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7)
- 2023(15316)
- 2022(13227)
- 2021(12310)
- 2020(10163)
- 2019(23449)
- 2018(23364)
- 2017(44612)
- 2016(24426)
- 2015(27395)
- 2014(27673)
- 2013(27251)
- 2012(25239)
- 2011(22961)
- 2010(23154)
- 2009(21388)
- 2008(20947)
- 2007(18611)
- 2006(16617)
- 2005(15138)
- 学科
- 济(99851)
- 经济(99718)
- 管理(73473)
- 业(68663)
- 企(56990)
- 企业(56990)
- 方法(39228)
- 数学(33198)
- 数学方法(32797)
- 中国(29515)
- 农(27348)
- 财(25833)
- 地方(25201)
- 业经(24167)
- 制(22573)
- 学(21480)
- 农业(18284)
- 银(17464)
- 贸(17442)
- 贸易(17427)
- 银行(17415)
- 易(16847)
- 融(16785)
- 金融(16782)
- 行(16730)
- 环境(16657)
- 技术(16368)
- 和(16193)
- 理论(16038)
- 务(15610)
- 机构
- 大学(349010)
- 学院(347011)
- 济(138010)
- 管理(135506)
- 经济(134859)
- 研究(121626)
- 理学(115958)
- 理学院(114592)
- 管理学(112747)
- 管理学院(112103)
- 中国(90972)
- 京(76119)
- 科学(74466)
- 财(66293)
- 所(61832)
- 农(56377)
- 研究所(55817)
- 中心(54067)
- 江(52465)
- 财经(51453)
- 业大(50886)
- 北京(48766)
- 范(47437)
- 师范(46977)
- 经(46606)
- 院(44484)
- 农业(43785)
- 州(42596)
- 经济学(40613)
- 财经大学(38081)
- 基金
- 项目(231910)
- 科学(181966)
- 研究(171835)
- 基金(166553)
- 家(144616)
- 国家(143358)
- 科学基金(122732)
- 社会(107208)
- 社会科(101516)
- 社会科学(101494)
- 省(91145)
- 基金项目(88450)
- 自然(78950)
- 教育(78444)
- 自然科(77039)
- 自然科学(77024)
- 划(76553)
- 自然科学基金(75635)
- 编号(70507)
- 资助(68243)
- 成果(58347)
- 发(52598)
- 重点(51985)
- 部(50827)
- 课题(49462)
- 创(48240)
- 创新(45006)
- 制(44598)
- 科研(43738)
- 教育部(43558)
- 期刊
- 济(161842)
- 经济(161842)
- 研究(108182)
- 中国(73564)
- 学报(54055)
- 农(52604)
- 管理(52494)
- 科学(50406)
- 财(50142)
- 教育(42912)
- 大学(41140)
- 学学(38438)
- 农业(36314)
- 融(33336)
- 金融(33336)
- 技术(30256)
- 业经(27064)
- 财经(25086)
- 经济研究(24636)
- 经(21328)
- 问题(20696)
- 图书(18830)
- 业(18498)
- 理论(17238)
- 科技(17167)
- 现代(16811)
- 技术经济(16366)
- 实践(15714)
- 践(15714)
- 版(15539)
共检索到531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颖露 刘华
日本自2005年新《特许法》开始实施主要针对雇员的职务发明激励制度,激励雇员的创新积极性和通过技术研发将智力成果市场化的商业行为。本文对包括权属界定上的精神激励和报酬分配中的物质激励在内的日本职务发明激励制度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分析了近年来日本在职务发明中实行雇员激励制度后取得的成效,并由此提出完善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日本 职务发明 激励制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家宏 饶世权
以某大学为代表的"职务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对职务发明制度的修改,试图通过权利归属的重构促进职务发明转化。从鼓励创造说、财产分配说发展形成的职务发明制度理论——利益平衡说,强调发明人与社会利益平衡。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新利益平衡说",强调以鼓励创造为职务发明制度的价值本源,区分职务发明创新与转化的源流关系;关注单位与发明人等权利人间以及权利使用人和社会权益间平衡,以鼓励创造与转化协同为价值目标。本文认为职务发明制度再改革和《专利法》第6条职务发明制度修改应当依照新利益平衡理论,协同激励创造与转化,配置位阶明晰的权利归属、权能行使、权益分享,并完善相应的规则体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夏宇和
初探中国职务发明现状——与日本职务发明的比较夏宇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工作,也有了一个空前的大发展。1994年全国国内专利申请量达67807件,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量也大幅增长。这说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廷华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雇佣单位本想通过分成合约让发明人分享部分发明成果,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分成合约存在不公平,而是雇佣方在执行分成合约时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了发明人的利益。因此,雇佣方在约定奖酬时,若无法准确评估发明人贡献时,应将更多问题留待将来的再次谈判来解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廷华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雇佣单位本想通过分成合约让发明人分享部分发明成果,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分成合约存在不公平,而是雇佣方在执行分成合约时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了发明人的利益。因此,雇佣方在约定奖酬时,若无法准确评估发明人贡献时,应将更多问题留待将来的再次谈判来解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刁舜
职务发明单一的分配规则无法让多元利益主体平等地分享职务发明成果,导致雇主、雇员的利益矛盾加剧,制约了职务发明转化的效率。添附保护模式在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方面遵循约定优先,在当事人未约定或者约定违反程序公正的情况下,根据各方贡献价值大小以及风险分配等因素的权衡确定雇主为原始归属主体,保障受损失的一方获得足额的货币补偿金以及以非独占实施许可权为代表的非货币补偿机制。基于添附理论的职务发明保护模式,应在维持现行法律认定职务发明"概念"不变的基础之上重新分配财产利益,旨在发挥职务发明以"财产分配说"为导向,兼顾"鼓励创造说"的功能定位,走出职务发明改革的困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颖
职务发明奖酬制度作为我国以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及创新性国家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律制度,不断展现其制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而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的法定比例,在实践中也往往被直接适用最低标准而忽略了立法本意是为保护发明人与单位的合法权益、旨在通过职务发明奖酬制度激励发明人创新创造。文章从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定比例在法律修改过程中的不断变化入手,结合发明人与单位有约定、约定低于法定比例以及无约定或约定不合理三种双方约定的不同情况,展开对于法定比例不同的适用范围的讨论,并提出应尽量扩张法定比例适用范围,以及尽快形成"下有兜底,上有封顶"的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定比例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艳
实践中,职务发明人的署名权被侵犯、职务发明人无奖无酬、有奖无酬、企业职务发明制度不规范等情况屡见不鲜。职务发明纠纷多发于权属和奖酬,纠纷多与劳动用工有关,发明人权益难以保障。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中有关于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的规定,行政执法的主动性让权利人比较快捷方便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公权力在阳光下行使也不会加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负担。建议修改条例中的个别条款,列明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救济途径,增加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规定,力求在保护职务发明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在职务发明人的权益和单位的权益之间取得平衡。
关键词:
职务发明 经营自主权 行政救济 约定优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洪吉 毛昊
以在中国1985~2003年提出的所有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作为研究对象,对专利申请量以及由专利申请量反映出的技术结构和比较优势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和相关技术领域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职务发明 专利申请 技术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惠彬 吴运时
本文以职务发明权属的变革为探讨中心,借由奖励导向与权利导向的叙事勾勒新中国70年职务发明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结论有:改革开放前30年,职务发明人曾享有意思自治,可以决定职务发明专利的权属,并能获得相应奖励,而后的时事变更导致专利制度形同虚设,职务发明奖励也荡然无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务发明制度逐步恢复,发明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专利权,发明人的权利主体地位获得法律认可,科技体制的变革、专利制度的完善、专利政策的推动和对创新的激励是促进新中国职务发明权属变革的动力。当今,《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仍存在职务发明人权益缺乏有力保障、单位的责任过轻等弊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静
声誉激励作为一种隐性的激励机制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效果,有时甚至可以和物质激励起替代作用。声誉机制起作用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声誉能使企业家获得远期收益。本文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来说明声誉激励的作用,并用博弈论来说明声誉激励机制起作用的机理,以此探询建立声誉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激励 声誉 博弈 企业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海文
在核电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前,研发设计部门(以下简称R&D部门)还面临人力效用寻优、创新水平提升、部门发展转型等基本需求,而员工在职业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职业瓶颈。本文在分析R&D部门发展形势及主要矛盾,以及员工职业瓶颈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性、管理性、差异性、保障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多维度激励制度建设方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宪香
研发型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的执行主体,其创新活动需要激励,而市场制度是最直接的激励制度。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研发型人力资本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等市场制度对研发型人力资本均有创新激励作用。
关键词:
研发型人力资本 市场制度 创新激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云宏
企业家是作为法人代表直接经营企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命运的经营者。以企业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为基础 ,企业家激励有自激励与外在激励之别。经营业绩的相对性和报酬形式的多样性 ,使得个人收益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也使得企业家激励在本质上成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制度建设 ,而不是纯粹的报酬形式的理论演绎。说到底 ,企业家激励是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过程
关键词:
企业家 激励 个人收益 经营业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勇
企业激励制度的设计是近来理论界广泛研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少人主张借鉴国外股票期权等方式,但 因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十分缓慢。本文通过对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山西票号采用的激励制度进行解读,试图向 人们展示研究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企业激励制度的另外一条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