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0)
2023(4973)
2022(3932)
2021(3671)
2020(2832)
2019(6521)
2018(6129)
2017(11529)
2016(5834)
2015(6488)
2014(6274)
2013(6024)
2012(5425)
2011(4843)
2010(5212)
2009(5258)
2008(4184)
2007(3578)
2006(3277)
2005(3176)
作者
(14582)
(11929)
(11722)
(11432)
(7499)
(5750)
(5656)
(4681)
(4485)
(4289)
(4068)
(4025)
(3884)
(3793)
(3692)
(3666)
(3579)
(3427)
(3372)
(3339)
(3097)
(2863)
(2776)
(2761)
(2712)
(2682)
(2646)
(2623)
(2428)
(2409)
学科
(24824)
金融(24824)
(23511)
银行(23511)
(22869)
(17263)
(17260)
经济(17240)
管理(16019)
(15100)
企业(15100)
中国(14628)
中国金融(10918)
(10409)
(8280)
(6464)
财务(6451)
财务管理(6444)
地方(6304)
企业财务(6191)
(6083)
制度(6082)
业务(6033)
方法(5876)
业经(5757)
理论(5435)
银行制(5289)
(5256)
数学(5144)
数学方法(5096)
机构
学院(70677)
大学(69682)
(29868)
经济(29011)
中国(28106)
管理(25098)
研究(23213)
理学(20368)
理学院(20170)
管理学(19928)
管理学院(19780)
(17531)
银行(16946)
(16751)
(15929)
(14663)
金融(14371)
中心(14176)
(14164)
财经(12703)
人民(12674)
(11515)
(11504)
国人(11484)
中国人(11431)
中国人民(11307)
科学(10883)
(10789)
(10549)
经济学(10083)
基金
项目(42960)
研究(35738)
科学(33141)
基金(29597)
(24354)
国家(24066)
社会(21912)
科学基金(20987)
社会科(20874)
社会科学(20872)
(17491)
教育(16905)
编号(15329)
基金项目(15127)
(13869)
成果(13016)
资助(12265)
自然(11536)
自然科(11282)
自然科学(11281)
课题(11177)
自然科学基金(11107)
(10589)
(10115)
(9914)
(9899)
项目编号(9847)
重点(9808)
(9795)
创新(9312)
期刊
(33445)
经济(33445)
(29168)
金融(29168)
研究(25229)
中国(18958)
(13555)
教育(11517)
管理(10352)
(8899)
学报(7213)
技术(7176)
科学(6844)
财经(6388)
大学(6327)
学学(5699)
(5400)
中国金融(5214)
经济研究(5120)
农业(4944)
理论(4898)
业经(4716)
实践(4515)
(4515)
职业(4491)
国际(4142)
现代(4121)
(3886)
论坛(3886)
图书(3687)
共检索到126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宣晓影  
Fiduciary Duty(FD)理论起源于英国衡平法,发展至今,包含了忠实义务、注意义务、合规义务以及信息披露义务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该理念在欧美等判例法系国家不断生根发芽,对推动家庭中长期资产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各国及国际组织更是制定了各种新规则,不断扩大FD的适用范围,加强对投资链条整体的规范化管理。2012年底,日本开始推行"安倍经济学",其金融战略就是引导丰富的国民储蓄进入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严学旺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究其原因,这与日本完善而成熟的金融体制有着密切关系。而日本金融体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日本金融制度中不仅具有灵活的商业性业务,而且有其独特而有效的宏观控制机制和恰到好处的政策性业务。因此研究日本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是非常必要的。一、政策性业务的概念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是相对商业性业务而言的。在日本,金融机构的商业性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开展的各种业务,其最大特点是以经营者对自身初始利益的选择作为决策的目标,在日本各类金融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振芳  
日本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上海复旦大学刘振芳日本是工业化国家的后起之秀,是当今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使日本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大大加强,其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尤其在向海外扩展方面极其迅猛,目前已取代美国而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号霸主。日本金融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大葵  
日本金融机构在企业设备投融资中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蒋大葵企业设备投资是市场需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技术进步与革命的桥梁,从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机构作为常规融资媒介,通过储蓄与投资的粘接,在企业设备投资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日...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振芳  
论日本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历史趋势复旦大学经济系刘振芳日本是工业化国家的后起之秀,是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的经济超级大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使日本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大大加强,其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尤其向海外的扩展极其迅猛,目前已取代美国而成为当今世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强  罗润东  
1997年下半年,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之时,东亚的日本也刮起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机构倒闭风潮。仅11月份就有四家金融机构相继倒闭。其中包括日本第十大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和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证券。特别是山一证券的倒闭不仅是二战以后日本金融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亚芬  
本文拟对日本金融机构在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做法及经验进行介绍。本文构成如下:第一部分描述操作风险特征和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强化操作风险体系概要和操作风险总括部门的设置情况。第三部分介绍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包括操作风险计量意义与技术上的注意事项。最后部分论述计量以外的操作风险把握和评估事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小虎  杨箭虹  
日本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问题宋小虎杨箭虹自战后50多年来,日本经过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在全球确立了经济大国的地位,同时,日本的银行对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金融当局还通过控制利率和控制业务范围等方法防止利率的过度竞争,稳定银行的发展方面长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炜   严璀华   邱小安  
以碳核算标准和实践为研究内容,从核算标准、数据采集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碳核算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标准设置方面,资产类别覆盖范围、温室气体核算种类以及碳核算范围均存在差异;数据采集方面,国内基础数据质量不高且数据获取难;核算实践方面,国外银行机构在碳核算实践方面相对更为成熟和完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金融机构碳核算的配套制度,二是补充现有碳核算标准的核算内容,三是提升碳核算基础数据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遵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秋本英明  
危机与变革———日本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的原因、现状及对策[日]秋本英明最近一个时期,日本金融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先是日本20家大银行之一的北海道拓殖银行于11月16日宣布破产,紧接着11月24日山一证券宣布自主废业,这实质上是宣告这家已有百年历史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鹏  白钦先  
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而注重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本金问题。本文通过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关资本金问题的论述,旨在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进行理论补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奎  
<正>环境信息披露是金融机构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与环境相关机遇及风险的重要工具,也是利益相关方跟踪、分析和研判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风险的重要渠道。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
关键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  李铀  
本文分析了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并从国内外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做法出发,剖析新时期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俞燕  
准金融机构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准金融机构监管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对准金融机构的监管,属于政府微观管制的范畴,准金融机构特有的风险决定了政府监管具有正当性。准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现行监管框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我国准金融机构尚处于行业发展早期,有必要充分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在本土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反思,完善我国准金融机构的监管,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