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3)
2023(7748)
2022(6375)
2021(5857)
2020(4412)
2019(10415)
2018(10239)
2017(17554)
2016(10808)
2015(12082)
2014(12317)
2013(11463)
2012(11179)
2011(10433)
2010(10914)
2009(9611)
2008(9417)
2007(8697)
2006(8028)
2005(7674)
作者
(29172)
(24197)
(24187)
(22950)
(15527)
(11646)
(11159)
(9468)
(9392)
(8882)
(8224)
(8089)
(7890)
(7855)
(7643)
(7597)
(7329)
(7280)
(7115)
(6951)
(6562)
(6176)
(5886)
(5711)
(5625)
(5493)
(5461)
(5385)
(4988)
(4899)
学科
(42074)
经济(42041)
管理(22502)
中国(21153)
(21113)
教育(19659)
地方(16815)
(14360)
企业(14360)
(13184)
(11262)
业经(10364)
方法(9978)
(9703)
地方经济(9649)
农业(9369)
理论(9222)
发展(8957)
(8830)
数学(8290)
数学方法(8150)
(8124)
金融(8124)
(7900)
(7819)
银行(7808)
(7716)
技术(7658)
(7364)
贸易(7352)
机构
大学(145374)
学院(143905)
研究(59851)
(53794)
经济(52354)
管理(44920)
中国(39566)
理学(36864)
理学院(36262)
管理学(35523)
管理学院(35219)
科学(34635)
(34419)
(31275)
教育(31134)
师范(31088)
(30945)
研究所(27783)
师范大学(25352)
中心(25166)
(25037)
(24960)
北京(23497)
(23090)
(21630)
(20170)
技术(20158)
财经(18587)
业大(18200)
职业(17815)
基金
项目(85905)
研究(72066)
科学(68321)
基金(55931)
(47600)
国家(46978)
社会(42705)
社会科(40256)
社会科学(40251)
教育(40221)
科学基金(38889)
(36566)
(32051)
编号(32051)
成果(29116)
基金项目(28059)
课题(26905)
(25934)
资助(22780)
(22522)
自然(21679)
发展(21470)
重点(21292)
自然科(21118)
自然科学(21116)
(21034)
自然科学基金(20699)
规划(20111)
(19960)
(18748)
期刊
(70920)
经济(70920)
研究(58682)
教育(52514)
中国(44985)
(22847)
学报(18892)
科学(18062)
管理(17869)
(17763)
技术(16710)
农业(16281)
大学(15615)
(14992)
金融(14992)
职业(12927)
学学(12746)
业经(12617)
经济研究(11193)
(9499)
论坛(9499)
财经(9000)
(8822)
(8670)
问题(8615)
技术教育(8561)
职业技术(8561)
职业技术教育(8561)
(7872)
图书(7666)
共检索到251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玉琴  
自日本近代学制产生以来,高等教育内部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及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从而形成了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特征有效地解决了日本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二者的关系,使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得以均衡、协调发展。日本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的构成,为后发性国家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陆亭  
高等教育在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也需要其布局的合理性。目前我国“自发主导”倾向的高校扩展形式较多地关注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因而带来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重新认识高校集聚人才的功能,重新认识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意义,重视高校布局的合理性,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区域布局进行调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李雨锦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既是一种确定的客观性普遍实质存在质量,也是一种不确定的主观性特殊本质价值质量,二者的超生态均衡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质内容和量级。存在形态的一元多样、规模结构的数量比例、功能内容的生产生活、价值定向的效率公平、财富分布的获取配置、调控管理的市场干预和演变运营的继承创新等方面的法治性、有机性、生存性、绩效性、资本性、竞优性和进化性超生态均衡,充分表明和彰显了美国高等教育具有为世人普遍认可并接受的较高质量和优教强国性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锐兰  张辉  江波  
综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说,由国家重点投资建设一些高水平学校的呼声一直比较高,且部分高校也确被定为重点高校重点建设、发展,但作为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才正式提及,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齐园  
从重视"物"的传统城镇化到重视"人"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是由"量"到"质"的内涵升华。新型城镇化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城镇生活意识和文化水平,高等教育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非均衡现象,除了师资、经费等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进行制度改革,从根源上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丽娟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总结,是进一步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治国纲领。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席鸿建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以及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提出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六大关键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几年前的文件中就提出三个方针性的中心问题,即针对性、质量与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也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正因为如此,厦门大学正在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欣  
"马太效应"作为公共资源配置中效率优先原则的典型范本,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掌控、调节着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向和格局。中央与地方属两类普通高等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距明显、经费收入结构严重分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马太效应"的两大典型表征。当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引发一系列问题,揭示出未来高教优质资源配置就应当偏重向均衡一方倾斜,在确保底线均衡的前提下,扣两端而取其中,逐步打破马太效应的僵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丹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高等教育规模的决定函数,并据此构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供需匹配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财政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供需匹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表现出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供求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费和国家财政拨款对我国高等教育供需匹配程度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伟伦  
建立高校教师流动机制能够克服高校教师的发展生态问题,尤其是教师终身制所带来的高校教师发展动力不足。高校教师流动仍然还存在无序化问题,这对于高校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可借鉴国外关于高校教师流动运行机制,促进高校间、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倪好  辛越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转变。区域布局结构失衡、进军全球步伐迟缓、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民办高校低位发展始终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充分、均衡发展的重大难题。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需要重构发展愿景,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整体布局,强化育人理念与大学责任,从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与创新驱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智慧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卫婷婷  
在一个倡导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中,公共财政对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界定财政责任、履行财政义务首先需要明确在现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程度下何为高等教育均衡,需要全面掌握我国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本文通过探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层次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学科发展不均衡三方面,且以实证数据验证了上述不均衡现象的存在程度,并借鉴国际经验,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角度提出了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兆平  漆昕  陈玉洁  
引用较成熟的顾客满意度理论,提出了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的概念。设立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理论,构建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分析量化教育受众对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化的满意度,为我国当前教育均衡的攻坚阶段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