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4)
2023(12610)
2022(10919)
2021(10392)
2020(8712)
2019(20511)
2018(20489)
2017(39851)
2016(21454)
2015(24202)
2014(24442)
2013(23969)
2012(21682)
2011(19796)
2010(19505)
2009(17646)
2008(17088)
2007(14633)
2006(12587)
2005(10891)
作者
(61163)
(50824)
(50574)
(48059)
(32330)
(24324)
(23081)
(20069)
(19281)
(17969)
(17419)
(16992)
(16083)
(15971)
(15613)
(15386)
(15291)
(15274)
(14504)
(14408)
(12648)
(12523)
(12279)
(11533)
(11280)
(11209)
(11200)
(11157)
(10111)
(9863)
学科
(85105)
经济(85026)
管理(58490)
(54618)
(46354)
企业(46354)
方法(44477)
数学(38836)
数学方法(38155)
(24872)
贸易(24861)
(24149)
(21130)
中国(20261)
(18618)
业经(18413)
(18382)
理论(16507)
地方(16199)
农业(13655)
(13511)
(12972)
技术(12784)
环境(12386)
(12121)
财务(12047)
财务管理(12022)
企业财务(11189)
(11167)
银行(11129)
机构
大学(303597)
学院(302425)
管理(121281)
(119599)
经济(117016)
理学(106092)
理学院(104983)
管理学(102816)
管理学院(102306)
研究(98059)
中国(71517)
(64039)
科学(61478)
(51345)
(48868)
(45866)
业大(45682)
研究所(44831)
中心(43695)
财经(42246)
(41673)
北京(40438)
(39335)
师范(38982)
(38435)
(36097)
农业(36065)
经济学(35356)
(34575)
技术(32392)
基金
项目(210973)
科学(164644)
研究(153368)
基金(151948)
(132164)
国家(131127)
科学基金(112655)
社会(94280)
社会科(89424)
社会科学(89398)
(82245)
基金项目(80351)
自然(74912)
自然科(73188)
自然科学(73173)
自然科学基金(71816)
教育(71360)
(69210)
资助(64550)
编号(63209)
成果(50440)
重点(47016)
(46201)
(44021)
(43639)
课题(43207)
科研(40662)
创新(40618)
教育部(39745)
大学(39742)
期刊
(124280)
经济(124280)
研究(86202)
中国(50649)
学报(47411)
管理(43794)
科学(43103)
(41150)
(36645)
大学(36295)
教育(34423)
学学(34126)
农业(29417)
技术(27344)
(23858)
金融(23858)
经济研究(21078)
业经(21043)
财经(19410)
(17377)
问题(16848)
(16438)
图书(16167)
(15433)
国际(14908)
科技(14734)
理论(14694)
商业(14399)
技术经济(14378)
现代(13954)
共检索到428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洪宇  
日本经济在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后走上了一条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利用1976~2011年的SITC三位数分类产品的贸易数据,本研究根据产品的技术结构将其重新聚合为10大类别,进而深入分析了日本在各个产品类别上"净出口比率"、"对称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模式背离倾向指数"的静态分布和动态演进特征。在样本期间内,日本的货物进出口贸易普遍存在着净出口相对能力超出比较优势实际水平的贸易模式"正背离倾向"。在1985年"广场协议"和1986年"前川报告"后,日本的贸易模式开始明显地向均衡方向回复,但直至2011年,日本在绝大多数产品类别的贸易模式上仍然存在"正背离倾向"。本研究认为,对出口导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21世纪以来,中非货物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高速发展。但贸易结构、贸易对象、贸易差额发展相当不平衡,直接投资与贸易改善关系不密切,贸易基础仍为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国际分工形式。中方应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转变,推动非洲工业化,密切投资与贸易质量提高的关系,构建社会责任履行战略,加强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中非货物贸易的主要特点(一)中非货物贸易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非洲重要贸易伙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宇  苏宏伟  
根据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一国特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其比较优势的实际状况。文章利用SITC Rev.3三位数层次的1992~2008年中国的贸易数据,发现无论初级农产品还是农业制成品都存在着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RSCA)与净出口比率(NRX)严重背离的现象。通过构建新的贸易模式背离倾向指数(H指数),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NRX高于RSCA的系统性背离倾向。上述背离在本质上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但却很可能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非  徐晓伟  
国际贸易模式主要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在当前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贸易模式逐渐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化。利用1998—2015年SITC十类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对台湾贸易产品的Lafay指数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台湾对外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分别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和要素禀赋差异而发生。进一步构造基于RSCA指数和TC指数的贸易模式背离倾向指数(H指数)可以发现,台湾对外贸易整体上存在净出口能力水平大于比较优势水平的正背离倾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爱文  黄雅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在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增长。货物贸易总额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0.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最高时的3428.9亿美元,增长了70倍左右。最近5年来,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两国间历史、领土问题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双方的进出口额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爱文  黄雅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在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增长。货物贸易总额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0.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最高时的3428.9亿美元,增长了70倍左右。最近5年来,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两国间历史、领土问题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双方的进出口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贵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外汇管理政策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从2012年起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取消逐笔核销,建立起了“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分类管理”的新监管体系,经常项目外汇业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然而,部分欠发达地区通过注册不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名录登记的企业(以下简称不在名录企业)到异域(跨地区)开展跨境口贸易(主要是出口贸易),规避外汇监管,
关键词: 外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菲  
2010年,巴西经济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依托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巴西基于资源的加工类、机械类制成品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出口比较优势。然而自2011年以来,巴西经济内忧外患,急转直下,陷入危机。对巴西中等科技含量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净出口率等指标进行考量,能够探究出巴西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该类商品上是否存在脱离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背离以及背离的程度。分析发现,巴西该类商品在考察期内始终存在背离现象,而这种背离是以扭曲要素价格为前提的,长期来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映射巴西经济的动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莉  谢皓  
本文借助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工具测度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强弱及性质的变化情况,认为大部分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强弱和性质均发生了变化,但总体上中美货物贸易仍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仍以产业间互补为主。根据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者做出了发展中美贸易的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茂荣  杜莉  
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借助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结果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和持久的互补关系,这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也应该是中美双方客观地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的基本出发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邓紫楠  
BPO是SWIFT联合ICC推出的一种新型贸易金融工具,旨在通过银行的介入降低买卖双方在传统赊销贸易中的风险与成本,并有望在未来成为一种主流的付款方式及SCF工具。但是目前国内对于BPO的研究还仅限于个别银行的部分从业人员,作为BPO业务中重要角色的中小外贸企业却对此鲜有了解,更谈不上对BPO的应用。所以从中小外贸企业角度研究BPO,使其能够在国际货物贸易中正确应用BPO作为付款条件、并据此向合作银行申请SCF服务,达到降低交易风险和成本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忠秀  王苒  
首先使用中国2002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日本2000年、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日两国主要贸易产品的碳强度进行了测算。然后选取典型产品,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对中日两国的货物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的主要出口产品中,除钢铁及其制品外,其他产品的碳强度均高于日本;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其碳强度越高,而日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与碳强度无显著关联;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可以明显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碳强度;机械制造业存在日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现象;从降低碳排放的角度出发,日本的出口贸易结构优于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丹  张宝仁  
1979~2010年中美贸易规模呈现百倍以上的增长,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美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通过对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分析研究,均显示出中美双边贸易关系是紧密的,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是显著和稳定的,这充分说明中美所处的国际分工的地位及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使双边贸易往来处于有利的局面,但也应看到双边的贸易摩擦纠纷一直不断,这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因而成为阻碍中美贸易发展的障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文瑞  秦鹏  
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在推动双方货物贸易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若干弊端,尤其是两国早年签署的双边货物贸易条约,在条约的解释、实施、监督、冲突化解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实施的难度。中哈合作委员会作为两国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机制,在促进条约实施过程中其作用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加之欧亚经济联盟相关条约的落实,对中哈货物贸易条约产生了较大冲击。我国应当尽早与哈萨克斯坦开展有效沟通,根据条约本身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构建较为完备的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制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才波  
观测CEPA实施4年来香港和广东贸易流量变化,运用引力模型研究广东和香港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并对CEPA实施后区内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CEPA的建立在货物贸易方面并未对广东产生明显影响。原因一方面在于CEPA的优惠贸易安排主要针对香港原产地产品,对于内地货物贸易影响很小,更积极的意义在于服务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另一方面香港的转口贸易所占比重相当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