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0)
- 2023(6822)
- 2022(5567)
- 2021(5451)
- 2020(4533)
- 2019(10471)
- 2018(10232)
- 2017(18389)
- 2016(9900)
- 2015(11620)
- 2014(11482)
- 2013(11574)
- 2012(11019)
- 2011(10208)
- 2010(10237)
- 2009(9521)
- 2008(9353)
- 2007(8405)
- 2006(7488)
- 2005(6689)
- 学科
- 济(41387)
- 经济(41338)
- 管理(23743)
- 业(20557)
- 中国(18413)
- 方法(16139)
- 企(14802)
- 企业(14802)
- 数学(14501)
- 数学方法(14392)
- 农(11965)
- 贸(9869)
- 贸易(9857)
- 易(9736)
- 制(8663)
- 财(8625)
- 银(8296)
- 银行(8292)
- 行(8129)
- 融(8012)
- 金融(8012)
- 农业(7791)
- 业经(7784)
- 学(7557)
- 地方(7502)
- 技术(7411)
- 理论(6689)
- 发(6665)
- 和(6547)
- 环境(6334)
- 机构
- 大学(142903)
- 学院(138145)
- 济(65347)
- 经济(64207)
- 研究(57923)
- 管理(48577)
- 中国(46433)
- 理学(40466)
- 理学院(39928)
- 管理学(39371)
- 管理学院(39082)
- 京(32582)
- 科学(31878)
- 所(29021)
- 财(28791)
- 研究所(26252)
- 中心(25695)
- 财经(22281)
- 北京(21960)
- 经济学(21818)
- 院(20999)
- 经(20680)
- 江(20246)
- 范(20147)
- 农(20135)
- 师范(20003)
- 经济学院(19485)
- 科学院(17079)
- 财经大学(16633)
- 师范大学(16569)
- 基金
- 项目(88147)
- 研究(69988)
- 科学(69884)
- 基金(63595)
- 家(55580)
- 国家(55144)
- 科学基金(45793)
- 社会(44560)
- 社会科(42150)
- 社会科学(42141)
- 教育(32739)
- 基金项目(32137)
- 省(30885)
- 划(27752)
- 编号(27398)
- 资助(26584)
- 自然(26202)
- 自然科(25612)
- 自然科学(25603)
- 自然科学基金(25187)
- 成果(24542)
- 部(21689)
- 中国(20969)
- 重点(20604)
- 课题(20556)
- 发(19916)
- 国家社会(19634)
- 创(18937)
- 教育部(18896)
- 性(17876)
共检索到233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帆 龙云凤 陈杰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诺贝尔科学奖的分布格局,揭示其潜在规律,并聚焦日本培育和造就诺贝尔奖级科技成果和人才的可取经验,提出从制定合理规划、加强基础研究、注重青年人才培养、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重塑科学文化氛围等方面加强我国顶尖科技人才的培养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军
高层次人才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70年来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辉煌成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水平;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切实把好人才的政治关,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高校 高层次人才队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程
作者对1901—2016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人数及其获奖时的平均年龄等情况进行考察后,又对日本新世纪17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取得获奖奠基性研究成果时的年龄和升任教授或研究员时的年龄等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日本新世纪17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高达68岁;取得获奖奠基性成果时的平均年龄只有40岁;升任高级职称时的平均年龄高达43.35岁;获奖时滞长达28年。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在大学里普遍设立荣誉教授称号;将晋升正高职称时的平均年龄控制在45岁左右;并将科研资源的分配向40岁左右的年轻学者倾斜;而且在建党100周年之前不宜像日本2001年那样提出50年30个诺奖计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志宏 梁东
本文通过比较武汉与发达地区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提出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武汉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建设 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祖望
通过研究,表明在诺贝尔科学奖颁授的100年间,基础研究成果、交叉学科成果容易获奖,名师的徒弟容易获奖,非功利性研究容易获奖。指出要使中国本土科学家早日摘取诺贝尔科学奖桂冠,国家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培养受过完整教育的通才人物和造就国际级科学大师,必须给科学家以研究的自由和空间,坚决摒弃急功近利行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孟庆东
高职院校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加强顶层设计。一要落实政治认同、职业价值观契合、学术技能适用和工作业绩实用四条原则,回答好如何定义高层次人才的问题;二要统筹用好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校企共享、短期特聘四种方式,回答好如何获得高层次人才的问题;三要处理好高层次人才与一般人才、"引进派"与"本土派"高层次人才、显性成果与隐性成果、潜心业务与转行管理四对关系,回答好如何用好高层次人才的问题;四要运用好雷尼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共生效应四条规律,回答好如何成就高层次人才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璐 祁小峰
高层次人才具有价值高、数量少、贡献大、成本高、流动易等特征,他们作为重要的稀缺资源,能迅速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地方高校唯有树立重视人才的理念,制订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人才稳定机制,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方能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榕 宋雅雯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排头兵,是加快实现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在国家人才战略和“双一流”政策引导下,地方高校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与发达地区部委院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根据地方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新时期地方高校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高层次创新人才 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至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海龙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为知识创新的尖兵,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甘肃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甘肃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增强甘肃省区域竞争力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人才 高层次 创新型 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云 黄艳
动力机制是推动系统运动的各种力量相互协调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决定着系统的生机和活力。在凝聚高层次人才的系统工程中,各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层次人才的队伍建设。其中,薪酬待遇是人才集聚的"启动器",科研平台是"催化剂",人本管理是直接推动力,"共同愿景"则是核心的不竭助推力。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动力机制 共同愿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成军 王永慧 余晓芳
自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以来,国内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于诺贝尔科学奖的极大关注。纵观诺贝尔科学奖100多年的颁发历程,美国无疑是获奖最多的国家,而日本则是亚洲获奖最多的国家。为此,分析了美国、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多获得性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针对中国科研管理的一些引领性建议和可能性举措。
关键词:
诺贝尔科学奖 多获得性 管理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人事管理课题组
本文首先分析中央银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基本内涵,探讨中央银行建设人才队伍的意义,最后提出促进中央银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甘晖 罗云 李兴业 范军伟 李永强
认为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是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基础,是汇聚高层次人才的"抓手",是优化高层次人才结构的"调节器",是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分析了我国现行学位授权审核机制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良影响及原因,结合学位授权审核的实际,从提高学位授权审核机制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创新学科专业目录的设置和管理体制、完善学位授权审核过程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必文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和贡献率不高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抽样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贡献率、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激励及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力度等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