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5)
- 2023(11023)
- 2022(9332)
- 2021(8279)
- 2020(6736)
- 2019(15244)
- 2018(14867)
- 2017(29197)
- 2016(15435)
- 2015(17112)
- 2014(17208)
- 2013(17323)
- 2012(16834)
- 2011(15718)
- 2010(16070)
- 2009(14782)
- 2008(14467)
- 2007(12944)
- 2006(11704)
- 2005(10971)
- 学科
- 济(95622)
- 经济(95543)
- 管理(41889)
- 业(41517)
- 方法(34840)
- 企(31545)
- 企业(31545)
- 数学(31375)
- 数学方法(31197)
- 地方(25448)
- 中国(24404)
- 农(20016)
- 业经(17825)
- 财(16936)
- 学(16116)
- 地方经济(15867)
- 融(14573)
- 金融(14573)
- 农业(14210)
- 制(14001)
- 银(13643)
- 银行(13628)
- 贸(13527)
- 贸易(13516)
- 行(13235)
- 易(12935)
- 发(12319)
- 环境(11984)
- 技术(10970)
- 和(10192)
- 机构
- 大学(234728)
- 学院(234636)
- 济(112796)
- 经济(110790)
- 研究(88407)
- 管理(85845)
- 理学(73030)
- 理学院(72175)
- 管理学(71201)
- 管理学院(70744)
- 中国(66678)
- 财(50513)
- 科学(49844)
- 京(49510)
- 所(45165)
- 研究所(40463)
- 财经(39905)
- 中心(38603)
- 农(37719)
- 经济学(37070)
- 经(36289)
- 江(35673)
- 经济学院(33138)
- 北京(31927)
- 院(31436)
- 范(31004)
- 业大(30838)
- 师范(30687)
- 财经大学(29648)
- 农业(29147)
- 基金
- 项目(148299)
- 科学(118030)
- 基金(109114)
- 研究(108736)
- 家(94484)
- 国家(93686)
- 科学基金(80275)
- 社会(73103)
- 社会科(69595)
- 社会科学(69581)
- 省(57199)
- 基金项目(56618)
- 教育(49474)
- 自然(49249)
- 自然科(48139)
- 自然科学(48128)
- 划(47794)
- 自然科学基金(47325)
- 资助(45732)
- 编号(41147)
- 发(37734)
- 成果(34042)
- 部(33936)
- 重点(33771)
- 国家社会(31187)
- 发展(31001)
- 展(30521)
- 创(30483)
- 课题(30187)
- 教育部(29622)
- 期刊
- 济(134086)
- 经济(134086)
- 研究(78277)
- 中国(48615)
- 财(37385)
- 农(35210)
- 学报(34327)
- 管理(34110)
- 科学(32361)
- 融(27964)
- 金融(27964)
- 大学(26554)
- 学学(25221)
- 农业(23924)
- 经济研究(23205)
- 教育(22858)
- 财经(21734)
- 技术(20222)
- 业经(19896)
- 经(18800)
- 问题(17259)
- 贸(13927)
- 技术经济(13558)
- 世界(13345)
- 业(12592)
- 国际(12266)
- 统计(12189)
- 商业(11886)
- 现代(10963)
- 经济问题(10916)
共检索到371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天配
本文选取单位GDP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来体现中国环境质量的好坏,以人均GDP为影响变量,构建了6个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实证研究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不同研究阶段以单位GDP"三废"排放所体现的环境质量与人均GDP之间遵循的轨迹。
关键词:
中国 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凤翔 王美桃
日本从二战后发展崛起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对西方先进国家的赶超,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与此同时,日本与世界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元被迫升值。在日元升值条件下,日本对外投资基本呈资源型、成本型以及当前的综合型,这有效地规避了投资风险。在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中国有着与日本类似的经济现象。作为对外投资的后进国家,我国理应积极吸取日本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日本 经济发展 对外投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我国已从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各方面显示出与以往发展阶段不同的特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新阶段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指导方针、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而是要适应变化的形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充实不全面的发展观,矫正有偏差的发展观,从而更好地完善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宇 安晓庆
汇率在各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取92个经济体1997—2016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估计汇率变动对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经济体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经济体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汇率变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两大间接渠道的影响效果会因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利用变量替换和TSLS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得出政策启示,即任何经济体使用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协调一致。
关键词:
汇率 经济增长 收入水平 动态面板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付保宗
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表明,经济高增长往往与工业高比重相伴而生,遭遇"技术升级陷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内因,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转换面临不同跨度跳跃。我国工业比重显著高于国际一般规律,工业高增长出现回落趋势,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化升级受到明显抑制,国际分工地位低端锁定风险逐步加大。未来我国工业发展将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工业比重趋势性下降的可能性增加,工业结构变化日益接近"技术升级陷阱",国际分工地位面临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我国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需解决好工业比重过快下降问题,工业发展的动力机制面临阶段性转换。
关键词:
第二产业结构 工业结构调整 产业国际分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继华 徐文莉
通过抚脉"气象经济的国际性走势",客观总结国际上现有的"几种范式的比较",特别是理性剖析"中国气象界的迟滞与彷徨"招致的现实困窘给我们的警示,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近期宜为:"公益为主,兼营商业化"的澳大利亚模式;远期宜为:"公私有别"的"准美国模式"。
关键词:
气象经济 国际走势 迟滞与彷徨 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煜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从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IS-LM模型将利率作为联系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枢纽以来,利率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的工具,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我国从1996年以后,逐渐开始尝试以调整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苏宁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初探陈苏宁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给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文就是试图按这一思路,探索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一、三个发展阶段我们设想社会主义经济可能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革委 卢凤君
在借鉴经济发展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理论,构造出经济发展阶段的综合评判方法。用此方法不仅把模糊评判方法推广应用于时序研究中,而且也可解决经济发展阶段评判的定量化问题。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模糊评判 隶属函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桁林
随着纳斯达克股指下挫 ,对新经济的炒作也暂时告一段落 ,那么 ,新经济有没有留下什么新的内容 ?通过回顾新经济发展的历史 ,对新经济发展的方向予以了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 信息管理 信息技术 一体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海春
实践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短期波动,而且中长期发展也不是一条直线上升的线性轨迹,而是存在拐点的曲线运动。当经济运行到中长期发展轨迹的拐点时,即意味着旧发展阶段的结束,新发展阶段的来临。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并利用实证分析寻找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拐点,以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认为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和租佃制度的变革 ,使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呈现为以国家配置资源为主 ,地主配置资源为主 ,和农民配置资源为主的三个阶段 ,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