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7)
2023(5412)
2022(4412)
2021(4354)
2020(3546)
2019(8605)
2018(8201)
2017(15279)
2016(8106)
2015(9325)
2014(9010)
2013(9281)
2012(8859)
2011(8286)
2010(8210)
2009(7668)
2008(7294)
2007(6276)
2006(5525)
2005(5295)
作者
(22093)
(18404)
(18265)
(17701)
(11759)
(8771)
(8462)
(7256)
(7022)
(6484)
(6305)
(6063)
(5955)
(5884)
(5880)
(5619)
(5619)
(5262)
(5140)
(4920)
(4754)
(4347)
(4305)
(4212)
(4113)
(4098)
(3966)
(3741)
(3658)
(3597)
学科
(37303)
经济(37255)
管理(17684)
方法(16807)
(15960)
数学(15593)
数学方法(15511)
(14488)
贸易(14482)
中国(14467)
(14359)
(11887)
(11109)
企业(11109)
(8862)
(8837)
出口(8603)
出口贸易(8603)
(8603)
(7077)
(6561)
(6536)
银行(6530)
(6529)
金融(6529)
(6445)
关系(6202)
业经(5826)
农业(5599)
环境(5556)
机构
大学(122495)
学院(115422)
(62225)
经济(61478)
研究(49435)
管理(41440)
中国(39358)
理学(35324)
理学院(34879)
管理学(34522)
管理学院(34284)
(26913)
(26882)
科学(25832)
(24670)
研究所(22453)
经济学(22207)
财经(21485)
中心(20667)
经济学院(20076)
(20046)
北京(17996)
(17644)
财经大学(16266)
(16045)
师范(15944)
(15795)
(14915)
科学院(14820)
研究中心(14126)
基金
项目(75150)
科学(60804)
基金(58623)
研究(56984)
(51476)
国家(51147)
科学基金(42795)
社会(39842)
社会科(38003)
社会科学(37997)
基金项目(29331)
教育(25743)
资助(25037)
自然(24676)
自然科(24170)
自然科学(24164)
自然科学基金(23786)
(23130)
(21880)
编号(20481)
中国(19913)
(19726)
国家社会(18780)
成果(18102)
教育部(17424)
重点(17225)
(16574)
人文(15695)
(15297)
大学(15184)
期刊
(63956)
经济(63956)
研究(41792)
中国(25522)
(18868)
科学(16616)
学报(16084)
管理(16081)
(14519)
大学(12823)
教育(12776)
(12698)
(12486)
金融(12486)
经济研究(12156)
国际(11652)
学学(11608)
财经(11234)
世界(11128)
农业(10611)
(9863)
问题(9227)
技术(7926)
(7394)
业经(6597)
图书(5828)
(5808)
贸易(5808)
统计(5772)
技术经济(5656)
共检索到187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程  
作者对1901—2016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人数及其获奖时的平均年龄等情况进行考察后,又对日本新世纪17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取得获奖奠基性研究成果时的年龄和升任教授或研究员时的年龄等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日本新世纪17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高达68岁;取得获奖奠基性成果时的平均年龄只有40岁;升任高级职称时的平均年龄高达43.35岁;获奖时滞长达28年。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在大学里普遍设立荣誉教授称号;将晋升正高职称时的平均年龄控制在45岁左右;并将科研资源的分配向40岁左右的年轻学者倾斜;而且在建党100周年之前不宜像日本2001年那样提出50年30个诺奖计划。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祖望  
通过研究,表明在诺贝尔科学奖颁授的100年间,基础研究成果、交叉学科成果容易获奖,名师的徒弟容易获奖,非功利性研究容易获奖。指出要使中国本土科学家早日摘取诺贝尔科学奖桂冠,国家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培养受过完整教育的通才人物和造就国际级科学大师,必须给科学家以研究的自由和空间,坚决摒弃急功近利行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帆  龙云凤  陈杰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诺贝尔科学奖的分布格局,揭示其潜在规律,并聚焦日本培育和造就诺贝尔奖级科技成果和人才的可取经验,提出从制定合理规划、加强基础研究、注重青年人才培养、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重塑科学文化氛围等方面加强我国顶尖科技人才的培养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成军  王永慧  余晓芳  
自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以来,国内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于诺贝尔科学奖的极大关注。纵观诺贝尔科学奖100多年的颁发历程,美国无疑是获奖最多的国家,而日本则是亚洲获奖最多的国家。为此,分析了美国、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多获得性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针对中国科研管理的一些引领性建议和可能性举措。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宝玺  
通过定量分析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来30多年R&D投入规模和强度、来源结构、执行结构和活动类型结构,发现日本R&D投入规模和强度是促进科研创新的基础,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物质基础;企业是R&D投入的主要来源和使用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产学研体系;R&D投入活动类型结构稳定、合理,基础研究备受重视。因此,我国要制定恰当的科技发展政策;R&D投入要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相适应;需要协调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比例,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  王运来  
到2012年日本大学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培养了16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日本科学家获诺贝尔奖频率明显呈加速发展态势,这些获奖科学家的大学教育、科研训练基本出自日本国立大学系统,其中11位科学家获诺奖部分研发工作是在国立大学完成,这种后发外生型大学系统井喷式获得诺贝尔奖堪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日本大学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本质在于国立大学系统形成了高层次创新能力,本研究即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从构建大学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入手,提出大学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洋  王运来  
答辩时间2013年2月到2012年日本大学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培养了16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日本科学家获诺贝尔奖频率明显呈加速度发展态势,这些获奖科学家的大学教育、科研训练基本出自日本国立大学系统,其中11位科学家获诺奖部分研发工作是在国立大学完成,这种后发外生型大学系统井喷似地获得诺贝尔奖堪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本研究即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从构建大学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入手,提出大学创新能力是大学为促进知识体
关键词: 切入点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门伟莉  张志强  
诺贝尔科学奖是现代科技奖励中学术权威性最高、时间序列最长、获奖者数据量和授奖成果影响最大的国际科技奖项。对诺贝尔科学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将有助于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重大科学发现产出和分布的潜在规律。文章系统完整收集并分析了1901—2018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机构信息,并按照机构性质,将获奖机构划分为大学、研究院所或实验室、基金会、企业或公司、医院或诊所等五类。通过对获奖机构进行详细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获奖机构高度集中分布于大学和科研院所,但美、英、德、法等主要获奖国家呈现不同特点;基于不同获奖机构属性的获奖者年龄变化趋势呈现领域差异性,诺贝尔物理学奖呈现明显特性,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获奖年龄、重大成果产出年龄和授奖时滞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同一学科不同获奖机构的获奖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科研人员隶属多机构的现象促进了跨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美、英、德、法等主要获奖国家的主要获奖机构呈现出不同特点。最后,本文提出建议,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应着力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强国,并提出了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强国的四点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楠  
对2010年之后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受政府资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日本科技计划支持顶尖研究成果取得的特点,建议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长期合理目标引领发展、加强科技计划在部门之间的协同和衔接,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与共享利用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刁承湘  
以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被美国科学家包揽为引子,结合作者在美国著名大学的考察经历,介绍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志  张志强  田人合  
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00—2005年英美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纠正已有类似研究中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得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并分析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年龄曲线的启示,为探索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聂常虹  陈彤  
2019年10月14日,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和Michael Kremer因其在全球减贫方面的杰出工作共同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将随机对照试验应用于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实证研究,并就该方法的外部有效性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推动了该领域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他们利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贫困问题,提升了全球抗击贫困的能力。本文梳理了三位获奖人的研究贡献,也讨论了其研究工作对中国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启示,以及对未来全球减贫行动的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