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8)
- 2023(8283)
- 2022(6869)
- 2021(6114)
- 2020(4785)
- 2019(11048)
- 2018(10884)
- 2017(20098)
- 2016(10950)
- 2015(12272)
- 2014(12464)
- 2013(12247)
- 2012(11904)
- 2011(10946)
- 2010(11456)
- 2009(10362)
- 2008(10377)
- 2007(9446)
- 2006(8704)
- 2005(7963)
- 学科
- 济(49902)
- 经济(49849)
- 管理(26503)
- 业(23931)
- 地方(21346)
- 中国(19649)
- 企(16625)
- 企业(16625)
- 农(15866)
- 业经(13007)
- 地方经济(11361)
- 农业(11022)
- 发(10852)
- 方法(10433)
- 融(10201)
- 金融(10201)
- 银(9656)
- 银行(9643)
- 行(9525)
- 环境(9173)
- 制(8933)
- 学(8574)
- 贸(8371)
- 贸易(8358)
- 数学(8316)
- 数学方法(8191)
- 财(8106)
- 发展(7951)
- 展(7925)
- 易(7923)
- 机构
- 学院(151204)
- 大学(149236)
- 研究(61531)
- 济(60953)
- 经济(59363)
- 管理(51989)
- 中国(47622)
- 理学(41885)
- 理学院(41200)
- 管理学(40517)
- 管理学院(40198)
- 京(37805)
- 科学(36151)
- 所(31693)
- 财(28263)
- 研究所(28098)
- 中心(27486)
- 农(26067)
- 江(25758)
- 北京(25649)
- 范(24514)
- 师范(24312)
- 院(23032)
- 州(21197)
- 业大(20902)
- 财经(20281)
- 省(19960)
- 农业(19871)
- 师范大学(19506)
- 技术(18544)
- 基金
- 项目(92227)
- 研究(73026)
- 科学(71392)
- 基金(61452)
- 家(52703)
- 国家(52143)
- 社会(44389)
- 科学基金(43730)
- 社会科(41870)
- 社会科学(41864)
- 省(37701)
- 教育(32949)
- 划(32455)
- 基金项目(31898)
- 编号(31238)
- 发(27311)
- 成果(26803)
- 自然(25269)
- 自然科(24588)
- 自然科学(24584)
- 资助(24511)
- 课题(24159)
- 自然科学基金(24080)
- 发展(22513)
- 展(22096)
- 重点(21307)
- 年(19981)
- 创(19319)
- 部(19061)
- 规划(18476)
共检索到267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常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将其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但必须承认,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合作还面临诸多瓶颈性制约,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任重道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凯 周密
日本首都圈协同发展经验显示:互惠性偏好是在权威、外部性与利益合理整合基础上,由内生的城市发展压力推动而成;空间通达性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与便利性上;双重互补性包括产业互补与城市功能互补;外部介入体现为以法律-规划-报告-评估为主体的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协商、社会组织等多元机制。在上述四元概念模型框架下,区域的协同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两翼”建设以及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效。进入新阶段,在肯定成绩、提振信心的同时,还要直面问题,有新担当、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都市圈”的提出是对城市及城市群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对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前,应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探索,完善条件,实现突破并积累经验,切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实走新。
关键词:
都市圈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绮
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京津冀区域内流通业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流通壁垒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模型,深入剖析了影响流通业协同发展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规划了该区域内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有重要的实践应用意义。
关键词:
京津冀 流通产业 协同发展 路径规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莹炜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首都都市区合作与协同发展迄今已经走过25年的时间,其协同治理体系在长期实践中日臻完善。本文认为,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区域的治理机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具有政府性质的区域性治理机构和灵活、多层次的治理机制是都市区治理体系运转的重要保障,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非政府性质的、公众广泛参与的目的性联盟、论坛、区域协调与对话机制也逐渐成为区域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国首都都市区与我国京津冀地区具有极为相似的结构性特征,发展基础和发展模式选择也有极强的互通性质,其协同治理经验对京津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德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创新驱动。目前京津冀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及协同模式,但还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体制壁垒制约科技创新要素整合、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方向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凝聚科技创新要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技协作平台、共建创新驱动示范区、出台科技战略规划、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完善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首都科技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京津冀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喜才 房风文
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还未与区域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美国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也是产业链中产学研协同发展较好的国家。收集整理并分析了"研究三角园"的现状、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式及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对京津冀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三角园 协同发展 产业链 京津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娅娜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当前研究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以及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用,能够为科学制定城市金融业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政策指引。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研究框架下,利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分布与结构差异影响产业布局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金融业集聚对产出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集聚和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集聚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可以强化区域金融合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发挥金融力量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注意: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兼顾区域协调,实现金融资源在地理空间内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金融信息共享,扩大金融服务正向溢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渊 姜欣辰 冯婷婷
长期以来,机场群研究往往聚焦于空域使用、航线组织、航司运营管理等。近年来,伴随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的区域分工趋势逐步呈现,世界级机场群的雏形初现。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世界级机场群,均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对内是国内交通组织的重要平台,对外是面向全球的门户、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可谓各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承载空间,实现了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机场群的联动发展。从国内看,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机场群相对超前、日趋成熟。参考国内外经验,京津冀机场群的空间布局,应从区域分工、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京津冀城市群在功能和空间上统筹协调,促进两者联动发展,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贸易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经机场群 城市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基于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教训,提出新版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的分析思路、规划编制程序和编制原则等三方面的要点。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规划 原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利用空间属性双聚类的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中部核心功能引领区、东部沿海重点发展区、南部门户功能拓展区、西部和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等四大区域;然后以区县为最小分析单元,从现状开发强度、用地增量预测和生态保护责任等三大维度构建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空间坐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利用空间属性双聚类的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中部核心功能引领区、东部沿海重点发展区、南部门户功能拓展区、西部和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等四大区域;然后以区县为最小分析单元,从现状开发强度、用地增量预测和生态保护责任等三大维度构建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空间坐标划分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五大类型区,即:城镇优化发展区、城镇重点拓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适度建设发展区和严格生态保护区;最后,在空间管治视角下提出京津冀区域分区管治与区域协同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宇 赵雲泰
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3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沈若萌 刘珉
京津冀地区曾经有过森林生态赤字不断加剧的历史教训,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森林生态建设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共同体,需要从合作与升级两方面入手,解放思想,统一设计。通过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生态建设红利的共享共赢,以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生态建设 森林资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振华 郭怀英
智慧区域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通过智慧区域建设对京津冀在环保、交通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作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智慧区域建设中面临着不平衡性及"信息孤岛"问题,应通过PPP模式、信息共享和授权制度以及加速智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区域建设,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
智慧区域 京津冀一体化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