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1)
2023(11219)
2022(8777)
2021(7886)
2020(6571)
2019(14553)
2018(14335)
2017(27521)
2016(14937)
2015(16870)
2014(16997)
2013(16175)
2012(14820)
2011(13145)
2010(13654)
2009(13504)
2008(12798)
2007(11821)
2006(10706)
2005(10288)
作者
(41960)
(35176)
(34720)
(33331)
(22245)
(16645)
(15919)
(13476)
(13348)
(12483)
(12080)
(11918)
(11297)
(11289)
(11128)
(10860)
(10418)
(10250)
(10080)
(9980)
(9049)
(8521)
(8412)
(8009)
(7924)
(7892)
(7854)
(7759)
(7117)
(6931)
学科
(57071)
经济(56976)
管理(48981)
(45683)
(39324)
企业(39324)
(27426)
金融(27424)
(25295)
银行(25278)
中国(25135)
(24433)
(20564)
(20452)
方法(19849)
(16888)
数学(16523)
数学方法(16253)
业经(16238)
(13936)
(13708)
财务(13660)
财务管理(13631)
企业财务(13041)
地方(12936)
体制(11542)
(11481)
农业(11217)
中国金融(11196)
理论(10475)
机构
大学(210695)
学院(209656)
(87499)
经济(85494)
管理(75600)
研究(71828)
理学(63563)
理学院(62871)
中国(62623)
管理学(61670)
管理学院(61296)
(46486)
(44369)
科学(40502)
(35935)
财经(35523)
中心(35265)
(33471)
(32522)
(32102)
研究所(31781)
经济学(28443)
北京(27995)
业大(27509)
(27082)
(26545)
财经大学(26343)
师范(26252)
(25938)
经济学院(25488)
基金
项目(131942)
科学(104146)
研究(98853)
基金(96158)
(82677)
国家(81952)
科学基金(70614)
社会(64598)
社会科(61281)
社会科学(61269)
(51282)
基金项目(49865)
教育(45295)
自然(43135)
(42444)
自然科(42182)
自然科学(42173)
自然科学基金(41432)
编号(39816)
资助(38867)
成果(34303)
(30128)
重点(30060)
(29298)
(28482)
课题(28291)
(27631)
国家社会(27315)
(26474)
创新(26024)
期刊
(102927)
经济(102927)
研究(67635)
中国(48644)
(38511)
(38265)
金融(38265)
(32220)
学报(31635)
管理(31167)
科学(29015)
大学(25213)
教育(24053)
学学(23706)
农业(20364)
财经(18840)
技术(17435)
(16159)
经济研究(15879)
业经(15673)
问题(13313)
(10796)
理论(10649)
现代(10622)
国际(10401)
(10324)
(10311)
世界(9854)
财会(9709)
实践(9424)
共检索到340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涂菲  李毅  王利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富  卿志琼  
一、引言制度变迁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概括。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从交换的人际关系方面概括出现代经济所必需的制度转型特征,即是从人格化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的转变。所谓“人格化交换是建立在个人之间相互了解基础上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中,...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烽  
我认为股份制可以解决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过去政企分不开,市长当厂长,厂长当市长,实行股份制以后,政府的职能就只能是培育市场。现在国内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后都要求上市,股票一上市就立即被炒得很高,已与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关系不大了。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企业很多,但真正能上市交易的股份制企业数量很少。这就提示我们要认真研究企业内部股份制的实现形式。现在一些企业实行内部股份制,使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陶涛  
本文主要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在日本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地位,它在日本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战后日本一直实行“护送舰队式”的金融体制,银行处于“不倒”神话之中,因而存款保险制度未受重视。80年代以来,在大举放松管制的金融变革中,日本的存款保险制度只被局部改善,当金融危机爆发时,它还是起不到事后安全网的作用。所以,日本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炳延  凌娜  
人格化管理通过科学地将心理学和管理学相结合 ,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壮大 ,引进人格化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泽红  
本文通过对日本金融制度从发展到劣化和危机的演变过程的历史考察 ,试图找出日本金融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正在进行中的金融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温信祥  
日本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建立起事前防止和事后救济制度,在历次危机中金融消费者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其立法、执法和监管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事前防止制度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广告上的限制、个人信息的管理、限制不正当的交易方法以及利息的法律限制等;事后救济制度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因伪造和盗窃银行卡和存折发生损失后的赔偿制度、针对使用盗窃存折及网上银行非正当提款的措施以及针对电话诈骗汇款的规定。相比较而言,中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和制度在立法层次、保护对象和规则细化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颖  
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日本建立了中立、公正、有效、便利的金融ADR制度。该制度以解决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间的具体金融纠纷为中心,提高了金融消费者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信赖程度,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作为拓展金融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种尝试,日本金融ADR制度将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与立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伟华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佟常潮  
经济关系的人格化和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或者说人们是一定经济关系和物质利益的承担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产权关系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因此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要实现人格化,否则其保值、增殖难以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金成晓  
按照现代产权经济学的观点,产权清晰是指产权的边界必须是界定清楚的,必须有具体的人格化代表和产权运动的承担者,这样的产权才可以成为可交易的产权,才能实现其资源配置的功能。产权界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行为主体财产权利的界定;另一方面是行为主体财产责任的界定,二者缺一不可。那么,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是不是界定清晰了呢?从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高秀屏  周卫  
90年代中期,日本金融制度危机全面爆发.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在日本金融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加剧,政府没有及时调整金融发展结构,激烈的竞争导致了金融市场自发的结构调整.这是日本金融制度全面危机的真正原因,实质上涉及了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调整的关系问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放  曾宪起  
金融制度的不良表现,是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起点,这充分表明了日本现有金融制度与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之间的冲突和不适应性。如何从日本金融制度的弊端出发,改革已过时的金融制度,并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就成为日本经济走出低迷的必由之路。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郑蔚  王思慧  
日本在战后赶超式发展战略下,市场本身的竞争均衡无法和政府的产业政策相匹配,由政府量身定制了"外生管制性"的金融结构,通过集中的银行业分布政府用"管制"取代"市场"完成资金配给。这种以牺牲"市场"的择优机制为特征的金融结构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传统型"的金融制度在经济发展进入低增长、资本供过于求的局面下暴露出其低效率性,并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冲击出现了向"市场型外源融资结构"的转化趋势,实现了由"传统型"间接金融向"市场型"间接金融的制度转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虹  
一国金融监管方式的形成取决于该国的金融制度,但也存在各种金融制度共同遵守的效率原则。任何监管方式只能适应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面对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只有迅速调整国内金融结构,提高应对能力,完善监管手段才能把握融入国际标准的最佳时机,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否则由于监管失误不仅将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甚至还会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衰退。日本的教训尤为深刻,中国金融改革应以此为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