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5)
2023(8730)
2022(7253)
2021(6922)
2020(5473)
2019(12575)
2018(12509)
2017(21924)
2016(13285)
2015(15256)
2014(15533)
2013(14264)
2012(13260)
2011(12204)
2010(12772)
2009(11544)
2008(11606)
2007(11038)
2006(10043)
2005(9259)
作者
(34058)
(28232)
(28155)
(26984)
(18208)
(13459)
(13084)
(10905)
(10687)
(10488)
(9548)
(9533)
(9273)
(9117)
(9037)
(8819)
(8527)
(8457)
(8259)
(8195)
(7502)
(7042)
(6843)
(6649)
(6551)
(6473)
(6435)
(6184)
(5645)
(5623)
学科
管理(39810)
(38448)
经济(38378)
(33422)
(29709)
企业(29709)
教育(21879)
中国(18803)
(14267)
(14078)
(12140)
理论(12087)
业经(11367)
方法(11146)
教学(10019)
(9614)
地方(9250)
(8993)
技术(8687)
数学(8582)
(8435)
数学方法(8341)
(8115)
(8080)
财务(8078)
财务管理(8058)
体制(8034)
(7945)
(7829)
银行(7824)
机构
大学(178569)
学院(174933)
研究(64179)
(61944)
经济(60056)
管理(58834)
理学(48764)
理学院(48046)
管理学(47180)
管理学院(46761)
中国(42345)
(40520)
教育(34715)
科学(34345)
(34301)
师范(34127)
(33711)
(30940)
(30650)
师范大学(27789)
中心(27534)
研究所(27265)
北京(26674)
财经(24851)
(24043)
技术(24027)
(23980)
职业(23021)
(22272)
(21288)
基金
项目(104699)
研究(89476)
科学(83464)
基金(69979)
(58403)
国家(57701)
社会(53027)
教育(50684)
社会科(49814)
社会科学(49804)
科学基金(49206)
(42858)
编号(40332)
(37859)
成果(37314)
基金项目(35410)
课题(32918)
自然(28210)
(28002)
资助(27890)
自然科(27468)
自然科学(27462)
自然科学基金(26960)
(26070)
重点(25375)
(25336)
规划(24574)
(24440)
项目编号(24196)
(23654)
期刊
(79199)
经济(79199)
研究(68292)
教育(62611)
中国(53749)
(28238)
管理(25570)
技术(21042)
(20907)
学报(20342)
科学(20037)
大学(17977)
职业(16864)
(15561)
金融(15561)
学学(14488)
农业(14097)
财经(12904)
业经(12418)
(11676)
论坛(11676)
(11149)
技术教育(11123)
职业技术(11123)
职业技术教育(11123)
经济研究(10828)
图书(10034)
问题(9607)
(9553)
现代(8644)
共检索到297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舒  李明磊  
"博士课程制教育引领计划"是日本高等教育配合国家创新战略的最新实践。该计划2011年开始实施,主要是通过竞争性财政拨款与第三方机构实施评估的方式,培养差异化、跨学科的高端领军人才。该计划注重人才培养过程控制,提供学制、学生资助等制度性保障,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我国协同创新战略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战略已开始从单位制到项目制的战略转型:建国后重点高校建设有明显的"单位制"特征;"211工程"、"985工程"具有"项目制"的部分特征;"2011计划"已具有显著的"项目制"特征。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实现战略转型的基本思路是淡化或停止实施"单位制",深化和扩大实施"项目制"。为顺利实现这种战略转型,必须拓展国际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晓清  
"博士课程教育引领计划"是日本近年来实施的一项提升博士整体培养质量的系统性方案。该计划旨在培育跨越政产学研领域的高端人才,强调对综合型、复合型、国际型领军人才的培养,构建了面向全过程的以质量为核心的博士生培养机制,增加了博士培养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实践了交叉领域人才培育的创新举措,走出一条多元化的博士教育特色之路。该计划的管理思路、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博士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晓清  邹冬云  陈谦  王运来  
日本"博士课程教育引领计划"的实施对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在运行过程中对综合型、复合型、国际型领军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并在增加培养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加强培养结果的质量评估、促进交叉领域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创新举措,这些对我国高校的博士人才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安邦  周玲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地位日益提升。发达国家纷纷调整高等教育政策,对部分大学和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本文比较了美英德日四国重点建设政策现状,分析比较了这种政策的背景与特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新立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进行重点建设,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方针,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重点建设是在资源相对不足情况下发展高等教育的有效措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继续坚持重点建设的方针,必将有力地带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会为应对世界性的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做出有益的探索。一、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为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1954年原高等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重点高等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斯达明格·乌瓦利奇·特伦比奇  约翰·丹尼尔  李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09年举行的高等教育世界大会上绘制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蓝图。大会定义了当前高等教育实践的新趋势,指出显著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促使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参与、教育提供者的多样化、新学习方法的应用、聚焦质量保证等特征。尽管世界各地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会议相信通过整合上述新特征,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将会缩小。文章还重点介绍了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动向。开放与远程学习以及各种ICT技术为高等教育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发展契机。除了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势态良好之外,开放与远程学习目前也在中等教育和非正式学习中获得广泛应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婷婷   李广平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影响最大的政策之一,系统研究这一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内在逻辑对“双一流”建设政策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和政策文本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重点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建设“、211和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四个政策演进阶段的政策主体、目标和内容变化,认为这一政策体现着以点带面的发展逻辑、需求导向的价值逻辑、学科核心的建设逻辑和项目牵引的管理逻辑。未来在“双一流”建设阶段的政策优化方面,应走出精英教育的思维定势、学科固化的惯性桎梏、部门管理的条块分割和项目牵引的路径依赖,真正提升政策效果,使这一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柳亮  
近年来,"自愿问责制"(VSA)的兴起为美国公立学院和大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反映了美国公立院校领导层应对新挑战的基本思考。"大学肖像"模板是"自愿问责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包含学生与家庭信息、学生经历与体会以及学生学习结果三个截面的内容,体现了整合性与集约化并举、规范化与弹性结合、创造性与渐进性兼顾等特点。虽然"自愿问责制"的发展伴随着质疑且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但其发展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维懿  胡咏梅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重要连接,政府通过采用一种或多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虽然政策设计者用意良苦,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产生多重结果。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实施的历史演进说明,基于利益相关者逻辑的主要行动者(包括高校组织、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对于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工具的反应、行为选择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多重结果。在多样性社会背景下,相关行动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不断分化,而政策工具没能跟上形势变化并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政策工具与制度情境间的这种不匹配,引发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非预期的政策结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福进  刘少雪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为国家层面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正确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各方尤为关注的问题。从英国、德国、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中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异同来看,我国可借鉴英国、德国的经验,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中实现政府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转变,引入公开竞争机制,探索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组织实施,以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达成政府干预与大学自治的平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德吉夫  包艳华  
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进行梳理,将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以政治逻辑为主要取向的重点高校阶段、以经济逻辑为主要取向的工程建设阶段和以教育逻辑为主要取向的内涵发展阶段,对各阶段政策工具的特点展开论述,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长期性,阐述了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工具选择的复杂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本文对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政策脉络进行梳理,认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思路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满足了不同时期国家建设的需要。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扎根中国大地,深化内涵发展,进一步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整体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尔林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韩国、日本相继实施了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本文对三国的重点建设政策进行了比较,并对其中的趋同与趋异现象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