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8)
- 2023(6737)
- 2022(5648)
- 2021(5114)
- 2020(4262)
- 2019(9356)
- 2018(8966)
- 2017(16979)
- 2016(9392)
- 2015(9939)
- 2014(9636)
- 2013(9446)
- 2012(8659)
- 2011(7797)
- 2010(7693)
- 2009(7094)
- 2008(7158)
- 2007(6335)
- 2006(5634)
- 2005(4604)
- 学科
- 济(35781)
- 经济(35621)
- 管理(25294)
- 业(24890)
- 企(20461)
- 企业(20461)
- 方法(17476)
- 数学(13695)
- 数学方法(13552)
- 农(11349)
- 学(10162)
- 中国(9881)
- 业经(9778)
- 财(9524)
- 贸(7730)
- 贸易(7730)
- 易(7530)
- 农业(7433)
- 和(7030)
- 理论(6854)
- 制(6189)
- 环境(5969)
- 技术(5758)
- 务(5665)
- 财务(5659)
- 财务管理(5652)
- 地方(5520)
- 企业财务(5417)
- 划(5069)
- 银(4896)
- 机构
- 大学(140303)
- 学院(136888)
- 济(54028)
- 经济(53130)
- 管理(50976)
- 研究(50152)
- 理学(45478)
- 理学院(44880)
- 管理学(43960)
- 管理学院(43722)
- 中国(34471)
- 科学(34110)
- 农(32644)
- 京(28875)
- 所(26964)
- 业大(26330)
- 农业(26233)
- 研究所(25247)
- 财(23624)
- 中心(21508)
- 财经(19753)
- 江(19575)
- 范(18398)
- 经(18092)
- 师范(18070)
- 农业大学(17795)
- 院(17496)
- 北京(17432)
- 经济学(16857)
- 科学院(15626)
- 基金
- 项目(100307)
- 科学(78682)
- 基金(74964)
- 家(69043)
- 国家(68454)
- 研究(65612)
- 科学基金(57115)
- 社会(45319)
- 社会科(41725)
- 社会科学(41706)
- 基金项目(40493)
- 自然(38944)
- 省(38533)
- 自然科(38107)
- 自然科学(38089)
- 自然科学基金(37466)
- 划(33781)
- 教育(29785)
- 资助(29061)
- 编号(23824)
- 重点(23002)
- 部(22150)
- 创(21096)
- 计划(20865)
- 发(20836)
- 科研(20127)
- 创新(19743)
- 国家社会(18903)
- 业(18793)
- 成果(18557)
共检索到189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晓璐 傅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人口开始了加速老龄化的过程。随着日本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出生数量的逐年下降,日本的老龄化率逐年攀升,2007年日本老龄化率达到21.5%,进入了超老龄社会。截至目前,全世界仅有日本一个国家进入了超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影响,带来多方面经济因素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超老龄社会意味着将面临新的经济结构,并且对正在发生老龄化的国家有着深远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卞成日 芦恒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早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作为现代性直接后果的老龄化问题没有首先在现代文明的中心地城市出现,而是在落后村落率先发生,尤其在东亚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乡村超老龄社会的来临,使东亚国家直面乡村社会联结机制的解构、公共服务体系的退缩、农业生产劳动力供给的阻滞等社会问题。韩国为了积极应对乡村超老龄化,经历了临时救护至奠定基础、基本确立至稳步发展、多元共存至统筹发展三个阶段,建构了具有较强社会性色彩的老龄政策体系,这对完善中国老龄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以法律法规为支撑,系统谋划具体实施计划,趋向老龄政策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倡导培育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制定老龄政策,发挥政策传递过程中的枢纽性作用;以生产性老龄政策为导向,建立乡村互助养老体系,重构乡村共同体,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老龄政策 超老龄化 乡村 老年人 韩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党俊武
文章在提出“社会构架”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构架之间的关系,认为老龄社会是从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构架关系的角度来识别人类社会形态的一个新范畴。通过比较青年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及其相对应的社会构架的差异,从形态学的角度描述和分析了老龄社会的基本特征,即老龄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体构成,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以及文化价值导向等方面区别于青年型和成年型两类社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龄社会 社会构架 社会形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马学礼 陈志恒
对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成因,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给予了解读和反思。从人口-经济长周期波动视角看,日本老龄社会的不断深化拉低了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削弱了传统需求管理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而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日本超老龄的人口年龄结构还将继续深化,人口总量和劳动力规模将持续萎缩,这必将长期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我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尽早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政策配套,全面应对老龄社会带来的风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王楠麟 张会平
文章构建同原点比较模型,跨时间比较中国、法国、日本等9个国家自暴露于老龄化社会"风险"后的老龄化发展路径,并考察各国在老龄化社会"风险"存续期内老龄化的深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国老龄化发展或急或缓,都在持续加深;近10年中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已经快于日本;中日韩劳动年龄人口老化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顶峰并维持45%左右的高水平至21世纪末;在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一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但多数国家高龄老人占比与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呈现出"接近死亡效应";人均储蓄受老龄化的影响未呈现一致规律;多数国家男性劳动参与率随老龄化水平上升而下降,但部分国家的老龄化显著促进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岳平 ,YuzoOkamotoM.D
现在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样的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是所有工业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按照人口统计学的观点,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着老龄社会,因此,在工业发达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特殊的医疗保健和福利是必要的。 第二次大战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健康标准不断提高,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成为世界上最高的(男性75.9岁,女性81.8岁,1990年资料),11.60%的人超过65岁。在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即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青年人不断地从乡村移居到城市,使得某些乡村1/4居民的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怀 张颖 史彦泽
我国现有的雇佣及退休制度造成大量的老龄高智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老龄高智力资源再开发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美国实行的"教授终身制"、日本的"老年人自愿申请延迟退休"制度等值得借鉴。我国可以考虑建立老龄高智力人才库,实行老龄高智力人才"动态聘任制",丰富我国"智库"建设;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立老年志愿者服务等制度,以对现有退休制度的不足进行弥补。
关键词:
老龄高智力资源 再开发 制度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月 段晓华
文章分析人口结构对消费、储蓄及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机制,预测2011—2050年陕西省人口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动态CGE模型,通过建模分析人口老龄化对陕西省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因素在未来将严重制约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兰芳 邓蔚
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日益严峻,这必将成为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重要推手。文章利用2008—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从老龄化程度、老龄化速度和社会负担三个角度测度人口老龄化,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将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划分为四类人口老龄化区域,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剖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和四类人口老龄化区域来看,老龄化程度均提升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社会保障总支出水平,而老龄化速度则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上升表现为阻碍作用;社会负担促进了全国和四类区域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各省份经济水平或政策措施的差异,对社会保障总支出水平的影响存在区域间的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月 段晓华
文章分析人口结构对消费、储蓄及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机制,预测2011—2050年陕西省人口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动态CGE模型,通过建模分析人口老龄化对陕西省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因素在未来将严重制约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封进
我国已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更好满足老龄社会的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表现为,企业社保缴费降低了劳动需求;退休年龄制度减少了老年劳动参与,延迟退休又有可能减少隔代照料供给,不利于年轻一代劳动供给;社保基金在地区层面运营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劳动力高龄化倒逼企业更多使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减少了劳动需求。本文从降低社保缴费、提高统筹层次、改革僵化的退休年龄政策、建设婴幼儿社会照料体系和构建适应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社保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挥老龄社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令国 马静燕
以中国1992—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生命周期等理论,采用VAR模型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最大,影响效应先负后正;对政府储蓄率的影响次之,影响效应先正后负;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最小,影响效应先负后正。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各类储蓄率的不利影响,应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养老保险保障,建立老年金融体系;发展银发产业,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友华
老龄产业是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由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具有特殊性、综合性、市场性、复杂性、营利性等特点。老年人口的规模与结构、经济与身体状况、家庭婚姻与传统观念等都对老龄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老龄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但受宏观经济影响而很难预测。养老机构的定位偏差、政府与市场责任边界不清、养老观念滞后、养老意愿与养老需求混同、利益驱使、引领消费群体缺失与养老市场严重污染是导致中国老龄产业产能过剩与结构失衡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
老龄产业 需求 供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向明
日本大学人口研究所在东京召开了21世纪日本老龄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我作为会议的参加者,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睿
我国人口走向超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预测到2035年,成都老龄化将超过26%,上海超过35%。来自国内和跨境的外来人口有助于延缓两市的老龄化速度。从"抗老化"的角度看,两市人口调控思路有待完善。建议采取促进城市群发展、倡导人口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切实鼓励生育等措施加以应对。
关键词:
超大城市 超老龄化 人口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