- 2023(6062)
- 2022(5102)
- 2021(4420)
- 2020(3448)
- 2019(7851)
- 2018(7604)
- 2017(13721)
- 2016(7691)
- 2015(8542)
- 2014(8610)
- 2013(8729)
- 2012(8750)
- 2011(8208)
- 2010(8538)
- 2009(7681)
- 2008(7595)
- 2007(6991)
- 2006(6439)
- 2005(6218)
- 学科
- 济(37560)
- 经济(37525)
- 业(17131)
- 地方(16266)
- 管理(16194)
- 中国(14860)
- 农(12083)
- 企(11184)
- 企业(11184)
- 业经(9867)
- 地方经济(9394)
- 发(8769)
- 学(8617)
- 农业(8535)
- 融(7904)
- 金融(7903)
- 制(7740)
- 教育(7601)
- 银(7529)
- 银行(7498)
- 行(7396)
- 方法(7370)
- 发展(6581)
- 展(6562)
- 环境(6553)
- 贸(6317)
- 贸易(6307)
- 易(5998)
- 技术(5918)
- 数学(5908)
- 机构
- 大学(113779)
- 学院(113776)
- 研究(51249)
- 济(46202)
- 经济(44922)
- 中国(36403)
- 管理(36366)
- 科学(31037)
- 理学(29376)
- 理学院(28909)
- 管理学(28388)
- 管理学院(28161)
- 所(27376)
- 京(26429)
- 研究所(24631)
- 农(24254)
- 中心(21407)
- 财(20474)
- 江(20349)
- 院(19089)
- 农业(18826)
- 范(18515)
- 师范(18251)
- 省(17628)
- 北京(17565)
- 业大(17058)
- 州(16382)
- 财经(14949)
- 科学院(14700)
- 师范大学(14526)
- 基金
- 项目(69599)
- 科学(53400)
- 研究(52828)
- 基金(46490)
- 家(41139)
- 国家(40695)
- 科学基金(33085)
- 社会(31579)
- 社会科(29863)
- 社会科学(29860)
- 省(29606)
- 划(24718)
- 教育(24053)
- 基金项目(23544)
- 发(22559)
- 编号(21740)
- 自然(19824)
- 自然科(19317)
- 自然科学(19311)
- 资助(19080)
- 自然科学基金(18928)
- 成果(18492)
- 发展(18205)
- 展(17861)
- 课题(17533)
- 重点(16676)
- 创(14610)
- 部(14428)
- 年(13880)
- 创新(13680)
共检索到200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苑淑宾 朱爱意 江丽华 柴学军
用Wright’s-Giemsa混合染料对日本黄姑鱼外周血涂片以及头肾、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印片染色,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研究了日本黄姑鱼血细胞的发生发育模式。观察发现,在外周血涂片中,除红细胞外,还观察到多种白细胞,主要有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嗜碱性细胞没有被发现。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生主要在肾脏和头肾,其次是脾脏;粒细胞的发生主要在头肾和脾脏。红细胞的发育经历3个阶段:原红细胞、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阶段。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逐渐变小,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由大变小然后再变大。成熟红细胞除了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分为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顾曙余 赵璧影 杨家新
通过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血液涂片及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四种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实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暗纹东方鲀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做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血细胞的发育主要在头肾和体肾,肝脏印片未观察到原始造血细胞,提示肝脏可能不是暗纹东方鲀的造血器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金凤 刘小红 汪浩宇 刘小琴 王志坚
为探讨四川华鳊血细胞的组成类型及其血细胞发生过程,研究其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实验采用Wright-Giemsa染液对其外周血涂片以及血细胞发生相关的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的印片进行染色,观察并统计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数量组成。结果显示,四川华鳊的外周血液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是主要类群。白细胞有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类型,其中淋巴细胞占比最高,达65.79%±0.10%,为主要类群;其次是血栓细胞,占16.76%±0.07%;再次为嗜中性粒细胞,占13.92%±0.09%;单核细胞含量最少,仅有3.33%±0.01%。四川华鳊的血细胞发生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发育历程均可分为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中红细胞的幼稚阶段包括早、晚2个时期,而粒细胞的幼稚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各造血器官中,头肾和体肾是主要的血细胞发生场所,脾脏也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肝脏仅具有淋巴细胞的生成功能。幼稚阶段的各类血细胞会迁移至肝脏等器官进行发育和成熟。本研究为长江特有鱼类四川华鳊进一步开展在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实现其科学化人工养殖和健康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四川华鳊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长玲 曹伏君 刘楚吾 师尚丽
通过对大弹涂鱼血液、肾脏、脾脏组织涂片的观察 ,发现其肾脏、脾脏内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 3个阶段 ,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中有一成熟过程。着重描述了大弹涂鱼的红血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发生过程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涛 郭学兴
本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水平上观察了糜子(PanicummdiaceumL.)大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过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有左右对称型、直线型和交叉型等多种排列方式。大多数绒毡层细胞随着减数分裂结束而退化,少数为腺质绒毡层。糜子为直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线性排列的4个大孢子,珠孔端或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三个退化。不同的花药或同一花药不同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偶出现不同步。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迟于小孢子母细胞。
关键词:
糜子,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减数分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健 张志峰 邵明瑜
采用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初步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脑的发生和分化过程。成神经细胞起源于原肠胚期,至膜内无节幼体期位于幼体前端;脑神经节起始于无节幼体Ⅰ期(N1),1对;无节幼体Ⅲ期(N3)脑神经节前端愈合;状幼体Ⅰ期(Z1)分化出嗅脑和前中后脑,此时前脑和中脑前端两侧愈合;仔虾期脑的大部分已经愈合,但后脑仍分离。随发育脑体积增加,髓质占脑体积的比例增加。脑神经细胞在无节幼体Ⅵ期(N6)初步分化为2类:Ⅰ类神经细胞核着色浅,异染色质较少;Ⅱ类神经细胞着色深,核内异染色质较多。神经分泌细胞(NSC)在Ⅱ期(Z2)出现,胞体巨大,电镜下可见分泌颗粒;随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吴旭干 成永旭 于智勇 南天佐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健 杨丹 覃志彪 杜卫平 蒋步国 潘艳云
对40尾野生青石爬鱼兆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血细胞分类与发生研究。测得血浆的总蛋白为(48.35±3.60)g/L,白蛋白为(8.73±0.54)g/L,球蛋白为(39.63±3.10)g/L,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为(0.22±0.01),甘油三酯为(5.05±2.14)mmol/L,总胆固醇为(16.66±3.64)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为(1.01±0.43)mmol/L,葡萄糖为(5.27±2.43)mmol/L。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青石爬鱼兆血浆中总蛋白与球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较高,葡萄糖较低,具有活动量较大和冷水性鱼类的特点,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量。细胞学显示出其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玲玲 张晓芬 陈斌 孙艳 韩华丽 耿三省
为探究辣椒不育材料FS1030A的败育发生时期及方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技术对FS1030A与相应保持系FS1030B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FS1030A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前。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发生了2种异常变化:部分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径向过度伸长,后期生长为多层细胞,导致药室狭小,严重挤压小孢子母细胞致使其发育畸形,进而退化解体,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小孢子;部分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解体的绒毡层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残迹在药室中形成一条染色较深的带。绒毡层异化,中层不解体,不能为小孢子母细胞的进一步发育提供营养,从而造成花粉母细胞变形、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韩英 王琨 刘蔓 张澜澜 张贵学
观察和测定了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肝脏、脾脏、头肾和外周血液血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红细胞具有分裂的能力,外周血液是其进一步发育成熟的场所,其进一步发育成熟有核质非同步分裂(核分裂先于质分裂呈双核型)和核质哑铃型同步分裂两种形式。外周血液中未成熟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细胞比例分别为5.81%、4.14%、4.52%和3.38%,其4类未成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造血器官;外周血液中成熟红细胞为69.6%,与造血器官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细胞比例分别为6.60%、4.71%和1.24%,三类细胞比例明...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任建峰 刘志鸿 杨爱国 周丽青
分别对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 3种血细胞胞内酶 :碱性磷酸酶 (AL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 (PO)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并对血细胞酶反应阳性率作了统计。结果表明 ,3种扇贝血细胞ALP阳性率相差不大 ,海湾扇贝为 4 6 6 %,虾夷扇贝为 4 2 4 %,栉孔扇贝为 36 8%;3种扇贝血细胞POD阳性率相差较大 ,栉孔扇贝阳性率高达 5 0 2 %,海湾扇贝为 4 4 2 %,虾夷扇贝仅为 1 7 2 %。 3种扇贝血细胞PO孵育反应后 ,由于海湾扇贝、虾夷扇贝PO反应活性很低 ,瑞氏染液复染后 ,无法区分阴性、阳性细胞。实验中仅对栉孔扇贝PO阳性率进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寿海洋 马清温 刘頔 李凤兰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均正常;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组成,分别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的类型为腺质绒毡层,药壁形成方式为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大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土沉香的成熟花粉进行了观察,发现成熟花粉呈球形,表面为具钝三角形投影的基柱所组成。萌发孔小,边缘不清晰,不易被观察到。
关键词:
土沉香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勇 雷朝亮 宗良炳 钟昌珍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家蝇的血细胞,发现家蝇的血细胞主要有原血胞、浆血胞、珠(粒)血胞以及类绛(囊)血胞4种类型;不存在典型的珠血胞与粒血胞,只是另有一类血胞兼具二者的特点;家蝇的浆血胞具有极强的吞噬能力,类绛(囊)血胞也可能与其免疫作用有关。
关键词:
家蝇 血细胞 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杨宁 宋微波
2001年3-5月,青岛海区养殖海湾扇贝发生外套膜"糜烂病"并导致约50%亲贝死亡,主要表现为外套膜糜烂;严重者,约2/3的外套膜溃烂呈胶水状。电镜检测发现病贝体内感染有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本文报道了该病毒粒子的形态、发生及宿主细胞由此所产生的细胞病理学变化。成熟的病毒粒子近球形,直径150~180nm,具囊膜,在细胞核附近的溶酶体内发生和增殖。发生初期溶酶体内形成板层髓样结构,随后形成块状、泡状、絮状等多形态的病毒发生基质及具有正方形花样的蛋白质晶格结构。最后,大量的病毒粒子装配形成,填充在溶酶体内。该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消化盲囊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的胞质中。受感染的宿主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溶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春玲 赖钟雄
以龙眼“红核子”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对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同步化调控 ,并采用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培养基中 2 ,4-D质量浓度可以调控龙眼体胚的发育进程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一般是内起源 ,且起源于单细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