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0)
- 2023(8732)
- 2022(7045)
- 2021(6544)
- 2020(5463)
- 2019(12097)
- 2018(11602)
- 2017(22401)
- 2016(12107)
- 2015(13381)
- 2014(13640)
- 2013(13037)
- 2012(12100)
- 2011(10922)
- 2010(11076)
- 2009(10631)
- 2008(9679)
- 2007(8947)
- 2006(7911)
- 2005(7513)
- 学科
- 济(39580)
- 经济(39527)
- 银(33488)
- 银行(33343)
- 行(31803)
- 管理(31293)
- 业(30470)
- 融(29909)
- 金融(29902)
- 企(25099)
- 企业(25099)
- 制(20985)
- 中国(19475)
- 方法(16302)
- 财(14312)
- 数学(14210)
- 数学方法(14069)
- 度(12366)
- 制度(12361)
- 中国金融(11856)
- 业务(11665)
- 体(11224)
- 农(11218)
- 地方(10400)
- 学(10189)
- 银行制(10182)
- 务(9872)
- 财务(9837)
- 财务管理(9820)
- 业经(9607)
- 机构
- 大学(161535)
- 学院(161365)
- 济(64818)
- 经济(63181)
- 研究(59198)
- 中国(57624)
- 管理(55849)
- 理学(46511)
- 理学院(45946)
- 管理学(45055)
- 管理学院(44756)
- 科学(35347)
- 财(34585)
- 京(34573)
- 农(33370)
- 银(30748)
- 所(30668)
- 中心(30350)
- 银行(29564)
- 研究所(27979)
- 行(27559)
- 财经(26978)
- 农业(26599)
- 江(25867)
- 经(24556)
- 业大(24362)
- 融(23443)
- 金融(23050)
- 州(21861)
- 北京(21686)
- 基金
- 项目(106137)
- 科学(82257)
- 基金(76601)
- 研究(76142)
- 家(68003)
- 国家(67416)
- 科学基金(56493)
- 社会(47586)
- 社会科(45236)
- 社会科学(45225)
- 省(42082)
- 基金项目(39766)
- 自然(36445)
- 自然科(35661)
- 自然科学(35646)
- 划(35346)
- 自然科学基金(35026)
- 教育(34700)
- 资助(31941)
- 编号(29804)
- 成果(25241)
- 重点(24585)
- 部(23127)
- 发(22789)
- 创(22560)
- 课题(21927)
- 性(21807)
- 创新(21204)
- 科研(20539)
- 国家社会(20014)
共检索到265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建华
金融安全网作为保持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而建立的危机防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一直受到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相关学者的关注。日本从二战后至80年代金融业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使许多人推崇日本当时的金融安全网。然而,正是这个安全网阻碍了市场约束发挥作用,掩盖了日本银行体系长期积累下的脆弱性。进入90年代,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日本传统的金融安全网明显失效,其金融业进入长达十余年的不稳定时期。安全网也随之发生变革。
关键词:
金融安全网 银行脆弱性 护航制 市场约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劲
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内生性,是银行业与生俱来的内生特点,其形成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低杠杆率。巴赛尔新资本协议虽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标准,但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银行业高负债率、低杠杆率的特点仍然突出,以较少的资本撬动较大规模的资产,既是银行业特有的行业特点,也成为导致银行体系脆弱性的重要原因。随着资本监管的逐步深入,资本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中最稀缺的资源和银行与监管部门博弈的主要对象,各种规避资本监管的方法被商业银行冠之以业务创新纷纷出炉,监管资本套利的手段层出不穷,这又进一步推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俊仰 周飞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银行体系脆弱性包含于金融体系脆弱性之中,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银行体系对于任何国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艳芬 陈守东 邵志高 杨东亮
银行体系脆弱性是在银行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银行体系内多种风险的积聚状态。本文分析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周期性与内生性特征,构建出月度核心测度指数,识别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运用平滑区制转移模型(STAR)研究其动态演化路径,并利用自助抽样法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较高,并持续在较高的水平上振荡;其动态变化路径是非单调积聚的,从高区制状态返回到低区制状态需要较长时间;未来一段时期的银行体系脆弱性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关键词:
银行体系脆弱性 核心测度 区制转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俊仰 周飞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银行体系脆弱性包含于金融体系脆弱性之中,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银行体系对于任何国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瑞波 刘江会
传统上对构成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理由——“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应该得到澄清。一个基本的结论是,认为混业经营会加剧银行体系不稳定性并危及金融安全的理论根据不足,并且缺乏经验支持。因此,基于“银行体系脆弱性”角度考量的分业经营理念应该加以修正。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而言,金融管理体制由分业模式向混业模式的转变也将只是一个时间和时机的问题。
关键词: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宇
作为金融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体系具有较强的脆弱性,这历来都是经济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这里研究的不是单个银行的问题,而是一国整个银行体系的问题,是从整个银行体系的角度进行研究的。银行体系脆弱性上升表现为整个银行体系风险曾加,贷款回收困难、不良资产增加,甚至出现个别银行挤兑、倒闭、合并等,此状况进一步发展就会演变为银行体系危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一方面来源于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所特有的高负债结构;另外一方面来源于外部风险的增加,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伍隽 冯毓婷 蔡文彬
文章根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从银行体系脆弱性角度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赋值评分法,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分析。实证表明,1986~2006年间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上经历了下滑后又持续上升的过程,但整体均处于安全边际内。影响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质性经济环境、银行的发展质量以及量性经济环境,其中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银行自身的发展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可持续发展 银行脆弱性 测度分析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守东 田艳芬 邵志高 杨东亮
从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和汇率风险视角构建的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指数更具时效性;建立时变参数模型,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冲击,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明显的负向冲击。为避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加剧,应从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三个角度来控制银行风险的积累;特别是在制定实施刺激经济的措施时,要避免其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筱峰 王健康 陶金
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混合型脆弱性,是一般意义上的脆弱性与体制转轨的制度摩擦造成的特殊脆弱性的混合物。本文运用宏观经济法来测度1985~2006年间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程度及其分布,并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诸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分别从宏观经济层面、中观金融层面、微观银行层面反映其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银行体系 银行脆弱性 Logit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超 刘妤洵
银行体系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而我国银行中大量的不良资产的存在,使得金融业中所蕴藏的风险可能危及金融的安全、稳定和发展。通过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分析,一方面化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减少金融泡沫;另一方面,则通过重组银企关系,加强银行内控、外部约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金融创新和建立市场信用体系,来实现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德勇 方文恪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1986~2008年银行的脆弱性指数线,争取对银行体系存在的脆弱性风险进行测度量化,找出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来源。本文得出的结论认为我国银行体系主要面临的脆弱性是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并证明了1986~2008年的脆弱性变化趋势图和定性分析相吻合。
关键词:
银行脆弱性 因子分析 风险测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振宇
文章运用一种较为直观的客观赋权评价方法——熵值法,对我国银行体系1980—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样本期间各年份的脆弱性进行排序,消除了其他主观评价法带来的偏差,从而为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监管决策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
银行脆弱性 评价 熵值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近年来,被认定为传统影子银行的实体或业务仍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基金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也迅猛发展,影子银行体系进入新常态。本文借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经验,在明确界定我国影子银行概念的基础上将我国影子银行实体或业务按经济功能分为四类,即集合投资、贷款供给、促进信用创造和资产证券化中介;在分析我国各类经济功能的代表影子银行机构脆弱性基础上,对各经济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有效管理货币市场基金赎回、明确资本要求、保持流动性缓冲、开展压力测试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