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7)
2023(5635)
2022(4382)
2021(3907)
2020(2794)
2019(6348)
2018(5978)
2017(10925)
2016(6100)
2015(6567)
2014(6399)
2013(6318)
2012(5898)
2011(5460)
2010(5414)
2009(4523)
2008(4390)
2007(4113)
2006(3690)
2005(3266)
作者
(17941)
(15375)
(15259)
(14455)
(9670)
(7151)
(6751)
(5799)
(5767)
(5462)
(5381)
(5224)
(4805)
(4793)
(4783)
(4679)
(4531)
(4516)
(4460)
(4450)
(3946)
(3842)
(3646)
(3601)
(3484)
(3404)
(3375)
(3236)
(3209)
(2970)
学科
(22561)
经济(22529)
管理(17540)
(14273)
环境(10126)
(9996)
企业(9996)
(9496)
(7954)
农业(6932)
中国(6890)
方法(6836)
业经(6229)
数学(5570)
数学方法(5427)
(5401)
地方(4978)
(4773)
(4770)
(4660)
贸易(4659)
资源(4621)
(4547)
(4517)
(4230)
规划(4017)
环境规划(3881)
理论(3848)
(3735)
金融(3733)
机构
学院(88888)
大学(88666)
研究(33969)
(33380)
经济(32643)
管理(30409)
理学(26110)
理学院(25736)
管理学(25131)
管理学院(24971)
中国(23796)
科学(21894)
(18726)
(17623)
(16931)
研究所(16338)
(14898)
中心(14687)
(14208)
师范(14066)
业大(14063)
(13851)
农业(13226)
(12625)
财经(11966)
北京(11622)
师范大学(11371)
(10906)
(10898)
经济学(10359)
基金
项目(62645)
科学(49281)
研究(47176)
基金(44778)
(39971)
国家(39621)
科学基金(32834)
社会(29489)
社会科(27841)
社会科学(27832)
(25084)
基金项目(23425)
(21743)
教育(21489)
自然(20335)
自然科(19813)
自然科学(19806)
自然科学基金(19440)
编号(19161)
资助(16761)
成果(15954)
(15107)
重点(14882)
课题(13980)
(13458)
(13346)
创新(12483)
国家社会(12331)
(12207)
发展(11952)
期刊
(40201)
经济(40201)
研究(24888)
中国(17995)
(17180)
学报(16278)
科学(15154)
教育(12935)
大学(12202)
农业(11867)
学学(11411)
管理(10614)
(9884)
(7496)
金融(7496)
业经(7260)
技术(7025)
经济研究(5811)
(5689)
(5517)
财经(5263)
问题(4868)
现代(4718)
资源(4658)
(4593)
业大(4580)
科技(4407)
(4319)
世界(4283)
图书(4219)
共检索到132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杜江  秦雨桐  
日本在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除了面临能源结构不合理、企业绿色转型难等问题,更无法回避国内经济增长几乎停滞、区域发展差异扩大以及老年化加深等问题。为此,日本采取了多重措施探索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一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出发,推出《区域脱碳路线图》配合之前的各项政策,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二是出台《第6次能源基本计划》进一步支持改革与脱碳最为关键的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利用金融引导企业脱碳转型,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政策、重新构建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企业“绿化”提供资金与市场支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伯强  
中央提出"双碳"目标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调整能源结构,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相比其他国家,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更为复杂和艰难:一是将目前庞大的能源结构倒过来,以清洁能源为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二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还需要能源支持,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还会继续增长。未来,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变方式还是比较清晰的,中国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走向碳中和的过程,可能不会从煤炭到石油、天然气,而是以清洁能源为主,并且直接从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更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倩  
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并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有必要尽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向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树立大市场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农业科技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恒  彭文慧  
二元体制下的城乡分割形成了农村转移人口无法从根本上离农的制度困境,小农模式的传统生产状态和农民直面市场的分散决策结构导致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就业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又决定了离乡不离土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针对学术界广为认同的以扩大非农就业为目的的农村人口转移思路,本文认为,城乡经济势差只提供了农民城乡流动的动力,只有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家庭经营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市场化进程以消除劳动市场的二元分割,才能在结构转型的前提下实现城乡融合及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倩  
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并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有必要尽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向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树立大市场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农业科技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平  刘亮  
日本首相菅义伟于2020年10月宣布2050年争取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后,日本政府迅速出台了以产业绿色发展为宗旨的《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绿色成长战略》,将实现碳中和这一挑战视为推动相关产业绿色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大好机遇,日本政府还确定了能源相关产业、运输与制造相关产业、家庭与办公相关产业3个大类中的14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勾勒了以能源生产与供应、能源消费以及二氧化碳封存-回收与再利用3条主线构筑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的架构,拟定了以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为主的产业政策。其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的特点:一是以海上风电为突破口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二是在氢能普及推广过渡期以氨燃料为主发展无碳燃料产业;三是以氢能开发利用为产业绿色大发展的关键技术路线;四是以电气化、节能化、数字化和储能电池的应用为能源消费变革的主要途径;五是发展智慧绿色农林水产业,扩大二氧化碳封存-回收与再利用途径与规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衡  任引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把我国建成贸易强国的宏伟目标,旨在提升我国的外贸竞争力,实现我国产业升级。中美贸易战,就说明了中国不能止步于贸易大国,必须要加快贸易强国的转型。本文从贸易强国的内涵与指标体系等方面概述了我国和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同时分析了我国和贸易强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并从健全对外贸易法律体系、构建全面系统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完善支撑外贸强国的财税金融政策等八方面提出了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国伟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亟须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林业碳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实现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载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日益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丰富的政策体系、日益繁荣的碳交易市场为促进林业碳汇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人均森林资源匮乏,林业碳汇发展基础薄弱,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活跃度低、吸引力不强,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林业碳汇发展后劲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林业碳汇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重点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交易体系、增强发展保障、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寻求突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杰长  陈军  刘奕  
我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和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与服务业高速发展相伴随的是服务经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WIOD数据,本研究报告在分析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建设服务业强国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使用法等方法预测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建设服务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和衡量标准,并指出具体实施的阶段,大致可分四步走:一是夯实基础阶段(2016~2020年);二是奋力攻坚阶段(2021~2025年);三是初步实现阶段(2026~2030年);四是基本建成阶段。要实现建设服务业强国目标,必须有清晰战略思路、有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建设能级强大的服务业中心城市,是迈向服务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服务业全国是一个浩瀚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产业融合、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发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杰长  陈军  刘奕  
我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和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与服务业高速发展相伴随的是服务经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WIOD数据,本研究报告在分析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建设服务业强国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使用法等方法预测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建设服务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和衡量标准,并指出具体实施的阶段,大致可分四步走:一是夯实基础阶段(20162020年);二是奋力攻坚阶段(20212025年);三是初步实现阶段(20262030年);四是基本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张雪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促使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共识,而我国面对该问题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分别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战场,其能源治理方式直接关系“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双碳”背景下,城市亟待突破能源治理困境并实现绿色转型,这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王灿  孙若水  张九天  
碳中和愿景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雄心目标,也是推动中国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碳中和的实现需要深刻的技术体系和社会经济系统变革,主要涉及零碳电力系统、低碳甚至零碳终端用能技术和负排放技术。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也依赖于各个部门的路径选择,特别是碳排放量大且脱碳难度高的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四大部门。同时,碳中和目标将对中国的经济产业体系、资源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体系、整体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未来面向碳中和的政策体系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明确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识别真正气候友好的清洁技术创新,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英  
人类正经历一场生态消费方式的革命。在这次革命性的转型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好人类自身的发展路径,更要构建起推进这场革命性转型的制度基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康雁冰  
高校贫困生能力资助是当前高校资助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受助者的能力缺陷、能力缺失,以能力开发的方式或途径予以资助,使其具有脱贫解困的能力自由,是能力资助的价值要旨。它有效弥补了现阶段高校贫困生以无偿物质资助为主的资助方式的不足,是满足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学生需要的产物。能力资助具有实践价值、战略价值、育人价值、理论价值和伦理价值,其价值实现需要从相关责任主体出发探索实现的具体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又提出了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等具体目标,在对外经济领域提出了"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明确要求。一国的对外贸易连接国内外市场,其大小、强弱关乎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中国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国内超过1亿人口就业,贡献了全国20%的税收。因此,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