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0)
- 2023(9047)
- 2022(7511)
- 2021(6781)
- 2020(5342)
- 2019(12022)
- 2018(11681)
- 2017(21904)
- 2016(12064)
- 2015(13183)
- 2014(13218)
- 2013(13115)
- 2012(12651)
- 2011(11651)
- 2010(11861)
- 2009(10581)
- 2008(10549)
- 2007(9564)
- 2006(8568)
- 2005(8138)
- 学科
- 济(53015)
- 经济(52962)
- 业(29132)
- 管理(27280)
- 企(21061)
- 企业(21061)
- 中国(18396)
- 地方(18295)
- 农(15796)
- 方法(15431)
- 学(13201)
- 数学(12952)
- 数学方法(12811)
- 业经(12796)
- 农业(11033)
- 融(10746)
- 金融(10745)
- 银(10697)
- 银行(10667)
- 行(10462)
- 地方经济(10352)
- 财(10275)
- 发(9997)
- 制(9871)
- 贸(8964)
- 贸易(8953)
- 易(8571)
- 技术(8527)
- 环境(8388)
- 和(7648)
- 机构
- 学院(173316)
- 大学(171467)
- 研究(71981)
- 济(68659)
- 经济(67076)
- 管理(57562)
- 中国(53349)
- 理学(48075)
- 理学院(47340)
- 科学(46473)
- 管理学(46369)
- 管理学院(46038)
- 所(39310)
- 京(38530)
- 农(36414)
- 研究所(35856)
- 财(32325)
- 中心(31420)
- 农业(28541)
- 江(28472)
- 业大(27656)
- 院(26535)
- 范(26186)
- 师范(25830)
- 北京(24962)
- 财经(24744)
- 省(24430)
- 州(23087)
- 经(22460)
- 科学院(21868)
- 基金
- 项目(114333)
- 科学(88616)
- 研究(80726)
- 基金(80306)
- 家(72871)
- 国家(72200)
- 科学基金(59324)
- 社会(49928)
- 社会科(47286)
- 社会科学(47277)
- 省(46373)
- 基金项目(42036)
- 划(39514)
- 自然(38603)
- 自然科(37683)
- 自然科学(37672)
- 自然科学基金(36985)
- 教育(36090)
- 资助(32704)
- 编号(31339)
- 发(31213)
- 重点(27376)
- 成果(26220)
- 发展(24196)
- 部(24116)
- 课题(24038)
- 展(23754)
- 创(23598)
- 计划(22517)
- 创新(22159)
共检索到280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涛 张洁明 郭峰 柳凌
研究了出膜后第1~9 d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早期幼苗,在不同光强度下趋光性分布及视觉发育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8900 lux的强光条件下,日本鳗鲡早期幼苗随着发育,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到9 d时,占存活幼苗52.2%的幼苗都集中在最暗的110 lux区域;而在2300 lux的弱光条件下,表现出趋弱光性。到9 d时,占存活幼苗44.6%的幼苗都集中在25 lux区域。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发现,日本鳗鲡幼苗的视网膜发育首先出现的是外界膜和内界膜,最后出现的是外丛层。幼苗的整个视网膜结构到9 d时,发育为9亚层结构。视网膜中最发达的是外核层,由3种细胞构成。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柳凌 张洁明 郭峰 张涛
在多年对日本鳗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对胚胎和早期仔鱼的活体观察、计算机图文分析以及组织切片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鳗鲡胚胎及孵化后19d前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3±0.5)℃条件下,日本鳗鲡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需约38h30min,总积温为885.50℃·h。其特征与一般硬骨鱼类胚胎发育基本相同,鳗鲡胚胎发育可分为14期,为典型的盘状卵裂,原肠作用通过细胞的下包和内卷完成。但日本鳗鲡早期仔鱼与一般硬骨鱼类的仔鱼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无色透明的血细胞和S形心管;开放型的口腔,发达且不能闭合的上下颌和3对颌齿;孵化后3~9d在身体两侧出现由神经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发达的感觉丘...
关键词:
日本鳗鲡 胚胎 仔鱼 发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倩 刘利平 陈文银 吴嘉敏
研究了不同Na+和K+含量以及Na+/K+值(R值)的人工海水对鳗鲡受精卵孵化率、仔鱼畸形率及存活时间的影响。实验共分3组:(1)保持Na+含量正常,改变K+含量;(2)保持K+含量正常,改变Na+含量;(3)稳定Na+/K+=28,调整Na+、K+含量。结果发现:当保持Na+浓度稳定,K+浓度为538 mg/L时,鳗鲡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44.0%),畸形率最低(23.8%),仔鱼的存活时间最长;当Na+/K+=28、Na+和K+的绝对含量分别为8 400、300 mg/L时,孵化率最高。较高的Na+(19 500 mg/L)、K+浓度(1 076 mg/L)将会导致鳗鲡受精卵孵化率降低,但...
关键词:
鳗鲡 人工海水 Na+ K+ 孵化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柳凌 郭峰 张洁明 鲁大椿 张涛
对产卵前的雌鳗注射了不同剂量的甲状腺素(T4),然后利用放射性免疫法(RIA)测定了雌鳗血清、卵、胚胎及幼苗各发育时间段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注射外源T424h后,随着雌鳗血清中的T4含量达到峰值,T3含量也达到了峰值。说明日本鳗鲡体内存在5’-单脱碘酶。与此同时,随着血清中T3和T4含量达到峰值,卵中的T3和T4含量也达到了峰值,进而证明母体中的T3和T4能够转入鳗鲡幼苗。进一步调整T4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后发现,在21℃水温条件下,T4的剂量为10~15mg·(500g)-1时,注射催产针前12h注射的效果最好。用该方法注射T4后,幼苗各发育时间段的存活...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甲状腺激素 血清 卵 幼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唐文乔 李辉华 谢正丽 刘东 刘至治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利红 张为民 林浩然
采用间隔 15d多次埋植雄激素雄烯二酮 (4 androstene 3 ,17 dine ,ADSD)或甲基睾酮 (17α methyl testosterone ,MT)诱导雌性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性腺发育成熟 ;并着重研究埋植雄激素后 ,雌鳗血清中促性腺激素 (GtH)及脑和垂体中哺乳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mGnRH)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次或多次埋植ADSD后 ,1~ 5d的血清GtH含量上升 ,然后下降 ;并且 ,血清GtH含量上升的幅度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对于MT处理组 ,只在埋植 7次后第 15天测得血清G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仍显著低于ADS...
关键词:
日本鳗鲡 性腺发育 雄性激素 反馈调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洁明 柳凌 郭峰 张涛
从人工诱导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性腺成熟的角度,采用对亲鳗群体外形和解剖观察,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的方法,对日本鳗鲡从下海鳗到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日本鳗鲡精巢发育仍可分为5个时相,即精原细胞前增殖期(Ⅰ);精原细胞后增殖期(Ⅱ),精母细胞生长期(Ⅲ),精子出现期(Ⅳ)和精子成熟期(Ⅴ)。除日本鳗鲡下海鳗的精巢有73.3%的个体处在第Ⅰ时相外,其整个精巢的发育过程和细胞学特征与以前的研究无太大差异。在下海鳗群体中未观察到第Ⅰ时相的卵巢。因此,人工诱导日本鳗鲡的卵巢发育只有卵母细胞单层滤泡期(Ⅱ);脂肪泡出现期(Ⅲ);卵黄充满期(Ⅳ)...
关键词:
日本鳗鲡 人工诱导 性腺发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虎 贲成恺 吉红九 于雯雯 袁健美 胡海生 汤晓鸿 高继先
根据20122016年1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的捕获数量和渔获规格,研究了江苏海域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苗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6年,江苏海域鳗苗主汛期为24月,各区域监测船在主汛期的24月捕捞数量占该年总捕捞数量的比例为61.96%100.00%,平均为88.18%。东台、如东、启东三地鳗苗逐旬捕捞量分布形态5年均呈单峰型,而海门除2015年和2016年呈双峰型外,其余3年均为单峰型。单网月捕获数量均值最高的年份为2014年,最高的区域为海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段金荣 徐东坡 张敏莹 施炜纲
根据在长江口东旺沙、横沙、铜沙、南汇和奉贤等水域(121°45'-121°58'E、30°48'-31°36'N)的专项调查数据,对1997-2008年长江口鳗苗监测期渔获规格和捕捞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估算。长江口鳗苗主汛期为2月至3月,捕捞量占各年总捕捞量的比例为64.53%~94.10%,平均为79.32%。各年苗汛高峰最早出现于2月3日,最晚出现于3月15日,捕捞量分布形态主要有单峰型和双峰型,其中1999年、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为双峰型,两峰间隔平均为36d。鳗苗平均全长和体重分别为(54.9±3.4)mm和(92±18)mg,全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利平 刘登攀 蒲金成 杜力 陈桃英 陈文银 郑春静 吴雄飞 吴嘉敏
在连续多年日本鳗鲡人工繁殖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饵料对日本鳗鲡仔鱼存活率的影响,并记录了仔鱼的运动特征和摄食行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不投饵)相比,投喂以鲨鱼卵、磷虾提取液为基础的饵料和以鲨鱼卵、海蜇匀浆液为基础的饵料以及微绿球藻液均提高了日本鳗鲡仔鱼的存活率,仔鱼发育至柳叶鳗前期阶段;而投喂以鲨鱼卵、卤虫匀浆液为基础的饵料和以卤虫匀浆液、磷虾提取液为基础的饵料,以及轮虫、海带+龙须菜匀浆液或海蜇以及发酵鲨鱼肉,均降低日本鳗鲡仔鱼的存活率。实验同时还研究了日本鳗鲡仔鱼的主动摄食行为,摄食时仔鱼先用吻端反
关键词:
日本鳗鲡 仔鱼 开口饵料 摄食行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赖晓健 陈仕玺 赖国银 陈芸 陈锦民 李忠琴 王艺磊
在水温(21±1)℃下,给体重(592.5±52.5) 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雌亲鱼投喂每千克体重含0.034 g淫羊藿和0.034 g菟丝子浸膏的饲料90 d,对照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研究淫羊藿和菟丝子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淫羊藿和菟丝子的雌鱼卵巢大部分卵母细胞属第Ⅱ时相,性腺指数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油滴明显增多,部分卵母细胞胞质已充满油滴,核仁变小增多;血清雌二醇(E2)和11-酮基睾酮(11-KT)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11-KT含量约为对照组的4倍;肝脏卵黄蛋白原基因vtg表达量升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卵巢cyp19a1仅微量表达,肝脏未检测到erα和erβ的表达;实验组肌肉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主要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亲鱼培育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淫羊藿和菟丝子促进了日本鳗鲡卵母细胞油滴和肝脏卵黄蛋白原增加,提高了肌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为卵黄生成和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幼竹 方琼珊 宋海霞 王涵生 方永强
为证明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生活史最后一步—产后鳗的命运,本研究模拟产后的日本鳗鲡继续在海水中养殖,观察其存活率及繁育情况。结果表明,产后鳗在海水中停食约18d后,体能得到恢复,部分亲鱼开始出现摄食,1个月左右全部恢复摄食,经244d养殖,雌、雄鳗体质量增加,存活率达94.6%。随后,给产后鳗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匀浆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激发其退化的性腺(卵巢和精巢)重新发育(与当年银鳗作对照)。通过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产后鳗和对照鳗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及其差异,发现产后鳗起初性腺发育比当年银鳗差,但经多次注射激素后,产后鳗性腺成熟与当年银鳗同步,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闯 张文辉 吴敏 马莉薇 周建云 薛瑶芹
为了阐明生境差异对栓皮栎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在秦岭南坡(商州林区),秦岭北坡高、中、低海拔地区(太白山和楼观台林区),以及黄土高原(黄龙林区)设置样地,对1~ 4年生栓皮栎幼苗根系的形态和干质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区域的根系发育特点及其与生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由南向北和海拔由低到高,幼苗生长减缓,根系形态指标和干质重下降;在秦岭南坡,栓皮栎幼苗直径≤0.5 mm侧根数量、表面积和长度最大,而在秦岭北坡低海拔地区幼苗>1 mm的侧根数量和表面积最大;在秦岭北坡高海拔地区,栓皮栎幼苗侧根数量、表面积、长度和干质量均较小,而比根长最大;在黄土高原,幼苗主根和侧根的各项特征较小。通过P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磊 李响 柳峰松 刘利平
为评估不同激素诱导花鳗鲡卵巢发育的效果并探究促性腺激素在花鳗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后花鳗鲡性体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雌鱼脑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基因Gt Hα(促性腺激素亚基),LHβ(促黄体生成素亚基)及FSHβ(卵泡刺激素亚基)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鲤脑垂体萃取液(CPE)与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组合能够有效促使雌性花鳗鲡性腺发育成熟,GSI平均达22.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单独注射雄烯二酮(ADSD)和注射ADSD、CPE、h CG混合制剂诱导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