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1)
- 2023(10079)
- 2022(9050)
- 2021(8561)
- 2020(7251)
- 2019(16498)
- 2018(16459)
- 2017(31573)
- 2016(17489)
- 2015(19608)
- 2014(19534)
- 2013(19486)
- 2012(17712)
- 2011(15837)
- 2010(15541)
- 2009(14142)
- 2008(13544)
- 2007(11611)
- 2006(10002)
- 2005(8536)
- 学科
- 济(66574)
- 经济(66507)
- 管理(48862)
- 业(47290)
- 企(39481)
- 企业(39481)
- 方法(33475)
- 数学(28907)
- 数学方法(28576)
- 农(17845)
- 中国(16031)
- 学(15948)
- 财(15532)
- 业经(15395)
- 地方(13550)
- 农业(11993)
- 贸(11813)
- 贸易(11801)
- 理论(11676)
- 易(11461)
- 和(11416)
- 技术(10921)
- 环境(10852)
- 制(10701)
- 务(10125)
- 财务(10068)
- 财务管理(10053)
- 划(9828)
- 企业财务(9533)
- 教育(9169)
- 机构
- 大学(246340)
- 学院(243429)
- 管理(99909)
- 济(92301)
- 经济(90220)
- 理学(87590)
- 理学院(86622)
- 管理学(85079)
- 管理学院(84660)
- 研究(82280)
- 中国(58548)
- 科学(54142)
- 京(53035)
- 农(42696)
- 所(41905)
- 业大(41345)
- 财(39410)
- 研究所(38893)
- 中心(36612)
- 江(34016)
- 农业(33599)
- 北京(33376)
- 财经(32556)
- 范(31945)
- 师范(31663)
- 院(30560)
- 经(29745)
- 州(27914)
- 经济学(26474)
- 技术(26172)
- 基金
- 项目(176960)
- 科学(137493)
- 基金(127435)
- 研究(126657)
- 家(112767)
- 国家(111855)
- 科学基金(94992)
- 社会(77246)
- 社会科(73096)
- 社会科学(73073)
- 省(69246)
- 基金项目(68573)
- 自然(64069)
- 自然科(62544)
- 自然科学(62530)
- 自然科学基金(61378)
- 划(58554)
- 教育(57246)
- 资助(52594)
- 编号(51361)
- 成果(40665)
- 重点(39343)
- 部(38054)
- 发(37174)
- 创(36634)
- 课题(35148)
- 科研(34246)
- 创新(34122)
- 计划(32807)
- 大学(32434)
共检索到341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夏国威
林冠是树木与大气环境进行交换的主要界面,同时也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冠层光合生产力是推动和支撑森林形成的原初动力,研究冠层梯度光合与呼吸作用对揭示树木生产力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3年生、8年生和20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针叶养分含量、叶绿素含量(Chl(a+b))、比叶面积(SLA)、光合响应曲线、光合日变化和枝、干呼吸速率进行连续观测,比较了各冠层针叶生理和形态参数、光合特征和枝、干呼吸速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各冠层最优环境因子,分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秀伟 毛子军
在生长季定期测定兴安落叶松林主要组成树种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树冠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在8、9月份最大净光合速率在冠层间差异显著。8月份最高,从上至下分别为13.09、8.63和9.07μmolCO2·m-2s-1。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季差异不显著,其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8.22μmolCO2·m-2s-1。在整个生长季白桦冠层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差异显著,从上至下,依次为17.56、13.01和9.58μmolCO2·m-2s-1;白桦叶片、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和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暗呼吸速率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依据生物置标准木104株(27株根量)、解析木403株以及398块标准地的实测材料,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夏国威 陈东升 孙晓梅 张守攻
目的]比较日本落叶松不同冠层和方位光合生理参数的差异,探讨冠层及方位变化对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为构建冠层生产力模型及估算冠层生产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年生和19年生日本落叶松单木为研究对象,将树冠分为上、中、下3层,东、西、南、北4个方位,测定冠层每一部位的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和光合色素含量,并分析不同冠层及方位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2种林龄样木冠层对大多数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_d)随冠层的升高而增大;最大羧化速率(V_(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和羧化效率(CE)均为下冠层最小,而CO_2补偿点(CCP)均为冠层下部最大;不同冠层针叶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显著,且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均随冠层的升高而降低。水平方向上,方位对2种林龄树木光合生理参数均影响不显著,南向和东向光合参数均值分别反映了7年生和19年生样木全冠层的光合特性。光合生理参数在林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生理参数具有空间异质性,冠层对树木多数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显著,而方位和林龄对以上参数影响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平 韩海荣 康峰峰 程小琴 朱江 周文嵩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是太岳山主要的公益林,由于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林下植被稀疏,林分质量较差。密度调整对于提高人工林质量,增加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典型地段3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设置4种密度调整强度(对照处理、20%、30%和50%),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结构、光环境特征和林下植被分布对密度调整的响应。结果表明:1)密度调整显著改变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结构,改善了林下光环境,增加了冠层结构的空间异质性。与对照处理相比,密度调整强度为20%、30%、50%的林分叶面积指数(LAI)分别下降了18.25%、25.76%、37.50%;...
关键词:
密度调整 冠层结构 光环境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李吉跃 贾黎明
在对我国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主要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有关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样地测定资料 ,以气候生产力为指标 ,比较评价了广东和海南桉树人工林、广西桉树人工丰产林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 ,广东粤西、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分别是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2 .81%和 4 1.0 8% ;广西速丰林平均达73.78%。落叶松、樟子松分别达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5 .70 %~ 4 1.6 8%和 2 8.4 5 %~ 5 1.5 5 %。以典型局、场或丰产林项目为基础 ,对各研究树种人工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 ...
关键词:
桉树 落叶松 樟子松 生产力 人工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索名 王君杰 燕云飞 姜立春
【目的】使用非线性回归、混合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以及分位数组合构建兴安落叶松冠幅模型,为小兴安岭落叶松冠幅的准确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9年马永顺林场的60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实测样地数据,分别构建了广义非线性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以及混合效应模型。使用10折交叉检验,在每块样地分别随机抽取1~8株样木对两种分位数组合模型QRc-1(τ=0.1,0.5,0.9)和QRc-2(τ=0.3,0.5,0.7),以及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校正,确定分位数组合与混合效应模型的最佳抽样方案并进行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1)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中位数回归为最优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中位数回归与非线性模型的拟合统计量比较差异不大,但略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2)抽样校正的结果表明:当抽样数量大于2株时,模型的排序为:分位数组合QRc-2>混合效应模型>分位数组合QRc-1。(3)交叉检验结果显著性检验表明:两种分位数组合的最佳抽样方案均为4株,混合效应模型的最佳抽样方案为5株。【结论】本研究中混合效应模型和分位数组合都能提升冠幅模型的预测精度,在最佳抽样方案下,分位数组合QRc-2(τ=0.3,0.5,0.7)时的检验统计量略高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检验统计量,且抽样数更少,更加节约时间和成本,因此选择抽样数为4株的分位数组合QRc-2(τ=0.3,0.5,0.7)作为最终的冠幅预测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钦彦 刘志刚 潘向丽 韩海荣 张戎
根据 1 991~ 1 992年生长季中 2 9d的观测资料和 32株伐倒木分层测定数据 ,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结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林木一级侧枝倾角随枝龄增长而增大 ,随着枝高度增加而减小 ;枝长随着枝高度降低而增大 .林分叶面积指数约 3/ 5分布在冠深 2 .5~ 4.5m (高密林分 )和 3.5~ 5 .5m (低密林分 )的空间内 .叶面积指数、枝表面积指数随冠深的累积分布曲线均呈S型 .生长季林冠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平均透过率和反射率均为 7月 <7月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冠结构 光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文博 吕振刚 黄选瑞 张志东
准确预测森林立地生产力是进行高效森林经营的关键。立地指数是森林生产力可靠的评价指标之一。基于地形、气候和土壤因子以及220块样地解析木数据,采用回归克里格(RK)模型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立地指数(SI)进行空间插值预测,并分析了不同半变异函数对RK模型精度的影响。拟合结果表明:基于高斯半变异函数的RK模型精度优于球状和指数RK模型,且具有较小的残差(RMSE=0.82 m,MAE=0.66 m),表明高斯RK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SI能力;高斯半变异函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SI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在724.89 m变程内差异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立地指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土壤全氮、土壤pH、夏季降水量和春季降水量;立地生产力较高区域一般分布在春季降水适中、夏季降水较多、土壤为中性及偏酸性且全氮含量较高的东南部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00%,而在春、夏季降水量少或者春季降水量过多、土壤全氮含量过低且偏碱性的北部边缘地区立地生产力较低,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90%。研究区土壤、气候因子与树木生长习性共同决定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的分布格局。通过降低土壤酸碱度和适当施加氮肥等措施,可以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
关键词:
立地指数 环境因子 地统计学 华北落叶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文忠 霍常富 邢兆凯 赵刚 张慧东 魏文俊 颜廷武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冰砬山4个年龄阶段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各林龄的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154.04t.hm-2.a-1、179.29t.hm-2.a-1、229.40t.hm-2.a-1和254.78t.hm-2.a-1,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比例达94%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均较高,并随着林龄的增大而下降,幼龄林乔木层的生产力可高达16.71t.hm-2.a-1...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 生产力 冰砬山 人工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国威 孙晓梅 陈东升 张守攻
【目的】研究日本落叶松冠层间光合特性的差异,揭示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精确估算冠层生产力及构建冠层生产力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日本落叶松为研究材料,根据树冠长度,将树冠等分为8个层级,从上到下分别为第1~8层级,选择每一层级的南向一级侧枝作为光合测定枝条,测定每一枝条上针叶的光合日变化。【结果】多数冠层间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相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和水汽压亏缺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从上午开始逐渐降低。随着冠层的升高,光合参数增加、比叶面积减小,而气温和水汽压亏缺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不同冠层间均差异显著(P<0.05)。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相对冠高存在指数函数关系(R~2≥0.94),气温和水汽压亏缺与相对冠高存在一元二次函数关系(R~2≥0.79)。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合有效辐射,而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较小。【结论】光合有效辐射和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分别是影响日本落叶松净光合速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净光合速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冠层底部净光合速率为负值,始终处于碳消耗状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虎 毕永娟 牟长城 蔡体久
为了对东北地区东部落叶松人工林的多代经营提供指导,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模型FORECAST,从轮伐期长度、林地枯落物的管理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面,评价不同经营措施下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养分动态和长期生产力。结果表明:常规森林利用方式下维持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轮伐期应大于35a;落叶松林地枯落物的保留可以显著提高各种轮伐期长度时的林地生产力,短轮伐期时作用效果尤为明显;全面保留采伐剩余物可以维持不同轮伐期条件下落叶松人工用材林的长期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再清 陈国海 孟永庆 李建国 刘命荣
在太行五台山地区,调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16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各器官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拟合了华北落叶松林木各器官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的logistics生长方程。试验表明:华北落叶松立木及林分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随年龄呈抛物线变化,24年生时达到高峰,而叶片对干材的净光合同化率18年生时即达顶峰,约为400g/m2。15年生林木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从大到小顺序为N、Ca、K、Mg、P,林分每公顷可积累以上五种营养元素的总量是888.91kg。N为406.86kg,其中叶片中N积累214.56kg,占总N积累的52.74%;干中N积累54.35kg,占总N积累的13.36%。15...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生物量,干材生长量,养分积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阎海平 王平玺
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宝枫、栓皮栎、洋槐3种落叶阔叶人工林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生物量为53.77~107.67kg,林分生物量为43.94~95.06t/hm~2,年净生产量为2.98~4.64t/hm~2·a.3种林分生产力以洋槐最高,元宝枫次之,栓皮栎最低.
关键词:
元宝枫 栓皮栎 洋槐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东雪 刘强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以黑龙江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光合作用机理角度以及树干断面积生长量与叶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角度提出了有效冠高(HEC)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影响有效冠高的主要因子。【方法】首先,根据3株光合作用测定样木不同轮层枝叶在生长季内光合累积碳量对树干的贡献量判定有效冠位置,并分析该位置与累积叶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关系,提出基于累积叶生物量垂直分布判定有效冠位置的标准。其次,采用传统方法,通过分析树干断面积增长量与叶生物量的实际垂直分布规律,判定有效冠高。最后,根据实测的19块标准地133株解析木数据,对比两种方法判定的有效冠高的差异,确定有效冠高的判断依据,并分析有效冠高与林木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树冠中各轮层枝叶对树干的净碳贡献量随相对着枝深度(RDINC)的增加表现为"单峰"形式的变化趋势,将净碳贡献量大于0的轮层及以上部分确定为有效冠。3株光合样木有效冠高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2.84、4.73和4.38 m,但有效冠位置对应的相对累积叶生物量分别为87%、90%和86%,均接近于90%,因此,可以采用相对累积叶生物量为90%处的位置作为判定有效冠位置的依据。相较于该方法,采用分析断面积增长量和叶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判定HEC位置的方法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林分年龄(Age)是与HEC相关性最高的林分因子,二者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单木因子中,接触高(CH)和树高(H)与HEC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左右。林分密度(SD)和竞争指数(CI)与HEC呈负相关,但该现象主要是受Age、CH和H的影响。【结论】采用相对叶生物量累积达到总叶生物量90%所对应的位置作为判定有效冠的依据具有一定可行性,处于该位置之上的相邻轮枝的高度即为有效冠高。有效冠长占总冠长的比例平均为四分之三,最小值为二分之一,本研究结果为长白落叶松幼龄林的人工整枝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