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5)
- 2023(17862)
- 2022(15060)
- 2021(14267)
- 2020(11755)
- 2019(27459)
- 2018(27242)
- 2017(51021)
- 2016(28431)
- 2015(32187)
- 2014(32721)
- 2013(30945)
- 2012(28070)
- 2011(25221)
- 2010(25287)
- 2009(22494)
- 2008(21623)
- 2007(18889)
- 2006(16209)
- 2005(13841)
- 学科
- 济(102790)
- 经济(102671)
- 管理(78360)
- 业(71577)
- 企(60168)
- 企业(60168)
- 方法(51027)
- 数学(44737)
- 数学方法(43918)
- 中国(31148)
- 农(27874)
- 财(26675)
- 学(25023)
- 教育(24360)
- 业经(23047)
- 理论(22364)
- 地方(20162)
- 制(18624)
- 农业(18460)
- 技术(17848)
- 贸(17218)
- 贸易(17207)
- 务(17119)
- 财务(17020)
- 财务管理(16977)
- 易(16706)
- 和(16683)
- 企业财务(16028)
- 环境(15825)
- 银(14678)
- 机构
- 大学(391688)
- 学院(387647)
- 管理(151055)
- 济(142750)
- 经济(139345)
- 理学(131904)
- 理学院(130395)
- 研究(128146)
- 管理学(127568)
- 管理学院(126860)
- 中国(89235)
- 京(84034)
- 科学(81130)
- 财(65051)
- 所(63351)
- 农(61332)
- 范(59179)
- 业大(58892)
- 师范(58645)
- 研究所(58337)
- 中心(57932)
- 江(56405)
- 北京(53063)
- 财经(52870)
- 经(48264)
- 农业(48114)
- 师范大学(47769)
- 院(47565)
- 技术(46145)
- 州(45467)
- 基金
- 项目(272911)
- 科学(215090)
- 研究(202222)
- 基金(194552)
- 家(169817)
- 国家(168336)
- 科学基金(144509)
- 社会(124089)
- 社会科(117343)
- 社会科学(117313)
- 省(108314)
- 基金项目(102261)
- 教育(99570)
- 自然(94656)
- 划(92635)
- 自然科(92487)
- 自然科学(92461)
- 自然科学基金(90733)
- 编号(84281)
- 资助(80729)
- 成果(69218)
- 重点(62015)
- 部(60757)
- 课题(60344)
- 发(58103)
- 创(56642)
- 创新(52634)
- 教育部(52479)
- 科研(52170)
- 项目编号(51800)
- 期刊
- 济(148736)
- 经济(148736)
- 研究(114885)
- 中国(77987)
- 教育(71930)
- 学报(62512)
- 科学(55977)
- 农(54584)
- 管理(53919)
- 财(49383)
- 大学(48458)
- 学学(44255)
- 技术(39392)
- 农业(38390)
- 融(26190)
- 金融(26190)
- 业经(25593)
- 财经(24543)
- 经济研究(23816)
- 经(20958)
- 图书(20608)
- 业(20048)
- 职业(18897)
- 问题(18593)
- 科技(18463)
- 版(18427)
- 统计(18205)
- 技术经济(17808)
- 理论(16761)
- 策(16576)
共检索到555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越
评价运动的出现是对大学内外事务问责要求的表达。20世纪末,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运动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而日本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汇入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运动潮流。日本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元化评价模式的有机结合体,这种以问题/方法取向评价模式与改进/绩效取向评价模式为主的结合体克服了实证主义者意识形态与管理者意识形态的弊端。基于评价模式的视角,从评价目标的科学性、过程的合理性、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效果的长效性四个维度探究日本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骆徽
当前国内对教育现状的统计和评价存在教育公平维度的缺失,并且尚未建立起可实际操作的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官方评价体系。本研究借鉴CIPP模式,在分析和研究CIPP模式的选择与我国高等教育公平评价的契合性的基础上,建立"背景一投入一过程一成果"的系统分析框架,尝试从教育背景、教育入学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及成就等方面,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正涛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趋向多元化,特别是第三方评估机构得以发展壮大,但当前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尚需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评价 教育大众化 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伟
以英美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高等教育史,拥有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并以其在全球高质量的教育而闻名于世,其优质的教育水平与成功经验可归结于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并使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课题按照"理论分析—现状问题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思维逻辑,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英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在美国访学的一手资料和对美英著名大学的案例研究,从个别到一般,总结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适合于经管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啸 王俊
在社会群体利益诉求、高等学校结构、大学目标追求等多元化语境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要素的目标是协调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平衡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受教育者等各方利益诉求。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演变的内在逻辑是大学功能与人才培养质量观的变化。应从社会及受教育者满意度、智力贡献及人才贡献、国家经济战略服务、全面质量管理等四个维度审视与反思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模型及指标要素。
关键词:
审核评估 高等教育 教育质量评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上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 唐晓杰 刘耀明
教育现代化将为上海城市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目的则在于,寻找国际和国内大城市具有公认度、敏感性、可供比较的教育发展指标,通过评价工具和手段判断上海教育所处的位置和水平,监测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以便连续不间断地推动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专题刊发的三篇文章系2006年度上海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期望引起读者关注和思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莫甲凤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该体系具有法制化、多元化、融合性、平衡性等特点。我国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应借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积极因素,完善法律与政策环境,建立社会问责制度;建立灵活的评估指标体系,吸纳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评价;引入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建立内部质量监控机制。
关键词:
英国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 大学自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袁晓玲 封纪琴
现代教育管理步入战略管理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需要战略绩效度量。文章在总结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组织特征,将利益相关者理论(SHT)引入平衡积分卡,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与绩效、服务相关者、学校内部管理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体系框架。
关键词:
平衡积分卡 服务相关者 评价体系框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从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迈进,另一方面由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也不例外。1999年启动的高校扩招进程迅速将中国的高等教育推入大众化的轨道,到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1]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赤弟 闫艳
建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持续关注的问题,而宁波高校的类型多样,有着不同的发展定位、规模、基础和需求,如何建构适合宁波高校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宁波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鉴于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对宁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着力点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充分发挥宁波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从关注区域整体性发展的角度,通过绩效评价把拨款依据和政府引导行为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基于平衡记分卡理论构建了宁波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喆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使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治理理论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治理理论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实现保障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保障效率、实现良性互动等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构建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治理措施,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
治理理论 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章兢 廖湘阳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必须放在提高质量上,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其中就包括完善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张祺午
2018年3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专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对职业教育质量内涵、质量观、质量标准、评价模式、评价原则、评价类型、评价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体系。结合中国职业教育实际,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选择地进行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案体系的开发与研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保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丽芳
大数据具有快捷、便利的特点,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普及,传统的高等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已经影响到教学角色认知、教育方法等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需要实施相应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