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6)
2023(2790)
2022(2203)
2021(2374)
2020(1784)
2019(4280)
2018(4229)
2017(5931)
2016(4850)
2015(5651)
2014(5779)
2013(4700)
2012(4357)
2011(4173)
2010(4404)
2009(3530)
2008(3240)
2007(3113)
2006(2728)
2005(2664)
作者
(10045)
(8293)
(8281)
(7968)
(5217)
(4038)
(3954)
(3432)
(3197)
(3086)
(2876)
(2863)
(2817)
(2703)
(2698)
(2558)
(2554)
(2544)
(2527)
(2388)
(2330)
(2277)
(2091)
(1968)
(1958)
(1935)
(1839)
(1806)
(1749)
(1709)
学科
教育(19213)
中国(9789)
理论(6348)
教学(6337)
(4662)
经济(4661)
(4505)
管理(4324)
学校(3618)
(3600)
高等(3504)
发展(3398)
思想(3379)
(3276)
(3269)
政治(3242)
改革(3219)
学法(3178)
教学法(3178)
思想政治(3115)
政治教育(3115)
治教(3115)
德育(3092)
研究(3090)
学理(2832)
学理论(2832)
教育改革(2820)
技术(2575)
职业(2502)
(2385)
机构
大学(55838)
学院(51628)
教育(27922)
研究(23477)
(20342)
师范(20275)
师范大学(16978)
(14256)
职业(13891)
科学(13607)
技术(12466)
(11839)
研究所(10877)
教育学(10617)
北京(10106)
管理(10095)
(9880)
(9695)
职业技术(9541)
经济(9280)
中国(9201)
中心(8773)
(8537)
理学(8485)
理学院(8171)
技术学院(8162)
教育学院(7808)
管理学(7775)
管理学院(7641)
(7337)
基金
研究(31257)
项目(30441)
科学(25660)
教育(25000)
基金(17196)
编号(16310)
课题(16043)
成果(15986)
社会(15605)
(14564)
社会科(14350)
社会科学(14348)
(14070)
(14066)
(13967)
国家(13747)
规划(11142)
科学基金(10744)
(10029)
重点(9095)
项目编号(9045)
年度(9007)
研究成果(8889)
(8818)
(8813)
教育部(8295)
基金项目(8185)
(8122)
(8017)
(7989)
期刊
教育(49410)
研究(26568)
中国(23268)
职业(13745)
(11739)
经济(11739)
技术(10409)
技术教育(9357)
职业技术(9357)
职业技术教育(9357)
学报(6152)
(6041)
论坛(6041)
大学(5978)
高等(5617)
科学(5235)
成人(5219)
成人教育(5219)
(5158)
高等教育(4910)
职教(4652)
(4624)
农业(4101)
发展(3897)
(3897)
比较(3594)
学学(3549)
教研(3185)
高教(3185)
(3183)
共检索到91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宇媚  吴剑丽  
二战后,日本文部省于1948年开始着手改革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创立了以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这些机构的办学功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转变,由设立时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要目的演变为既注重职业教育,也注重转学教育;既重视社区服务功能,也重视发挥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金成  
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逻辑进程分析入手,从类型层次、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生源及就业去向来分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表明,日本高等职业学校具有类型多样化、层次齐全化、目标限定化、课程设置以专业实践课为导向,学生来源多样化,强调对口招生,就业领域化且质量高等特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定位科学、结构合理、功能互补,适应产业结构,促进了日本产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建宁   黄利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办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其办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各个利益主体的影响与参与。文章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办学改革的实践为分析样本,在影响其办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交互、冲突与协调中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的本质和作用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  石伟平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定位、培养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的保障等方面。文章在对我国当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文献分析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进行解读,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定位、培养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等的研究进行梳理,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我国严格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的30多年里,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深刻变革的转折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明确,法律地位得以确立,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和日趋成熟的教育类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高岭  张应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各中心城市举办的职业大学。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以政府为办学主体的一元化办学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一元化办学体制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石伟平在《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2期中,撰文解读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评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作者通过对"办学"、"模式"、"办学模式"的内涵进行分析后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指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鸿鸿  
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进行初步的国际比较研究。概述了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主体与经费来源、教育对象与招生制度、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共同特征,以期为我国发展高等职教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骏  房兵  
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特许科技学院(新加坡)合作办学的实践为例,认为可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师资培训及合作办学管理等措施,开展高职中外合作办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西广明  李文海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其评价具有矫正误区、改进模式的功效。为此需要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规范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依靠评估理论、结合教育特点、借鉴国际经验。从系统角度,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应该从评价目的、主体、客体、原则、标准、内容、方式、方法、效果等方面展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入选理由以"整合"之眼透视职业教育,从实践经验和理论推演两个范畴,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发展的基本框架,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主要观点书中认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整合就是将职业教育的要素、构建等重新组合,使之形成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功能整体。对照逻辑起点的内在规定,扬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新文  周志艳  
受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影响,我国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变得日益明显,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是重新认识并界定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通过实现"人的回归"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革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良军  
评估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评估政策是评估理论的制度化,也是评估实践的行动指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政策经历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等发展阶段,分析其演变轨迹,以院校实践者的视角,采用前后对比分析等政策评价方法,发现不同阶段的评估产生了不同的政策效应,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借鉴国际职教评估经验,结合我国高职评估现状,对我国高职评估政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玉  崔天岚  
为凸显职业教育机构的类型特征和办学优势,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纷纷编制体现自身教育特点的课程。以专门学校的职业实践专门课程、短期大学的地区综合学科、高等专门学校的楔型教育课程,职业能力开发机构的"实学融合"的专门课程为例,分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的编制发现,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课程编制均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强调实践取向,设置标准与认定模式统一、多样化。理性借鉴他国特色课程编制的经验,我国应坚持课程模式改革与特色课程创新并重,推动高职教育课程编制的规范化、多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