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4)
- 2023(7744)
- 2022(6589)
- 2021(6374)
- 2020(5339)
- 2019(12794)
- 2018(12223)
- 2017(23587)
- 2016(12411)
- 2015(14077)
- 2014(13657)
- 2013(14000)
- 2012(13252)
- 2011(12384)
- 2010(12363)
- 2009(11624)
- 2008(11607)
- 2007(10137)
- 2006(9298)
- 2005(8812)
- 学科
- 济(54480)
- 经济(54419)
- 管理(26950)
- 业(25273)
- 方法(23967)
- 数学(21616)
- 数学方法(21406)
- 银(19246)
- 企(19181)
- 企业(19181)
- 银行(19100)
- 中国(18670)
- 行(17903)
- 贸(17070)
- 贸易(17058)
- 制(17044)
- 易(16813)
- 融(12912)
- 金融(12911)
- 财(12572)
- 出(12486)
- 农(12244)
- 学(10631)
- 度(10558)
- 制度(10550)
- 业务(9640)
- 业经(9216)
- 口(8891)
- 出口(8882)
- 出口贸易(8881)
- 机构
- 大学(183470)
- 学院(174738)
- 济(85990)
- 经济(84668)
- 研究(71611)
- 中国(62688)
- 管理(62097)
- 理学(52285)
- 理学院(51608)
- 管理学(50804)
- 管理学院(50462)
- 京(40966)
- 财(40119)
- 科学(38938)
- 所(36513)
- 研究所(33160)
- 财经(31666)
- 中心(31358)
- 经济学(30022)
- 经(29254)
- 农(29026)
- 经济学院(27159)
- 北京(26842)
- 江(25782)
- 院(25406)
- 财经大学(24012)
- 范(23841)
- 师范(23650)
- 农业(23021)
- 银(22461)
- 基金
- 项目(111624)
- 科学(89135)
- 基金(86011)
- 研究(81675)
- 家(75851)
- 国家(75360)
- 科学基金(63085)
- 社会(55409)
- 社会科(52753)
- 社会科学(52742)
- 基金项目(43587)
- 自然(38611)
- 自然科(37818)
- 自然科学(37805)
- 教育(37366)
- 自然科学基金(37187)
- 省(36859)
- 资助(36663)
- 划(33767)
- 编号(29638)
- 部(27931)
- 成果(26293)
- 中国(25974)
- 重点(25899)
- 国家社会(25221)
- 教育部(24386)
- 发(24055)
- 创(22485)
- 人文(22124)
- 大学(21847)
共检索到290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2008年以来,日本银行业掀起了新一轮海外扩张浪潮,呈现出以北美和亚洲新兴市场为重点、以并购与设点方式平行推进、以服务当地企业为主、以息差为主要利润来源、以三大银行为海外扩张主力以及严格把控海外风险等六大特征。与日本大型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资产效能、收入和设点方式多元化以及风险管控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化改革、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通过练好内功、理性布局、量力而行、做出特色、国家统筹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银行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银行国际化 日本银行业 中国银行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文仲
早在1917年,中国银行便在香港设立了分行,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大陆以外布局经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拉开了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的序幕。近年来,随着银行客户国际化、资金管理国际化、监管标准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跟随客户,布局海外,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走出去"的基本情况截至2012年末,我国共有16家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了1050家机构,约为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芹
文章从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事件切入,分析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进行境外扩张途径,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发展两大主要方式,即海外自设分支机构、经营网络和通过并购快速取得海外金融机构资源。最后指出海外并购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但要根据当地实际监管政策,适当采取自设分支机构方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收购 境外扩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建国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重创了发达国家银行业,欧美经济至今尚未走出阴影。而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我国银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一跃跨入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宗良 李艳成
在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金融开放措施,其中有4项涉及银行业开放。启动新一轮银行业对外开放正当其时扩大对外开放是提升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竞争和结构优化的必要和迫切之举。引入外国资本、扩大外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廖志刚
并购是现代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对银行业而言,通过并购可以扩大规模,增强能力,降低成本,优势互补,发挥协调效益,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金融稳定,我国可以以四大国有企业银行为龙头,通过并购重组培育国际化的大银行,加速推进银行业的电子化:网络化等。
关键词:
银行业 并购 对策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正虎
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包括经营多元化、巨型化、电子化和监管的精细化 ,然后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国际银行业 经营多元化 监管精细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钢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逐渐加快。1985年中国银行业海外资产仅90余亿美元,到2009年已超过了2700亿美元。2009年末,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数量已超过1200家,业务覆盖32个国家及地区。在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热潮中,需要对"走出去"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战略定位、路径、区域选择和国别风险管理等问题,做一些战略性的思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理 何云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引导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拓宽业务范围与领域,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开放"度"非常重要,相关研究可以为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过程中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提供经验支持和决策参考。本文基于2004年第1季度—2018年第4季度的银行业对外开放和金融风险等宏观数据,构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和不同金融市场风险压力指数,采用TVAR模型检验了银行业对外开放是否存在"度",以及在"度"的两侧金融风险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显示:外资银行资产占比超过临界点后,外资银行进入会增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金融市场风险上升;中资银行海外资产占比超过临界点后,境外投资会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即银行业加大境外投资可能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莉娟 冯倩 汤勤
2007年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机构迅速增长,由此引发了对人才的争夺战。吸引员工如果只靠高薪还远远不够,完善的选拔机制、资深员工的经验传授、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新进员工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新员工的进步,缩短胜任岗位的时间。对于销售人员,除了薪酬之外,还要把绩效和奖酬相联系,将销售激励和绩效指标挂钩。同时,增加浮动奖金的比例可以增加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词:
薪酬管理 银行 人力资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满霖
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振兴银行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国际商业银行正掀起“银行再造”运动之际,中国银行业提出了走集约化经营之路。这是各国银行为此做出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银行业银行再造的思想与实践,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银行再造 集约化经营 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礼卿 杨荣
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对于银行乃至整个金融部门的效率既有正向冲击,也可能有负向冲击。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相关经验看,银行业开放对一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经济管理部门应深化改革和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使金融业开放产生预期效果;银行监管部门应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过度竞争,确保在开放环境下的金融稳定;中国的银行业应调整战略,强化优势,加强风控,合规经营,完善治理,科学决策,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黎涵 黎军
不良债权是困扰世界银行业发展的难题。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其银行业不良债权问题逐步显现,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根源在于日本国内的泡沫经济、亚洲金融危机与其本身经济衰退、主银行制度为核心的特殊银企关系、宽容性的不良资产监控体系以及行政色彩严重的政府监管。近年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化解不良资产,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日本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政策、措施,对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银行业 不良债权 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刚
康德的自律理论对加强和完善我国银行业自律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由康德的自律理论引申出自律与他律在银行业监管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为,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与商业银行自我约束和银行业自律监管,并强调自律在银行业监管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自律的角度分析我国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管主体缺位、内控机制薄弱和行业自律监管乏力以及监管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借鉴康德的自律理论,健全银行业自律机制的思路是:完善监管主体和建构完备的自律主体,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内控自律机制和行业协会自律机制从他律转向自律,加强监管者的再监管。
关键词:
银行业 监管 自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