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6)
- 2023(15046)
- 2022(12650)
- 2021(11604)
- 2020(9362)
- 2019(21511)
- 2018(21004)
- 2017(39239)
- 2016(21074)
- 2015(23682)
- 2014(23404)
- 2013(23065)
- 2012(21498)
- 2011(19479)
- 2010(19384)
- 2009(17450)
- 2008(16733)
- 2007(14502)
- 2006(12877)
- 2005(11792)
- 学科
- 济(95457)
- 经济(95371)
- 管理(61346)
- 业(59056)
- 企(47820)
- 企业(47820)
- 方法(35891)
- 数学(31063)
- 数学方法(30607)
- 中国(28690)
- 农(26696)
- 地方(25943)
- 业经(23028)
- 财(19909)
- 环境(19097)
- 农业(18034)
- 学(17612)
- 贸(16892)
- 贸易(16875)
- 制(16692)
- 易(16330)
- 技术(15468)
- 银(15199)
- 银行(15180)
- 融(14813)
- 金融(14812)
- 和(14766)
- 行(14701)
- 发(14688)
- 地方经济(14381)
- 机构
- 学院(290608)
- 大学(288356)
- 济(125092)
- 经济(122658)
- 管理(114840)
- 研究(101825)
- 理学(97963)
- 理学院(96908)
- 管理学(95354)
- 管理学院(94775)
- 中国(78001)
- 京(61053)
- 科学(59035)
- 财(55395)
- 所(49333)
- 中心(48148)
- 农(45430)
- 江(45294)
- 研究所(44505)
- 财经(43219)
- 业大(40400)
- 范(39995)
- 师范(39613)
- 经(39264)
- 北京(38462)
- 院(37640)
- 经济学(37429)
- 州(36152)
- 农业(34933)
- 经济学院(33542)
- 基金
- 项目(195797)
- 科学(156324)
- 研究(146399)
- 基金(142072)
- 家(122826)
- 国家(121776)
- 科学基金(106030)
- 社会(94500)
- 社会科(89899)
- 社会科学(89883)
- 省(77865)
- 基金项目(74717)
- 自然(66880)
- 教育(66818)
- 自然科(65333)
- 自然科学(65321)
- 划(65068)
- 自然科学基金(64139)
- 编号(58998)
- 资助(56828)
- 发(48063)
- 成果(46710)
- 重点(44565)
- 部(42864)
- 创(41973)
- 课题(41280)
- 国家社会(39280)
- 创新(39195)
- 发展(38767)
- 展(38134)
- 期刊
- 济(143470)
- 经济(143470)
- 研究(88562)
- 中国(63339)
- 管理(45836)
- 农(42331)
- 财(42024)
- 学报(40094)
- 科学(39916)
- 教育(35209)
- 大学(31803)
- 融(29891)
- 金融(29891)
- 学学(29406)
- 农业(29137)
- 技术(28550)
- 业经(25317)
- 经济研究(22332)
- 财经(20840)
- 问题(18607)
- 经(18141)
- 业(16089)
- 图书(15874)
- 贸(15362)
- 技术经济(14810)
- 现代(13979)
- 国际(13937)
- 商业(13890)
- 理论(13774)
- 世界(13771)
共检索到455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平 刘亮
日本首相菅义伟于2020年10月宣布2050年争取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后,日本政府迅速出台了以产业绿色发展为宗旨的《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绿色成长战略》,将实现碳中和这一挑战视为推动相关产业绿色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大好机遇,日本政府还确定了能源相关产业、运输与制造相关产业、家庭与办公相关产业3个大类中的14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勾勒了以能源生产与供应、能源消费以及二氧化碳封存-回收与再利用3条主线构筑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的架构,拟定了以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为主的产业政策。其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的特点:一是以海上风电为突破口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二是在氢能普及推广过渡期以氨燃料为主发展无碳燃料产业;三是以氢能开发利用为产业绿色大发展的关键技术路线;四是以电气化、节能化、数字化和储能电池的应用为能源消费变革的主要途径;五是发展智慧绿色农林水产业,扩大二氧化碳封存-回收与再利用途径与规模。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文闻
日本政府于2020年10月宣布了《绿色增长战略》,提出了到205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的整体目标。这一计划不仅旨在帮助日本面对日益紧迫的气候问题,同时还将有助于日本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为低迷的日本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机遇。绿色增长战略希望通过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带动民间对相关产业的关注;同时为与能源及日常生活相关的3个领域、14个重点产业制定了面向2050年的发展目标,以此来推动日本经济全面绿色升级。绿色增长战略的推行将对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绿色增长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仍然是日本政府将要面临的重大挑战。从短期来看,日本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该战略能否得到推行的主要决定因素。从中长期来看,绿色转型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如果日本政府能够成功在相关方面完成全面改革,将对日本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泗薪 陈佳旭
2009—2019年我国物流业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总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天然气的碳排放量远远低于汽油和煤炭的碳排放量。而我国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除了2013年、2015年略有上升,2009—2019年整体保持下降的趋势。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呈现对数函数曲线规律,即物流业碳排放量先是随着产值的上升而增加,然后增加的速率有所变小,最终逐渐稳定,这说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协调适应,但碳排放量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上涨。目前我国物流业绿色化改造存在六大制约因素,应全方位提升物流竞争力,促进绿色化改造与发展;紧密契合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低碳物流网络;健全供应链管理,打造低碳物流信息云平台;培养具有低碳思维的高端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科技创新能力;推行“绿色智慧物流”,增强物流业韧性;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低碳物流生态系统。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碳中和 碳排放 绿色化改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以城市为主体开展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使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各自演化出一套针对当地市情、生产力水平的碳中和线路图和施工图,从而防止错误的技术路线锁定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国际上重点国家和地区碳排放情况及减碳经验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提出: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在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撑下,建筑及由建筑组成的城市社区,可由单纯的能源消耗者转变为可再生能源的提供者,将在城市碳中和路径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建筑 节能减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妍
工业绿色低碳节能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建立更加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方面。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节能发展的主要方向与重点任务,包括: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节能环保相关服务业发展以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监督和监察,加快建立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和构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等措施,保障重点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
中国工业化 战略选择 工业绿色低碳节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彬彬 温婧
2020年,我国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世铭
碳中和目标之下,以环境规制为手段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推动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流通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环境规制与流通产业绿色发展二者关系及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2014-2019年29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研究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受到环境法规约束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效应;当前期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滞后1期与2期环境规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滞后3期环境规制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的影响作用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阈值范围内,环境规制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反之则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宁 夏锋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迫切要求深化资源环境体制改革,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建立环保特区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按照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原则,实现绿色增长、绿色复苏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各方面看,海南具备建立环保特区的基础。能够为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示范。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发展 环保特区 海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焦嶕 赵国浩
煤炭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撑,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然而,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煤炭企业需改变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战略转型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探寻煤炭企业的最优战略方向和转型战略,以期为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借鉴。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与EFE矩阵、IFE矩阵相结合,分析了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构建定量战略计划矩阵,通过定量评价得出煤炭企业的最优战略方向为保守型战略方向,首选战略为优化产能结构战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晋立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权衡增长效率和低碳减排是一项重要议题。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低碳经济转型分析框架,采用绿色技术选择指数测度绿色发展战略,选取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分析绿色发展战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绿色发展战略具有“经济效应”和“减排效应”双重作用,绿色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总量之间分别呈现倒U型和U型关系,临界值为1.228和1.196。第二,低碳经济转型表现出时间惯性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及周边地区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绿色发展战略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西部地区产业耦合程度较弱,减排效应尚不明显。第四,遵循比较优势的绿色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能够增强企业自生能力,促进绿色创新研发活动;在宏观层面能够提高绿色部门的规模比重,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上述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婷婷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能源严重短缺给全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各行业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全国大力推行节能减碳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排碳“大户”,转型绿色建筑发展、进行建筑全过程降碳已是势在必行,对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绿色发展意识不够、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质量体系监管不健全、绿色建筑发展城乡地域不平衡等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视角下,如何通过绿色建筑意识提升、制度指引、技术创新,完成建筑的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建筑 发展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杨
碳中和碳达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质量五个维度27个细分指标构建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测算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域绿色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就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在短期内会产生不利影响,抑制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但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却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同时,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绿色发展对高收入地区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都具有正向赋能作用,而对低收入地区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在短期内仍然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对消费升级依然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策部门对绿色发展考核不应“一刀切”,而是应该循序渐进,通过优先考核高收入地区,再稳步推进低收入地区考核,最终稳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绿色发展 居民消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月娥 张晓民
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内涵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公共机构将迎来低碳目标从定性到定量、低碳节点从模糊到具体、低碳约束从软性到刚性、低碳视线从浅层到深层、低碳范畴从个体到全局的新征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以更好地推进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宇 田杰鑫 陈珍珍
创新性地使用碳中和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2004—2017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传统GTFP核算框架对城市总额碳排放量造成了高估,忽略了城市通过植物碳汇的间接减排方式实现主动环境治理。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还是五大城市群分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考虑碳固量水平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